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沿途風景再美,也比不上回家的路。無論人類還是動物,對于回家總是有著特殊的感情。特別是長期往返于兩地的遷徙性動物,更是將每次遷徙當成一次回家,由一地遷往另一地,春去秋來,樂不此彼。
有這樣一動物,遷徙一次說萬里迢迢也不為過,從一端到另一端,橫跨整個地球,它們的一生不是在遷徙,就是在往遷徙的路上。這就是今天我們要講述的故事-北極燕鷗的長途之旅。
北極燕鷗,屬于燕鷗屬的一種。身長約為33-40厘米之間,翼展在76到85厘米之間,按照個頭分類,屬于中等體型鳥。身上羽毛主要為灰色與白色,其羽毛主要呈灰色與白色,喙和兩腳呈紅色,前額呈白色,頭頂和頸背呈黑色,腮幫子呈白色。
它們廣泛分布于全球絕大多數地方。主要在海岸、海島和沼澤地帶活動。是一種以群居方式生活的鳥類。以魚類和甲殼動物為主食。它們的遷徙路線是已知所有鳥類當中中最長最遠的。
上文提到過,北極燕鷗是一種已知遷徙路線最長最遠的鳥類,那么到底怎么長,有多遠呢?根據統計,它們遷徙的路程達到了4萬多公里。也就是北極到南極之間。
從地球一頭到另一頭,這得多遠啊,是的,就是這么鋼!因為北極燕鷗從體型上看,不大不小,算是比較輕盈,所以能適應長距離飛行。北極燕鷗是一種輕盈的,它們能進行長距離的飛行。
早在1982年,英國學者就對一只北極燕鷗的幼鳥進行跟蹤調查,在它的腳上綁上測試環,根據傳送來的數據,它在3個月內就已經飛了超過22000公里,平均每日飛行超過240公里,是已知最長的旅程之一。
這引起了英國學者的濃厚興趣,于是他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北極燕鷗在遷徙中究竟飛了多遠?有的國家迄今為止已積累了幾千萬份資料。 從中人們了解到大部分候鳥都飛得非常遠。而其冠軍則是北極燕鷗,它們 要從距北極點僅700公里的地方飛到南極洲,往返行程達4萬公里。
每當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回歸線時,這時候北半球處于夏季,北極燕歐就會在北極圈內進行繁殖。它們輕盈的身姿虐過海面,滑翔在北冰洋的海浪中,從中捕食魚蝦和甲殼類動物。直到每年冬季,天氣逐漸變冷,北極出現極夜現象。這時沿岸都結上了厚厚的冰。北極燕鷗便要準備去往南極的征途了。
它們聲勢浩大,成群結隊從北極出發,一路向南,穿越赤道,來到了南極洲附近的海域。繼續享受南極洲帶來的陽光。日復一日,當南半球開始進入冬季,它們又收拾包裹,飛往北極。此時的北極正好處于夏季。每年如此,據統計,每次里程數達到了數萬公里。
科學家研究指出:見過許多遷徙的動物包括很多類似的鳥類。但論這樣的遷徙和長途跋涉,北極燕歐絕對是首屈一指。為何它們能飛這么遠,僅僅是因為體型小嗎?科學家通過它們與其他鳥類對比得出了結論:燕鷗的尾巴呈叉形,它的翅膀又窄又長。這對翅膀,在空中飛翔時具有比其它飛鳥大得多的浮力。
在每年的3月伊始,從北極而來的燕鷗就會開始悉心準備,因為南極的冬天即將來臨,它們在起飛前,會進行一次蛻變:將舊的羽毛脫落,重新長出新羽毛(有說法是便于長期飛行)。一切準備就緒,從南極出發,飛躍南部非洲,再掉頭從整個熱帶地區橫穿而過,沿著西非的海岸線一路到達歐洲,最后北上到達北極附近。全程近2萬公里。如果你看到天上有成批的鳥遮天蔽日飛過,那差不離就是它們。
那這么一段長途旅行,不會遇到天敵嗎?肯定會有!北極燕鷗除了善于飛行著稱,還因為好勇斗狠而聞名。在大批量的北極燕鷗中,總會存在”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思想,經常互相攻擊。說來也巧,這種攻擊僅限于內部,當遇到天敵,它們又會團結一致,槍口一致對外。再厲害的捕食者,也雙拳難敵四手,經不住一群燕鷗的招呼啊,這就是為什么它們飛躍這么長時間和路線不容易被捕食的原因了。它們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飛行途中度過。
有數據表明,北極燕鷗一生飛行的距離可以達到240萬千米,而月球與地球之間的平均距離:38.4萬千米,這說明北極燕鷗可以來回地球好幾次了,而人類即使有飛機,也難于兩極之間往返一次,可見北極燕鷗的耐飛能力!在每年5月,它們又會繁殖,到冬季,又將開始新一輪航行。
在了解了北極燕鷗的遷徙路線后,我們會驚訝地得出這個結論:北極在夏天它就在,南極在夏天它就飛去南極。一生都在光明中度過。而它們的這種向往光明的精神也被人類冠以信仰圖騰,在2014年,騰訊地圖最新推出的logo就是以北極燕鷗原型進行設計,賦予懷揣夢想,勇于探索的品牌內涵。
不僅僅是精神,更多的是從精神習性中所提取的高貴品質。北極燕鷗為了光明,不辭勞苦,飛躍了整個地球,就為了能夠享受夏天的陽光。這對于一代代年輕人以啟迪,永不放棄,追求目標,雖有坎坷,卻能一往無前。在著名的《七星叟文集》中就有對北極燕鷗的贊美:
飛來飛去極地間,
兩夏春秋冬到年。
往返行程八萬里,
一生都在路空遷。
每一次旅程,都充滿挑戰;每一次挑戰,都注定艱辛。但是北極燕鷗用它們的執著和堅韌告知所有人:我們為了光明可以不屈不撓,千山萬水又如何,只要你有夢想,就一定可以實現。我們都可以是北極燕鷗,只要我們心中存在光明,目標只會在路上而不會消失!我想這大概就是北極燕鷗給我們帶來的精神和力量。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為什么鳥類要遷徙到北極圈?
北極燕鷗要遷徙到北極。因為每年的5-8月,此時正是北半球的夏天,北極燕鷗會在它們位于北極圈附近(包括加拿大、阿拉斯加、格陵蘭島、北歐、俄羅斯北部等地)的繁殖地內求偶、繁殖及養育后代。當12月來臨時,經過4個月飛行的北極燕鷗在飛躍了半個地球后紛紛到達位于南極洲的棲息地,此時正是南半球的夏天。來年3月,當北半球的春天到來時,養精蓄銳的北極燕鷗再次揮動翅膀,它們要回到自己位于地球最北端的出生地。與來時的路線不同,北飛的北極燕鷗幾乎都選擇了同一條路線,這條路線曲折地穿過整個大西洋,在地圖上看呈一個大大的“S”形。由于在茫茫的大海上沒有任何地方落腳休息,北極燕鷗只能不停地飛行,餓了就掠過海面捕魚吃。5月,僅僅經過2個多月的飛行,北極燕鷗就回到了位于北極附近的繁殖地。在這里,它們再次開始生命中最偉大的工作——繁育后代。就這樣,北極燕鷗們完成了一年一度兩次穿越南北半球的超長距離遷徙,其來回一次的遷徙距離長達3.8萬千米。來源:奧秘
北極燕鷗為什么要到南極越冬
北極燕鷗到南極越冬是由于鳥類遷徙的本能,是對環境因素周期性變化的一種適應性行為。由于氣候的變化,北半球進入冬季,北極氣候變冷,沿岸的水結了冰,導致北極燕鷗無法從海中捕食從海中捕捉小魚和甲殼綱這類有硬殼的動物。食物的短缺與鳥類的遷徙本能促使北極燕鷗前往類似北極的南極過冬。
當北半球進入夏天時,它們就在北美洲和歐亞一帶較低溫的海岸地區出沒。當南半球進入夏天時,它們就會飛往南極。北極燕鷗的分布區域達10,000,000平方公里。
它們每年從北極的繁殖區飛往南極,然后再飛返北極。這么一個來回各19,000公里的遷徙旅程令這種鳥每年能看見兩個夏天及全球所有動物每年所見過最多的白晝。北極燕鷗平均一生飛行的路線等于地球往月球來回一次——約760,000公里。
一個可以證明北極燕鷗非凡飛行能力的例子,就是1982年的事。
1982年夏天,人們把一只羽翼未豐的小北極燕鷗系放于英國諾森伯蘭郡法恩群島,在那一年的10月,它在澳大利亞的墨爾本被發現,證明它這只羽翼未豐的小北極燕鷗在短短的三個月中已橫越海洋,飛行了超于22,000公里。
另一例子是在1928年7月23日把一只小北極燕鷗系放于加拿大拉布拉多,并在四個月以后在南非被發現。北極燕鷗遷徙時通常都會離開海岸很遠,因此,除了繁殖季節以外,它們鮮少能在岸上被發現。
擴展資料
北極燕鷗的繁殖
北極燕鷗是終生的配偶,且大部分的北極燕鷗每年都會遷徙到同一個地方。
北極燕鷗會在三四歲開始進行繁殖。求愛的行為開始,尤其是在它們首次筑巢時。求愛由所謂的“高高飛翔”開始,雌性會把雄性追至高空,而后慢慢下降。之后的是“魚飛翔”,雄性會把魚送給雌性。
在陸地上的求愛行為則是炫耀豎起的尾巴,及垂下的翅膀。在這以后,通常兩只北極燕鷗會相互繞著圈子飛行。
在兩只北極燕鷗都決定好在一個地點筑巢后,它們就會一起保衛著那地點。在這時,雄性會繼續把食物送給雌性吃。
在這以后不久,交配就會開始進行。繁殖會在海岸、海島進行,偶爾也會在近海的內陸凍原進行。它們會聚集在一起,并通常與普通燕鷗夾雜在一起。它們每巢產卵一至三枚,通常是兩枚。
北極燕鷗是最有保護意識的燕鷗之一,嚴守著它們的巢和幼鳥。北極燕鷗的雄雌兩性個體均會負起孵蛋的工作。幼體會在22至27天后孵出,并會在21至24天后長出羽毛。若成體時常受到外界的其他打擾,孵卵的時間則可延長到34天之久。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遷徙 (生物學名詞)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北極燕鷗
哪種海洋動物是遷徙距離最長的
遷徙距離最長的海洋動物是北極燕鷗。
北極燕鷗是一種生活在北極和亞北極地區的海鳥,每年它們都會進行一次長達數千公里的遷徙。在北半球的夏天,北極燕鷗會從北美洲和歐洲的沿海地區出發,長途跋涉穿越大西洋和北極圈,最終到達南極洲。在這個季節,它們會在南極洲短暫停留,然后在秋季返回出發地。北極燕鷗的遷徙距離長達大約8,000至10,000公里,是目前已知遷徙距離最長的海洋動物之一。這種長途遷徙有助于它們在繁殖和覓食之間保持平衡,確保其生存和繁衍。
為了更好地理解北極燕鷗的遷徙行為,你可以想象一下這樣的場景:它們需要在海洋、陸地和天空中穿越許多不同的氣候和環境條件,面臨極端的溫度變化、風浪、食物短缺等挑戰。它們通常以小型魚類、浮游生物和海草為食,在遷徙途中需要不斷尋找食物來維持體力。一旦完成遷徙并返回出發地,它們會再次面臨相似的挑戰,繼續尋找食物并適應新環境。在南極洲短暫停留期間,它們通常會尋找冰面以休息和繁殖。
總之,北極燕鷗的長途遷徙是它們適應環境和繁衍后代的重要策略之一。這種遷徙行為不僅展示了海洋生物的生存智慧,還揭示了地球氣候和生態系統的動態變化。
北極燕鷗為什么會往返于北極圈和南極浮冰圈?
北極燕鷗可以說是鳥中之王。它們在北極繁殖,但卻要到南極去越冬,每年在兩極之間往返一次,行程數萬千米。人類雖然是萬物之靈,已經造出了非常現代化的飛機,但要在兩極之間往返一次,也決非易事,因此燕鷗那種不怕艱險追求光明的精神和勇氣特別值得學習。因為,它們總是在兩極的夏天中度日,而兩極的夏天太陽總是不落的,所以它們是地球上惟一一種永遠生活在光明中的生物。
至于為何如此,那是因為:
它們所生存的環境使然。北極的環境也只有南極才有。
當北半球是夏季的時候,北極燕鷗在北極圈內繁衍后代。它們低低地掠過海浪,從海中捕捉小魚和甲殼綱這類有硬殼的動物為食。
當冬季來臨時,沿岸的水結了冰,燕鷗便出發開始長途遷徙。它們向南飛行,越過赤道,繞地球半周,來到冰天雪地的南極洲,在這兒享受南半球的夏季。直到南半球的冬季來臨,它們才再次北飛,回到北極。
像大雁九沒必要這樣,適合它生存的環境很多。
南極企鵝也不必這樣,它根本不是候鳥。
石斑魚本身沒有毒,石斑魚的魚子有毒。
新生兔子吃母乳是最好的,但如果需要人工喂養,主人可利用注射器喂食寵物奶粉,每次喂食5毫升,間隔12小時后再喂,直到21天后開始增加量,每次喂食7-8毫升。一個月后就可開始喂食苜蓿草了,這時需要將球蟲藥磨碎后摻入食物。
兔子被打后很焉,很可能是因為應激反應導致的,多數時候還伴有厭食、躲避等癥狀。這主要是因為兔子的膽子很小,不僅是被打會受驚,即使是換個新環境居住或者加入了新成員,也出現過兔子直接被嚇死的案例。
鱷龜是家養烏龜中長得最快最大的品種之一,鱷龜分為小鱷龜和大鱷龜,科學飼養下大鱷龜每年可長1-2斤,最大能長到200-500斤。而小鱷龜最大也可長到38公斤以上,普遍體重也在23-36公斤左右,可以說是非常適合想養大型龜的人群。
烏龜被摔到吐血,如果不進行及時的治療,存活的概率是比較小的,因為烏龜吐血一般是由于內臟出現了破損導致。因此在烏龜摔成內傷后要立即治療,首先可以給它灌服云南白藥,3周內禁食,但每天喂食葡萄糖。
地址:江夏大道鴻發世紀城東門14號樓103號門面
電話:027-87988580
地址:中山大道797號長青廣場商務中心1層A座
電話:13397153577
地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光谷一路城市之光24-2門
電話:027-87002324
地址:中南二路22號奧山創意街區5號樓獨棟
電話:13377857323
地址:關山大道金地太陽城A棟C-8號
電話:18971692583
謝先孝主治醫師
擅長犬貓傳染病治療,消化內科疾病診療,細胞學檢查和犬貓常規外科手術。
陽炳中執業獸醫師
擅長大小寵疾病
黃家豪住院部主管
擅長麻醉學、常規外科手術
張雨龍高級助理
擅長貓科行為學、鼻腔疾病、內分泌疾病
陶虹宇藥房主管
擅長藥物代謝動力學、實驗室檢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