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魚友來說,養魚最不想面對的莫過于精心飼養的魚兒患病,甚至奄奄一息,而自己卻束手無策。特別對于沒啥養魚經驗的朋友來說,這更讓人心煩。而這一期的觀賞魚之友,我們來聊聊觀賞魚的體外寄生蟲這一魚病。
在眾魚病當中,要數觀賞魚的體外寄生蟲病最為隱蔽,因為體外寄生蟲病在患病之初,并無明顯的病癥。
很多初養魚的朋友,一直到整缸魚都死掉了,仍不清楚魚的死因是啥?
此魚病是一種傳播速度快,死亡率高的傳染性疾病,幾乎每個魚缸都可能爆發。
一般來說,體外寄生蟲是指斜管蟲、車輪蟲、指環蟲、魚波豆蟲等十幾個寄生蟲品種的統稱。當然,這里面還有我們最為熟知的,造成白點病的小瓜蟲。
寄生蟲中,除小瓜蟲可直接用肉眼看到外,其它的都需借用顯微鏡才能觀察得到。
寄生蟲易引發魚的細菌性感染其實,健康的魚身上也會有少量的寄生蟲存在。但魚天生的免疫系統,會保護魚體不受寄生蟲的影響。
但當生存條件惡化,特別是有外傷的情況出現時,魚的免疫系統就會遭受破壞,這時寄生蟲會大量繁殖,對魚造成傷害。
寄生蟲主要以吸食魚體營養為生,所以一般不會對魚體造成明顯外傷,尤其是患病早期。
而當寄生蟲蠶食掉魚體大部分營養后,令魚兒身衰體弱之時,經常會引發起魚類的細菌性感染,如掉鱗、爛鰭、出血、鼓眼、白斑等病癥。
若這時只治療細菌感染,而忽略真正的兇手——寄生蟲,那治療常常是無效的,須寄生蟲和細菌同治才可能見效。
好,既然知道此魚病比較隱蔽,早期沒有明顯病癥,讓人不易察覺,那是否就無法得知愛魚患病呢?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和人一樣,魚每種病都有其對應的病癥表現,通過觀察魚的肢體語言和行為,就可了解到魚的健康程度。
1、留意觀賞魚的抖鰭或擦缸情況。
若魚得了體外寄生蟲后,會有抖鰭或擦缸的情況出現。抖鰭是指魚快速地、不太正常地煸動其魚鰭,而擦缸是指魚不斷地用其身體來磨擦缸壁或其它物件。
這兩種情況都是魚異常的反應,說明魚正遭受寄生蟲的侵害,正感覺瘙癢難耐,它想通過這些動作,蹭掉其身上的寄生蟲。這就是判斷魚患體外寄生蟲病最直接的依據,只要魚頻繁出現這兩種情況之一,就可立刻判斷出魚患上此病了。
2、注意觀察魚嘴和鰓蓋的活動。
除觀察魚本身的表體反應外,魚鰓更應是重點檢查的地方。在養魚界中,大神們有一句話叫:養魚先養水,治病先治鰓。
魚鰓是魚的重要部位,魚鰓要是壞掉,魚的生命也就走到盡頭了。若一條死魚表面上沒任何導致死亡的病征,那你應先去檢查一下魚鰓,當把鰓蓋掰開后,你會發現大部分魚的死因是魚鰓已被破壞掉了。
但平時魚還活著時,總不可能老把魚掏出來,硬掰開鰓蓋來檢查吧?
的確,平時養魚時,因鰓蓋遮擋的關系,我們不易看到魚鰓的情況,但我們可通過觀察魚嘴和鰓蓋呼吸的頻率,來推斷出魚鰓的健康與否。
正常的魚,它的呼吸是很平穩的,不僅是魚嘴還是魚的鰓蓋,張合都是相對緩慢的。而魚鰓遭寄生蟲破壞的魚,呼吸則變得非常急促。
嘴和鰓蓋的張合變得十分頻繁,這說明啥?說明魚鰓內部正遭受寄生蟲的毒手,魚的呼吸變得非常困難,所以這時給魚下藥治病時,必須加大給魚的供氧量。
3、觀察魚游動及消瘦的情況。
當魚患此病到中晚期時,會變得和平時更不太一樣了。生病的魚會行動緩慢,游起來很吃力,變得不愛動了。
或者離群獨游,有的會待在角落里一動不動,有的則會在水面上漂浮。甚至有些魚體會顯得特別消瘦,這是由于有寄生蟲不斷吸食魚的營養而造成的,若不及時治療,魚往往會因沒營養而導致體力不支,最終死亡。
4、留意魚表體顏色的變化。
也許很多人不知道,魚表體的顏色并非一成不變的,它是會隨著環境的改變而顯得較深或較淡。
在明亮的環境中,魚體的體色會變淡,相反,在較暗的環境中,魚體的體色則變深。這是魚的一種保護色,以便魚兒能更好的融入環境里。
但是,當魚遭受到寄生蟲的侵害時,患病會讓魚兒的色素細胞活力受到影響,所以在明亮的環境中,若有些魚體顏色變暗變黑,甚至失去光澤,這時你就要留意,會不會是魚患病了?
5、觀察養魚水的變化。
不知大家有沒有留意到,魚的表體是會分泌一層粘液,這粘液的作用是為了減少魚體和水之間的磨擦力,讓魚在水中游得更省力點。
除此之外,粘液還有防御寄生蟲和細菌的功能,當魚體受到寄生蟲侵害時,魚體會分泌更多的粘液來進行抵擋。
當魚體表面粘液分泌過多,甚至魚體會出現白膜。這時若魚缸內有多條魚同時患病,魚缸中的水會融入過多的粘液,從而把養魚的水變成淺白色,甚至乳白色。這時,魚缸內甚至會散發出腥臭味。
所以,當你看到養魚的水變成淺白色,甚至乳白色,或者聞到腥味很重時,那你就得留意了,這時很可能就是魚告訴你,它患病了。
在這里,小編特意再說一下,很多朋友說沒感覺到魚缸水的變化,覺得還很清澈。也許這是你的錯覺。
觀察水質,不要站在魚缸的正對面觀察,而要站在魚缸的兩側去觀看。因為正面可視距離較短,加上有背影畫的反射,易造成視覺上的誤判。
很多時候,在魚缸正面看,會認為水還很清澈,但在側面看才會發現水質已相當渾濁了。
上述 5 點是發現觀賞魚患體外寄生蟲病的方法,這魚病最主要是發現難,而治療并不會太難。
市場上都有治療體外寄生蟲病的魚藥,如匯宏的敵百蟲、喜瑞的去白點劑等,其他的如傲深、德彩、和樂彩、珍寶等品牌都有其對應治療此病的魚藥,魚友們根據魚藥說明書去做即可。
最后,小編想強調一下,魚患此魚病后,當魚體營養被侵食多時,魚體衰弱,往往會引發各種細菌感染的疾病,而這些能看到病癥的疾病僅是此病的并發癥而已。
這時只頭痛醫頭,腳痛治腳,只治療細菌性感染疾病,而不治療寄生蟲,那往往是徒勞的,必須細菌和寄生蟲一起治療才能藥到病除。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孔雀魚(詳情介紹)
寄生蟲疾病一般分為體內寄生蟲和體外寄生蟲,一般孔雀魚感染寄生蟲疾病都會出現蹭缸的癥狀。魚友們只有注意觀察才能區分出是內寄還是外寄,小編就為你介紹幾種孔雀魚常見寄生蟲疾病的癥狀及治療。
一、魚虱病
鲺病又稱魚虱病。魚虱為寄生甲殼動物,活體透明,與寄主的體色很相似。外形似臭蟲,又有魚虱病和魚龜病之稱。魚鲺寄生在魚的體表和鰓上,吸取魚的血液,使魚體逐漸消瘦。在取食時用口刺和大顎刺傷或撕破魚的皮膚,造成許多傷口,促使感染水中的微生物,從而引起病魚死亡。此外,鲺用口刺吸血時所分泌的毒液對魚有刺激作用。因此,病魚在水中極度不安,急劇狂游和跳躍,每尾魚只要有幾個鲺寄生,就能引起死亡。
治療方法:可用百萬分之零點二五至五(0.25~5ppm)濃度的敵百蟲溶液浸洗病魚,也可用鑷子摘除,還可用百萬分之一(1ppm)的六六六溶液浸洗,或將魚放入1.o%~1.5%食鹽水中,經2~3天即可驅除寄生蟲。
二、三代蟲病
患三代蟲病的幼魚,魚體開始褪色而變得蒼白無光澤,體表粘液增多;魚鰭下垂,末端卷曲且逐漸裂開;呈現極度不安狀態,時而狂游于水中或急側游于水底,企圖擺脫寄生蟲的擾,繼而食欲不振,游泳遲緩,逐漸消瘦,嚴重時引起病魚死亡。魚鰓上寄生三代蟲后會造成呼吸困難,不久即窒息死亡。
治療方法:治療此類吸蟲病最常用且有效的藥物首推甲醛(液)。用液驅殺吸蟲時,其劑量一定要足,否則會導致吸蟲產生耐藥性,形成具有抵抗力的突變種,而使藥物難于驅殺。一般用藥有兩種方法:一是低劑量長時間,如用百萬分之二十至四十(20~40ppm)藥浴24小時后,進行換水二分之一以上;二是高劑量短時間,如用百萬分之二百至二百五十(200~250ppm)藥浴1小時后,進行換水90%以上。由于病魚被吸蟲寄生時需氧量較大,故在治療中要不斷打氣增加溶氧。
三、小瓜蟲病
又稱白點病,患病的孔雀魚為緩解身體不適也會不停的蹭缸。小瓜蟲為凹口科、小瓜蟲屬、多子小瓜蟲。這是一類體型比較大的纖毛蟲。它的形態在幼蟲期和成蟲期有很大的差別。小瓜蟲的幼蟲侵襲魚的皮膚和鰓,尤以皮膚為普遍。孔雀魚魚體感染初期,胸、背、尾鰭和體表皮膚均有白點狀分布,此時病魚照常覓食活動,幾天后白點布滿全身,魚體失去活動能力,常呈呆滯狀,浮于水面,游動遲鈍,食欲不振,體質消皮膚伴有出血點,有時左右擺動,并在水族箱壁、水草、砂石旁側身迅速游動蹭癢,游泳逐漸失去平衡。病程一般5-10天,傳染速度極快,若治療不及時,短時間內可造成大批死亡。
治療方法:1、先停食4~5天:減少污染,保持水溫恒定,升溫比原水溫高2~3℃為佳。
2、保持恒定水溫:應該保持恒定的水溫,減少水中的污染,防止小瓜蟲的產生。
3、初期水溫提高:當發現鸚鵡患上白點病,初期可以將水溫提高,破環小瓜蟲繁殖生長的環境,讓小瓜蟲自己滅亡。
4、甲基藍結晶粉:水中釋放少量的甲基藍結晶粉,是整個水質變色即可,可以很好的消滅小瓜蟲病原。
5、移除缸中水草:沒有水草的情況下可適當投藥,水草對各種藥物敏感很快枯死。
6、加強飼養管理:此病要綜合治療,只用藥收效不大,加強飼養管理很重要。
四、預防寄生蟲的措施和要點
1、提高魚體自身抵抗力
(1)要注意加強魚類的營養,選用較好的配合飼料投喂,但要注意每次投喂的量不要太多。
(2)定期在飼料中添加一部分營養及免疫調節劑,例如免疫活性促長劑、魚飼佳等,
(3)可使魚類的體質得到較快的恢復,大大提高對外界寄生蟲等病原生物的抵抗力,有效防止寄生蟲病的暴發。
2、改善水體環境
(1)氧量不足時會產生大量的有毒中間產物,使魚類的抵抗力大大下降,感染包括寄生蟲在內的各類疾病的機率增加。
(2)除了要適當換水外,一定要保持水體的高溶氧與良好的水質環境,可定期使用水質改良劑與消毒劑,例如每10-15天施用一次益池保,或15 -20天施用一次保水王,有效促進水體浮游植物的生長和水色的好轉及魚類的攝食,防止代謝廢物的積累,有效改善魚類生存的水體環境。
3、殺滅魚體攜帶的寄生蟲
(1)由于魚體在越冬前或多或少都帶有一定的寄生蟲,水溫一有升高,這些寄生蟲很容易大量繁殖,使魚體大量感染。
(2)為了防止寄生蟲病暴發,可選用市場上一些安全、高效、無公害的藥物,例如“魚蟲殺星”、“克蟲王”系列藥物等,較徹底地殺滅越冬魚體本身攜帶的少量寄生蟲。
4、預防魚兒寄生蟲的其它方法:
(1)不要購買生病的或有異常的魚。
(2)買魚時多觀測他們,看看他們的體色正常嗎?游動活潑嗎?索食勤快嗎?有沒有排白便的情況?
(3)做好新魚的檢疫。
(4)盡量不要喂食活餌,特別是紅線蟲、紅蟲、水蚤,就是要喂也可以把活餌先冷凍起來,這樣帶菌的情況沒有活餌那樣嚴重了。
(5)做好水質的消毒工作。
(6)減少魚只的緊迫感,以免降低抵抗力。
(7)提供營養豐富的食物,沒有細菌的危害,營養又豐富,只是魚接受程度要比活餌慢些。
(8)做好預防性的驅蟲工作,我每月最后幾天就是這樣的,先體外,后體內(體內用的是驅蟲漢堡)。
(1)寄生蟲病一般表現及癥狀在自然界的水體中,大量存在著各種寄生蟲,它們侵襲魚類使魚得病。
由于魚體被寄生蟲侵襲,造成魚兒煩躁不安,行動異常,或狂奔水面,或上下亂竄,或呼吸困難,或離群獨游,或漂游水面……不吃食,魚體發黑,消瘦,體表黏液增多,逐漸死亡或大批死亡。
魚類寄生蟲主要寄生部位是在鰓和體表,也有腸道。
寄生在魚類體表和鰓部的鰓絲上的寄生蟲有:車輪蟲、口絲蟲、三代蟲、指環蟲、毛管蟲、舌杯蟲、鰓隱鞭蟲、小瓜蟲等。
只寄生在魚類鰓部的有大中華鳋,它們寄生在魚的鰓上時像掛著許多蛆一樣,故有鰓蛆病之稱。
只寄生在體表上的寄生蟲有錨頭鳋,它寄生在魚體表時,其頭角形狀像船錨,所以被稱為錨頭鳋病。
上述寄生蟲對魚苗、魚種威脅很大。主要表現是呼吸困難,吃食困難,日漸消瘦,發黑,由病初狂躁不安變成行動遲緩,魚兒或離群獨游,或大批死亡。
(2)寄生蟲病的治療方法
1)每立方米水用2.5-3.5克大黃液全池潑灑,或用500克大黃粉拌餌喂100千克魚,連喂3-5天。
2)每立方米水用呋喃唑酮0.l-02克全池潑灑,或用10-20克呋喃唑酮拌餌喂100千克魚,連喂3天。
3)每立方米水用0.2-0.4克晶體敵百蟲(含量為90%以上的晶體敵百蟲)或用25%的敵百蟲粉劑,每立方米水用1-2克全池潑灑,或用90%的晶體敵百蟲15-20克拌餌喂1萬尾魚苗種,每天1次,連喂3天(對腹內寄生蟲病的治療效果好)。
4)用500克烏桕干粉,或2000克烏桕鮮葉(切碎)煮汁,再加進現化開的500克生石灰乳劑全池潑灑,每立方米水用藥3.8-4克,連喂3天。
流行季節用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在餌料臺旁掛袋,每個袋中裝硫酸銅100克、硫酸亞鐵40克,連掛3天,每天換藥1次。
金魚身上有蟲子 怎么辦啊
就像動物學家康拉德說的那樣,自然界很難找到像魚一樣容易生傳染病的動物。
幾乎所有觀賞魚患病的因素都有很多種,比如天氣驟變、水溫不穩定、水質、寄生蟲或細菌和其他微生物感染。
一般來說,健康的魚鱗片光滑,色澤鮮明,外表無損傷,魚鰭沒有斷裂,鰓絲鮮紅、完整無損,眼睛光潔無暇,除了水溫很低時,其他時候皆游動自如,非?;顫??;疾『髣t與此相反。
下面介紹 5 種觀賞魚常見的寄生蟲疾病。
一、小瓜蟲病
小瓜蟲病即白點病,比較常見,病原體是多子小瓜蟲。
患病初期,病魚體表粘膜加厚,體表、鰭條和鰓上逐漸出現白點狀的囊泡,嚴重時白點會連成一片,體表布滿白點和白色粘液。病魚食欲逐漸減退,反應遲緩不活潑,鱗片脫落、鰭條腐爛裂開,懶于游動經常浮在水面,呼吸受阻,直至死亡。
小瓜蟲繁殖的適宜水溫為15~25℃,10℃以下和25℃以上時,小瓜蟲幼蟲發育停止或逐漸死亡。所以,這種病多發生于初冬至春末。
小瓜蟲病經常出現在天氣驟變或換水后,由于魚體感冒或機體損傷,導致病蟲趁虛而入。
我們可以利用小瓜蟲不耐高溫的特點,將水溫緩慢升高到28℃,靜養幾天后小瓜蟲孢囊開始脫落,這時要及時換水,病魚會逐漸康復。若再配備藥物輔助治療,一般治愈率能達到百分之九十,而且恢復速度也會更快。
還有一種情況是沒有加熱條件的,這種情況只能以藥物治療了。由于小瓜蟲病的傳染性很強,速度很快,一旦發現應立即隔離,再配備藥物治療。
治療方法:
(1)可以用0.1mL/L白點清(硫酸銅試劑)加0.03g/L的維C浸泡治療,一般一周內就可恢復正常。
(2)用0.1mL/L亞甲基藍加0.03g/L的維C浸泡治療。
二、車輪蟲病
車輪蟲病由車輪蟲寄生于體表引起,常浮于水面,明顯呼吸困難。通常大量侵襲鰓部,導致鰓組織被破壞,體色發黑,食欲減退,體形瘦弱,離群獨游,游動緩慢。有時可見體表發白或淤血。
治療方法:
(1)用2%食鹽溶液浸洗5~15分鐘。
(2)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比例5:2),用量0.7mg/L。溶解后全池均勻潑灑。單用硫酸銅也可以,用量一樣0.7mg/L,療效很好。
(3)用20ppm高錳酸鉀液在水溫10~20℃時,浸洗20~30分鐘;水溫20~25時浸洗15~20分鐘;水溫25℃以上時浸洗10~15分鐘。
另有說法是用中草藥苦楝樹葉防治,水產養殖上可以每畝用 15kg~20kg 漚水,每7d~10d 換一次,有抑制車輪蟲繁殖作用,或每畝用鮮枝葉 25kg~30kg 煎汁全池潑灑。
三、斜管蟲病
斜管蟲病也叫白翳病,病原體為斜管蟲,寄生于魚體的皮膚和鰓上。多發生在小缸或水質骯臟的小池中。
當魚體表皮組織受侵襲時,分泌物會增多,逐漸形成由小到大的白色霧狀膜,嚴重時遍及整個魚體表面,使魚體失掉原有的光澤,體色變暗,并逐漸消瘦。
魚鰭往往萎縮僵硬,不能充分伸展。當斜管蟲大量寄生到鰓上時,還會使魚呼吸困難,促使病魚游到水面呈浮頭狀,加速魚死亡。
斜管蟲適宜繁殖的水溫為12~18℃,當水溫降低至8~12℃時,仍可大量出現。蟲體經過3~5天就可大量繁殖,每年12月至第二年的5月為流行季節。一般水溫達到25℃以上時,通常不會感染斜管蟲病。
治療方法與上述車輪蟲病一樣。
四、三代蟲病
由于體內有二代胎兒,所以叫三代蟲,病原體是中型三代蟲、細錨三代蟲和秀麗三代蟲。
三代蟲寄生在魚體的體表和鰓上,會刺激魚體分泌過多粘液,奪取營養,導致體表無光、食欲下降、魚體消瘦,幼魚死亡率高,能引起大量死亡。大量寄生時,還有可能引起魚體眼角膜混濁及失明癥。
病魚初期極度不安,時而狂游,時而急劇側游,會在水草叢中或缸壁撞擦,因而損傷病魚皮膚。
三代蟲繁殖最適宜的水溫為20℃,一般4~5月份為此病流行季節。
治療方法:
(1)用 0.2~0.4ppm 晶體敵百蟲藥浴 20~30 分鐘,也可全池潑灑,使水體含藥量 0.2~0.4mg/kg。
(2)用 20ppm 高錳酸鉀液在水溫 10~20℃ 時,浸洗 20~30 分鐘;水溫 20~25℃ 時浸洗15~20分鐘;水溫25℃以上時浸洗10~15分鐘。
五、指環蟲病
病原體為中型指環蟲、環鰓指環蟲和弧形指環蟲。指環蟲一般寄生于鰓上,破壞鰓組織,妨礙呼吸,還能使魚體貧血,初期病狀不明顯,后期鰓部顯著腫脹,鰓蓋張開??梢钥吹仅w上有乳白色蟲體。
得指環蟲病的魚最初浮于水面,不吃食,游動無力,呼吸困難,鰓蓋大張,頻頻呃水,如浮頭狀,但反應遲鈍,受到驚嚇也不下沉或散開。有的停留在魚缸邊上不動,有的表現出極度煩燥不安,在水里亂竄或打旋,隨后逐漸死亡。
水溫20~25℃時是指環蟲繁殖時期,一般春季至初夏和秋季為發生季節。
治療方法與三代蟲病一樣。
以上觀點都經過實際試驗,但僅供參考,大家可以借鑒。還是那句話“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生病后一定要早發現早治療。
大多數魚病只要發現得早,能夠及時治療還是有很大的幾率可以治好的。千萬不要拖延。當然了,平時多注意觀察,定期定量換水加菌液,保證水質穩定良好,才能夠讓魚少生病,甚至不生病
治療魚體外寄生蟲,需要在其附著的位置上用一些殺蟲藥,或者直接將其拔除。寄生蟲一般分為兩種,分別是體外寄生蟲和體內寄生蟲,后者的危害比較大,治療成本也很高,通常會選擇換魚而非用藥。但外寄還是相對而言好治療的,不過用藥也要控制用量,不然可能會產生藥害,威脅到魚兒的健康。
治療魚體外寄生蟲,需要在其附著的位置上用一些殺蟲藥,或者直接將其拔除。寄生蟲一般分為兩種,分別是體外寄生蟲和體內寄生蟲,后者的危害比較大,治療成本也很高,通常會選擇換魚而非用藥。但外寄還是相對而言好治療的,不過用藥也要控制用量,不然可能會產生藥害,威脅到魚兒的健康。
1、隱鞭蟲:隱鞭蟲通常會寄生在魚鰓,被寄生后的魚兒身體會變黑,鰓絲則保持鮮紅,不過會有一些灰白色的黏液。想要防治的話,最好在放養前用硫酸銅溶液浸洗,在疾病的高發期也要全池潑灑藥物。
2、車輪蟲:車輪蟲會寄生在魚體或鰓部,吸取身上的營養,被寄生的魚則會逐漸瘦弱,而且會離群單獨活動,食欲會減弱,而且行動也比較緩慢。針對這些情況,最好用高錳酸鉀、食鹽水等藥物滅蟲。
3、小瓜蟲:小瓜蟲是比較常見的寄生蟲之一,寄生的位置會出現白色的膿皰,因此這種病也叫白點病。由于它比較怕高溫,所以適當提高水溫,就可以將其消滅,水溫保持在28℃比較好。
烏龜在冬眠自然醒來后的10-15天會開始吃東西,烏龜冬眠后一般在4月或5月時蘇醒。烏龜在冬眠自然蘇醒后不會立即進食,主人不可以在這時給烏龜喂食過多,否則會導致烏龜死亡,最好是讓烏龜先活動兩天左右,等它徹底蘇醒后再喂食,但喂食量還是不可過多。
烏龜眼睛鼓包發白大多是發生在秋天和春天里,但是冬眠的時候也存在。烏龜眼睛鼓包發白這種病主要是由于飼養密度過大,水質不好引起的。而冬眠的時候主要是因為水溫環境的變化。
巴西龜冬眠時主人可采取兩種方法,一是埋沙法,在容器內鋪上潮濕河沙,再用報紙層層覆蓋,巴西龜會自行扒窩,之后每隔一周都噴一次水。二是埋泥法,鋪墊深度為2-3厘米的盆栽土,再將干草或水苔等覆蓋即可。
大水缸養魚最好注意三大方面:1、大水缸的溶氧量差,因此最好配備水泵或者增氧器。2、大水缸是敞口的,最好罩上網子能阻擋灰塵等異物,但每天需保持1-2小時光照殺菌。3、過冬前最好將魚轉移到其他容器,室內飼養。
烏龜中最溫順不咬人的就是中華草龜,它也是目前我國分布最廣且最受歡迎的龜類,相較于鱷龜、巴西龜等肉食性烏龜,中華草龜的性格明顯更加膽小。當它遇到危險時,大多是第一時間將頭和四肢縮回殼中。
烏龜冬眠時出現死亡,多是以下原因導致:1、冬眠前食物不足,能量無法支撐3-4個月;2、環境溫度過低,當氣溫達到0度以下時,則會凍傷甚至凍死烏龜;3、烏龜年齡或者體型過小導致抵抗力較弱,就很容易冬眠時死亡。
烏龜一個月不換水大多是不會死的,但有很大可能會因為水質環境惡劣而出現疾病,最常見的就是腐皮病、寄生蟲等,這對烏龜的身體和皮膚都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傷,比如皮膚腐爛、泛白,甚至嚴重時還可能誘發白眼病。
地址:江夏大道鴻發世紀城東門14號樓103號門面
電話:027-87988580
地址:中山大道797號長青廣場商務中心1層A座
電話:13397153577
地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光谷一路城市之光24-2門
電話:027-87002324
地址:中南二路22號奧山創意街區5號樓獨棟
電話:13377857323
地址:關山大道金地太陽城A棟C-8號
電話:18971692583
謝先孝主治醫師
擅長犬貓傳染病治療,消化內科疾病診療,細胞學檢查和犬貓常規外科手術。
陽炳中執業獸醫師
擅長大小寵疾病
黃家豪住院部主管
擅長麻醉學、常規外科手術
張雨龍高級助理
擅長貓科行為學、鼻腔疾病、內分泌疾病
陶虹宇藥房主管
擅長藥物代謝動力學、實驗室檢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