圓斑蝰(確定引見)
圓斑蝰的生長辦法為卵生,普遍2-3歲性老練,懷胎期要勝過6個月。常常在每年的七八月份產仔,普遍狀況下產仔數少則十幾條多則六十多條。 圓斑蝰喜食肉類,重要以小型動物為食,包羅齒目動物、蜥蜴、蛙類、蝎子(確定引見)、蟹類、家貓等。 因為該蛇會對于家貓形成損害, 因此沒有宜豢養在家中。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圓斑蝰蛇的生活習性
1、生活習性。
圓斑蝰生活在平原,丘陵或山區。主要棲息在寬闊的田野中,很少到茂密的林區去,夏季一般在丘陵地帶活動,炎熱時喜歡棲息在蔭涼通風處,受驚時并不逃離,而是將身體盤卷成圈,并發出呼呼的出氣聲,身體不斷彭縮,持續半小時之久。以鼠、鳥、蜥蜴為食,采用突襲方式,軀干前部先向后曲,猛然離地再向前沖并咬住獵物,咬住不放直至吞食下去。9~10月咬傷人畜的比例較多,是我國劇毒蛇類之一,平均每條蛇咬物一次排毒量約為200毫克。
生殖方式是卵胎生,一般2-3歲性成熟,懷孕期要超過6個月,一次約可產20到40條小蛇,最多可產65條。
2、外形特征。
圓斑蝰底色為灰色(中國及周邊地區)淡粉紅色(印度,斯里蘭卡),覆蓋灰色大型圓斑,圓斑最外層白色,中間黑色。
圓斑蝰全長1米,重達1。5公斤。頭比較大,與頸區分明顯,吻短寬圓。頭背的小鱗起棱,鼻孔大,位于吻部上端。體背呈棕灰色,具有3縱行大圓斑,每一圓斑的為紫色或深棕色,外周為黑色,最外側有不規則的黑褐色斑紋。腹部為灰白色,散有粗大的深棕色斑。
3、攻擊特性。
圓斑蝰沒有主動襲擊人畜的習性,性情不是暴躁型,沒有攻擊性,而且生性從容,如果不是較大威脅,它一般不會逃離,而且還能發出呼呼的聲音,這是它粗大的鼻孔所致。但圓斑蝰在攻擊時是瞬間突擊型,所以咬傷幾乎是在毫無預備的情況下發生,這也是被該蛇咬傷的記錄和報道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新手第一次養寵物蛇,養什么好呢?
(飼養環境簡單,容易開食。)
赤鏈蛇:老鼠、蛇、泥鰍、蜥蜴、蛙
黃鏈蛇:蜥蜴、蛇、蛇卵
漁游蛇:魚、蜥蜴、蛙
虎斑頸槽蛇:魚、蛙
紅脖頸槽蛇:魚、蛙
各種水蛇:泥鰍、魚、黃鱔
草腹鏈蛇:魚類、蛙類
雙斑錦蛇:老鼠、蛋、鳥
白條錦蛇:老鼠
紅點錦蛇:老鼠、泥鰍
赤峰錦蛇:老鼠
(王錦蛇和黑眉錦蛇部分野生個體比較神經質或者有疾病,可能拒食)
·中低難度·
(溫度的控制,需要翻閱相關資料,適當模擬產地溫度和環境。)
緬甸蟒:哺乳動物(鼠、兔)、鳥類(小鳥、家禽)
球蟒:老鼠、鳥類
細白環蛇:蜥蜴
頸棱蛇:蛙類
小頭蛇:蛋
烏梢蛇:蛙類、鼠類
·中等難度·
(非常依賴土生土長環境,飼養時需要模擬產地環境,溫度濕度要適當,部分品種可遇不可求。)
黑背白環蛇:蜥蜴
雙全白環蛇:蜥蜴、老鼠
紫沙蛇:蜥蜴
藤蛇:蜥蜴、蠑螈
·高難度·
(價格偏貴,溫度的控制,需要翻閱相關資料。部分非常依賴產地環境,溫度濕度要適當)
紅尾蚺:哺乳動物(鼠、兔)、鳥類(小鳥、家禽)
杜氏蚺:哺乳動物(鼠、兔)、鳥類(小鳥、家禽)
各種兇猛、稀有的中大型蟒/蚺
玉斑錦蛇:乳鼠、老鼠
紫灰錦蛇:老鼠
·危險等級·
(有毒、致命、巨大)
網紋蟒(體型龐大,兇猛)
毒性強烈——
竹葉青:乳鼠、青蛙
烙鐵頭:鼠類 鳥類
蝮蛇:魚、泥鰍、老鼠
致命——
眼鏡蛇:老鼠、蛙類、蜥蜴、蛇、泥鰍
銀環蛇:泥鰍、蛇
金環蛇:蛇
尖吻蝮:老鼠
圓斑蝰:老鼠
各種常見的毒蛇圖片;要求給出每一條蛇的毒性,生活習性加以解釋。
我國地域廣闊,氣候溫暖,很適宜各種蛇類生長。其中常見 的陸地毒蛇有9種,海蛇有15種。本書把15種海蛇合為1種介 詔。現將這10種毒蛇的形態特征和生活習性概述如下。
一、眼鏡蛇
又名萬蛇、吹風蛇、吹風鱉、扁頭風、飯鏟頭、飯匙頭、烏肉 蛇等。屬眼鏡蛇科有毒蛇。它的頭部呈橢圓形,由于它被激怒時, 頭部前半身可豎立,這時頸部肋骨擴張,使頸部膨扁,而且頸背部 丨4色眼鏡樣的斑紋異常顯露,因此而得名(圖2-6)。身長一般1~2 米,體背呈黑色或黑褐色,有個別的蛇有若干細窄的白色橫紋,蛇 活動時更為明顯。體及尾部有10多條橫紋,背鱗平滑,斜行。腹面色較淺,頸部腹面有兩個黑色斑點及一黑色橫帶。
眼鏡蛇分布于我國的安徽、浙江、福建、湖南、湖北、臺灣、 廣東、廣西、貴州、云南等省區。國外分布于東南亞、南亞及西 亞等地區。常棲息于丘陵山坡、墳堆、灌木林或山腳水邊。食性 很雜,魚類、蛙類、鼠類、蜥蜴、鳥類及鳥蛋、家禽蛋類等均吃。 卵生。多表現為向陽性,常于白天活動,耐熱性較強,氣溫在 35~38°C的陽光下也能忍受。被激怒時攻擊性強,常發出“呼呼” 聲。毒液為混合毒。
二、眼鏡王蛇
又名過山風、山萬蛇、大眼鏡蛇、過山烏、大扁頸蛇等。頭 部呈橢圓形,頸部能膨扁,前半身亦可豎立,所以有許多方面與 眼鏡蛇相似,但與眼鏡蛇亦有明顯區別:如眼鏡王蛇軀體較大, 全長一般在2~3米,最長可達6米;頸背沒有白色眼鏡樣斑紋. 頸腹面也沒有黑色斑點及橫帶,但體背黑褐色或黃褐色具有白色 鑲黑邊的橫紋40~50個,在頭背頂鱗之后多了一對大型的枕鱗。 但是在受驚時與眼鏡蛇一樣能豎起前身扁起的膨頸,發出“呼呼” 聲,并向前方攻擊
眼鏡王蛇分布于我國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臺 灣、貴州、云南等省區。國外分布于東南亞及南亞各國。常生 活在平原至海拔2000米左右的高山林木中、水旁或樹洞內, 能上樹。白天活動,捕食蛇類、蜥蜴等。卵生。母蛇有護卵習 性。眼鏡王蛇性兇猛,常主動攻擊人、畜,其毒液的毒性為混 合毒。
三、銀環蛇
又稱白花蛇、過基甲、白節蛇、銀腳帶、銀包鐵等,屬爬行 綱、蛇目、眼鏡蛇科的一種劇毒蛇。體長1米左右,頭部呈圓形, 稍大于頸,有前溝牙,通身背面具有黑白相間的橫紋,白色橫紋 較黑色橫紋窄,占1~2個鱗片,在體部有20~30個,尾部有7~ 17個,腹部全為白色。背鱗平滑,有15行,背面一行鱗片擴 大,呈六角形。肛鱗完整,尾鱗都是單行,尾端較尖細,這些特 征可與其他具有黑白相間環紋的蛇相區別。
銀環蛇分布于我國的廣東、廣 兩、湖南、江西、福建、浙江、云 南、貴州、臺灣、安徽和四川等省 區。國外分布于緬甸、老撾、柬埔 寨和越南等國。多棲息于平原、丘 陵或山腳近水的地方,特別是長有 稀疏樹木或小草叢的低矮山坡、墳 地、田埂、路旁等處更是它們經常 活動的場所。晝伏夜出,尤以上半 夜活動更為頻繁。生活的最適宜溫 度是26~30°C,11月中旬開始冬眠,6~8月產卵,每次產卵5~ 15枚。食餌是魚、蛙、蜥蜴、蛇及鼠類。該蛇性怯,行動敏捷, 容易傷害人、畜,其毒液毒性劇烈,以神經毒為主。
五、五步蛇分布于我國的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 湖南、廣東、廣西、貴州、四川等省區。國外僅越南北部有此種 II常生活于山地、樹木較多的落葉堆或巖隙間、山路邊,草叢 都有棲息,白天多盤卷不動,頭部位于當中,吻尖向上。行動 緩慢很少活動,一旦受到驚動,則猛烈襲擊。常于陰雨天氣活動如不受驚擾,一般不會主動咬人。捕食以鼠、蛇、鳥、蜥蜴、 魚類為主。卵生。毒腺大,毒牙很長,屬管牙類,而且毒性強, 毒液為溶血毒,人被咬后如不能及時治療,常有生命危險。
六、竹葉青蛇
別名刁竹青、小青蟲、紅眼睛、青竹蛇、青竹標、焦尾巴、 綠牙蛇等。體長0.5~1米,頭部呈明顯三角形,頭背 f被小鱗片,眼睛紅色,體背和兩側都是鮮綠色,腹面為淺綠色, 工側各有一條、白色或紅白兩色的縱線紋,尾背和尾端都為 芎紅色。尾巴較短,具有纏繞性。
竹葉青蛇主要分布于我國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廣東、 廣西、湖南、四川、貴州、云南等省區。國外分布于越南、緬甸、 泰國、印度等國。常生活于海拔150~200米的山區溪邊及草叢 中,山區的竹叢、稻田及住宅旁的瓜棚雜草中也有發現。晝夜活 動,夜間活動頻繁,以捕食青蛙、蜥蜴、鳥類和鼠類為生。卵胎 生。其毒液為血循毒。
七、烙鐵頭蛇
又名龜殼花蛇、惡烏子、金錢豹、筍殼斑、吊樹貓、蘄蛇蓋、 野貓種等。體長0.7~0.9米,最長可達1.3米。頭部明顯呈三角 形,頸細,形如烙鐵,故稱烙鐵頭,頭背都是小鱗片,體細長, 尾長而末端細,有纏繞性。體背面為淡棕色或棕褐色,背脊上有行暗紫色波狀紋,腹面淺褐色,散以深棕色細點。
烙鐵頭蛇分布于我國的安徽、江西、福建、臺灣、浙江、河 南、湖南、廣東、廣西、甘肅、四川、貴州等省區。國外分布于 ,越南北部及緬甸北部。常生活于丘陵及山區的灌木、溪邊、竹林 或主宅區附近,亦可隨柴木搬動而進人室內。以鳥及鼠類為食,常于夜間活動。卵生。毒液以血循毒為主。
八、蝰蛇
又名圓斑蝰、古錢窗、金錢豹、金錢斑等。體長1米左右, 火 •較大,略呈三角形,與頸部有明顯區別,體粗壯而尾較短,頭背面被著起棱的小鱗片,體背棕灰色,頭背有三塊圓斑,體背也 有三個縱行大圓斑,背脊一行圓斑與兩側交錯排列,圓斑紫 褐色,四周黑色,鑲以黃白色邊。腹面灰白色,有3~5行近于半 月形的深棕色斑。蝰蛇分布于我國廣東、廣西、福建、臺灣等省區。國外分布在緬甸、泰國、巴基斯坦、印度和斯里蘭卡等國。常棲息于平原、丘陵或山區,活動場所是田野,或在龍舌蘭和仙人掌等植物下盤 位成團,日夜都有活動,以鼠、鳥、蛇、蜥蜴及蛙類等動物為食。 卵胎生,一般一條母蛇能產仔30條左右,多者可達63條。行動遲 緩,受驚擾時常發出“吁吁”聲,其毒液的毒性以血循毒為主。
九、蝮蛇
又名地扁蛇、土虺蛇、狗屎樸、灰鏈鞭、爛肚蛇、七寸子、 麻七寸等。頭呈三角形,有頰窩,吻鱗明顯,鼻間鱗寬,外側緣 尖細,背鱗明顯,全長60~70厘米。背面灰褐色,頭背有一深色 八字形斑,顳部有一鑲黑色邊的細白眉紋,軀干背面斑紋較大, 一般有2行深褐色圓斑,左右交錯排列,有的有深淺相同的橫斑, 或有分散不規則的斑點,體側有一列棕色斑點,腹面灰白或灰褐 色,雜有黑斑。
蝮蛇分布很廣,我國東南沿海水網地區、東北平原、黃土高 原、秦嶺山地、新疆及內蒙古草原,到處都有它的蹤跡。平原、 丘陵、山區等各種環境都可以生活。常棲息于墳堆、草叢、亂石 堆及田野上,多盤曲成團,如狗屎樣。屬于北方類型的蝮蛇,耐 寒性強。以蛙、鳥及鼠類為食,也能吃魚類、蛇類及蜥蜴。卵胎 生。產出的幼蛇吃蜈蚣等節肢動物,其毒液為混合毒。
十、青環海蛇
海蛇科與眼鏡蛇科一樣,都是具有前溝牙的毒蛇。世界已知心.50多種海蛇,我國15種,廣西沿海所產的海蛇有青環海蛇、 卟紋海蛇、淡灰海蛇、平頦海蛇、小頭海蛇和海蝰6種。
海蛇由于終年生活于海水中,所以它們的形態有一些共同特征:腹鱗退化,體圓柱形,尾側扁,鼻孔朝上,有鼻瓣,體1.5~3米。除扁尾海蛇外均為卵胎生。每胎產蛇仔數因蛇種不 同, —般在2~20條。
海蛇主要分布于廣東、廣西、福建、臺灣、浙江、 江蘇、山東和遼寧等省區的海洋沿岸近海區。特別是半淡半咸水 的河口帶,每逢雨季河水猛漲,夾帶大量的有機物的河水沖入海水中,此時魚群集中于人海河口,以魚為食的海蛇隨之增加。侮 蛇在繁殖時期也常到海河口產仔,進行魚類捕撈時應提高警惕,小心被海蛇咬傷。海蛇的蛇毒均為神經毒。
蛇的形態特征和生活習性
1、蛇的行走千姿百態,或直線行走或蜿蜒曲折而前進,這是由蛇的結構所決定的。蛇全身分頭、軀干及尾三部分。頭與軀干之間為頸部,界限不很明顯,軀干與尾部以泄殖肛孔為界。
2、蛇沒有四肢,全身被鱗片遮蓋,有保護膚體的作用。蛇分為有毒蛇和無毒蛇,無毒蛇頭部一般呈圓錐狀,前端細而后端粗;有毒蛇呈三角形狀;蛇的軀干部呈長筒狀。
3、蛇的內部結構分為:皮膚系統、骨骼系統、肌肉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泄殖系統、神經系統、感覺器官和染色體等十大部分。蛇的呼吸:蛇的呼吸器官為肺。
4、蛇類以食鼠為主(也食蛙類、鳥類等),蛇類其貌不揚,形狀色澤奇特、渾身披鱗,頭頸高翹、軀尾擺動、快速行進、尋偶鳴叫、泅水過渡、實在難以逗人喜愛。
5、蛇類喜居蔭蔽、潮濕、人跡罕至、雜草叢生、樹木繁茂、有枮木樹洞或亂石成堆、具柴垛草堆和古埂土墻,且餌料豐富的環境,這些都是它們棲居、出沒、繁衍的場所,也有的蛇棲居水中。
1、蛇的個體差異很大。分布在加勒比群島的馬丁尼亞、巴巴多斯等島上的盲蛇,是世界上最短的無毒蛇,只有9厘米長,最長不過11.94厘米。
2、最大的毒蛇是眼鏡王蛇,最長達5米多。分布在東南亞、印尼和菲律賓一帶的蟒蛇,一般都超過5米,最長的可達10米左右。而南美洲的水蟒則更大,體重200公斤左右。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蛇 (蛇亞目動物的統稱)
石斑魚本身沒有毒,石斑魚的魚子有毒。
新生兔子吃母乳是最好的,但如果需要人工喂養,主人可利用注射器喂食寵物奶粉,每次喂食5毫升,間隔12小時后再喂,直到21天后開始增加量,每次喂食7-8毫升。一個月后就可開始喂食苜蓿草了,這時需要將球蟲藥磨碎后摻入食物。
兔子被打后很焉,很可能是因為應激反應導致的,多數時候還伴有厭食、躲避等癥狀。這主要是因為兔子的膽子很小,不僅是被打會受驚,即使是換個新環境居住或者加入了新成員,也出現過兔子直接被嚇死的案例。
鱷龜是家養烏龜中長得最快最大的品種之一,鱷龜分為小鱷龜和大鱷龜,科學飼養下大鱷龜每年可長1-2斤,最大能長到200-500斤。而小鱷龜最大也可長到38公斤以上,普遍體重也在23-36公斤左右,可以說是非常適合想養大型龜的人群。
烏龜被摔到吐血,如果不進行及時的治療,存活的概率是比較小的,因為烏龜吐血一般是由于內臟出現了破損導致。因此在烏龜摔成內傷后要立即治療,首先可以給它灌服云南白藥,3周內禁食,但每天喂食葡萄糖。
地址:江夏大道鴻發世紀城東門14號樓103號門面
電話:027-87988580
地址:中山大道797號長青廣場商務中心1層A座
電話:13397153577
地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光谷一路城市之光24-2門
電話:027-87002324
地址:中南二路22號奧山創意街區5號樓獨棟
電話:13377857323
地址:關山大道金地太陽城A棟C-8號
電話:18971692583
謝先孝主治醫師
擅長犬貓傳染病治療,消化內科疾病診療,細胞學檢查和犬貓常規外科手術。
陽炳中執業獸醫師
擅長大小寵疾病
黃家豪住院部主管
擅長麻醉學、常規外科手術
張雨龍高級助理
擅長貓科行為學、鼻腔疾病、內分泌疾病
陶虹宇藥房主管
擅長藥物代謝動力學、實驗室檢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