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魚之美
疾病的治療首重預防,預防是遠離疾病最好的方法。許多疾病的產生大多是飼主忽略或無細心觀察所引起。因此觀察是預防的第一步驟,魚兒生病總有前兆及原因,若能在初期就發現魚兒的不適,孔雀魚的疾病幾乎95%都能事前預防其發生。孔雀魚是種身體強壯的魚類,雖不易生病,但一生病往往錯失先機不易治療,就算治好也會~破相”。在此再強調一次「遠離疾病首重預防·而預防的第一步驟便是觀察。
一、疾病的預防
魚兒在生病前會有幾種行為表現便是可以觀察來的
1.食欲不佳:
孔雀魚的喂食方式采少量多餐,健康的魚兒索食行為是十分激烈的,若突然的食欲減低,便要儒早找出原因。
2.魚鰭微縮:
魚鰭微縮是孔雀魚生病的初期,嚴重的話,魚鰭會整個粘在一起。
3.身體或魚鰭會快速抖動:
魚鰭感覺上有異物沾到使孔雀魚會快速抖動魚,企圖將其甩掉。甚至于身體會摩擦缸壁或底砂。
4.在水面漂浮:
孔雀魚無精打采的在水面隨波逐流,雖然有反應但不太理會。
5.沉在缸底或在角落聚集:
精神狀態差,完全沒有反應和食欲。
6.在水中原地擺動猶如蛇一樣:
行為上仍有反應。
7.魚鰭破損或邊綠出血:
觀察是否被攻擊遇是感染,所采取的方式是不同。
8.呼吸急促:
腮的活動很大,甚至有合不起來的感覺。
9.魚鰭上有朦朧的感覺:
魚鰭的邊緣有點破損白蒙霧狀的感覺,甚至于會在魚鰭中央。
10.身體失去光澤:
甚至于會長霉菌或箭蟲
二、疾病的產生幾乎是飼主的疏忽所引起的,主要有六點:
1.溫度的變化:
孔雀魚雖對溫度的耐性很強,但是若溫太大的話是受不了的,所以飼主應該注意一天溫差的變化,若溫差太大時,控溫器的使用是必須的;此外,剛買回來
的魚也不能即刻倒入缸中,應在水面上浸泡,待同溫度后再放魚。
2.任意拼缸:
飼主往往為了節省空間,會將數量少的魚合并。可是結果是造成健康的魚生病。餅缸對孔雀魚是種禁忌,到目前仍找不到合理的解釋,只知道加入適量的精鹽可預防。
3.水質變化:
無計劃性的大量換水,尤其是在早上或晚上進行'易使水缸中的水質劇變,或在清除水槽時濾棉清洗太干凈或換新,使水箱中的硝化菌不足,再加上投餌太多沒吃完,又沒將剩余餌料撈出,導致水質惡化。
4.疾病的入侵:
無仔細觀察便將魚兒隨意移入,造成疾病的傳染,或撈過病魚的網子與水管不經消毒便去撈健康的魚,以及病魚缸沒有降低水位及打氣量,造成飛沫傳染。
5.器材的不合適:
最易發生在隔離槽,也就是產房。網目太大或太粗糙,易引起魚兒的皮外傷,導致感染死亡。飼主有時為了預防母魚從產房逃脫會在隔離槽上加蓋,有時疏忽會使產房低于水面又加蓋,導致母魚缺氧溺,有打氣仍會有憾事發生。
6.對水忽略了:
雖是自己飼養的孔雀魚,但是因飼養密度、投餌量與換水次數的不同,在在使得每一缸子的水實不同。若沒有對水就將魚兒隨意遷移,或對水動作不完全都容易使魚兒生病。
三、疾病的治療
魚兒在生病前的行為表現,往往是預防及治病的最好時機,通常可無藥而愈。無論以何種處理方式,請遵循下列步驟。
1.降低水位,注入部分新水:可減少藥量,避免飛沫傳染及菌落數。
2.將底砂或活性碳移出洗凈,避免下藥造成硝化菌不正常運作,且活性碳會將藥劑吸附掉,使藥效減低。
3.投餌減量,非必要不開燈。
4.打氣系統減弱,避免飛沫傳染。
5.若無外傷請將病魚移出另外處理。
6.水缸內若種植水草,請移出。
四、常見的孔雀魚病癥:
無論是何種癥狀,精鹽幾乎可在初期便將疾病抑制,所以首重觀察。精鹽的使用最好能適時適量,千萬不要無病癥也加鹽,那會促使病菌突變產生耐鹽性,屆時便不好處理了。
1.夾尾、魚只原地擺動:這種現象是水質產生變化或對水不良所引起,促使魚體黏膜大量分泌造成呼吸不順,魚鰭緊縮;只要加入殺菌水便可改善此狀況。
2.白點病∶身體或魚鰭會有白色小點黏在上面,是淡水魚常見的疾病。肇因于一種纖毛蟲寄生在魚體的緣故。主要是由于水質變化丶水溫劇變,或是魚抵抗力弱時便會發生。一般來說,水溫低于20℃時較易發生。適種疾病肉眼容易辨識,因此容易察覺,白點凈等相關藥便可輕松治愈。
3.爛鰭病:此為孔雀魚最易發生的疾病,主要是細菌所引起。感染處會有黃白色的霧狀附著物,呈爛狀,患部會出血,且魚鰭會呈溶解狀,嚴重時條曹脫落,是最重破毀孔雀魚外觀的疾病·可以以細菌性藥品丶日本黃藥、綠藥治療。
4.立磷病及腹水:身體的鱗片立起來,使魚體看起來好像松果一樣。此時腹部最重腫脹,最重時食欲不佳,這種疾病的感染率較低,主要是魚只本身免疫力降低時,受細菌感染所引起;水質惡化是主因。這種病治愈率低,主要做好水質管理才是上策。可用細菌性藥品、日本黃藥、綠藥治療。
5.水霉病∶發病初期患部會癢,魚只會到處摩擦身體,造成體表破損而受感染更嚴重·發病時患部會有類似白綿物體附著,之后會遍布全身侵蝕皮膚,也會寄生在嘴部和腮部(稱為棉口病)。嚴重時會癱瘓顏面神經,造成吻端無法閉合,水溫低于20℃時容易發病,以霉菌去除的藥物進行治療。
6.寄生蟲:以錨蟲和魚蟊最常見,感染力十分強,以戶外養殖及喂食活餌的魚只最容易感染。雖然不會直接造成魚只死亡,但是會使魚只營養不良,甚至于被寄生的部位受感染引發并發癥。孔雀魚屬于小型的魚種,所以寄生蟲不易摘除,且直接將錨蟲拔除會傷及魚的肌肉組織。因此建議以除蟲護劑治療,使蟲體枯萎脫落,效果不錯。
7.肌肉組織壞死變白:稱為孔雀魚的白死病,肌肉組織整段變白壤死,猶如被熱水燙過一樣,感染力強,至今仍無特效藥。受感染的魚只無法靈活游動,只能原地擺動,食欲差,致死率高,主要是養殖密度高導致水質不良所引起,推測為病毒感染。以細菌性藥品處理,能避免未感染的魚只不受感染。
8.腸炎:腸炎的魚只表現為肚子發癟,食欲不振,游動無力。不及時治療致死率也非常高,互相傳染力很強。此時,應該降低密度,換入新水,加入腸炎靈。同時還應注意停食 3 到 5 天。
五、消毒處理:
不論生病與否,撈網、產仔盒,甚至于水族箱都需要消毒處理,以迎接健康魚只的到來。以往人們習慣以甲基藍浸泡消毒常使用的器材,如網子及產仔盒和
蟲杯,后來發現病菌愈來愈頑強,再也無法以甲基藍來治病,而改用濃食鹽水甚至于漂白水進行消毒。然而漂白水易腐蝕網子,使材質變質、變脆、變粗,且
容易殘留,效果雖不錯,但是空氣中瀾漫的味道實在令人難以忍受;福爾馬林也是一樣。一般來說,消毒以天然不殘留的最好,那就是熱水。以熱水浸泡網子丶
產仔盒丶蟲杯,事后再曬干,是最理想的方式,缸子洗浮后可用酒精擦拭,曬干后再注入水即可。不論是否有貯水,記得新缸的設立一定要添加硝化菌,使魚缸內的硝化菌群能快速的建立起來,正所謂養魚先養水就是如此。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孔雀魚會生什么病
孔雀魚會生什么病
一、掃把式爛尾
大多從尾巴梢的中部開始潰爛,迅速蔓延至尾基部,膜質完全爛掉,只剩尾骨,看起來似掃把狀,尾鰭兩側發病晚于中部,有時背鰭也會發病,晚期可從尾鰭蔓延至尾柄。
此病發展極為迅速,如治療稍晚即會死亡。治療用海寶牌“魚勇”,按照說明下藥,嚴禁過量,早期病癥治愈率很高,晚期則基本無效。
二、松鱗病
以前孔雀患此病都是診斷為絕癥的,最近治療成功兩例。也許有一定的借鑒意義。此病特征是鱗片豎起呈松開狀,病魚不會馬上死掉,但患病面積會漸漸擴大至全身,最后衰竭死亡。
藥物使用日本黃粉,計量加大到說明的3倍,并加海鹽(作用是消腫),結合打氧,治療期約20天左右。
治療應在發病早期,全身松鱗后若食欲尚好,也有治愈希望,若沒有食欲,則不可治。
三、燙尾
孔雀尾梢部出現似被燙過的紅褐色邊緣或斑點,次日或幾日后紅邊漸漸消失,原紅色部分腐爛掉了,之后還會在新的尾梢上再次出現紅邊,并每次都有增大。患此病魚只短時間內不致死,但魚只尾部出現下垂、擺動異常、食欲減退、不追魚,后來還可以發展到身上,出現一些隆起的灰白色病斑,日久則病重死亡。此病常見,并在成年(尾大)的雄魚和燕尾的雌魚間易于傳播。
治療使用日本黃粉,治療期要20多天,若魚只一半以上的尾梢都有紅邊,則要每日使用“魚勇”藥液直接患處涂抹一次,涂完之后再放入黃粉水體中飼養,效果很好。對于魚齡超老的雄魚則很難治愈。
我用此方法已治愈多例燙尾病。以前看到過用海鹽治療此病的說法,經試驗感覺基本無效。
四、突眼病
突眼病也是較難治療的疾病,魚只不會很快死亡,但大大影響觀賞效果,膽采用和治療立鱗病相同的方法,效果非常好。
五、棉口病
我的做法是用大量黃粉藥浴,并加粗鹽,打氧,在二三天內應可治愈。
孔雀魚有哪些病
(1)病原體:多子小瓜蟲(寄生蟲)。傳染途徑:水蚤、病魚,污染的工具是熱帶魚的1號病。熱帶魚比金魚易患白點病,水溫忽高忽低是本病的誘因,也是初學者常常失敗的原因。歐洲最初興起熱帶魚飼養業時曾因此病全軍覆沒。及時發現早治療,早隔離,加強消毒,保持恒溫是防止此病的有效方法。白點病分為早、中、晚三期,病程5~7天,各期為2~3天,常致魚群很快大批死亡,死亡率可達60%~70%。
(2)癥狀:早期,各鰭及身軀有個別的小白點,有食欲,精神沒有多大變化。中期,鰭、身軀到處是白點,沒有食欲,不愛活動,到處蹭癢,顏色變暗。晚期,白點布滿全身,魚浮在水面或沉入箱底。魚有氣無力,左右搖擺,體表粘膜增多,呼吸困難,窒息而死。
(3)治療:此病要綜合治療,只用藥收效不大,加強飼養管理很重要。首先停食4~5天,減少污染,保持水溫恒定,升溫比原水溫高2~3℃為佳。在沒有水草的情況下可適當投藥,水草對各種藥物敏感很快枯死。熱帶魚常用驗方如下:參考驗方1:早期可投入0.5%~1%食鹽,可取得一定效果。參考驗方2:初期、中期可用1~5ppm的呋喃西林粉劑灑全箱。用火柴棍蘸甲基藍結晶粉,涮入病魚箱內變色即可,都有較好效果。參考驗方3:早期、中期,將紅汞放入水中,變成淡紅色即可,有很好的消滅病原的作用,但不能反復使用,因汞有毒,魚不易排出體外。參考驗方4:中期、晚期,特效藥為亞汞,但魚對此藥很敏感,易造成死亡,故一般情況下不采用。90×45×60(厘米)箱放綠豆粒大小一塊即可,此藥也不能反復使用。北京動物園治療此病治愈率較高,一般損失不大。
2.出血性腐爛病 為細菌性傳染病。
(1)病原體:為細菌。傳染途徑為水蚤或病魚以及被污染的工具。此病不易根除,好了后常常是帶菌者,水質惡化立即又發病,死亡率較高,一般為50%左右。
(2)癥狀:魚體出現出血點,各鰭由鮮紅充血變成蒼白而爛掉,腮絲也由紅變白,部分爛掉。解剖內臟有出血點。常并發腸炎。發病急,蔓延快(2~3天)易造成大量死亡。
(3)治療:停食4~5天,全箱投抗生素藥物青霉素:90×45×60(厘術)箱80萬單位,上、下午各1支,連續3天為一個療程。一般4~5天可治愈,初期可治愈,中期可以得到控制,爛掉的鰭需1個月左右才能長好。把患病箱內的水草拔出用清水沖凈并用美藍消毒(用火柴棍蘸一下美藍結晶變化即可) 15~30分鐘。在病魚箱內投放呋喃西林粉劑(1~5ppm),一般3天可得到控制,6天左右治愈。發病初期也可用0.5%~1%的食鹽,亦得到控制。
3.輪蟲病 此病為傳染性原蟲病。
(1)病原和癥狀:病原體為輪蟲,傳染途徑多為喂水蚤時帶進蟲體。新魚蟲要清洗多遍才能喂魚,否則易得此病。發病率高,死亡率不高。一般癥狀:輪蟲在箱內聚成云霧狀。魚浮在水面,在魚身上、鰓內到處寄生。色體粘膜增多,呼吸困難。病魚如不及時治療,也會大量死亡。
(2)治療:最好的方法是把全箱的水倒掉,把魚移入新箱,再投些藥。治療的特效藥是硫酸銅,90×45×60(厘米)的箱放綠豆大小結晶塊即可。水草對硫酸銅特別敏感。要拔掉草再投藥。不能用部分換水方法處理,這樣反而加速輪蟲的大量繁殖,魚將加速死亡,所以必須全換水與投藥同時進行。此外也可用0.5%~1%的濃鹽水治療也有效。
4.水霉病 是霉菌性傳染病。
(1)病原和癥狀:病原體為各種水霉菌。傳染途徑:水蚤、病魚。養過2~3年魚的房屋到處有霉菌,新水2~3天就可污染霉菌。在魚沒有外傷或魚體健壯時不發病。反之,即刻可以發病。雖有傳染性,......
孔雀魚易生哪些疾病
公魚愛爛尾,還有白點,母魚爛尾稍微少點
怎樣養好孔雀魚得了病怎么辦
孔雀和紅箭是最好養的熱帶魚,即使你出差10天半個月的也不會輕易掛掉。當然,只是說它們耐餓,你要是老這么折磨它們,那它們也活不了。
1.關于換水
你只要一周換一次水(1.配制專用水,2.提前接2/3缸自來水,放在陽臺上曬三天,3.接2/3自來水,加少量熱開水至手摸感到略有溫度)天很熱就兩次。
2.關于喂食
每天早上喂一次,每次千萬不要喂多哦,如果你喂后觀察,看到魚肚子撐得圓圓的,甚至糞便還拖在魚肚子下面,那就是說你喂多了,下次要減份量。
幫你找了資料,你看下好啦:
飼養孔雀魚具體上需要何種裝置呢?以下一一做介紹:
1.魚缸
2.過濾器具(水質調理劑)=飼養水
3.保溫器具
4.飼料(活餌、人工飼料)
5.健康的孔雀魚
1.魚缸
飼養兼產卵用魚缸 1個
公母魚分別飼養用缸 2個
以 *** 內一般的居住情況(與日本同)來說,水量在12公升~18公升大小的小型魚缸較合適。超過40公升的中型缸,保養的周期或方法就和小型缸不同,必須選擇換水飼育法。就筆者的經驗來說,40公升以上水量的魚缸,魚只生病及體質崩壞的比率較小型缸來得高。
從AF JAPAN GP-FM的實際經驗來看,筆者認為最適當的魚缸使用法如下:
交配用缸(容納3pr) 18公升左右
產卵(稚魚)用缸 12公升左右
剛出生到30天大的稚魚飼養缸(12公升左右的魚缸)容納60只左右
30天到75天大的幼魚飼養缸 (18公升左右的魚缸)公母魚分開,各16只左右
75天以上的成魚飼養缸 (18公升左右的魚缸)公母魚分開,各10只左右
75天以上的成魚飼養缸 (36公升左右的魚缸) 公母魚分開,各20只左右
種親候選魚的飼養兼交配缸 18公升左右
種親以外的成魚飼養用缸 36公升~90公升左右
使用水量超過50公升的魚缸來飼養幼魚,對一般的愛好家而言,優缺點參半。保養這種尺寸的魚缸,相當耗時間,所以多半是以換水保養法為主。
一般人認為水量多的魚缸水質較穩定,基本上這是無庸置疑的,但對于臺灣孔雀魚這種精致魚而言并不適合。
孔雀魚專賣店,多數的時間都在觀察魚缸,只要孔雀魚稍有狀況就能迅速的采取因應措施。這種魚缸雖然能飼養大量的魚,但是稍一不慎,便很容易引起傳染病等問題,并不大適合推薦給一般的愛好家。
魚缸并不是大就是好。不同用途選用不同的尺寸是最簡單的飼養孔雀魚法。特別是飼養種親時,最好養在各位最容易維持的魚缸中。
綜合上述,筆者認為18公升的魚缸最容易使用,也是最易保養的,所以這種尺寸的魚缸在日本也最被愛好家普遍使用的。
2.過濾器具(水質調理劑)=飼養水
過濾器就是制造、維持飼養水的物品。因此要說不同的過濾方式將會決定不同的水質是不為過的。
過濾方式大致可分為以下四種:
(1)底面過濾板加底砂的過濾法
(2)單用海綿的過濾法
(3)海綿與底砂共用的過濾法
(4)上部過濾法
臺灣的愛好家好像用(2)、(3)方法的人較多。方法(2)的優點是喂食人工飼料或絲蚯蚓時,殘留物較易清理,換水也比較容易,而且,如果魚缸設在必須考慮重量的地點時也較有利。缺點就是水質容易急速變化,而且很難做任何造景來突顯孔雀魚的美。
孔雀魚觀賞用缸中如果使用新的海綿過濾器時,必須先確認該商品的制造方法,因為海棉過濾器使用的原料或溶劑經常會溶解在水中。這是因為在制造過程中溶劑的量與海綿的成型度是成正比的,而且溶劑能增加商品的長期安定性。但是,溶劑對魚只卻是最有害的科學物質。如果把......
孔雀魚得了什么病
是不是過水沒注意,導致魚生病了。建議單獨找個缸隔離吧,活就活了,不活也別傳染其它魚,我沒用過藥,一是不值得,二是好多到最后還是死。。。
還有就是你缸里有什么魚,是不是比較兇的魚咬的
孔雀魚這是得了什么病?
奇生蟲病
孔雀魚得了什么病,怎么治
內部的疾病,基本不會傳染的,有照片好判斷,估計是內寄(生蟲),像小型魚的這種病,你可以試試臺灣惠弘的百必除,按照說明書使用。
這條孔雀魚怎么了? 得了什么病?什么原因造成的?還有救么?
狀態不佳,看不出明顯病癥,多數是水質問題,是不是有救無法從圖片判斷。建議檢測余氯、亞鹽含量。
快生產的孔雀魚是什么病
白點病 小瓜蟲引起的
我的孔雀魚病了,都快死了,有什么辦法
有可能是爛尾導致的孔雀魚死亡,孔雀魚爛尾病患病時,大多從尾巴梢的中部開始潰爛腐爛,迅速蔓延至尾基部,表層膜質完全爛掉,只剩尾骨,這是孔雀魚尾巴看起來似掃把狀,尾鰭兩側發病晚于中部,有時背鰭也會發病,晚期可從尾鰭蔓延至尾柄,嚴重的會導致孔雀魚死亡。
導致孔雀魚出現爛尾的原因主要有:長期不換水,不清洗濾材,腐殖質過多、水質環境變壞;養殖孔雀魚的密度過大,出現水質環境的惡化、溫差大,魚突然遭到不能忍受的冷 *** 而發病;換水、清缸、撈魚時,產生內、外傷而受到細菌病毒的感染;不定時、定質、定量、定位投喂餌料,造成魚兒營養不良等等
要讓孔雀魚遠離爛尾病,首先飼養者就要養好水,給孔雀魚提供一個健康的生活環境。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生活水環境干凈,放養密度要適當,加強管理,水的溫度保持在24℃左右,所投餌料要既少且精,經常換些干凈水,及時撈除殘餌,定期排除池底污物,定期撒生石灰,使池水呈弱堿性等措施,加強對孔雀魚的管理和喂養,及時的監測孔雀魚的最新情況,一旦發現魚兒有異常情況就及時的進行處理治療,避免孔雀魚換上爛尾病。
當然,如果不慎你得愛魚感染了此病,在治療方面選擇性還是較多的,視病情的嚴重程度你可以看看一下方案:
1
在孔雀魚爛尾病患病初期,用鹽、黃粉都有很好的效果,溶水方面黃粉千分之二,鹽則百分之一即可,這樣的藥浴調養。在發病早期基本上兩三次就能好3次左右基本能好。
2
如果病情已到了中期,這時可用紅霉素、黃粉、慶大霉素等藥浴。慶大霉素浸洗,在100厘米X50厘米X35厘米的水族箱中放2支;而黃粉則是在100千克的水中放0.2克進行浸洗消毒,需要多次用藥;土霉素在治療爛尾方面效果也不錯,通常在100千克水中放土霉素5~8片浸洗消毒,可預防感染此病。
3
如果你的病魚已經到了中晚期,低濃度的高錳酸鉀、痢特靈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孔雀魚爛尾病對于孔雀魚的摧殘也是不少,建議一切以預防為主,不得病才是治病的最好方法,因此在管理上一定要狠抓。
孔雀魚常見的病
1、白點病 由多子小瓜蟲(lchthyophthirius multifikus)侵入魚的皮膚和鰓部而引起,蟲體大量寄生時,可以看見魚體表面、鰭條或鰓部有許多小白點,亦可看到蟲體寄生引起點狀囊泡。患病后魚體體表粘液增多,體型消瘦、游動遲鈍,常浮在水面。水質不良,水溫過低,魚體受寒等情況下都會發生這種疾病。
治療方法:(1)在2L水中加入1滴5%美藍(methylene blue)溶液浸浴數日;(2)在4.5L的水中加入1湯匙食鹽浴數日;(3)利用電暖管把水溫提高到30℃,以殺滅病菌;(4)如病情嚴重,可以兼用第一和第二兩種方法。
2、爛口病(爛鰭病)這種疾病是由于水質過酸或過堿使一些細菌大量繁殖所引起的。病魚癥狀為口潰爛,鰭末端腐爛、脫落,嚴重時整個鰭完全脫落。
治療方法:(1)在2L水中加入1~2滴1%的吖啶黃素(acriflavine)溶液浸浴數日;(2)用上述同等含量的食鹽溶液浸浴數日;(3)用一把消毒后的剪刀把爛鰭剪掉,從鰭的基部將爛鰭剪去較從鰭尖剪去,鰭的再生快;若再加上抗生素的浸浴,治療效果更好。
3、水霉病當魚體患有白點病或表皮受傷后才會滋生水霉菌。水霉大量繁殖,生長成叢,像舊的棉絮狀,呈白色或灰白色。病魚往往急躁不安,運動失常,皮膚粘液增多,食欲減退,最后因衰弱而死亡。
防治方法:(1)平時操作要小心,避免魚體外傷;若有外傷,用2%的汞溴紅(mercurochrome)溶液直接涂擦患部;(2)在50L的水中加入0.5g的高錳酸鉀,早晚各浸浴1次,每次10~15min。
上述常見病多數是由食物帶來的細菌或池底沉積的污物所引起的。因此,要防止魚病的發生,應盡可能創造一個清潔的棲息環境。
參考資料:http://www.25dx.com/cw/2006/200605/2006-05-31/104406.html
孔雀魚有哪些病
(1)病原體:多子小瓜蟲(寄生蟲)。傳染途徑:水蚤、病魚,污染的工具是熱帶魚的1號病。熱帶魚比金魚易患白點病,水溫忽高忽低是本病的誘因,也是初學者常常失敗的原因。歐洲最初興起熱帶魚飼養業時曾因此病全軍覆沒。及時發現早治療,早隔離,加強消毒,保持恒溫是防止此病的有效方法。白點病分為早、中、晚三期,病程5~7天,各期為2~3天,常致魚群很快大批死亡,死亡率可達60%~70%。
(2)癥狀:早期,各鰭及身軀有個別的小白點,有食欲,精神沒有多大變化。中期,鰭、身軀到處是白點,沒有食欲,不愛活動,到處蹭癢,顏色變暗。晚期,白點布滿全身,魚浮在水面或沉入箱底。魚有氣無力,左右搖擺,體表粘膜增多,呼吸困難,窒息而死。
(3)治療:此病要綜合治療,只用藥收效不大,加強飼養管理很重要。首先停食4~5天,減少污染,保持水溫恒定,升溫比原水溫高2~3℃為佳。在沒有水草的情況下可適當投藥,水草對各種藥物敏感很快枯死。熱帶魚常用驗方如下:參考驗方1:早期可投入0.5%~1%食鹽,可取得一定效果。參考驗方2:初期、中期可用1~5ppm的呋喃西林粉劑灑全箱。用火柴棍蘸甲基藍結晶粉,涮入病魚箱內變色即可,都有較好效果。參考驗方3:早期、中期,將紅汞放入水中,變成淡紅色即可,有很好的消滅病原的作用,但不能反復使用,因汞有毒,魚不易排出體外。參考驗方4:中期、晚期,特效藥為亞汞,但魚對此藥很敏感,易造成死亡,故一般情況下不采用。90×45×60(厘米)箱放綠豆粒大小一塊即可,此藥也不能反復使用。北京動物園治療此病治愈率較高,一般損失不大。
2.出血性腐爛病 為細菌性傳染病。
(1)病原體:為細菌。傳染途徑為水蚤或病魚以及被污染的工具。此病不易根除,好了后常常是帶菌者,水質惡化立即又發病,死亡率較高,一般為50%左右。
(2)癥狀:魚體出現出血點,各鰭由鮮紅充血變成蒼白而爛掉,腮絲也由紅變白,部分爛掉。解剖內臟有出血點。常并發腸炎。發病急,蔓延快(2~3天)易造成大量死亡。
(3)治療:停食4~5天,全箱投抗生素藥物青霉素:90×45×60(厘術)箱80萬單位,上、下午各1支,連續3天為一個療程。一般4~5天可治愈,初期可治愈,中期可以得到控制,爛掉的鰭需1個月左右才能長好。把患病箱內的水草拔出用清水沖凈并用美藍消毒(用火柴棍蘸一下美藍結晶變化即可) 15~30分鐘。在病魚箱內投放呋喃西林粉劑(1~5ppm),一般3天可得到控制,6天左右治愈。發病初期也可用0.5%~1%的食鹽,亦得到控制。
3.輪蟲病 此病為傳染性原蟲病。
(1)病原和癥狀:病原體為輪蟲,傳染途徑多為喂水蚤時帶進蟲體。新魚蟲要清洗多遍才能喂魚,否則易得此病。發病率高,死亡率不高。一般癥狀:輪蟲在箱內聚成云霧狀。魚浮在水面,在魚身上、鰓內到處寄生。色體粘膜增多,呼吸困難。病魚如不及時治療,也會大量死亡。
(2)治療:最好的方法是把全箱的水倒掉,把魚移入新箱,再投些藥。治療的特效藥是硫酸銅,90×45×60(厘米)的箱放綠豆大小結晶塊即可。水草對硫酸銅特別敏感。要拔掉草再投藥。不能用部分換水方法處理,這樣反而加速輪蟲的大量繁殖,魚將加速死亡,所以必須全換水與投藥同時進行。此外也可用0.5%~1%的濃鹽水治療也有效。
4.水霉病 是霉菌性傳染病。
(1)病原和癥狀:病原體為各種水霉菌。傳染途徑:水蚤、病魚。養過2~3年魚的房屋到處有霉菌,新水2~3天就可污染霉菌。在魚沒有外傷或魚體健壯時不發病。反之,即刻可以發病。雖有傳染性,但發病率不高,死亡率也不高,但病程長(幾個月),也不容易根治。在魚外傷外長出白長毛或白毛纏身。魚卵更易感染。
(2)治療:沒有特效藥,以預防為主。保持水質的清潔,和魚體健壯。日常操作及撈魚時要輕巧,不要造成魚體外傷。用0.5%~1%食鹽可以抑制霉菌生長。通風多曬太陽,增加紫外線照射,以及流動的水是最好的預防措施。此外,也可將患魚撈出,把外傷處的白毛用鑷子取下,在患處涂些呋喃西林干粉,有一定療效。
5.癤瘡病 為細菌性傳染病。
(1)病原和傳播途徑:病原體為桿菌。傳播途徑:水蚤,病魚或工具。熱帶魚中有幾種易染此病。如二年的虎皮、一年以上的小桃核、紅桃核、蔓龍。這類魚特別易因患此病而死亡。但發病率不算高。自然死亡率不高。
(2)癥狀:魚體從肌肉層長出硬泡,有時能流出大量膿血。
(3)治療:待泡熟后開刀排膿,再用呋喃西林水沖洗干凈,涂呋喃西林干粉或抗生素粉劑均可收到較佳效果。嚴重者立即淘汰,發現身上有鼓包者撈出單獨治療。大型魚可肌肉注射青霉素(4~8萬單位)或用藥液沖洗瘡面。預防此病應保持水質清潔,防止魚外傷。
6.爛鰓病 為細菌性傳染病。
(1)病原:病原體為粘球菌,傳染途徑主要是病魚。從商店購買魚易帶此病。金魚、熱帶魚都易得此病,不易根治。常常并發腸炎,有時不出現任何癥狀魚即死掉,只有撬開腮蓋或解剖后,才能確診此病。死亡率一般50%~60%,有時高達80%。
(2)癥狀:腮絲由鮮紅變成蒼白,由外緣開始靡爛,脫落。腮蓋骨內充血,中心骨壞死脫落。腮絲之間粘膜增多,呼吸困難,輕者浮水面,重者沉箱底很快死亡。有的魚并發腸炎,解剖腸出血,亦有潰爛的斑點。輕者有食欲,重者無食欲。
(3)治療:個別魚得病撈出淘汰。如普遍患病,全池灑藥,停食4~5天。用紅汞治療,其用量以使水變色即可,能保持3~4天,亦可撒呋喃西林粉劑,濃度為 1~2ppm。還可用抗生素(青霉素、金霉素、紅霉素)。90×45×60(厘米)1次用80萬單位,上、下午各1支,3天為一個療程。一般2個療程即愈。
7.感冒 非病毒性,沒有傳染性。由于水溫突然變化造成的,倒箱最易造成此病。
(1)癥狀:魚倒入新箱很快夾尾,不愛游動,或輕度地左右晃動。有個別魚沉入箱底而又馬上竄上來。若不及時發現治療,可造成大批死亡。
(2)治療:掌握水溫恒定,停食2~3天,以1%的食鹽灑入箱內,一般1~2天即好轉。
8水螅 是一種腔腸小動物,常隨魚蟲帶入箱內,在水溫22~26℃大量繁殖,對成魚無大害,對幼魚是天敵。它與魚爭水族箱中氧氣及食物。一旦發現很難根除。水螅對魚雖有害,但可做為中、小學生生物實驗的教材。
(1)癥狀:水螅尖端有吸盤,另一端帶有觸手的口,吸盤能在玻璃、水草上吸附,身體與觸手在水中晃來晃去,爭吃喂魚的餌料。幾天之間繁殖滿箱,更易傳入其他魚箱。
(2)治療:特效藥為硫酸銅,90×45×60(厘米)箱可放綠豆粒大小結晶塊將它們殺死,但對養有水草的箱就不方便了。這種情況在發生初期(數量不太多,可放幾捆紫銅絲,3天左右可將它們殺死。紫銅絲可與水族箱中的酸根作用,生成銅的化合物,殺死水螅。目的達到后盡快取出銅絲,過多銅對魚有毒。
9.魚虱 是傳染性寄生蟲病。病原體為魚虱,途徑是在喂魚蟲時常帶入魚虱或有病魚存在。蟲體寄生于魚體表鱗片縫中吸取營養使魚逐漸消瘦,發病率不高,死亡率也不高,較易治愈。
(1)癥狀:蟲體寄生魚體表鱗片縫之中。病魚表現不安,到處蹭。有的蟲體被蹭掉,有的蹭不掉。傳染較快。如發現幾條魚有蟲體,全箱要下藥。
(2)治療:大型魚,把魚撈出用鑷子鑷掉蟲體,患處可涂磺胺、呋喃西林粉劑。小型魚類,絕大部分已得魚虱,可用1ppm晶體敵百蟲液體浸魚或遍灑魚箱,高錳酸鉀治療也有效,用量可掌握在水稍變色即可。
10.水鼓病 無傳染性。病原體尚不清,發病率不高,死亡率高。癥狀:魚腹鼓大,最初有食欲,后期無食欲。最后浮水面或沉箱底不動。用手擠腹部流出液體,病程較長,最后死亡。無法治療。
11. 立鱗病 為病毒性傳染病,但傳染性不大。
(1) 病原體:病毒。誘因是用低于原箱水溫的水,直接沖到了魚體受涼而引起的。
(2) 癥狀:魚的鱗片都豎起來,是因為皮下有水腫而引起。嚴重時鱗片脫落而死。發病率不高,死亡率高。
(3) 治療:無特效藥。但可用1A3~2A3的海水養浴數日,可恢復健康。也可用抗生素及呋喃林干粉消炎。有一定療效。
孔雀魚的疾病及治療,孔雀魚有哪些疾病,要怎樣去防治呢,這些疾病都有什么特征呢?那么下面一起來看看我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孔雀魚的疾病的防治,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孔雀魚的疾病介紹
飼養孔雀魚的朋友一直有一個很大的困惑,那就是自己的愛魚總是經常出現病變,通常情況下,得病的孔雀魚可救治且痊愈的很少,就算治好了觀賞性也會大打折扣,因此我們就必須在這方面做好防御工作,孔雀魚疾病常見的有:1針尾、2白點病“又名小瓜蟲病”、3爛尾爛鰭、4水霉病“也稱白毛病”、5細菌性腸炎、6白頭白嘴病、7豎鱗病、8面板充血及潰爛。那么我們就來看看這幾種疾病吧。
孔雀魚疾病的種類及治療方法
1針尾
論壇上有很多治療針尾的好帖子,在這里就不再多說了,只介紹個人的一些預防小魚針尾的經驗。我的做法是把下魚的種魚放到小缸里“用原缸水”漂到養種魚的原缸中,等魚生完小魚后把大魚撈出放回原缸,小魚在這里生活大概一周左右的時間,每天抽底兩次,抽完底補足水,補水切記用原缸水“小缸漂在哪缸用哪缸水”但養種魚的水不能過老,必需是干凈透明無病害的水,這樣溫度會保持一致,水質也是一致的,水質也是養過魚的水對小魚 *** 性很小,每天給小魚補完水后別忘了把原缸水水位也用晾好的新水補夠。等到小魚在這里生長到一定時間就可以考濾給它們換一個更大的空間環境了“倒缸”,這時的小魚也有一定抵抗外界環境的能力了,首先準備一個適合它們的缸,然后把原缸水“養種魚的”抽出一半放入,再把小缸的小魚帶水緩慢倒入,完成后用滴流法把同溫度的新水匯入直至達到水位線,這樣基本上就完成了,效果很棒。大家可以一適。
2白點病“又名小瓜蟲病
魚只全身長滿了直徑1mm以下的小白點,當病情嚴重時體表似覆蓋一層白色薄膜,鱗片脫落,鰭條裂開、腐爛。鰓組織被大量寄生時,粘液增多,鰓小片破壞,影響呼吸,魚只緩游于水面,不久就會死亡。此病一般在水質混濁溫度低的缸中容易暴發。由于小瓜蟲有不耐高溫的生理特性,所以最簡單的治療方法就是升溫至28度小瓜蟲即可脫落而死亡。還有一種就是一些高溫產生的白點病,此類只能靠藥物治療了,通常我是用甲基蘭或亞汞來治療。一般情況下水放至淡藍色。切記白點病千萬不能用硫酸銅否則會使魚病越重。
3爛尾爛鰭
也就是病魚的背、尾等鰭的開裂、腐爛。一般情況下黃粉效果不錯“毎百公升水用純粉2克”。再有一些是水質引起的,比如新水引起的燒尾,這類的不用放任何藥物自己就會好。水酸引起的燒尾,換水后自然也會好轉。
4水霉病“也稱白毛病”
是一種由真菌引起的疾病,水霉菌為條件致病菌,多是腐生性的,因此,魚體受傷是發病的誘因,當霉菌從魚體傷口侵入時,肉眼看不出異狀,當肉眼能看到時,菌絲已深入肌肉,蔓延擴充套件,向外生長成綿毛狀菌絲,似灰白色綿毛。一般情況下沒有體表受傷的魚只不容易被感染。水溫過低也是引發此病的一個原因。孔雀石綠是治療此病的最好藥物,但我不支援用此藥,因為毒性太大不好撐控,用不好會造成悲劇收場,建議病輕時升溫下鹽加黃粉,嚴重時用甲酫容液“分析純”每百公升水放入5毫升。
5細菌性腸炎
病原為腸型點狀氣單胞菌。主要是喂食過多,魚只貪食是誘發因素之一,再加上養殖環境因素太差,水中有機質含量較高所引起。發病早期魚只食欲減退,體色發暗沒有光澤度,外表沒有明顯表現癥狀,后期則表現為病魚腹部膨大、鱗片松弛、 *** 紅腫、剖開腹部有腹水流岀,味惡臭。早期腸炎采用老三樣連續三天有很好效果必須停食,中期用痢特靈加鹽有一定效果,后期入廁。
6白頭白嘴病
病原為嗜水氣單胞菌,病魚從吻端至眼球處的一段面板色素消退,變成乳白色,唇似腫脹,張閉失靈,因此造成呼吸困難,,口周圍面板糜爛,有絮狀物黏附其上,不久后死亡。此病傳染性很強,一旦發現盡快治療,,據本人經驗早期黃粉加鹽加痢特靈有一定效果,特效藥為甲酫溶液每百公升水5-8毫升,連續使用3天,切記每天必須換水三分之二再補水加藥,増大充氧量。最近聽說二氧化氯效果也不錯,,不過本人沒用過,有興趣的朋友自己可以適一適。
7豎鱗病
病原為水型點狀假單胞菌,病魚身體前部或腹部鱗片向外張開,鱗片基部水腫,形成炸鱗,用手輕壓有液體滲出,鱗片也隨之脫落。嚴重時體表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呼吸困難,身體失去平衡,不久后死亡。不過此病不會傳染。引起此病原因很多,經常見就是新魚剛到時水質不適應,水質不穩定,新陳代謝紊亂后不合理喂食導致。建議放棄治療,此病沒什么好的治療藥物和方法,就算治好也失去觀賞效果,曾經我有一條金魚用紅霉素加大蒜素治療半月漸好只這一次治好,可鱗片下長了新肉再也沒下去,實在是太難。
8面板充血及潰爛
此病一般是交叉感染所致,死亡率高達60%以上。一般情況下是操做失誤導致的,比如說新進的魚沒有做好檢疫工作,甲缸倒入乙缸等等。什么是交叉感染?那就是甲魚把自身帶的菌傳播給乙魚,同時乙魚也把自身帶的菌傳播給甲魚的一種形為。即使購買的魚只再健康也要做好檢疫后再合缸,因為再健康的魚自身也會帶著或多或少的菌,它自身所帶的菌對它來講以經有了抗體不會發病但會傳播給別的魚,別的魚會因此而發病,相同的道理別的魚也會把菌傳播回來致使它也發病,形成這種互相感染的癥狀。治療難度較大,建議使用1甲酫+黃粉+土霉素。2樂彩的潔膚爽+伴侶。3臺灣慧巨集的防交叉感染的藥。
養孔雀魚“三忌”
一忌---【亂合缸】
很多朋友都會有這樣的經歷,本來好好的魚怎么一合缸就出現狀況了哪?特別是在自己家中所養的魚根本不存在外在的病原帶入怎么合缸也容易出問題哪?是的,我也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哪?
其實很簡單,每個人的養魚方法不同,每個地區的水質差異不同,所以魚所適應的環境也不同,即使在同一個飼養者的家里由于擺放位置、受光照程度等等因素每一缸的水體環境也會有所不同。這些不同所帶來的問題就是魚所生長的環境不同,環境也是直接影響魚體菌群的一個主要因素,每一個水體里的魚只,它的身體菌落指標是比較固定的,所以在另一種不符合其身體菌群條件的環境下發生緊迫甚至疾病也就正常了。
二忌---【亂投藥】
現在有很多漁友魚一旦出現問題了就不知所措,盲目用藥,有的甚至是有病亂投醫。亂用一氣,結果不但魚病沒治好,結果損失不小,很是傷感。其實給魚治病說簡單也很簡單,說難也很難,簡單在于市場上有很多比較好用的藥物,對治愈魚病效果很好,但是難可就太難了,主要難在魚得的是什么病???魚到底得的什么病,這個問題靠的是你自己本身對魚病的認識,有很多的魚病表面癥狀基本一致,但是病理卻有著天壤之別.....所以你的魚在得病的時候可千萬別亂投藥哦!一定要明白“對癥下藥”的道理,這樣才能起到藥到病除的作用。如果對病癥沒有仔細分析的話很有可能會使你得愛魚因用藥不當而引發中毒、菌群失調等更加不良狀況,這無異于雪上加霜,同時你也會成為親手把你愛魚送上“天堂”的殺手....
三忌---【亂串血】
不少剛開始養魚的漁友,經常問:“這魚不錯,但是怎么維持啊...”,甚至莫名的提出很多什么XX YY AA的關于基因數字游戲的問題,老兄,你連魚還沒到家哪就想著做基因,難道不為時尚早嗎???你還在為把魚養活而苦惱的時候就想著退化怎么辦,這不是杞人憂天嗎???而且,關于魚的改良和維持說實話理論的東西可靠性還值得我們去探討,可能基因學家孟德爾他本人甚至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孔雀魚吧.....說維持的問題并不是讓你去專牛角尖,而是要知道“取長補短”的道理,首先你要知道你的愛魚的優點和缺點是什么,還要知道怎樣保持它的優點,剔除它的缺點,這樣有選擇的引進外血工具魚,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你連魚的基本表現都沒弄清楚的話,我奉勸你還是不要去研究那些可望而不可及的東西了,要不然沒學會走路就想跑,一定會摔跟頭的....甚至一下就把你的熱情摔沒了.....
稀里糊涂說了不少,知不是個人的一點感觸罷了,總之玩魚給我個人的感覺就是....
養活是基礎,養好是關鍵;
理論和實際,逐步去探索;
多問多學習,功夫要到家;
維持靠功底,改良碰運氣;
只要心用到,其樂自融融;
養鳳尾魚時,可以投喂紅蟲、水蚤、干飼料,保持水溫在18度以上。新收到的鳳尾魚不宜立即放入水中。你需要先培養水并建立硝化系統。喂養鳳尾魚有一個經驗法則:4周齡內盡量長時間抱,2月齡內大力喂,4月齡內喂飽,以后少喂。5個月大。鳳尾魚的飼養方法;鳳尾魚對食物的要求不高。可以用紅蟲、水蚤和干飼料喂養它們。它們是熱帶魚,對水質和溫度的要求不是太高。它們能在18度以上的水溫中生存,適應性強。鳳尾魚個頭小,性情溫和,不適合與其他種類的魚混養。如果大量一起飼養鳳尾魚,需要保證魚缸的容積足夠大。放養密度過大,容易引發魚病。一般40*25*30cm的魚缸可以養50-60條魚。
孔雀魚有“彩虹魚”的稱號,靈動漂亮的尾鰭,色彩斑斕的外形受到很多魚友們的喜愛。也是很常見的一種觀賞魚。其實孔雀魚也是有很多品種。有馬賽克、蛇王、劍尾、系禮服等。下面寵舍小編具體介紹一下。(1) 馬賽克孔雀魚 主要有紅馬賽克孔雀魚、白馬賽克孔雀魚、藍馬賽克孔雀魚等。主要是因為這類孔雀魚的尾部花樣色擦多而且得名。這類孔雀魚的有個特色就是它的尾鰭和魚身交接的地方有塊藍色的色塊,也是可以和草尾孔雀進行鑒別。而且尾鰭紋路鮮明基本上和背鰭紋路相呼應。
鳳尾魚因其尾部外形像鳳凰的尾巴,五彩絢爛的外表深受魚寵寵主們的青睞。它體長約為4~5厘米,是最容易喂養的一種熱帶淡水魚。鳳尾魚的正確養殖辦法要注意水質,魚兒們可是離不開水的滋潤的,水就等同于魚兒的生存情況,那么小編在此分享鳳尾魚的養殖辦法和一些你不能不看的注意事項哦。1.最合適于鳳尾魚成長的水溫大概上是18℃-34℃左右。如果水溫有問題,鳳尾魚則會出現如食欲不振、精力痿糜的情況,也容易感化水霉等疾病。如果在家中喂養鳳尾魚,當水溫低于14℃時,應用加溫器或熱力棒來提升溫度或是改善溫度。
孔雀魚以其絢麗多姿的外表受到許多人的青睞,也是許多家庭或者辦公室喜愛的魚類。孔雀魚又名孔雀花鳉,也稱為鳳尾魚、彩虹花鳉等。它是屬于一種熱帶魚,那么如果要分公母的話,一般情況成年雄魚身體比雌魚要瘦小一點,體長大約為3-4cm左右,并且色彩鮮艷,如果飼養在家中觀賞性非常好呀,幼魚在出生后3-4個月就可以進行交配,而且它的繁殖能力非常強,一次甚至能生產出百顆魚卵,所以飼養起來也沒有很大的難度。一、如何分清幼魚時期的公母。1、滿月即能分辨 通常年幼的孔雀魚如果正常發育,大約在一個月左右就可以分辨性別了。倘若在一個月時仍然難以辨析,有可能是因為飼料食物或者水質狀況不好造成小魚生長發育過慢。
孔雀魚是觀賞魚中受歡迎的佼佼者,熱帶魚。體長一般是三到五厘米,嬌小玲瓏,矯捷可愛,身體顏色絢爛,深得各位養魚玩家的愛戴,也有人對它們漂亮的外表慕名而來,究竟如何飼養它們呢,今日我們來分享一下孔雀魚的飼養方法。有的人認為養魚就是先去買魚,這個就太操之過急了,養魚之前先養水。如果已經決定好要養魚了,在買魚苗之前,那么應該先去選購自己所喜歡的魚缸,魚缸買完之后應該先清洗一下,一定要用鹽水沖泡一下,然后可以選擇高錳酸鉀進行消毒。在放個氧氣泵往水里打氣。養一天到一周的水,使水中的氯氣揮發出去。假如消化系統已經建立了,水又養了幾天,那這時就可以去選幾條魚試水了,如果沒問題。就可以把魚投入魚缸中。
烏龜在冬眠自然醒來后的10-15天會開始吃東西,烏龜冬眠后一般在4月或5月時蘇醒。烏龜在冬眠自然蘇醒后不會立即進食,主人不可以在這時給烏龜喂食過多,否則會導致烏龜死亡,最好是讓烏龜先活動兩天左右,等它徹底蘇醒后再喂食,但喂食量還是不可過多。
烏龜眼睛鼓包發白大多是發生在秋天和春天里,但是冬眠的時候也存在。烏龜眼睛鼓包發白這種病主要是由于飼養密度過大,水質不好引起的。而冬眠的時候主要是因為水溫環境的變化。
巴西龜冬眠時主人可采取兩種方法,一是埋沙法,在容器內鋪上潮濕河沙,再用報紙層層覆蓋,巴西龜會自行扒窩,之后每隔一周都噴一次水。二是埋泥法,鋪墊深度為2-3厘米的盆栽土,再將干草或水苔等覆蓋即可。
大水缸養魚最好注意三大方面:1、大水缸的溶氧量差,因此最好配備水泵或者增氧器。2、大水缸是敞口的,最好罩上網子能阻擋灰塵等異物,但每天需保持1-2小時光照殺菌。3、過冬前最好將魚轉移到其他容器,室內飼養。
烏龜中最溫順不咬人的就是中華草龜,它也是目前我國分布最廣且最受歡迎的龜類,相較于鱷龜、巴西龜等肉食性烏龜,中華草龜的性格明顯更加膽小。當它遇到危險時,大多是第一時間將頭和四肢縮回殼中。
烏龜冬眠時出現死亡,多是以下原因導致:1、冬眠前食物不足,能量無法支撐3-4個月;2、環境溫度過低,當氣溫達到0度以下時,則會凍傷甚至凍死烏龜;3、烏龜年齡或者體型過小導致抵抗力較弱,就很容易冬眠時死亡。
烏龜一個月不換水大多是不會死的,但有很大可能會因為水質環境惡劣而出現疾病,最常見的就是腐皮病、寄生蟲等,這對烏龜的身體和皮膚都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傷,比如皮膚腐爛、泛白,甚至嚴重時還可能誘發白眼病。
地址:江夏大道鴻發世紀城東門14號樓103號門面
電話:027-87988580
地址:中山大道797號長青廣場商務中心1層A座
電話:13397153577
地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光谷一路城市之光24-2門
電話:027-87002324
地址:中南二路22號奧山創意街區5號樓獨棟
電話:13377857323
地址:關山大道金地太陽城A棟C-8號
電話:18971692583
謝先孝主治醫師
擅長犬貓傳染病治療,消化內科疾病診療,細胞學檢查和犬貓常規外科手術。
陽炳中執業獸醫師
擅長大小寵疾病
黃家豪住院部主管
擅長麻醉學、常規外科手術
張雨龍高級助理
擅長貓科行為學、鼻腔疾病、內分泌疾病
陶虹宇藥房主管
擅長藥物代謝動力學、實驗室檢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