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草
市情所睹的水草,絕大普遍本產于熱戴與亞熱戴,比擬符合它們的水溫介于20-28℃之間,若水溫過矮常會引起沒有良的反映,稱之為冷害。冷害除了直交威逼水草性命除外,常會涌現下列癥候: 1、代謝性能降矮,使成長阻礙或者萎縮。 2、構造心理變革非常 十分,葉托構造分割,產生枯葉或者降葉。 3、水草構造部分或者全體壞死,引導根、莖或者葉部的潰爛癥候。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文心蘭的形態特征
文心蘭是蘭科文心蘭屬的總稱,原種多達750種以上,分布于墨西哥、巴西、牙買加等中南美熱帶地區。文心蘭花型獨特,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其花序分枝良好,花形優美,花色亮麗,近看形態像中國“吉”字,所以又名吉祥蘭。同時盛開的小花在微風吹拂下宛如一群穿著衣裙翩翩起舞的女郎,其手、頭、腰、身、裙形象真栩栩如生,故又名舞女蘭、跳舞蘭,是洋蘭類的新寵,其瀟灑脫俗的花姿和溫文爾雅的啟示,被插花界譽為切花”五美人“之一。 文心蘭的繁殖方法有組織培養與分株繁殖。文心蘭為復莖類洋蘭,成株后都會長出子株,待子株有假鱗莖時剪離母株即可。分株繁殖一般在開花后或春秋季進行。
文心蘭的組織培養較易,一般利用種子或莖尖、花穗等營養器官來進行繁殖。在種子培養中,采用3克花寶一號和2克胰蛋白胨及35克食用糖配制培養基對其種子萌發效果較好。加入15%的椰子汁能促進種子的萌發。文心蘭的莖尖培養和花穗培養一般沒有褐變,莖尖和花穗培養的最適初代培養基為1/2MS、改良Knudson C、V&W培養基。或播種培養基均可,原則上不用激素。原球莖的繼代培養可采用相同的培養左附加5%~10%的香蕉汁或15%~20%的椰子汁。成苗培養可采用以上培養基或V&W培養基。
分株繁殖
春、秋季均可進行,常在春季新芽萌發前結合換盆進行分株最好。將帶2個芽的假鱗莖剪下,直接栽植于水苔的盆內,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很快恢復萌新芽和長新根。
組織培養繁殖
選取文心蘭基部萌發的嫩芽為外植體,用70%酒精進行表面消毒,滅菌后用無菌水洗凈,切成1~1.5毫米厚的莖尖薄片,接種在準備的培養基上,保持溫度(26±2)℃,光照強度500勒克斯,照射時間16小時,在MS培養基添加1毫克/升6-芐氨基腺嘌呤的培養基上,原球莖的形成最快,只需45天。將形成的原球莖繼續在增殖培養基中采用固體培養,20多天后原球莖頂端形成芽,在芽基部分分化根。約100天左右,分化出的植株長出2~3片葉,成為完整幼苗。
水生培植
需要在專業水培花卉基地培育半年以上,讓新生的水生根完全適應靜水環境,是花卉行業發展的趨勢。
技術要點
盆栽文心蘭常用15厘米盆,也可用蕨板或蕨柱栽培。常用基質為碎蕨根40%、泥炭土10%、碎木炭20%、蛭石20%、水苔10%。盆底多墊碎瓦片和碎磚,有利于透氣和排水。開花植株栽植在花謝后進行最好,未開花植株在萌芽前進行,這樣有利于文心蘭新根生長。5~10月為文心蘭的生長旺盛期,每半月施肥1次。冬季休眠期可停止施肥和澆水,增加噴水,提高空氣濕度即行。液施肥料流失嚴重,每半月可用0.05%~0.1%復合肥噴灑葉面加以補充。開花后要及時摘除凋謝花枝和枯葉。文心蘭基本采用盆栽。盆栽植料與栽培蝴蝶蘭的植料相似。如水苔、碎蕨根、木屑、木炭、珍珠巖、碎磚塊、泥炭土等。這些植料組合應用效果好,如以細蕨根40%,泥炭土10%,木炭20%、珍珠巖或蛭石20%、碎石和碎磚塊10%混合調制效果好。種植時要用碎石或碎磚墊花盆底部1/3左右以利通氣和排水。栽培的花盆可用塑料盆、素燒盆、瓷盆等。栽培2~3年以上的文心蘭,植株逐漸長大并長出小株,根系過滿,要及時換盆。換盆通常在開花后進行,未開花植株,可選擇在生長期限之前進行。
夏時要注意遮蔭,溫度過高時要及時降溫。盛夏秋季每天都要澆透水一次,即澆到盆底孔出水為止。施肥以施復合化肥為好,宜薄肥,忌濃肥,宜于清晨或下午3時以后施肥。7、8月份,是植株抽花時期,此期由于高溫、高濕,易生細菌性軟腐病,嚴重時可導致植株死亡。為此,可在晴天時把盆內植材曬干,則細菌不易在干燥條件下繁殖,同時,將爛葉爛莖及時剪掉。在進入高溫、高濕的季節之前,應加強施肥,特別是要增加鉀肥的比重,培養壯苗,以增強植株的抗病力。日常管理文心蘭對環境的要求一般不太嚴格。
溫室栽培
溫度管理:緩苗階段,白天溫度25~28℃,晚上23~25℃。溫度變化不宜太熱,否則易引起落蕾現象。
濕度管理:相對濕度應控制在60%~80%,以增加空氣濕度,同時還要保持良好的通風。
光照管理:光線不能過強或過弱,過強易引起灼病,輕者組織受傷,葉變,嚴重的呈灰白色,并引發炭疽病。光線過弱光合作用能力降低,導致葉片徒長軟弱下垂,不利于花芽分化,開化數量少,生長不良。剛栽植的幼苗,光照在10000~15000lux,隨著幼苗的長大,光照逐漸增強,最高達30000~35000lux,在這個光照條件下,文心蘭花芽分化快,營養生長可以更好地轉為生殖生長。一般夏季遮光60%~75%,春秋季遮光40%~50%。
水肥管理:總的澆水原則是干濕交替,每次澆水要澆透,下次要等到基質略顯干燥時再澆。春季剛分株時少澆水;夏季植株生長旺盛,蒸發水分快,要多澆水。可每天澆一次。上午澆過后,下午再對葉片實行噴霧澆水,這種霧水不但可降低葉面溫度,不定期可以增強植株的呼吸功能。傍晚過后,一般不能再噴霧,否則葉面持水時間過長,易誘發病害。由于文心蘭栽培基質主要是椰殼和石子,不易保水、保肥,應在盆中放一些鄉釋肥,以增加肥效。施肥種類及數量根據植株生長情況進行調整,一般一次肥一次水或兩次肥一次水。為防止椰殼內有病菌滋生,可經常澆灌1000倍液多菌靈或1500倍液甲基托布津,基質pH值應控制在5.5~6.5,EC值在1.2~1.6mS/cm。
特別注意
場所:厚葉型文心蘭可較粗放栽培,薄葉型文心蘭除了要有蘭棚外,最好還要有溫室,用于冬季的保溫。
栽種:文心蘭的大多數種類均采用盆栽。盆栽植料與栽培蝴蝶蘭的植料相似。如水苔、細蛇木屑、木炭、珍珠巖、碎磚塊、泥炭土等。這些植料組合應用效果好。種植時要用碎石或碎磚墊花盆底部1/3左右,以利通氣和排水。如早春秋后天氣變涼時進行,栽培材料應一起更換,換盆可結合分株一起進行。
光照:文心蘭的適應光照與卡特蘭相似,一般夏季遮光50%~60%,冬季遮去陽光的20%~30%。陽光太強,生長緩慢、植株短小并引起日灼病,最后葉片干枯,甚至整株植物死亡。如果蔭蔽太多,光線不足會使植株葉片生長不良,影響花芽分化,開花顯著減少,有時 甚至不開花。
溫度:一般厚葉型文心蘭較喜溫暖,生長適溫18~25℃,12℃以下要防寒。較適合華南地區栽培。薄葉型的文心蘭較喜冷涼,不耐高溫,生長適溫10~22℃ ,平地難適應,應在中海拔冷涼地區栽培, 但冬季寒潮來時,也就放在溫室中過冬。
水分:文心蘭與大多數洋蘭一樣都喜歡較高的空氣濕度,但由于不同種類的文心蘭株型相差大,對干旱的抵抗能力也不一樣。沒有假鱗莖的品種,抗旱能力差,因此要經常保持盆內的基質濕潤,基質一干就要補充水分。冬季減少水分,有利于開花,氣溫在10℃下時要停止澆水。在炎熱的夏季應在植株周圍的地面、臺架、道路和植株上噴水,以增加空氣濕度,否則會影響其生長。
肥料:先用少量緩放性肥料作基肥,每2~3周施一次1500~2000倍的液體水溶性速效肥, 未開花時要施用氮、磷、鉀“三要素”均衡的復合肥,可葉面噴灑,也可根部施用。近開花時要補充磷、 鉀肥以促進花芽分化和開花。 小苗的肥水管理
經過充分煉苗洗干凈后用離干的水苔做基質并定植與Ф3cm塑料軟杯中,定植后當天用65%好生靈1000倍液混合72%農用硫酸鏈霉素3000倍液噴灑防病。待盆中水草較干時,用清水澆半水,使水草呈濕潤狀態。之后約15天開始有新根生長,可用20-20-20彼得肥3000倍液澆灌,每周一次。
換盆與中大盆肥水管理
小苗經過3~4個月后,長至4~6個假鱗莖,根系密集,并有部分根長出盆外,此時應換盆。換盆時先將小苗脫盆放于裝有少量木炭快墊底的塑盆中,再加適量木炭塊于植株四周,
當中苗經過5~6個月后,長至6~8個假鱗莖,根系將木炭塊很好包住,此時應為中苗換盆。
中大苗肥水管理
小苗、中苗換盆當天應噴1次65%好生靈1000倍與72%農用硫酸鏈霉素3000倍混合液防病,定植后3~5天澆水1次。由于夏秋季及干燥天氣應增加澆水次數并每天加噴1次葉面水,冬季干冷天氣每2~3天噴一次葉面水,6~7天澆1次透水。4~10月為文心蘭生長盛期,此時每月還應間施1~2次5-11-26彼得肥,防止植株徒長及提高抗病能力,此外還應適當補充鈣元素以增加葉片厚度。
文心蘭的栽培條件
溫度 由于文心蘭的品種繁多,各種品種間的原生環境氣候差異甚大,很難正確地說明其生長溫度。不過,一般而言,文心蘭不宜在溫度太低的環境下生長,當溫度低于10℃時,文心蘭就會受到傷害,但對于一些較不耐低溫的品種而言,當溫度在12℃時,就會因受寒害而枯死。然而在高溫的情況下,文心蘭則必須在通風良好的環境下,才能安然度過。
日照 無論是哪一種文心蘭都只能接受冬天的直射陽光,而其他的三季里,則必須加遮陰,以達到與原產地相似的日照。夏季的陽光最為強烈,因此在室外栽培時,必須加設50%~60%的遮光網,否則葉片易被陽光灼傷;而在春秋兩季里,陽光較夏季柔和,—般只需要30%左右的遮光網,就能保護蘭株。
澆水 大部分的文心蘭較喜歡干燥的環境,因此澆水時,宜以介質的干燥程度作為標準,當介質表面干燥時,應立即充分澆水;在生長旺盛的季節里,因需水量增加,最好每天早、晚各澆水1次;到了冬季氣溫較低時,應停止澆水,以助其順利越冬。
通風 良好的空氣流通是栽培蘭花時的必要條件,文心蘭也不例外,尤其是具有假球莖及薄葉的品系,悶熱的環境容易引起病害。臺灣夏季的溫度對文心蘭而言,稍嫌炎熱,解決的方法除了在栽培環境四周灑水外,同時還要加強通風更能幫助蘭株消暑。
施肥 施肥的時間必須配合植株的生長情形,雖然不同品種的文心蘭生長狀況并不一致,然而仍可遵循—般的施肥基本原則。首先,當植株抽出花莖起,應停止施肥,直至花期過后,方能恢復施肥;其次,溫度低于10℃時,亦須停止施肥。其余時間可每月施加已稀釋的液態肥2~3次,此外固態肥亦可同時施用。
盆土及換盆 由于文心蘭喜歡較干燥的環境,故宜使用排水、通氣良好的介質,因此蛇木屑就是最佳的選擇,最好添加少許具有保水力的水苔,更能使植株生長良好。文心蘭的換盆作業通常在蘭株花期過后進行,并且每隔2~3年換盆1次即可。
繁殖 以分株為主要的繁殖方法,進行分株繁殖的最佳時機也是在花期過后,因此需要分株時,可與換盆同時進行。 澆水施肥
文心蘭與大多數洋蘭一樣都喜歡較高的空氣濕度。由于夏季由于氣候炎熱,應在植株周圍的地面、臺架、道路和植株上噴水,以增加空氣濕度,否則會影響其生長,溫室內栽培文心蘭除保持相對較大的濕度外,還要保持良好的通風、透氣,否則生長不良,也易發生腐爛。
適當的施肥是文心蘭健壯生長的有效措施,種植時先用少量緩放性肥料作基肥,每月施用一次腐熟豆餅水、油粕、骨粉等。除晚秋與冬季氣溫過低外,在生長季節春夏早秋三季,每2~3周施一次1500~2000倍的液體水溶性速效肥,未開花時要施用氮、磷、鉀“三要素”均衡的復合肥,可葉面噴灑,也可根部施用。近開花時要補充磷、鉀肥。
如何養護
我國通常將蘭花分為中國蘭和洋蘭兩類。洋蘭多指氣生蘭,如文心蘭、蝴蝶蘭、石斛蘭、卡特蘭等。文心蘭原產熱帶雨林,花的顏色多樣,花期長,從第一朵花開至最后一朵花持續兩個多月時間,花型美觀,像小姑娘跳舞,因此有“跳舞蘭”之稱,其栽培要點有:
1.栽培材料在高溫多濕的地方采用樹蕨、不含油脂的闊葉樹硬木制成板、盆等,而在氣候干燥的地方,可用水苔蕨根、苔蘚等栽植于多孔的盆中。
2.日常管理文心蘭對環境的要求一般不太嚴格。
3. 平時澆水以間干間濕為原則,每2~3天澆水1次,盛夏季節應每天澆水,還要經常向葉面噴水和花盆周圍地面灑水,以增濕降溫。冬季減少澆水,生長期每月施2~3次稀薄液肥,或0.1%復合化肥。冬季停止施肥。
4.春、秋季要遮光30%,夏季遮光50%~70%,但也不能放在太陰暗處養護,以免枝葉徒長,影響花芽分化。生長適溫為25℃:左右,冬季室溫不能低于10℃。
5.每年需進行換盆,更換新的培養基質。 病蟲害防治 應保持栽培環境的整潔衛生,經常清除日光溫室內以及溫室周圍的雜草,及時檢查并清除黃葉病株,對發病較重的病株要廢棄掩埋,以防其成為感染源,對發病較輕的病株要用剪子剪除病葉,馬上噴灑相應的農藥,并進行隔離栽培,以控制病蟲害蔓延。噴灑農藥要不留死角,特別是葉背、溫室的角落及地面均要充分噴到,溫室每月進行一次消毒處理。
文心蘭常見蟲害有蝸牛、介殼蟲、白粉虱等,春夏多雨季節,蝸牛經常活動,此時應定期撒石灰粉于蘭園四周及栽培架支腳處,當通風不良時常引起介殼蟲,可用800~1000倍液速樸殺或速蚧靈噴殺。白粉虱可用3000倍液速樸風蚜或蚜虱消噴殺。病害發生后,可于早晨或傍晚噴施農用鏈霉素防治,一年內噴施次數以不超過3次為宜。
文心蘭的蟲害主要有介殼蟲。介殼蟲寄生于植株葉片邊緣或葉級面吸取汁液引起植株枯萎,嚴重時整株植株會枯黃死亡。可用40%的氧化樂果乳劑1000倍液噴霧滅殺或50%馬拉松乳油2000倍液噴殺。文心蘭的病害主要有軟腐病和葉斑病,葉斑病發生時危害文心蘭的葉片,軟腐病發生時會使植株整株死亡,可采用50%的多菌靈1000倍液、50%的甲基托布津可溶性濕劑800倍防治。
文心蘭花葉病
癥狀:開始葉上沿葉脈生淡的不連續條斑,常呈花葉狀。接著病斑一部分葉肉細胞壞死,形成表面下陷的褐色壞死斑。 病原:國蘭花葉病毒(CyMV)及ColMV等幾種病毒。 傳染途徑:以汁液傳染為主。
防治方法:
1、溫室要合理通風,避免高溫高濕;注意排水,適當增施磷、鉀肥;及時清除病葉、病果及殘株。
2、發病初期及時噴藥。常用藥劑有: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80%大生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炭疽福美400倍液,或1:1:200倍的波爾多液。每隔7~10天噴一次,共2~3次。
跳舞蘭怎么養跳舞蘭的病害防治?
跳舞蘭的花朵奇異可愛,形似飛翔的金蝶,極富動感,是世界重要的盆花和切花種類之一。家養跳舞蘭需要注意什么呢?以下是由我整理關于跳舞蘭怎么養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跳舞蘭的養殖方法
溫度
跳舞蘭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8~25攝氏度。不宜在溫度太低的環境下生長,當溫度低于10℃時,跳舞蘭就會受到傷害,但對于一些較不耐低溫的品種而言,當溫度在12℃時,就會因受寒害而枯死。然而在高溫的情況下,跳舞蘭則必須在通風良好的環境下,才能安然度過。因此夏時要注意遮蔭,溫度過高時要及時降溫。
緩苗階段,白天溫度25~28℃,晚上23~25℃。溫度變化不宜太熱,否則易引起落蕾現象。
溼度
跳舞蘭與大多數洋蘭一樣都喜歡較高的空氣溼度,但由于不同種類的跳舞蘭株型相差大,對干旱的抵抗能力也不一樣。相對溼度應控制在60%~80%,以增加空氣溼度,同時還要保持良好的通風。
光照
光線不能過強或過弱,過強易引起灼病,輕者組織受傷,葉變,嚴重的呈灰白色,并引發***病。光線過弱光合作用能力降低,導致葉片徒長軟弱下垂,不利于花芽分化,開化數量少,生長不良。剛栽植的幼苗,光照在10000~15000lux,隨著幼苗的長大,光照逐漸增強,最高達30000~35000lux,在這個光照條件下,跳舞蘭花芽分化快,營養生長可以更好地轉為生殖生長。一般夏季遮光60%~75%,春秋季遮光40%~50%,冬季遮去陽光的20%~30%。蔭蓬不能太低,以4~4米為宜,太低則影響通風效果,栽培架以0.6~1.0米為宜。
基質
跳舞蘭所需基質要求通風透氣利水,常用基質有樹皮、蕨根、水苔、木炭等。實踐認為:小苗用水苔,中、大苗用木炭做栽培基質,具有生長好、成本低等特點。木炭一0.5~2cm為宜,并在栽種前用水浸泡沖洗以除去炭粉。盆栽宜選用氣孔較多的素燒盆或容積較小的淺盆種植,用桫欏凰木炭渣和椰糠作植材,在盆底加墊小磚粒或風化石,以利疏水保溼。植株栽好后,可于盆面鋪上一層水草,以防旱保溼,有利氣生根的生長。
盆栽跳舞蘭常用15厘米盆,也可用蕨板或蕨柱栽培。常用基質為碎蕨根40%、泥炭土10%、碎木炭20%、蛭石20%、水苔10%。種植時要用碎石或碎磚墊花盆底部1/3左右,有利于透氣和排水。開花植株栽植在花謝后進行最好,未開花植株在萌芽前進行,這樣有利于跳舞蘭新根生長。5~10月為跳舞蘭的生長旺盛期,每半月施肥1次。冬季休眠期可停止施肥和澆水,增加噴水,提高空氣溼度即行。液施肥料流失嚴重,每半月可用0.05%~0.1%復合肥噴灑葉面加以補充。開花后要及時摘除凋謝花枝和枯葉。跳舞蘭基本采用盆栽。盆栽植料與栽培蝴蝶蘭的植料相似。如水苔、碎蕨根、木屑、木炭、珍珠巖、碎磚塊、泥炭土等。這些植料組合應用效果好,如以細蕨根40%,泥炭土10%,木炭20%、珍珠巖或蛭石20%、碎石和碎磚塊10%混合調制效果好。種植時要用碎石或碎磚墊花盆底部1/3左右以利通氣和排水。栽培的花盆可用塑料盆、素燒盆、瓷盆等。栽培2~3年以上的跳舞蘭,植株逐漸長大并長出小株,根系過滿,要及時換盆。換盆通常在開花后進行,未開花植株,可選擇在生長期限之前進行。
跳舞蘭的換盆作業通常在蘭株花期過后進行,并且每隔2~3年換盆1次即可。
肥水
大部分的跳舞蘭較喜歡干燥的環境,因此澆水時,宜以介質的干燥程度作為標準,當介質表面干燥時,應立即充分澆水;在生長旺盛的季節里,因需水量增加,最好每天早、晚各澆水1次;冬季減少水分,有利于開花,氣溫在10℃下時要停止澆水。在炎熱的夏季應在植株周圍的地面、臺架、道路和植株上噴水,以增加空氣溼度,否則會影響其生長。盛夏秋季每天都要澆透水一次,即澆到盆底孔出水為止。沒有假鱗莖的品種,抗旱能力差,因此要經常保持盆內的基質溼潤,基質一干就要補充水分。
總的澆水原則是干溼交替,每次澆水要澆透,下次要等到基質略顯干燥時再澆。春季剛分株時少澆水;夏季植株生長旺盛,蒸發水分快,要多澆水。可每天澆一次。上午澆過后,下午再對葉片實行噴霧澆水,這種霧水不但可降低葉面溫度,不定期可以增強植株的呼吸功能。傍晚過后,一般不能再噴霧,否則葉面持水時間過長,易誘發病害。
由于跳舞蘭栽培基質主要是椰殼和石子,不易保水、保肥,應在盆中放一些鄉釋肥,以增加肥效。施肥種類及數量根據植株生長情況進行調整,一般一次肥一次水或兩次肥一次水。為防止椰殼內有病菌滋生,可經常澆灌1000倍液多菌靈或1500倍液甲基托布津,基質pH值應控制在5.5~6.5,EC值在1.2~1.6mS/cm。
通風
通風 良好的空氣流通是栽培蘭花時的必要條件,跳舞蘭也不例外,尤其是具有假球莖及薄葉的品系,悶熱的環境容易引起病害。臺灣夏季的溫度對跳舞蘭而言,稍嫌炎熱,解決的方法除了在栽培環境四周灑水外,同時還要加強通風更能幫助蘭株消暑。
施肥 施肥的時間必須配合植株的生長情形,雖然不同品種的跳舞蘭生長狀況并不一致,然而仍可遵循—般的施肥基本原則。首先,當植株抽出花莖起,應停止施肥,直至花期過后,方能恢復施肥;其次,溫度低于10℃時,亦須停止施肥。其余時間可每月施加已稀釋的液態肥2~3次,此外固態肥亦可同時施用。
盆土及換盆 由于跳舞蘭喜歡較干燥的環境,故宜使用排水、通氣良好的介質,因此蛇木屑就是最佳的選擇,最好新增少許具有保水力的水苔,更能使植株生長良好。
繁殖 以分株為主要的繁殖方法,進行分株繁殖的最佳時機也是在花期過后,因此需要分株時,可與換盆同時進行。
跳舞蘭的病害防治
應保持栽培環境的整潔衛生,經常清除日光溫室內以及溫室周圍的雜草,及時檢查并清除黃葉病株,對發病較重的病株要廢棄掩埋,以防其成為感染源。7、8月份,是植株抽花時期,此期由于高溫、高溼,易生細菌性軟腐病,嚴重時可導致植株死亡。為此,可在晴天時把盆內植材曬乾,則細菌不易在干燥條件下繁殖,同時,將爛葉爛莖及時剪掉。在進入高溫、高溼的季節之前,應加強施肥,特別是要增加鉀肥的比重,培養壯苗,以增強植株的抗病力。對發病較輕的病株要用剪子剪除病葉,馬上噴灑相應的農藥,并進行隔離栽培,以控制病蟲害蔓延。噴灑農藥要不留死角,特別是葉背、溫室的角落及地面均要充分噴到,溫室每月進行一次消毒處理。
蟲害及防治
跳舞蘭常見蟲害有蝸牛、介殼蟲、白粉蝨等,春夏多雨季節,蝸牛經常活動,此時應定期撒石灰粉于蘭園四周及栽培架支腳處。跳舞蘭的蟲害主要有介殼蟲。介殼蟲寄生于植株葉片邊緣或葉級面吸取汁液引起植株枯萎,嚴重時整株植株會枯黃死亡。可用40%的氧化樂果乳劑1000倍液噴霧滅殺或50%馬拉松乳油2000倍液噴殺。白粉蝨可用3000倍液速樸風蚜或蚜蝨消噴殺。病害發生后,可于早晨或傍晚噴施農用鏈霉素防治,一年內噴施次數以不超過3次為宜。
病害及防治
跳舞蘭的病害主要有軟腐病和葉斑病,葉斑病發生時危害跳舞蘭的葉片,軟腐病發生時會使植株整株死亡,可采用50%的多菌靈1000倍液、50%的甲基托布津可溶性溼劑800倍防治。
跳舞蘭花葉病
癥狀:開始葉上沿葉脈生淡的不連續條斑,常呈花葉狀。接著病斑一部分葉肉細胞壞死,形成表面下陷的褐色壞死斑。 病原:國蘭花葉病毒***CyMV***及ColMV等幾種病毒。 傳染途徑:以汁液傳染為主。
防治方法:
1、溫室要合理通風,避免高溫高溼;注意排水,適當增施磷、鉀肥;及時清除病葉、病果及殘株。
2、發病初期及時噴藥。常用藥劑有:50%甲基托布津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80%大生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50%***福美400倍液,或1:1:200倍的波爾多液。每隔7~10天噴一次,共2~3次。
跳舞蘭的繁殖方式
分株繁殖
跳舞蘭為復莖類洋蘭,成株后都會長出子株,待子株有假鱗莖時剪離母株即可。將帶2個芽的假鱗莖剪下,直接栽植于水苔的盆內,保持較高的空氣溼度,很快恢復萌新芽和長新根。分株繁殖一般在開花后或春秋季進行,常在春季新芽萌發前結合換盆進行分株最好。
組織培養繁殖
選取跳舞蘭基部萌發的嫩芽為外植體,用70%酒精進行表面消毒,滅菌后用無菌水洗凈,切成1~1.5毫米厚的莖尖薄片,接種在準備的培養基上,保持溫度***26±2***℃,光照強度500勒克斯,照射時間16小時,在MS培養基新增1毫克/升6-芐氨基腺嘌呤的培養基上,原球莖的形成最快,只需45天。將形成的原球莖繼續在增殖培養基中采用固體培養,20多天后原球莖頂端形成芽,在芽基部分分化根。約100天左右,分化出的植株長出2~3片葉,成為完整幼苗。
跳舞蘭的組織培養較易,一般利用種子或莖尖、花穗等營養器官來進行繁殖。在種子培養中,采用3克花寶一號和2克胰蛋白胨及35克食用糖配制培養基對其種子萌發效果較好。加入15%的椰子汁能促進種子的萌發。跳舞蘭的莖尖培養和花穗培養一般沒有褐變,莖尖和花穗培養的最適初代培養基為1/2MS、改良Knudson C、V&W培養基。或播種培養基均可,原則上不用激素。原球莖的繼代培養可采用相同的培養左附加5%~10%的香蕉汁或15%~20%的椰子汁。成苗培養可采用以上培養基或V&W培養基。
水生培植
需要在專業水培花卉基地培育半年以上,讓新生的水生根完全適應靜水環境,是花卉行業發展的趨勢。 跳舞蘭的病害防治
柿苗遭受寒害的癥狀和防寒方法是什么?
秋季苗木尚未木質化前,春季種子開始萌芽或幼苗出土不久,最易受霜凍為害。寒冷地區的苗木,冬季也易遭寒害。因此,在這一期間,必須做好苗木的防寒工作。
(1)苗木遭受寒害的癥狀苗木寒害主要有三種。一是凍傷:幼苗所含水分較多,當氣溫下降時,水分結冰,損傷細胞組織,解凍后無法恢復原狀,以致凋萎而死。二是干枯:在干旱地區或濕潤堅實的重黏壤土上,寒冷多風的天氣使土壤凍結,苗木根部無法吸收水分來補充蒸騰造成的消耗,干枯死亡。三是根傷:土壤因凍結出現裂縫,導致根部斷裂或露出土外,在潮濕黏重的土壤上,一凍一消,會將苗木抬出地面,凍拔致死。(2)苗木防寒方法①設置霜棚 用枝條或秸稈在苗床上搭成霜棚,棚頂為平行或南高北低,高度與苗木相當,用于保護苗木免受霜害。
②排水防凍 冬前做好苗圃地排水工作,防止凍拔發生。
③布設風障 用高粱秸稈或玉米秸稈,在苗床迎風一側布設風障,使秸稈的梢端向順風方向傾斜,障間距離一般為障高的10~20倍,用以降低風速,增加積雪,保墑防寒。
④苗木覆蓋 用稻草、鋸末、谷殼等將苗木覆蓋起來防寒,或僅覆蓋床面,以防凍拔。也可用疏松的干土埋蓋,翌春解凍后,再刨去覆土。
⑤管理措施 在苗木生長期間,注意多施磷、鉀肥,入秋前停止追施氮肥和灌水,以減低苗木生長速度,促使苗木木質化,增強苗木的抗寒能力。
橡膠樹的寒害癥狀有哪些?
橡膠樹因低溫影響引起的外觀和功能上的異常現象。如葉片失綠、幼嫩組織水漬狀、爆皮流膠、枝干回枯等。
掛白葉
降溫后失綠葉片長時間不脫落的現象。在氣溫突降后原正常葉片失去綠色,變白、扭曲和硬脆,在數周到數月后逐漸脫落。由于是非正常落葉,導致大量養分損失。
水漬狀watersoakedlession
出現葉、枝、莖上的暗綠至黑色的浸潤狀斑塊。在降溫過程或降溫后出現在幼嫩組織或器官、新麻面上甚至在主干樹皮表面的,規則或不規則的呈暗綠色至黑色的浸潤狀斑塊,有的有臭味,有的冒膠水。后期該部位表皮壞死,或進一步回枯。
腫塊
降溫過程或降溫后樹皮上出現的局部、不規則的隆起。低溫引起樹皮內乳管破裂,導致大量膠乳滲出并在附近的木質部與韌皮部之間凝聚,造成局部樹皮明顯腫脹。后期腫塊部分會干枯、脫落,留下疤痕。
爆皮流膠
樹皮局部脹裂流出膠乳的現象。劇烈降溫過程或大幅降溫后在生長點、細嫩組織、新麻面,甚至在分枝和莖干的樹皮上等出現局部樹皮隆起,腫塊頂部破裂,膠乳從破裂處不斷流出。此外,一些橡膠樹品種也會出現不明原因的爆皮流膠現象。后期腫塊部分會干枯、脫落,留下疤痕。若是幼嫩組織會引起回枯。
冒黑水
降溫過程或降溫后從樹皮上的水漬狀斑塊中、爆膠處滲出黑色、惡臭液體的現象。據研究,這種惡臭液體會招引小蠹蟲侵害。這部分樹皮會壞死、干枯或引起回枯。
皮下凝膠
降溫后出現在爆皮處、腫塊內部的呈塊狀、薄片狀或條狀的凝膠塊。
爛皮
樹皮完全水漬化,惡臭,斷面深褐色,扯斷口處出現藕絲狀橡膠絲。出現爛皮處整塊韌皮部壞死,會發生蟲害等次生災害。
干皮
低溫后樹皮干枯,皺裂,皮塊四周翹起,一段時間后自動脫落的現象。因其原維管韌皮部形成層未損壞,故能寒害后較短時間內長出新樹皮。
回枯
從枝梢向莖干基部逐漸干枯的現象。往往在低溫、干旱過后一段時間出現,且有一個發展過程。
爛腳
又稱爛腳病。莖干基部樹皮潰爛至木質部霉腐的現象。輻射降溫后在橡膠樹根頸部或砧穗結合處上方出現腫塊、皮內凝膠、爆皮流膠和樹皮潰爛,在后期潰爛處的木質部繼續霉腐形成爛洞等。常出現在低洼地的橡膠樹莖干基部的北面。
砧木寒害
根砧部的寒害。降溫過程或低溫后在根砧部大根出現水漬狀斑塊、爆皮流膠、皮下凝膠、冒黑水、爛皮等,小根霉爛發黑、惡臭等寒害癥狀。若砧木的抭寒性比接穗的弱,則先根砧出現各種寒害癥狀,進而影響接穗的抗寒性,嚴重的可導致整株死亡。地下或近地面的寒害傷口,有的能從上出新根(不定根)。
寒害調查
寒害災情調查評價。在寒害剛結束時和寒害癥狀穩定后,為評估寒害損失、確定救災決策和收集災害數據資料等對膠園開展的災情調查,并根據調查結果提出寒害處理意見。
石斑魚本身沒有毒,石斑魚的魚子有毒。
新生兔子吃母乳是最好的,但如果需要人工喂養,主人可利用注射器喂食寵物奶粉,每次喂食5毫升,間隔12小時后再喂,直到21天后開始增加量,每次喂食7-8毫升。一個月后就可開始喂食苜蓿草了,這時需要將球蟲藥磨碎后摻入食物。
兔子被打后很焉,很可能是因為應激反應導致的,多數時候還伴有厭食、躲避等癥狀。這主要是因為兔子的膽子很小,不僅是被打會受驚,即使是換個新環境居住或者加入了新成員,也出現過兔子直接被嚇死的案例。
鱷龜是家養烏龜中長得最快最大的品種之一,鱷龜分為小鱷龜和大鱷龜,科學飼養下大鱷龜每年可長1-2斤,最大能長到200-500斤。而小鱷龜最大也可長到38公斤以上,普遍體重也在23-36公斤左右,可以說是非常適合想養大型龜的人群。
烏龜被摔到吐血,如果不進行及時的治療,存活的概率是比較小的,因為烏龜吐血一般是由于內臟出現了破損導致。因此在烏龜摔成內傷后要立即治療,首先可以給它灌服云南白藥,3周內禁食,但每天喂食葡萄糖。
地址:江夏大道鴻發世紀城東門14號樓103號門面
電話:027-87988580
地址:中山大道797號長青廣場商務中心1層A座
電話:13397153577
地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光谷一路城市之光24-2門
電話:027-87002324
地址:中南二路22號奧山創意街區5號樓獨棟
電話:13377857323
地址:關山大道金地太陽城A棟C-8號
電話:18971692583
謝先孝主治醫師
擅長犬貓傳染病治療,消化內科疾病診療,細胞學檢查和犬貓常規外科手術。
陽炳中執業獸醫師
擅長大小寵疾病
黃家豪住院部主管
擅長麻醉學、常規外科手術
張雨龍高級助理
擅長貓科行為學、鼻腔疾病、內分泌疾病
陶虹宇藥房主管
擅長藥物代謝動力學、實驗室檢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