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洲的吼猴是一種非常奇特的靈長類動物,它們以叫聲而聞名于世。中美洲和南美洲總共分布著六種吼猴。法屬圭亞那的紅吼猴是其中分布最為廣泛的一個物種。有些專家卻認為,圭亞那高原上的這些吼猴是這個地方的特有種。吼猴是美洲體型最大的靈長類動物,一只成年雄猴的體重可以達到10千克。不過,一些其他的新熱帶界”大型”靈長類動物,比如說蜘蛛猴、絨毛蜘蛛猴、絨毛猴,跟它的體型其實很相似。
較強的領地意識
紅吼猴具有領域意識,不過相鄰的兩個猴群的領域范圍可能會有大面積的重疊。一個猴群通常由一只成年雄性紅吼猴、1~5只成年雌性紅吼猴以及它們的后代組成。雌性紅吼猴每18個月就能生下一只小紅吼猴,通常同個猴群里的分娩幾乎是同步的。幼崽直到6個月大都一直由它們的母親攜帶,然后才開始獨自活動。不過,它們從來不會離母親很遠,而且會非常安心地待在母親身邊。
高聲歌唱
吼猴斷奶有時候會非常困難,雖然亞成體雌性(2-4歲的雌吼猴)通常十分樂意代替它們的母親攜帶幼猴。在這段時期里,幼猴可能會通過發出和小狗一樣的叫聲來表達自己的不悅。這種非常有特點的聲音能夠傳到森林里100米開外的地方,很不幸地會為獵人的偷獵打開方便之門”。”吼猴”這一名稱是新熱帶雨林里的居民,甚至是剛在這里生活的人所熟知的,因為它們會在夜間發出非常響亮的長吼合唱。
在夜晚時,這種吼聲一開始就像一陣微風,在森林上方慢慢浮現。隨后,吼聲變得更加低沉,清晰度和響度都開始増強。就像是猛然爆發、幾分鐘之后又驟然停歇的暴風雨般,這種犬吠似的聲音也會戛然而止。這樣的吼聲只有成年雄性吼猴能夠發出來,但是它們通常不會獨自”歌唱"。如果我們伸長了耳朵仔細聽,我們會發現背景音里有更為尖銳、更為多變的合唱聲,這些都是由猴群里的所有其他成員發出來的:雌性吼猴、亞成體吼猴,甚至是幼猴。
為什么吼猴能發出響亮的聲音
吼猴之所以能發出這種響亮的聲音,是因為它們的喉和舌骨增大,形成了特殊的發聲結構。雄性吼猴有三個聲囊:兩個在側面,個體積很大的在腹部。這讓它們發出的吼聲比其他所有吼猴都響亮,而且讓它們擁有了那種紅胡子家長式的神態。它們的聲音如同風笛,用以連續吸氣和呼氣;舌骨就像是一個擴音器—這整個系統構成了一個真正的共鳴箱。這種”合唱”沒有任何旋律,卻特別令人震撼。這其實是預料中的效果。這種聲音一般在深夜或者傍晚時分出現,此時猴群正在各自的住處休息—通常是在大樹上,它們發出這種吼聲合唱是為了警告鄰近的猴群不要跨越它們的領域邊界。不過,當猴群感覺到自己正被天敵或者另外一個可與之對抗的猴群威脅時,它們也會發出這種吼聲。
吼猴的生活習性
“吼猴”很可能還可以被叫作”睡猴”!休息是它們白天做的最主要的事,要知道,它們每天晚上除了會通過吼叫做一些社交互動,其余時間都在睡覺休息。因此,從早上六點左右日出,到下午將近六點日落,它們百分之六七十的時間都在睡覺。吼猴并不是習慣于早起的動物,它們更喜歡把每天清晨的幾個小時用來在雨林最高的樹的樹頂上曬太陽。在它們前一天晚上休息的那棵樹上吃過一點點東西之后,猴群會離開住處。雌性首領打頭,一般是成年雄性吼猴押尾。雌性首領通常是猴群里最年長的那位,由它來帶領整個隊伍,并非出于偶然。
沒有其他猴子比它更了解這片領域:林冠間的過道,長果子的樹的位置,這些樹的結果期和長葉期,它都了然于心。它承載著這個猴群的記憶,沒有什么是它不知道的。猴群每天的活動距離受領域內果樹分布情況的影響,在300米到2000米間浮動。對于像吼猴這等體型的靈長類動物來說,這樣的距離其實很短了。舉例來說,朱顏蜘猴會跑更遠的距離來尋找它們需要的果子,以確保它們能獲取每天所需的能量。
和幾乎只吃果子的蜘蛛猴不同,吼猴雖然也是植食性動物,但飲食十分多樣。它們既吃熟果,也吃生果;既吃嫩葉,也吃成熟的葉子;還吃花朵。它們最偏愛果子,但是,如果果子很難找到,它們也會滿足于吃葉子。與這種吃葉子的飲食習慣密切相關的就是它們更緩慢的消化過程以及更長的休息時間了。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什么動物的嗓門很大?
吼猴
吼猴是拉丁美洲叢林中最有趣的一種猿猴。在動物分類上屬于哺乳綱、靈長目、卷尾猴科。它體長0.9米,像狗那么大,加上一米多長的尾巴,在南美猴類中,可算是最大的代表了。這種猴的身上披有濃密的毛,多為褐紅色,且能隨著太陽光線的強弱和投射角度不同,變幻出從金綠到紫紅等各種色彩,十分美麗。
最引人注目的是吼猴的巨大吼聲。這種猴子的舌骨特別大,能夠形成一種特殊途的回音器。每當它需要發出各種不同性質的傳呼信號時,它就以異常巨大的吼聲,不停息地響徹于森林樹冠之上,有時十幾只在一起,用它們特有的“大嗓門”,發出巨聲,咆哮呼號,震撼四野,這吼聲可在一點五公里以外都能清楚地聽到。吼猴的名稱也是由此而來。
吼猴的吼叫是發生在什么時候?至今說法莫衷一是。一種說法認為它在激動的時候才吼叫;另一種認為是,每到夜晚,它們就會開這種震耳欲聾的“音樂會”;還有一種說法是發生在旭日東升的時候。
吼猴有一根細長而能卷曲的尾巴,以適應它們的樹棲生活,吼猴的食性較雜,果子、樹葉,都是它們愛吃的美肴。每只吼猴一天能進食三磅半。
吼猴多分族而居,每族括三只成年雄猴、三只母猴、三只仍吼乳的幼猴和四只未成年的小猴。家庭中的雌猴為雄猴共有,雄猴操持全族的領導權和防衛責任。幼猴與父母一直同棲息到性成熟之前。逾此即被本族逐出。當它們還未加入新族前,先要渡過一段“光棍”生活,每天獨棲林中。
吼猴也同其它猴類一樣,都有自己的領地。吼猴同類間相處融洽。如果有敵害或異族走近它的領地,雄猴便以齊聲吼叫或其它行動將侵犯者趕走。它們的團結性和斗爭性,在懸猴科中堪稱第一。吼猴也有眾多族別。據不完全統計,美洲森林共有吼猴五六種,最著名的有:紅吼猴、熊吼猴、披肩吼猴等。每個家族都有自己的領地。邊界上有兩只吼猴守衛,通過吼叫相互警告對方,不得擅自越過邊界。
吼猴是全素食者,各種各樣的樹葉、果實、堅果和種子它都吃。吼猴每天要花三到四小時進食。它常常用尾巴倒懸在樹上,直接用嘴啃食樹枝上的葉子和果實,或者用尾巴將食物拉過來而不是用前肢采摘。森林里的樹葉大多包含有生物堿和毒素,吼猴有很好的辨別能力,總是挑選樹葉中含毒量最小的部分,如葉柄、嫩葉和成熟了的果實來吃。吼猴棲息在樹上,從不輕易下樹,即使是口渴時,也只是添些潮濕的樹葉來解渴。
參考資料:http://ke.baidu.com/view/443553.htm
吼猴的生活習性是怎樣的?
吼猴是生活在美洲最大的一種猴,體長60多厘米,尾巴長達1米多,全身的毛既濃又密,多為紅褐色,脖子很粗,口腔和下腭也特別大。吼猴的喉嚨里有塊特殊的舌骨,能夠形成一種回音器,因此每當吼猴吼叫時,聲音便震撼四野,使1.5公里以外的人都能聽到,就像高音喇叭。
吼猴為什么愛吼叫?有人說是為了嚇唬敵人,是一種自衛的手段;還有人說是為聯絡同伴而發出的信息。但到底是什么原因,目前還不清楚。
吼猴屬雜食動物,果子、樹葉等它們都吃。吼猴有自己的領地,喜歡群居,由一只強壯的雄猴率領,十幾只同伴生活在一起。在群體內部,它們生活非常融洽,分工負責,雄猴負責防衛,母猴負責養兒育女。如果遇有外敵或異族人侵,雄猴便以齊聲吼叫或其他行動對付人侵者。
吼猴會攻擊人嗎
吼猴是分布在中南美洲熱帶雨林的一種猴子,是食草性群居動物,一般棲息在茂盛高達的樹上,以他標志性的叫聲聞名,最遠能在1.5公里以外就能聽見。 如果在熱帶游玩,遇見吼猴,建議不要再他棲息的樹木下近距離觀看,直接繞道,以免驚擾猴群,引發攻擊行為。”吼猴的喉嚨里有塊特殊的舌骨,能夠形成一種回音器,因此每當吼猴吼叫時,聲音便震撼四野,使1.5公里以外的人都能聽到,就像高音喇叭。
吼猴是什么動物?
一種叫聲很大的靈長類動物
石斑魚本身沒有毒,石斑魚的魚子有毒。
新生兔子吃母乳是最好的,但如果需要人工喂養,主人可利用注射器喂食寵物奶粉,每次喂食5毫升,間隔12小時后再喂,直到21天后開始增加量,每次喂食7-8毫升。一個月后就可開始喂食苜蓿草了,這時需要將球蟲藥磨碎后摻入食物。
兔子被打后很焉,很可能是因為應激反應導致的,多數時候還伴有厭食、躲避等癥狀。這主要是因為兔子的膽子很小,不僅是被打會受驚,即使是換個新環境居住或者加入了新成員,也出現過兔子直接被嚇死的案例。
鱷龜是家養烏龜中長得最快最大的品種之一,鱷龜分為小鱷龜和大鱷龜,科學飼養下大鱷龜每年可長1-2斤,最大能長到200-500斤。而小鱷龜最大也可長到38公斤以上,普遍體重也在23-36公斤左右,可以說是非常適合想養大型龜的人群。
烏龜被摔到吐血,如果不進行及時的治療,存活的概率是比較小的,因為烏龜吐血一般是由于內臟出現了破損導致。因此在烏龜摔成內傷后要立即治療,首先可以給它灌服云南白藥,3周內禁食,但每天喂食葡萄糖。
地址:江夏大道鴻發世紀城東門14號樓103號門面
電話:027-87988580
地址:中山大道797號長青廣場商務中心1層A座
電話:13397153577
地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光谷一路城市之光24-2門
電話:027-87002324
地址:中南二路22號奧山創意街區5號樓獨棟
電話:13377857323
地址:關山大道金地太陽城A棟C-8號
電話:18971692583
謝先孝主治醫師
擅長犬貓傳染病治療,消化內科疾病診療,細胞學檢查和犬貓常規外科手術。
陽炳中執業獸醫師
擅長大小寵疾病
黃家豪住院部主管
擅長麻醉學、常規外科手術
張雨龍高級助理
擅長貓科行為學、鼻腔疾病、內分泌疾病
陶虹宇藥房主管
擅長藥物代謝動力學、實驗室檢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