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非洲大草原無奇不有,有威武的獅群,有兇猛的鱷魚,和許多奇葩動物群體。看過《動物世界》的朋友都知道,總有特定時段,一群食草動物成群結隊,少則幾千只,多則幾萬只浩浩蕩蕩穿越在鱷魚遍布的河中,目的就是為了到達對岸。無論生死,它們都會朝著對岸走,對面到底有何誘惑,能讓他們如此?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這種執著的動物——牛羚。
說到牛羚,很多人都很陌生。但是我說它的另一個名稱,大家就非常熟悉了。它們又叫角馬。從外觀上看,角馬一般身長在1.8米左右,最大的可能到2米。體重在120-270公斤之間。遠看像牛,是一種像山羊又像羚羊的大型食草類動物。
像鼓包一樣的頭上,長有一對彎彎向上的角。從頭頂開始慢慢向后上方彎曲并稍微向內彎曲,角尖向內。可以說比起普通的水牛好看的多。
在生活習性上看,它們是大型的群居動物。根據季節變化組成小群和大群。主要以草類為食。為了遷徙和覓食,一天能走48公里。現在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的安哥拉,南非等國家。
我們都知道,任何動物都有特定的生存區域和領地。無論你食草還是食肉,都亙古不變。特別是在非洲大草原這樣的動物天堂更是如此。但是角馬似乎是一個例外,它們沒有嚴格的領地界限,一生都在各種遷徙。可以說不是在遷徙就是在去往遷徙的路上。
到底為什么會這樣勞碌呢?
角馬分布在非洲南部地區,那里屬于熱帶草原氣候。根據氣候特點,就有明顯的旱季和雨季之分。要明白,角馬這種動物的主食是什么?水草。假設現在角馬生活的區域面臨著雨季,那么水草在雨水灌溉下就會顯得肥美,這樣角馬就能獲得充足的食物,相反如果在旱季,水草就沒法自然生長,角馬為了食物那自然需要舉家遷徙,到達新的草原。
危險正在一步步逼近。角馬想要遷徙到對岸,就需要過河。這時候河里的霸主——鱷魚。無論電視里還是真實情況,這都是值得一看的場面。
美國攝影師就曾經專門為了拍攝角馬過河特意蹲點。幾萬只角馬成群結隊浩浩蕩蕩穿越河岸,鱷魚不斷在水中捕獵。雖然角馬是被捕獵的一方,許多角馬會因過河而成為鱷魚的盤中餐,但是不乏鱷魚被成千上萬角馬踩踏的事發生。
為了對岸豐盛的水草,角馬只能從鱷魚的防區經過,雖然危險,但是也必須前往。攝影師在拍攝之余,就看到這樣的現象。當角馬成群結隊過河時,幾只幼年角馬似乎發現了河岸上有一些淺灘,沒有鱷魚。此時它們就脫離群體,繞到淺灘上。
這時,成年的角馬就會馬上用角趕它們回群體。很多人看到后不明白,為什么放著這樣的便捷途徑不用,非要往危險叢生的鱷魚里鉆?
實際上,成年角馬是在用實際行動教育幼崽。因為渡河是它們一生都需要面對的事,至于淺灘,那是幾百年不遇的事情。如果幼崽現在從淺灘過,那么下一次呢?沒有了淺灘它們該怎么辦?之所以強迫它們一定要跟著大部隊從鱷魚嘴里尋求生存。就是鍛煉它們的意志力和勇氣。
一生太漫長,需要渡河的次數能到幾十次,不可能每一次都像現在這樣有捷徑走。最惹人深省的是,當成年角馬驅趕幼崽時,其他角馬沒有人過來勸阻,著實讓人佩服。
難道成年角馬不知道幼崽如果按照它們的方式做,很可能會死在河里嗎?恰恰不希望幼崽死才這樣做,無論過河還是其他方面都是如此。角馬雖然種群龐大,但是在草原里依舊有許多天敵,如果幼崽沒有過河的勇氣,從危險中尋求生機,那么,以后的日子就一直會心存僥幸。這樣的人生,必然不會長久。
角馬的渡河故事,實際上給我們的啟示太多太多。如果一個人,遇到困難后總想著走捷徑而沒有想著面對,那么這樣的人,一次也許可以過關,但是以后總有一天會跌到,然后無所適從。因為他沒有經歷過,失去了勇氣和擔當。這才是最可怕的。
希望我們都能成為角馬,前方雖然坎坷,但是依舊有勇于拼搏信心。就像屈原說的那樣,雖九死其猶未悔!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角馬遷移是怎么回事?
題主是想問“角馬怎樣遷移的嗎?”領導者和導航、季節性遷徙、尋找食物和水源等遷移方法。
1、領導者和導航:角馬群體中有一些領導者,角馬在遷徙過程中起到導航的作用。這些領導者是有經驗的成年角馬,角馬熟悉遷徙路線和途中的資源點,帶領整個群體向前移動。
2、季節性遷徙:角馬的大遷徙與季節性變化有關。在干季時,草原上的食物減少,角馬會向更為豐富的草原地區遷徙,以尋找新的食物來源。在雨季時,草原茂盛生長,角馬會返回原來的地區。
3、尋找食物和水源:角馬遷徙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尋找新的食物和水源。角馬會在遷徙途中停留在豐富的草原地區,以補充能量和水分。
角馬為什么要大遷徙
為了尋求水源和青草。
角馬生活在非洲的中部和東南部。雨季期間(3月~5月),雨水充足,大地一片,廣闊的草原上散布著一匹匹非洲角馬。
但到了旱季 (7月~9月),為了尋找新鮮的草料,非洲角馬不得不離開這里,全身從藍灰到暗褐色,有黑色的臉、尾巴、胡須和斑紋,它們聚集起來,數量多達1萬頭,成群結隊地去尋找食物,每天要走48千米。在東非塞倫蓋蒂平原,旱季時這些非洲角馬向西遷徙。它們打算去沿河地區吃新鮮的草。
每年東非高原上幾十萬頭角馬、斑馬等野生動物發生周期性的大遷徙。造成東非高原野生動物大遷徙的根本原因
B |
試題分析:食草動物主要是逐水草而居。非洲的熱帶草原氣候以赤道為中心南北對稱分布,熱帶草原氣候受信風帶和赤道低壓帶交替控制。太陽直射北半球時,北半球的草原受赤道低壓控制,多雨草原茂盛,動物遷往北半球;太陽直射南半球時,北半球的草原帶受信風帶影響干燥少雨,草原枯黃,動物南遷到南半球。造成東非高原野生動物大遷徙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的公轉形成的太陽直射點南北移動。選B正確。 |
非洲動物遷徙的原因是什么
非洲動物大遷徙的原因是覓食。為了解決生存需要,不得不遷徙。非洲草原有明顯的雨季和旱季之分。在旱季的植物地上部分枯死,食草動物缺乏食物,只能遷徙,而食肉動物也追隨遷徙。
每年6月左右,坦桑尼亞大草原的青草被逐漸消耗,食物變得越來越少。為了食物,草原上的動物會長途跋涉3000多公里,上演地球上最壯觀的動物大遷徙場面。百萬頭的角馬,數十萬計的斑馬、羚羊組成聲勢浩大的隊伍,從坦桑尼亞的塞倫蓋蒂保護區北上,終點是肯尼亞的馬賽馬拉國家公園,跋涉3000多公里。與此同時,途中不僅要穿越獅子、豹埋伏的草原,提防隨時有可能出沒的豺狗以及在狹窄的馬拉河兩畔聚集的鱷魚,這些食肉動物準備分享即將到來的盛宴。
石斑魚本身沒有毒,石斑魚的魚子有毒。
新生兔子吃母乳是最好的,但如果需要人工喂養,主人可利用注射器喂食寵物奶粉,每次喂食5毫升,間隔12小時后再喂,直到21天后開始增加量,每次喂食7-8毫升。一個月后就可開始喂食苜蓿草了,這時需要將球蟲藥磨碎后摻入食物。
兔子被打后很焉,很可能是因為應激反應導致的,多數時候還伴有厭食、躲避等癥狀。這主要是因為兔子的膽子很小,不僅是被打會受驚,即使是換個新環境居住或者加入了新成員,也出現過兔子直接被嚇死的案例。
鱷龜是家養烏龜中長得最快最大的品種之一,鱷龜分為小鱷龜和大鱷龜,科學飼養下大鱷龜每年可長1-2斤,最大能長到200-500斤。而小鱷龜最大也可長到38公斤以上,普遍體重也在23-36公斤左右,可以說是非常適合想養大型龜的人群。
烏龜被摔到吐血,如果不進行及時的治療,存活的概率是比較小的,因為烏龜吐血一般是由于內臟出現了破損導致。因此在烏龜摔成內傷后要立即治療,首先可以給它灌服云南白藥,3周內禁食,但每天喂食葡萄糖。
地址:江夏大道鴻發世紀城東門14號樓103號門面
電話:027-87988580
地址:中山大道797號長青廣場商務中心1層A座
電話:13397153577
地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光谷一路城市之光24-2門
電話:027-87002324
地址:中南二路22號奧山創意街區5號樓獨棟
電話:13377857323
地址:關山大道金地太陽城A棟C-8號
電話:18971692583
謝先孝主治醫師
擅長犬貓傳染病治療,消化內科疾病診療,細胞學檢查和犬貓常規外科手術。
陽炳中執業獸醫師
擅長大小寵疾病
黃家豪住院部主管
擅長麻醉學、常規外科手術
張雨龍高級助理
擅長貓科行為學、鼻腔疾病、內分泌疾病
陶虹宇藥房主管
擅長藥物代謝動力學、實驗室檢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