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云南人來說,沒有吃過野生菌的夏天,往往都稱不上是夏天。還有就是能夠讓云南人這么“舍生忘死”的去吃它,我想也就只有野生菌有這個本事了。
還有就是大山里的野生菌,也是出了名的長得快,一般到了雨季的時候,如果說今天晚上下大雨的話,那么明早山里肯定就會出很多的野生菌出來。
但在云南,雖然說有將近上千種的野生菌,可能吃沒毒的野生菌非常的少,并不是說山上的野生菌都是能吃的。所以說野生菌雖然鮮美,但部分品種卻深藏劇毒。
那么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些不能食用的野生菌吧!據說,吃了毒性很大的野生菌之后,會讓中毒的人產生所謂的幻覺!
學名:鬼筆鵝膏,屬于是鵝膏菌中的一員。一般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地氣候溫暖的地帶,如國內的云南、貴州等地方都有它的身影。
之所以會有人誤食鵝膏菌,那是因為這種野生菌經常會被誤認為是可食用的菌類,因此導致中毒人數的比例大大提升。
云南人稱麻母雞菌,也是鵝膏菌大家庭中的一員。這種菌子的外表非常的好看:“頭戴帽子(菌蓋),腰系裙子(菌環),腳穿靴子(菌托)!”但即便如此卻依舊深藏劇毒!
一般對于誤食了灰花紋鵝膏菌的人來說,一開始感覺沒什么事一樣,但幾天之后毒性便就會開始發作起來,嚴重的話還會有生命危險!
屬于鵝膏菌科中的一種。同時也是世界上公認的毒性最強的野生菌之一。據說僅30毫克便可讓一個成年人置于死地。
而且死亡帽和生活中可食用的多種野生菌類似,從而也是野生菌中毒事件的罪魁禍首之一。
也就是生活中我們所說的高腳蔥,菌蓋有細小的絨毛,顏色為紫紅或者棗紅色。菌體受傷后會變色(藍色),而且菌蓋在濕潤的時候還有一定的粘性。
主要分布在云南、安徽、吉林等地區。其夏季的時候主要生長在馬尾松林,以及針闊混交林地上。具云南、四川的本地人來說該菌子是有毒的。
是一種全世界公認的劇毒野生菌,所以大家都不敢食用它。一般來說主要有黃色、棕色、粉紅色的傘形毒菌。
據說把傘形毒菌放在牛奶中,它就能夠殺死蒼蠅,所以也被人們稱為是“毒蠅傘”。目前還沒有該菌子的解藥!
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劇毒野生菌,也是野生菌中毒事件的罪魁禍首之一。主要生長在森林中,以及家里的花盆中也會出現。
具有較強的“欺騙性”。也就是說大青褶傘和很多能夠食用的野生菌相似,以至于對很多食用野生菌的人來說,一不小心就會中招!
屬于是菌根菌,而且分布非常的廣泛。同時也是立夏之后最早出現的野生菌之一,因為該菌子的菌蓋表面上有一層晶粒狀的東西,所以因此而得名。
晶粒鬼傘又被稱為:“致幻野生菌”,據說一般中毒后身體沒有任何的反應。但是時間一長會出現頭昏眼花的現象,以及產生所謂的幻視等等。
又名為致命鵝膏菌,屬于鵝膏菌中的一員。顏色主要為白色,菌體全部展開后為傘狀,故名為致命白毒傘。據說白毒傘的潛伏期可長達24個小時。
同樣和大多數鵝膏菌一樣,毒性非常的厲害。所以對于該菌子的中毒者來說,其死亡率基本都在90%以上!
屬于紅菌系中的一員,其毒紅菌的味道一般是帶有麻味或者是苦味的。現實生活中毒性發作的速度較快,該菌子特別是和可食用的野生大紅菌大為相似。
所以也讓很多食菌人常常中招,因為無論是顏色還是形狀,幾乎都和無毒的大紅菌一樣。為此一般人也很難分辨!
學名為:赭鹿花菌。該菌子一般對于經常食用野生菌的人來說,在大山里面遇到基本都是不會要的。表面多皺,粗糙,有凹窩,其顏色為褐色或者是紅褐色。
雖然說頭套鹿花菌對于誤食的人來說,并沒有像其他毒菌那么致命,但是時間一長,它也是會對人體造成一定傷害!
又名為:象牙白陡頭,屬于傘菌類植物。其菌子的表面一般為白色或者淺黃色。目前對于全國來說僅發現以下幾個地區才有。比如:青海、云南、甘肅等等。
主要生長在森林或者是成叢之中。對于白霜杯傘來說,其菌體中富含大量的毒蠅堿。也就是說中毒者一般身體會出現各種不舒服等刺激的行為。
又名為:鬼菌,其屬于是鬼傘菌中的一員。雖然說這種菌子本身沒毒或者菌體的毒性不大,但只要是和酒一起食用的話毒性就會變強。
一般在田野、公園、森林中等有腐木的地方才會出現。而且往往都是成片生長的,其菌褶一開始的時候是白色的,但慢慢地就會轉為黑色。生活中該菌子一般也沒人食用!
有被人們稱為是大腦菌,顧名思義這種菌子的外觀像人腦一樣,一般人們見到它的時候都不會撿走的。之所以說是假羊肚菌,那是因為有真的羊肚菌是可以食用的。
因此真假羊肚菌的外觀顏色都十分的相像,所以很多假羊肚菌往往會被人們以真羊肚菌撿走食用。但兩者不同的是假羊肚菌是有毒的,而且誤食的話很有可能致命!
該菌子主要分布在云南、西藏、廣西等地區。前期屬于半球形狀,后期長大之后為平展,其顏色大多數為淡黃色。
主要生長在針闊混交林中的地上,有單獨生長的黃蓋鵝膏菌,也有成片生長的黃蓋鵝膏菌。這種菌子的毒素含量特別高,所以誤食該野生菌的人極其容易死亡。
又名紅滿天星,真菌類生物,顏色為朱紅色,其表面還附著有同色粉末狀的顆粒疣。紅托鵝膏對蒼蠅也有著特殊的毒性。
在現實生活中,對于這種野生菌來說,它就像我們小時候玩過的《瑪麗兄弟》里面的毒蘑菇一樣。還有就是在云南也有很多本地人說這菌子有毒,而且毒性還不小!
該菌子又被稱為“致幻野生菌”!也就是說只要是人類誤食了這種菌子的話,那么大多數人都會出現頭昏眼花的現象,有的甚至還會出現所謂的幻覺。
其顏色為淡黃色,味道是苦的。主要生長在樹皮上或者是針葉腐木是哪個,一般分布在吉林、云南、西藏、廣西等地區。
屬于是傘菌系的真菌,毒性較強!我國首次發現這種菌子的地方是在江西省。該菌子的菌蓋邊緣有明顯的波狀,其表面有粘性,顏色為黃褐色,暗褐色等等。
一般中毒者不會立即發作,因為條蓋盔孢傘的發作期慢,而且還有較長(6小時以上)的潛伏期,嚴重的的話可能隨時會有生命危險。
又名火炭菌,屬于紅菌科里面的一員,一般生長在闊葉林中,主要是成片成片的生長。是云南省導致中毒死亡的主要毒菌之一。
因為很多人說火炭菌是可以食用的,可能也正是這個原因才導致了眾多人誤食中毒。該菌子的中毒死亡率在70%左右!
俗稱雞冠菌,菌類植物的一種,因為形狀像雞冠而得名。其顏色為白色或者是米湯色。主要分布在云南的大理、騰沖、楚雄等地區。
初步估計,一般人體在攝入400克毒溝褶菌的話,那么足夠導致一名成年人死亡。當然中毒后人體猝死前也會有些特殊的表現行為。
所謂的毒木耳就是它,因為無論是顏色還是形狀都像極了可食用木耳,所以這也是導致很多人誤食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主要分布在湖南、云南、貴州等地區。一般對于誤食的人來說,食用后3小時毒性才會慢慢發作。而且發病率還高達80%左右。
當然了以上這20種常見的有毒野生菌,說白了也只是我們生活中的冰山一角,因為還有:黃色絲蓋傘、方孢粉褶菌、喜糞裸蓋菌等等。
如果說我們不小心誤食了以上這些野生菌的話,那么就需要及時地去當地醫院治療。而不是在家用所謂的偏方來為其治療,因為這樣只會耽誤中毒者的施救時間。
最后再次提醒大家,野生菌雖然味道很美,但是大部分的野生菌都是深藏劇毒的。所以對于我們沒食用過或者是不認識的野生菌來說,大家還是需要謹慎一些!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云南的雨季馬上就要開始了,你知道的云南野生菌有哪些?
我們云南的野生菌太多啦,有二百個種品,真是數不勝數。高大上的有:干巴菌、雞樅菌的、松露菌、松茸菌、竹蓀菌;中端的有:黃牛肝、白牛肝、黑牛肝、酸牛肝、紅見手青、藍見手青等等;常見的有:青頭菌、銅綠菌、奶漿菌、火炭菌、木耳菌、老人頭、刷把菌、雞油菌、馬脖菌、紅菌、小黑菌、香菌、草雞樅、虎掌菌、皮條菌、牛腮菌、一窩羊、新米菌等等,當然也少不了毒菌鵝膏、紅繩、班豹、白毒傘等,品種實在是太多,數也數不過來。每年到了這季節,只要休息,我一般都在山里撿生菌,到了晚上就能美美的吃上一頓野生菌,下面所有野生菌的圖片,都是我自己進山撿的、拍的。
云南被譽為“真菌王國”,能食用的野生菌更是數不勝數了,占了全世界食用菌一半以上,中國食用菌的三分之二。云南野生食用菌,生長在山林,是純天然綠色食品,富含多種維生素,優質蛋白質及其他有利于人體的成分。說起它的種類那就多了去了,其中最為代表性的有雞縱,羊肚菌,綠頭菌,松茸,牛肝菌,干巴菌等。
云南野生菌,是天然綠色食品,它有富含多種維生素,優質蛋白。有以下幾種:
1.雞樅
2.松茸
3.竹蓀
4.牛肝菌
5.青頭菌
在云南常見的有毒野生菌都有哪些?
白傘是一種很常見的野生菌類,分布在云南、四川、廣東等地。整體呈傘狀,最明顯的特征是菌蓋和菌柄都是白色,看似人畜無害,實則暗藏殺機。食用后不僅會上吐下瀉,還會導致器官衰竭,甚至死亡,可稱為野生菌中的銀環蛇。人們之所以經常誤食這種毒菌,主要是因為它長得很像一種叫“小銀耳”的蘑菇,但小銀耳并沒有毒。外觀上唯一的區別就是白毒傘比小銀耳大,一定要注意區分。
人們常說,越漂亮的蘑菇越有毒。當然,有毒的紅菇首當其沖。說到人們最討厭的野生菌,如果毒紅菇排第二,估計沒有細菌敢排第一,到處都是。人們看到一個也會踩一個,不僅僅是因為討厭,還因為怕不知道這種菌的人誤食。畢竟毒紅菇就像小紅帽里的大壞狼,毒性不弱于白毒傘,甚至更強。紅菇適應環境能力強,生長速度快。好在比較好分辨,蘑菇帽是鮮紅色,其他地方是白色,而且是劇毒。山里人常稱之為“棺蓋”,可見其威力之大。誤食后早期會出現腸胃不適的癥狀,但起病非常迅速,并伴有嚴重的惡心、嘔吐、腹瀉和腹痛。嚴重時會出現肌肉抽搐、心跳加快、體溫變化,甚至心臟無力或血液循環衰竭而死亡。
因其與黑木耳特別相似,又有一個別稱——毒木耳。吃了這種毒菌不到3個小時,手指和腳趾就會癢,臉會發燙,紅腫,疼痛如火燒,同時會形成可見的水腫和水泡。毒黑木耳引起的這種癥狀是由于陽光照射引起的過敏性皮炎,所以在受光部位的毒性反應更明顯、更嚴重,發生率高達80%。所以,如果在野外看到木耳,不要隨意采摘!
云南菌子哪些有毒,哪些沒毒,我們應該怎樣去辨別?
在云南,因為復雜的地形和多種多樣的氣候特征,不僅僅有許多動植物,還有許多野生菌分布在云南境內,因此素有“野生菌王國”之稱。下面我來列舉幾種常見的可食用的野生菌和不可食用有毒的野生菌,來幫助你們辨別。
可食用野生菌
1.大紅菌子:野生食用菌,含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多種維生素等成分,具有舒緩、滋血的功效,特別適合產婦和貧血患者食用,其味道比其他食用菌鮮甜嫩滑。紅木耳要大足厚,暗紅色的顏色最好,可以煮湯、煮雞、炸、燉,記得煮透,特別是炸透吃,一定要燉透。
2.牛肝菌:這種菌子是云南的珍貴菌種,價格一般比其他的菌子昂貴。但它味道鮮美,香味獨特,富含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營養非常的豐富,可以炒,可以煮,吃法多種多樣。可以根據你的口味去烹制牛肝菌。
3.青頭菌。這種類型的菌子外表呈現青色,和青草的顏色非常相似,是一種保護色。在雨后的產量非常大,這種菌子在云南各個地方都有,非常常見。菌子和雞一起煮湯,做成青頭菌雞湯非常的鮮美,口感爽滑,入口很細嫩,伴隨著大自然清香的味道。
有毒野生菌
1.鵝膏菌:這種菌子是劇毒野生菌,誤食以后致死率非常高。鵝膏菌表面光滑,呈現褐綠色或灰褐色。菌托較大而厚,呈苞狀,白色。菌環白色,生菌柄之上部。如誤食這種有毒野生菌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檢查。
2.紅托鵝膏:這種菌子又被稱為“紅滿天星”。外表呈紅色,菌傘也是紅色,非常漂亮。但是一種劇毒菌子,大家遇到這種特征的菌子,一定不要采摘,禁止食用。
以上就是一些常見的云南野生菌,大家可以在相應的季節去采摘食用,但是不可誤食毒蘑菇。
云南野生菌大全——35種野生菌你認識多少?
又到一年吃菌季,云南人熱衷于吃野生菌。特意整理了云南人常食用的35種野生菌!
1、火把雞縱
因為是在過火把節時出(農歷六月二十四)而得名,火把雞縱一出就是一窩(片),數量較多,味道鮮美,可煮湯、可炒吃,最多的是油炸,做成雞縱油可一年四季保留著吃。
2、黃皮雞縱
出的比較晚,一般到10-12月出,色黃朵大肉厚,一朵就可煮一大碗,味道鮮美,吃法同上。
3、小雞縱整個雨季都有,成片成片的出,量多,朵小,難撿洗。味道鮮美嫩滑。吃法同上。
4、雞縱花
比小雞縱還小,成片成片的出,量多,朵小,難撿洗。味道鮮美嫩滑。吃法同上。
5、水雞縱
形狀象雞縱,味道也相似,只是沒有雞縱鮮甜,更淡些。吃法與雞縱同。
6、大紅菌
為野生珍貴的食用真菌,內含氨基酸,多種維生素等人體必需成份,有安神補血作用,特別適合產婦及貧血者食用,其味較之其他菌類鮮甜可口嫩滑。大紅菌以朵大腳粗,顏色深紅者為佳,吃法可煮清湯,煮雞,炒、燜等,記住一定要煮透,特別是炒吃的,一定的燜煮透。朵小腳細有苦辣味的紅菌是有毒的,不能吃。
7、奶漿菌
因有乳白漿汁流出而得名。分為粗褶奶漿菌和細褶奶漿菌兩種。這也是比較安全的一種菌子,可生吃。食用方法很多,可煮、燒、炒、油炸等,還可淹成酸菜吃。味道鮮甜可口,香味濃郁,醇香滿口,別具風味。
8、青頭菌因顏色青綠而得名,多帶花點,很漂亮,味道平淡嫩滑,營養豐富。食用方法很多,可煮、燒、炒、油炸等。
9、螞蟻孤堆菌
因長在白蟻孤堆上而得名,每年春末雨水到來之后就長出,常在剛長出地面就采挖,主要吃菌根,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可煮清湯、煮蛋湯或炒著吃。
10、米湯菌
顏色淡紫,味道平淡嫩滑,營養豐富。食用方法很多,可煮、燒、炒、油炸等。
11、黃牛肝菌
牛肝菌是珍稀菌類,味道鮮美,香味獨特,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及鈣、磷、鐵等礦物質,營養豐富,是不可多得的佳肴。吃法多種多樣,可炒、可煮,油炸等。
12、黑牛肝菌
味道鮮美,是最香的牛肝菌之一。黑牛肝菌營養豐富,含有大量蛋白質和18種氨基酸,具有防癌、止咳、補氣等功效,是減肥食用菌,對高血壓,高膽固醇和高血脂等疾病有較好的功效。
13、見手青(一抹綠)
因用手刮傷菌體便宜會出現藍綠顏色而得名,類似牛肝菌,味道鮮美膩滑,營養豐富。吃法多樣,可煮、炒、油炸等,記住一定要煮熟煮透。
14、羊肝菌
顏色有偏白、偏黃、偏紫等,味道稍次牛肝菌和見手青,營養豐富,吃法同牛肝菌。
15、黃賴頭
因色黃,菌蓋賴而不平滑而得名。黃賴頭是同類菌中最美味好吃的一種,很膩滑鮮香可口。吃法多,炒吃、煮吃均可。
16、馬屁泡(馬勃菌)
屬地下塊菌,形同洋芋,分白馬屁、黑馬屁或糯馬屁、飯馬屁等。吃法多與韭菜、淹菜同炒吃,也可煮湯或煮后涼拌吃,如火碳燒后舂吃,特殊香味濃郁,味道鮮美奇異。
17、刷把菌
因形如刷把而得名,又名珊瑚菌,該菌體形俊俏,色澤秀美。其味鮮甜爽囗,有6種人體必需氨基酸,還可以藥用。有偏白、紅、黃三種,其中未展開的白色刷把菌最好,展開太大的次之。吃法多為炒吃或煮吃。
18、野生香菌
長在天然森林里的枯樹上,每年第一撥春雨后就開始出菌到春末。較之人工種植香菌,朵小清爽,濃香無比,營養豐富,吃法多樣,保健效果好。
19、白參菌
長在天然森林里的枯樹上,朵小難摘,但是味道鮮美,香甜可口,營養豐富。吃法多燉蛋,可煮吃、炒吃、涼拌吃等。
20、干巴菌
據說,干巴菌含有抗氧化物質,具有延緩衰老的功效。且不說功效,干巴菌本身那鮮美味道,獨特濃香,讓人吃了還想再吃。干巴菌與其他菜烹炒,更能提高鮮度和風味。干巴菌吃法很多,多為炒吃、油炸等。
21、雞菌
因形似雞而得名,味道鮮美可口,有特殊鮮香,營養豐富。吃法多煮吃、炒吃。
22、雞油菌
中國傳統醫學對雞油菌有諸多評價。據記載,雞油菌性寒味甘,有利肺明目、補益腸胃、清熱利尿、益氣寬中之效,常食可改善維生素A缺乏所引起的皮膚粗糙、干燥癥、夜盲癥等疾病。雞油菌吃法多為炒吃、煮吃。
23、喇叭菌
因形似喇叭而得名。橘紅或土。喇叭菌菌肉稍干,含水較少,柔中有脆,味美可口。據悉,含有6種為人體必須氨基酸。吃法多以炒、煎、炸、煮、火鍋等為主。
24、辣菌
因會流出苦辣味的漿汁而得名,辣菌多為白色,也叫白辣菌,有粗褶辣菌、細褶辣菌之分,其中以細褶辣菌為佳。如不想吃苦味,可把生辣菌捏碎漂洗后用,苦辣味就少了,喜歡吃苦味的就不必特殊處理了。辣菌多與酸筍和小米辣炒吃、煮吃,也可碳火燒熟后舂吃,還可淹成酸菜吃,有特別鮮香和美味。那味道想想都讓人流口水。
25、麻栗窩
因常長在麻栗樹下,一窩一窩(成簇成簇)的而得名。朵小成簇,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吃法多用來煮湯或炒吃。
26、麻母雞菌
因形色如麻灰色雞毛而得名。朵大,味道鮮美,類似雞縱,但沒有雞縱鮮甜。吃法,多用來炒吃,煮吃。
27、野生木耳
自然生長在森林里的枯樹上。木耳種類很多,有黑木耳、白木耳,紅木耳,有脆木耳、柴皮木耳之分,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吃法與一般木耳同。
28、野生靈芝
自然生長在森林里。比一般靈芝更生態。吃法與一般靈芝同。
29、松樹菌
是野生松茸的一種。只在松樹林里有,于每年8月至12月中旬出菌,顏色分青墨和淡兩種,是最晚出的一種菌子。其味同雞縱一樣鮮甜,有自己特殊香味,營養豐富,吃法同雞縱。
30、云芝
是靈芝的一種,多用來煮水當茶喝,味苦而香,主要用來治病和保健用。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抗癌、保肝等功效。
31、八擔柴
因其菌質地堅韌,需要八擔柴才能煮爛而得名。菌子雖堅韌,但其味卻鮮美無比,特殊的鮮香也讓人難擋。吃法,煮吃,且要煮很長時間才能吃得動。
32、銅綠菌
銅綠菌生長在松樹或針葉林、闊葉林或混交林地,均以成對形式出現,深林中只要發現一朵,在不超出一米范圍內必定能發現另一朵。具有與松葉一般的保護色,不容易發現,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有防癌保健作用。吃法多炒吃、煮吃。
33、竹蓀
竹蓀又叫竹參,長在濕熱的竹林里,形狀如少女穿著裙袍,很漂亮。據說,竹蓀含有人體所須的16種氨基酸及多種礦物質,具有健脾胃、減肥助消化等作用。味道鮮美,風味獨特,吃法多為煮吃,燉雞,涼拌等。
34、松茸
松茸是一種名貴的野生菌,被譽為“菌中之王”,吃法多炒吃、煮吃,還可以涼拌。
35、松露
松露品種很多,一般生長在地下3~40厘米處,不容易發現,吃法:切成薄片油炸
溫馨提示:
野生菌好吃,但一定要慎重選采和謹慎選食,家庭食用野生菌加工時應先放入沸水煮3~5分鐘,撈出后再用清水漂洗,然后再炒食。食用野生菌后如感不適,有惡心、頭暈、嘔吐、視物不明或幻視幻聽癥狀,應立即前往醫院治療。
石斑魚本身沒有毒,石斑魚的魚子有毒。
新生兔子吃母乳是最好的,但如果需要人工喂養,主人可利用注射器喂食寵物奶粉,每次喂食5毫升,間隔12小時后再喂,直到21天后開始增加量,每次喂食7-8毫升。一個月后就可開始喂食苜蓿草了,這時需要將球蟲藥磨碎后摻入食物。
兔子被打后很焉,很可能是因為應激反應導致的,多數時候還伴有厭食、躲避等癥狀。這主要是因為兔子的膽子很小,不僅是被打會受驚,即使是換個新環境居住或者加入了新成員,也出現過兔子直接被嚇死的案例。
鱷龜是家養烏龜中長得最快最大的品種之一,鱷龜分為小鱷龜和大鱷龜,科學飼養下大鱷龜每年可長1-2斤,最大能長到200-500斤。而小鱷龜最大也可長到38公斤以上,普遍體重也在23-36公斤左右,可以說是非常適合想養大型龜的人群。
烏龜被摔到吐血,如果不進行及時的治療,存活的概率是比較小的,因為烏龜吐血一般是由于內臟出現了破損導致。因此在烏龜摔成內傷后要立即治療,首先可以給它灌服云南白藥,3周內禁食,但每天喂食葡萄糖。
地址:江夏大道鴻發世紀城東門14號樓103號門面
電話:027-87988580
地址:中山大道797號長青廣場商務中心1層A座
電話:13397153577
地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光谷一路城市之光24-2門
電話:027-87002324
地址:中南二路22號奧山創意街區5號樓獨棟
電話:13377857323
地址:關山大道金地太陽城A棟C-8號
電話:18971692583
謝先孝主治醫師
擅長犬貓傳染病治療,消化內科疾病診療,細胞學檢查和犬貓常規外科手術。
陽炳中執業獸醫師
擅長大小寵疾病
黃家豪住院部主管
擅長麻醉學、常規外科手術
張雨龍高級助理
擅長貓科行為學、鼻腔疾病、內分泌疾病
陶虹宇藥房主管
擅長藥物代謝動力學、實驗室檢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