豺,又稱豺狗、亞洲野犬,犬科犬亞科豺屬動物,共有11個亞種分化,有中國豺、印度豺、四川豺、克什米爾豺等。大小似犬而小于狼,從外觀上看豺就像是灰狼和赤狐的混合體。既能抗寒,也能耐熱。主要分布于亞洲南部、東南部和中部地區,雖然分布廣泛,但數量稀少,全球估計只有4500-10000只。性兇猛、膽大,捕獵多在清晨和黃昏。
體長95-100厘米,尾長45-50厘米,肩高52-56厘米,體重20千克左右。頭寬,額扁平而低。吻部較短,耳短而圓。額骨的中部隆起,不像其它犬類那樣較為平直或凹陷。體毛厚密而粗糙,一般頭、頸、肩、背部以及四肢外側等處的毛色為紅棕色,腹部及四肢內側為淡白色和淺棕色。尾比狼略長,較粗,毛蓬松而下垂,呈棕褐色,類似狐尾,尾的尖端為黑色。
喜群居,多由較為強壯而狡猾的“頭領”帶領,少則2-3只,多則10-30只。聽覺和嗅覺極發達,行動快速而詭秘,稍有異常情況立即逃避。豺的軀干和四肢結構更類似于貓科動物,善于跳躍,原地可跳到3米多遠。借助于快跑,能躍過5-6米寬的溝塹,也能跳過3-3.5米高的巖壁等障礙。其靈活性勝于獅、虎、熊、狼等猛獸,而接近于貓科動物中最為靈活的猞猁和云豹。
善于追逐獵物,常以圍攻方式捕食,主要獵物是中大型有蹄類。由于牙齒的鋒利和堅硬度以及頭骨的構造,使得豺的咬合力可達500磅。耐力極好,獵食的方式與狼很相似,多采取接力式窮追不舍和集體圍攻的辦法。被認為是最強的犬科動物,也是最兇殘和靈活的犬科動物。體型雖小于狼,但戰斗力要高于狼。圍捕獵物后,它們會像鬣狗科動物一樣,同時撕咬獵物全身各處分而食之。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豺這種動物的資料.
基本資料
【中文名稱】:豺
【拉丁學名】:Cuon alpinus
【俗名】:豺狗,亞洲野狗,紅豺狗,柴狗,赤狗,馬狼,紫豺,彪狗,神狗,馬彪,馬將爺,掏狗、紅狼、紅豺、斑狗、棒子狗、扒狗、綠衣、馬彪、赤毛狼等稱謂,在國外則被叫做亞洲野犬或亞洲赤犬。
【英文名】:Dhole (Asian Wild Dog)
【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級別】:二級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易危
【瀕危等級】:漸危
【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II
【生態環境】:從極地到熱帶均適于生存, 由低海拔的沿海地區到高山區都有活動蹤跡, 有林的山地、丘陵為主要的棲息地。
【分類地位】:食肉目、犬科、豺屬
形態特征
全身赤棕色,亦稱紅狼。體型比狼小而大于赤狐,下頜每側具2個臼齒,體長95~105厘米,尾長45~50厘米;尾毛長而密,呈棕黑色,類似狐尾。
豺的別名之多在獸類中名列前茅,有它的外形與狼、狗等相近,但比狼小,而稍大于赤狐,體長95-103厘米,尾長45-50厘米,肩高52-56厘米,體重13-20千克左右。頭寬,額扁平而低,吻部較短,耳短而圓,額骨的中部隆起,所以從側面看上去整個面部顯得鼓起來,不象其他犬類那樣較為平直或凹陷。四肢也較短,尾較粗,毛蓬松而下垂。體毛厚密而粗糙,體色隨季節和產地的不同而異,一般頭部、頸部、肩部、背部,以及四肢外側等處的毛色為棕褐色,腹部及四肢內側為淡白色、或淺棕色,尾巴為灰褐色,尖端為黑色。
分布地區
【國內分布】:黑龍江, 吉林, 新疆, 陜西, 甘肅, 青海, 安徽, 江蘇, 浙江, 山東, 江西, 四川, 云南, 貴州, 廣東, 廣西, 福建,
【國外分布】:亞洲
豺的分布范圍較大,主要是亞洲的東部、南部、東南部和中部等地區,即北起西伯利亞南部,南至南洋群島各國,西從克什米爾一帶的喜馬拉雅山地,東達烏蘇里一帶,其中包括我國的大部分地區。特產于亞洲東部,從寒帶直到東南亞、印度尼西亞均有分布。棲居于從針葉林到熱帶雨林的丘陵山地的廣泛生境。在中國東北到西南均有分布。
生活習性
豺在各個地區的密度均較為稀疏,數量遠不如狐、狼等那樣多。棲息的環境也十分復雜,無論是熱帶森林、叢林、丘陵、山地,還是海拔2500-3500米的亞高山林地、高山草甸、高山裸巖等地帶,都能發現它的蹤跡。它居住巖石縫隙、天然洞穴,或隱匿在灌木叢藪之中,但不會自己挖掘洞穴。性喜群居,多由較為強壯而狡猾的“頭領”帶領一個或幾個家族臨時聚集而成,少則2-3只,多時達10-30只,但也能見到單獨活動的個體。當群體成員之間發生矛盾的時候,也會互相撕咬,常常咬得鮮血淋漓,有時甚至連耳朵也被咬掉。平時的性情十分沉默而警覺,但在捕獵的時候能發出召集性的嚎叫聲。捕獵多在清晨和黃昏,有時也在白天進行。善于追逐獵物,也常以圍攻方式捕食。行動敏捷,善于跳躍,原地可跳到3米多遠,借助于快跑,能躍過5-6米寬的溝塹,也能跳過3-3.5米高的巖壁、矮墻等障礙,其靈活性勝于獅、虎、熊、狼等猛獸,而接近于貓科動物中最為靈活的猞猁和云豹。
豺的嗅覺靈敏,耐力極好,獵食的基本方式與狼很相似,多采取接力式窮迫不舍和集體圍攻、以多取勝的辦法。它的爪牙銳利,膽量極大,顯得兇狠、殘暴而貪食,一般先把被獵物團團圍住,前后左右一齊進攻,抓瞎眼睛,咬掉耳鼻、嘴唇,撕開皮膚,然后再分食內臟和肉,或者直接對準獵物的發動進攻,連抓帶咬,把內臟掏出,用不了多久,就將獵物瓜分得干干凈凈。它雖然偶爾也吃一些甘蔗、玉米等植物性食物,但主要以各種動物性食物為食,不僅能捕食鼠、兔等小型獸類,也敢于襲擊水牛、馬、鹿、山羊、野豬等體形較大的有蹄類動物,甚至也成群地向狼、熊、豹等猛獸發動挑逗和進攻,嚇得它們落荒逃走或爬上大樹,從而奪取它們口中的食物,如果這些猛獸不放棄食物,一場激戰便在所難免,最終多半是豺獲得勝利,因為雖然單打獨斗時豺并非它們的對手,但一群豺在集體行動時,互相呼應和配合作戰的能力卻要高出一籌。但遇到虎的時候,豺通常并不馬上沖上前去奪食,而是耐心地等待虎吃飽后離去,再分享它吃剩的食物,當然虎也不會主動向豺發動進攻,它還常常需要感官更為靈敏的豺來了解周圍的情況。不過,在印度曾經發生過多起孟加拉虎與一群豺為了爭食而血戰的事情,結果每次都是在虎咬死、咬傷幾只或十余只豺之后,沒能沖出重圍,終于精疲力盡,倒地不起,被這群窮追不舍的豺活活咬死。因此,可以說在亞洲各地的山林中,只有體型巨大的亞洲象能夠免遭它的威脅。
群居,經常組成3~5只的小群,或10~20只的大群一同出沒。聽覺和嗅覺極發達,行動快速而詭秘。稍有異常情況立即逃避。豺以群體圍捕的方式獵食。食物主要是鹿、麂、麝、山羊等有蹄類動物,有時亦襲擊水牛。性兇猛,膽大,凡與之遭遇的大小動物無不畏懼。
豺生活習性是怎樣的,有哪些特點?
插圖號:00000099.jpg" />
豺豺的別名之多在獸類中名列前茅,有紅狼、紅豺、豺狗、斑狗、棒子狗、扒狗、綠衣、馬彪、赤毛狼等稱謂。在國外,豺則被叫做亞洲野犬或亞洲赤犬。豺的外形與狼、狗等相近,但比狼小,而稍大于赤狐,體長95~103厘米,尾長45~50厘米,肩高52~56厘米,體重13~20千克。豺的頭寬,額扁平而低,吻部較短,耳短而圓,額骨的中部隆起,所以從側面看上去整個面部鼓了起來,不像其他犬類那樣較為平直或凹陷。豺的四肢較短,尾較粗,毛蓬松而下垂。豺的體毛厚密而粗糙,體色隨季節和產地的不同而異,一般頭部、頸部、肩部、背部及四肢外側等處的毛色為棕褐色,腹部及四肢內側為淡白色、或淺棕色,尾巴為灰褐色,尖端為黑色。
豺的分布范圍較廣,主要是亞洲的東部、南部、東南部和中部等地區,即北起西伯利亞南部,南至南洋群島各國,西從克什米爾一帶的喜馬拉雅山地,東達烏蘇里江一帶,包括俄羅斯、克什米爾、不丹、尼泊爾、緬甸、印度、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和地區和我國的大部分地區。
豺在我國分為5個亞種:分布于東北黑龍江、吉林地區的是指名亞種;分布于華東、華南和貴州等地的是華東亞種;分布于插圖號:00000100.jpg" />
豺是一種機警的食肉動物四川西部、北部以及昌都地區的是四川亞種;分布于喜馬拉雅山地區的是喜馬拉雅亞種;分布于新疆的是新疆亞種。
豺在各個地區的分布密度均較為稀疏,數量遠不如狐、狼等那樣多。棲息的環境也十分復雜,無論是熱帶森林、叢林、丘陵、山地,還是海拔2500~3500米的亞高山林地、高山草甸、高山裸巖等地帶,都能發現它的蹤跡。豺居住在巖石縫隙、天然洞穴或隱匿在灌木叢之中,但不會自己挖掘洞穴。豺喜歡群居,多由較為強壯而狡猾的“頭領”帶領一個或幾個家族臨時聚集而成,少則2~3只,多達10~30只,但也能見到單獨活動的個體。當群體成員之間發生矛盾的時候,也會互相撕咬,常常咬得鮮血淋漓,有時甚至連耳朵也被咬掉。豺平時的性情十分沉默而警覺,但在捕獵的時候能發出召集性的嚎叫聲。豺捕獵多在清晨和黃昏,有時也在白天進行。豺善于追逐獵物,也常以群體圍攻方式捕食。豺的行動敏捷,善于跳躍,原地可跳到3米多遠,插圖號:00000101.jpg" />
豺食量大且兇狠、殘暴借助于快跑,能躍過5~6米寬的溝壑,也能跳過3~3.5米高的巖壁、矮墻等障礙,其靈活性勝于獅、虎、熊、狼等猛獸,接近于貓科動物中最為靈活的猞猁和云豹。
豺的嗅覺靈敏,耐力極好,獵食的基本方式與狼很相似,多采取接力式窮追不舍和集體圍攻、以多取勝的辦法。它的爪牙銳利,膽量極大,顯得兇狠、殘暴和貪食。一般把獵物團團圍住,一齊進攻,抓瞎眼睛,咬掉耳鼻、嘴唇,撕開皮膚,然后再分食內臟和肉,或者直接對準獵物的發動進攻,連抓帶咬,把內臟掏出,用不了多久,就將獵物吃得干干凈凈。豺雖然偶爾也吃一些甘蔗、玉米等植物性食物,插圖號:00000102.jpg" />
豺善于追逐獵物但主要以各種動物性食物為食,不僅能捕食鼠、兔等小型獸類,也敢于襲擊水牛、馬、鹿、山羊、野豬等體形較大的有蹄類動物。甚至成群的豺能向狼、熊、豹等猛獸發動挑逗和進攻,把它們趕走,從而奪取它們口中的食物。如果這些猛獸不放棄食物,一場激戰便在所難免,但多半是豺獲得勝利。雖然單打獨斗時豺并非它們的對手,但一群豺在集體行動時,互相呼應和配合作戰的能力很強。遇到虎的時候,豺通常并不馬上沖上前去奪食,而是耐心地等待虎吃飽后離去,再分享它吃剩的食物。不過,在印度曾經發生過多起孟加拉虎與一群豺為了爭食而血戰的事情,每次都是在虎咬死、咬傷幾只或十余只豺之后,沒能沖出重圍,終于精疲力竭,倒地不起,被這群窮追不舍的豺活活咬死。因此,可以說在亞洲各地的山林中,只有巨大的亞洲象能夠免遭豺的威脅。
插圖號:00000103.jpg" />
關于豺有很多民間傳說豺在秋季交配、繁殖。這時雄獸和雌獸多成對活動。雌獸的妊娠期約為60~65天,產仔則在冬季,每胎產3~6仔,最多為9仔。初生的幼仔披有深褐色的絨毛,1~1.5歲性成熟,壽命為15~16年。
豺在分類學上隸屬于哺乳綱,食肉目,犬科,豺屬。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貿易公約》中,豺屬僅有1種。豺與狗、狼、胡狼、狐等犬屬動物不同,主要區別是它的口中只有40枚牙齒,比犬屬動物少2枚臼齒。牙齒的結構反映出它的食性比犬科動物更偏于肉食。雌獸的乳頭為7~8對,比犬屬動物多2~3對。另外,豺還具有體型較小,毛為棕色,四肢很短,耳朵短而圓,吻部也短,額部較低,眼睛的位置較鼻梁低,尾較長而松散,足踵、足墊之間生有長毛等特點,均與犬屬動物不同。
插圖號:00000104.jpg" />
豺與狼的外形有些相似由于大多數人對豺都很陌生,所以自古至今流傳著很多有關豺的民間傳說,有些把它說得神乎其神,描繪為一種“有翅能飛,專門吃虎”的動物。也有的說它最愛吃猴子,山里的猴群一見到它,就嚇得全部伏倒在地,渾身發抖,不敢動彈,乖乖地讓它上前一一摸遍猴頭,并從中挑選一個最肥的,用尖嘴啄開腦殼,吸食腦漿,其他猴子才悄悄散去。還有的人將豺、狼、虎、豹4種兇猛的野獸稱為“四兇”,豺被列為四兇之首。更為離奇的是,有人稱它為“驅害獸保莊稼的神狗”,能消滅包括狗熊、野豬等各種大大小小的害獸,使它們聞風喪膽,銷聲匿跡,因而為人類保住大量的糧食,而且還會暗中保護行人安全,使之免遭惡獸之害。當豺發現在山地露宿的人后,甚至會悄悄地在他的周圍撒上幾滴尿,使各種兇禽猛獸聞到這股尿味就會立即逃之夭夭;如果夜里碰到行人,便悄悄地跟在后面,直到行人回到家中,才轉身回到密林。如此種種,真是講得五花八門、天花亂墜。其實,這只是由于豺的行動十分詭秘,人們對它的了解不多才產生了這些神秘的傳說。
豺對人類并沒有太大的威脅,但在森林中對麝、斑羚等珍貴動物或經濟動物,以及林區的家畜會造成一定危害,所以在很多地區仍把它視為害獸來消滅。不過,它所能獵食的主要是種群中的老、弱、病、殘個體,能抑制野豬等食草獸的過度繁殖,維持大自然的生態平衡。
目前,豺的數量正在逐漸減少,有些原產豺的國家或地區,這種動物已經消失,如西伯利亞、蒙古、中亞地區和我國的東北,都已多年不見。我國的華東、華南地區,以及東南亞等地也已經很少見。只有我國的江西、四川、、青海等地,以及由克什米爾到不丹、尼泊爾一帶的喜馬拉雅山區還有一定數量,成為世界豺的分布中心。我國將豺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豺 豺狼 豺狗 三個名稱有什么區別
豺,別名豺狗、紅狼,屬于犬科,外形與狗、狼相近,體型比狼小,體長100厘米左右,體重20千克左右。
豺狼,外形與狗、狼相近,體型比狼小,體長100厘米左右,體重10余千克。體毛紅棕色或灰棕色,雜有少量具黑褐色毛尖的針毛,腹色較淺。四肢較短。耳短,端部圓鈍。尾較長。額部隆起,鼻長,吻部短而寬。全身被毛較短,尾毛略長,尾型粗大,尾端黑色。
圖片傳不上,你看下百度就明白了。
豺是一種什么樣的動物?它和狗到底有什么關系?
我們都聽過一個詞,叫做“豺狼虎豹”,這是指的四種不同的動物。排名第一的“豺”,是一種犬科動物,可它是屬于豺屬的。類似于狼和犬,可是體型要比狼小一些,比普通的狐貍要大一些。一般都生活在南方有林的山地和丘陵。捕獵方式跟狼差不多,都是集體圍攻的方式,整體數量相對較少。
1、豺是犬科豺屬豺也是犬科動物,在部分地區被稱為印度野犬和亞洲野犬,身形類似于狼和犬。體型跟狼有一定的差距,比一般的赤狐要大一些。雖然屬于犬科,但它是豺屬的動物,共有11個亞種。跟狼和犬比起來,數量相對比較少,只有在南方的部分地區,才能看到豺。它們的捕獵方式跟狼相似,由一個頭狼帶領,往往是兩三個團隊湊在一起。捕獵的動物都是小型的,像是羊、鹿一類的,當然有些時候也會捕獵水牛。
2、生活環境豺的生活環境比較廣泛,像是熱帶森林、叢林、山地、丘陵、林地、洞穴等,都能發現豺的蹤跡。雖然它的生活范圍很廣,但是數量卻遠不如狼和狗,比一般的犬科都要少。個人感覺主要是內斗造成的,當群體之間產生矛盾的時候,豺就會開始自相殘殺,根本不管你是不是同類。在豺群當中,經常能看到這樣的內斗。因此就算它們的生活習性跟狼相似,但是在數量上是遠不如狼的。
3、兇狠好斗豺是一種兇狠好斗的動物,無論是什么樣的動物,都敢上去招惹。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它們屬于群體動物。攻擊方式也很特殊,像是肛、眼睛、耳朵等,各種卑劣的手段都能使出。哪怕有十幾個伙伴受傷,它們也照樣會發起進攻。在野外經常有虎與豺搏斗的事情,往往是虎殺掉十幾只豺后筋疲力盡被圍攻而亡。
一個月的拉布拉多容易養活,但由于狗狗的年齡比較小、自身抵抗力比較差,主人要給小拉布拉多提供一個溫暖舒適的生活環境,喂食狗糧時最好用溫水或者羊奶粉充分泡軟,更有助于小拉布拉多消化。及時接種疫苗和做好體內外驅蟲工作。
一個月的比熊犬胃腸道未發育完全,喂食應以母乳為主,因為母乳的營養成分比較健康,而且母乳帶有母源抗體,吃母乳的泰迪抵抗力會更強一些。如果沒有母乳喂養,主人應使用羊奶粉或幼犬專用奶粉進行喂養,也可以用適量溫水將狗糧泡軟后飼喂比熊。
金毛和拉布拉多都是容易訓導、性格溫順聰明的狗狗品種,都屬于攻擊性小的犬類,兩者相差不大。金毛性格沉穩和粘人,毛發濃密且長,觸感更柔軟一些,不容易打理,洗澡較麻煩。拉布拉多被毛短且直,相對來說好打理一些,拉布拉多對主人非常忠誠,服從性非常好。
金毛會比較好養一點。因為金毛性格很好,很溫馴,而薩摩耶則更加調皮一點。而且薩摩耶的白色毛發很容易弄臟,需要主人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護理。金毛對環境的要求不高,適應各種飼養方式。比起薩摩耶這些雪橇犬的玻璃胃,它們的生命力很強。
1、純正金毛犬的嘴巴很大很寬,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變得越來越寬。2、純正金毛犬的骨架比較大。3、純正金毛幼犬眼睛大小適中呈杏仁狀,炯炯有神,眼睛瞳孔顏色為黑色或棕色 。4、純正金毛幼犬毛發蓬松光滑。5、純正金毛犬耳朵較大呈三角形。
公金毛比母金毛會相對好養一點。公金毛的性格開朗、溫順。毛發比較長,身材高大有型。母金毛性格溫順,體型相對嬌小一點。毛發較短,母金毛的生理期、懷孕、生產之后都要花費時間和精力去照顧。
1、金毛幼犬毛發越濃密越好。2、要挑選骨架較大的、精神狀態好的。3、要挑選頭部寬闊,耳朵大小適中的。4、觀察幼犬的骨量及四肢,骨量越高,金毛日后的體態和體格就會越大,品相好的金毛,其四肢比較粗壯。5、要挑選眼睛呈杏仁狀、瞳孔顏色偏黑色的。
韓系比熊是指比熊犬做了一個韓系造型,并非指某個品種,類似于貴賓犬的泰迪裝,只是代表一種造型。韓系比熊的外形可愛,性情溫順,深受大家喜愛。韓系比熊的毛發多為白色,挑選韓系比熊,毛發要挑濃密的,越濃密越好,頭頂的毛毛要多,背部的毛量要厚。
地址:江夏大道鴻發世紀城東門14號樓103號門面
電話:027-87988580
地址:中山大道797號長青廣場商務中心1層A座
電話:13397153577
地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光谷一路城市之光24-2門
電話:027-87002324
地址:中南二路22號奧山創意街區5號樓獨棟
電話:13377857323
地址:關山大道金地太陽城A棟C-8號
電話:18971692583
謝先孝主治醫師
擅長犬貓傳染病治療,消化內科疾病診療,細胞學檢查和犬貓常規外科手術。
陽炳中執業獸醫師
擅長大小寵疾病
黃家豪住院部主管
擅長麻醉學、常規外科手術
張雨龍高級助理
擅長貓科行為學、鼻腔疾病、內分泌疾病
陶虹宇藥房主管
擅長藥物代謝動力學、實驗室檢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