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期說的是螳螂嗎?我想說你沒有看錯。我突然感覺名字里帶螳螂倆字的都是自然界的狠角色。正如你所想的那樣 昆蟲中能捕殺大于自己幾倍的昆蟲在自然界可能真沒幾個。螳螂,一個我們熟知的名字,一個我們隨手能捏死的小昆蟲,卻在自然界里是鼎鼎有名的殘暴小蟲子。
你是從什么時候知道螳螂是比較牛的呢。我是從黑貓警長里有一集母螳螂把公螳螂吃掉那集知道的。對于年少的我,這么溫馨正義的動畫片在童年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就是我們熟知的武術螳螂拳,我們國家著名導演王晶導演年輕時所扮演的肥螳螂也讓我印象深刻,或者又是美麗漂亮的蘭花螳螂,又或者是海洋里的螳螂蝦,說了這么多,我只想告訴大家,被我們經常忽略的螳螂是多么牛。
事實上從外形上來看,螳螂有點奇怪,奇特的造型,像是手握兩把鐮刀。它們不僅能殺死同類的 還能殺死鳥類,蛇類,或者小型的哺乳動物,或者小型的蜥蜴。甚至可以和貓比劃兩下,是什么讓螳螂這么無畏的呢,怎么養成好斗嗜血的性格呢。通常情況下如果我們從生物圈食物鏈來看,有些事情是很符合邏輯的 也很容易理解 你知道 貓抓老鼠 蜥蜴吃昆蟲 但為啥到螳螂這不是這樣了呢。
我想說螳螂絕對是昆蟲世界的統治者 它鐮刀般致命的前腿通常把獵物抱在懷里,然后給獵物一個愛的摸摸噠。在螳螂的捕食圈里對于獵物來說,螳螂也太熱情了吧 ,想抱誰就抱誰。大多數情況下 螳螂會先設下埋伏 利用樹葉樹皮或自身的偽裝進行伏擊。它們捕捉獵物的速度超級快。以至于人類的眼睛很難捕捉到它們的動作。螳螂的身體結構使其成為昆蟲圈頂尖的殺手,螳螂可以將頭部旋轉180度 用兩只大而復雜的眼睛來掃描環境。整個狩獵場 沒有一個獵物的動作會被忽略。
螳螂的正常菜單上通常有蟋蟀 蚱蜢 蒼蠅和其他昆蟲。非正常菜單上有,小魚,小青蛙,小蛇,小鳥,小蜥蜴,小老鼠,隱藏級菜單是臭名昭著的成年雌性的交配行為 它們有時會在交配后或在交配過程中吃掉另一半。但是螳螂的無畏,即使有可能被吃掉也不能阻止它們的繁殖。螳螂有時被用作害蟲控制的天然藥物 有螳螂生活在的那片農作物地區,相當于有一個敬業的小保安。
然而由于螳螂這個小保安過于勤奮, 它們能吃掉對于莊稼有益的昆蟲和壞昆蟲一樣多。螳螂不是那種喜歡追逐獵物的捕食者 ,他們最喜歡的是伏擊中發動攻擊 有些螳螂偽裝得很好 而另一些人則期望如此。待在原地 直到獵物出現或靠近,對于狩獵中的螳螂,它們還會精確計算出使用的力量 速度和距離 這對昆蟲來說是不正常的。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 科學家們認為螳螂的攻擊移動就像在同一個程序上一樣一成不變。,但一些實驗證明 螳螂確實會根據目標移動的速度來調節撞擊速度,有時意識到速度計算錯誤 他們就停了下來。然后立即糾正它們的錯誤,如果不是拍攝到它的慢動作 我們永遠不會知道它試圖計算改變它的動作。對于螳螂了解得越多 我就越覺得它們是萬能的獵手,而它們海洋里的好哥們,螳螂蝦,也是海洋里比較厲害的主,在抖音里我們經常看見。養殖的螳螂蝦攻擊時多么恐怖。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這里了,喜歡的點贊關注我呦。如果你有其它的觀點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一起討論,謝謝大家的觀看。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螳螂的特征與習性螳螂是什么?
螳螂的特征與習性 螳螂,無脊椎動物,昆蟲綱,螳螂目昆蟲的總稱。身體中型或較大,頭部倒三角形,復眼大而明亮,觸角細長;頸可自由轉動。體呈黃褐色、灰褐色或綠色。具有翅2對、足3對;前胸細長,前足為1對粗大呈鐮刀狀的捕捉足,并在腿節和脛節上生有鉤狀刺,用以捕捉害蟲,故為益蟲。后足的基部具有聽器。雌性的食欲、食量和捕捉能力均大于雄性,雌性有時還能吃掉雄性。雌性的產卵方式特別,既不產在地下,也不產在植物莖中,而是將卵產在樹枝表面。交尾后2天,雌性一般頭朝下,從腹部先排出泡沫狀物質,然后在上面順次產卵,泡沫狀物質很快凝固,形成堅硬的卵鞘。卵鞘中藥稱“桑螵蛸”或“螵蛸”。次年初夏,從卵鞘中孵化出數百只若蟲。若蟲蛻皮數次,發育為成蟲。為不完全。
《昆蟲記》(Souvenirs Entomologiques)又稱《昆蟲世界》《昆蟲物語》《昆蟲學札記》或《昆蟲的故事》,是法國昆蟲學家、文學家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所著的長篇科普文學作品,共十卷。
該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蟲的種類、特征、習性和婚習的昆蟲學巨著,同時也是一部富含知識、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學寶藏。這部著作的法文書名直譯為《昆蟲學的回憶》,副標題為"對昆蟲的本能及其習俗的研究"。它的文字清新、自然有趣,語調輕松幽默詼諧,基于事實的故事情節曲折奇異。作者將昆蟲的多彩生活與自己的人生感悟融為一體,用人性去看待昆蟲。字里行間都透露出作者對生命尊敬與熱愛。
在《昆蟲記》一書中,作者描述了小小的昆蟲恪守自然規則,為了生存和繁衍進行著不懈的努力。
在書中,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依據其畢生從事昆蟲研究的經歷和成果,以人性化觀照蟲性,以蟲性反應社會人生。用通俗易懂、生動有趣和散文的筆調,深入淺出地介紹了他所觀察和研究的昆蟲的外部形態、生物習性,真實地記錄了幾種常見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死亡等,既表達了作者對生命和自然的熱愛和尊重,又傳播了科學知識,體現了作者觀察細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學探索精神。[2]
1823年12月,法布爾降生在法國南方一個貧窮的農民家中。上小學時,他常跑到鄉間野外,兜里裝滿了蝸牛、蘑菇或其他植物、蟲類。法布爾15歲考入師范學校,畢業后謀得初中數學教師職位。他花了一個月的工資,買到一本昆蟲學著作,立志做一個為蟲子寫歷史的人。靠自修,法布爾取得大學物理數學學士學位,兩年后又取得自然科學學士學位。又過一年,31歲的法布爾一舉獲得自然科學博士學位。他出版了《天空》、《大地》、《植物》以及《保爾大叔談害蟲》等系列作品后。1875年,法布爾帶領家人遷往鄉間小鎮。整理20余年資料而寫成的《昆蟲記》第一卷于1879年問世。1880年,法布爾用積攢下的錢購得一老舊民宅,他用當地普羅旺斯語給這處居所取了個雅號--荒石園。年復一年,"荒石園"主人穿著農民的粗呢子外套,尖鎬平鏟刨刨挖挖,一座百蟲樂園建成了。他把勞動成果寫進一卷又一卷的《昆蟲記》中。1910年,《昆蟲記》第十卷問世,法布爾86歲。[1]
昆蟲記中螳螂有什么生活習性?
1、螳螂的生活習性:螳螂是一種肉食性昆蟲,善于利用“心理戰術”獵捕各類昆蟲和小動物屬于益蟲。螳螂的生活環境為草叢,為了避免被天敵發現,一般的螳螂顏色多為綠色,除綠色外也比較常見。
2、蝗蟲的生活習性:蝗蟲俗稱“螞蚱”,屬直翅目。以禾本科植物為主要食物,是農業害蟲。蝗蟲一般屬于兼性滯育昆蟲,多以卵在土壤中的卵囊內越冬,壽命大約6個月。成蟲與蝗蝻都是夜伏晝出,無明顯趨光性。
3、蟬的生活習性:常見的蟬科動物是蟬,俗稱知了(蛭蟟)、蛣蟟或借落子。蟬的幼蟲生活在土中,在地下“潛伏”四年后鉆出地面。最長壽命長約60~70天。
7月下旬,雌成蟲開始產卵,8月上、中旬為產卵盛期,卵多產在4~5毫米粗的枝梢上。夏天在樹上叫聲響亮,用針刺口器吸取樹汁,幼蟲棲息土中,吸取樹根液汁,對樹木有害。
4、蟈蟈:后足強健、大腹,善跳躍。生于原野草叢、矮林、灌木,平時隱藏于草中,或在植物莖桿上爬行、棲息、覓食。主要吃植物的莖、葉、瓜、果等。
5、毛蟲:一般只在某種或某些植物上生活,并以其為食,直到變為成蟲。而后交配并尋找此類植物產卵。它們一般以寄主的葉或果實為食。
毛蟲中群居、獨居的都有,變為成蟲前,一般會蛻4-6次皮,以便不斷長大,最終做蛹。蛻皮、做蛹前會不吃不喝,一動不動。
寫作背景:
《昆蟲記》(Souvenirs Entomologiques)又稱《昆蟲世界》《昆蟲物語》《昆蟲學札記》或《昆蟲的故事》,是法國昆蟲學家、文學家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創作的長篇生物學著作,共十卷。1879年第一卷首次出版,1907年全書首次出版。
法布爾31歲時,獲得自然科學博士學位,這段時間他就先后創作了《植物》、《保爾大叔談害蟲》等系列生物學作品。1854年,法布爾在法國的《自然科學年鑒》上發表了他的《節腹泥蜂觀察記》。
三年后,他又發表了關于鞘翅昆蟲問題的研究成果,其學術質量之精,理論意義之大,令同行刮目相看。在1879年,他整理20余年資料而寫成的《昆蟲記》第一卷終于問世。
煌煌10卷的《昆蟲記》一書,以其瑰麗豐富的內涵,喚起人們對萬物,對人類和對科普的深刻省思。作者將昆蟲的多彩生活與自己的人生感悟融為一體,用人性去看待昆蟲。
通過詳細、深刻地描繪,各種昆蟲的外部形態和生物習性,記錄各種昆蟲的生活和為生活以及繁衍種族所進行的斗爭,既表達了作者對生命和自然的熱愛和尊重,又傳播了科學知識,體現了作者觀察細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學探索精神。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昆蟲記
螳螂的有關知識?
分類: 教育/科學
解析:
螳螂
螳螂屬于昆蟲綱有翅亞綱螳螂科,是一種中至大型昆蟲,頭三角形且活動自如;前足腿節和脛節有利刺,脛節鐮刀狀,常向腿節折疊,形成可以捕捉獵物的前足;前翅皮質,為覆翅,缺前緣域,后翅膜質,臀域發達,扇狀,休息時疊于背上;腹部肥大。除極寒地帶外,廣布世界各地,尤以熱帶地區種類最為豐富。世界已知1585種左右。中國已知約51種。其中,南大刀螂、北大刀螂、 廣斧螂、中華大刀螂、歐洲螳螂、綠斑小螳螂等是中國農、林、果樹和觀賞植物害蟲的重要天敵。螳螂體長形,多為綠色,也有褐色或具有花斑的種類。復眼突出,單眼3個。咀嚼式口器,上顎強勁。前足捕捉足,中、后足適于步行。漸。卵產于卵鞘內,每1卵鞘有卵20~40個,排成2~4列。每個雌蟲可產4~5個卵鞘,卵鞘是泡沫狀的分泌物硬化而成,多粘附于樹枝、樹皮、墻壁等物體上。初孵出的若蟲為“預若蟲”,脫皮3~12次始變為成蟲。一般1年1代,有些種類行孤雌生殖。肉食性,獵捕各類昆蟲和小動物,在田間和林區能消滅不少害蟲,因而是益蟲。性殘暴好斗,缺食時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現象。分布在南美洲的個別種類還能不時攻擊小鳥、蜥蜴或蛙類等小動物。螳螂有保護色,有的并有擬態,與其所處環境相似,借以捕食多種害蟲。
螳螂是益蟲還是害蟲
螳螂身體中型或較大,頭部倒三角形,復眼大而明亮,具有翅2對、足3對;前胸細長,前足為1對粗大呈鐮刀狀的捕捉足,并在腿節和脛節上生有鉤狀刺,用以捕捉害蟲,故為益蟲。
一、螳螂是益蟲還是害蟲
螳螂身體中型或較大,頭部倒三角形,復眼大而明亮,觸角細長;頸可自由轉動。體呈黃褐色、灰褐色或綠色。具有翅2對、足3對;前胸細長,前足為1對粗大呈鐮刀狀的捕捉足,并在腿節和脛節上生有鉤狀刺,用以捕捉害蟲,故為益蟲。
螳螂身體為長形,多為綠色,也有褐色或具有花斑的種類;頭呈三角形,能靈活轉動;復眼突出,單眼3個;咀嚼式口器,上顎強勁。前足捕捉足,中、后足適于步行,漸。卵產于卵鞘內,每1卵鞘有卵20~40個,排成2~4列。每個雌蟲可產4~5個卵鞘,卵鞘是泡沫狀的分泌物硬化而成,多粘附于樹枝、樹皮、墻壁等物體上。初孵出的若蟲為“預若蟲”,脫皮3~12次始變為成蟲。一般1年1代,一只螳螂的壽命約有六至八個月左右,有些種類是孤雌生殖。
二、螳螂吃什么食物
螳螂是肉食性昆蟲,螳螂可捕食40余種害蟲,如蠅、蚊、蝗、蛾蝶類及其幼蟲和裸露的蛹、蟋蟀等小型昆蟲,蟬、飛蝗、螽斯等大型昆蟲。可作為蚜蟲、大蠟螟、玉米螟、菜粉蝶、土元、黃粉蟲等害蟲的天敵,在田間和林區能消滅不少害蟲,因而是益蟲。
三、螳螂怎么捕食的
螳螂有保護色,有的并有擬態,與其所處環境相似,借以捕食多種害蟲。而且動作靈敏,捕食時所用時間僅有0.01秒,只吃活蟲,以有刺的前足牢牢鉗食它的獵物。受驚時,振翅沙沙作響,同時顯露鮮明的警戒色。常見于植叢中而非地面上,體形可像綠葉或褐色枯葉、細枝、地衣、鮮花或螞蟻,依靠擬態不但可躲過天敵,而且在接近或等候獵物時不易被發覺。
螳螂其它知識:
沒蟲子給螳螂吃什么
沒蟲子給螳螂吃,可以將瘦肉剁成糊狀,然后用來喂食螳螂。螳螂是一種肉食性昆蟲,喜食各類作物害蟲,如蝗蟲、家蠅、玉米螟等。
螳螂吃什么害蟲
螳螂會吃60多種害蟲,比如棉蚜蟲、紅鈴蟲、菜螟、金龜子、蒼蠅等,而且還喜食蝗蟲,可以說螳螂是農業生產中的“安全衛士”,不過一只螳螂的壽命只有6至8個月左右。
螳螂的壽命有多長
螳螂的壽命大概在9至12個月左右。螳螂是無脊椎動物,喜捕捉活蟲作為食物,如果有機會,還會捕食小鳥、壁虎、幼鼠等,是農業益蟲。
石斑魚本身沒有毒,石斑魚的魚子有毒。
新生兔子吃母乳是最好的,但如果需要人工喂養,主人可利用注射器喂食寵物奶粉,每次喂食5毫升,間隔12小時后再喂,直到21天后開始增加量,每次喂食7-8毫升。一個月后就可開始喂食苜蓿草了,這時需要將球蟲藥磨碎后摻入食物。
兔子被打后很焉,很可能是因為應激反應導致的,多數時候還伴有厭食、躲避等癥狀。這主要是因為兔子的膽子很小,不僅是被打會受驚,即使是換個新環境居住或者加入了新成員,也出現過兔子直接被嚇死的案例。
鱷龜是家養烏龜中長得最快最大的品種之一,鱷龜分為小鱷龜和大鱷龜,科學飼養下大鱷龜每年可長1-2斤,最大能長到200-500斤。而小鱷龜最大也可長到38公斤以上,普遍體重也在23-36公斤左右,可以說是非常適合想養大型龜的人群。
烏龜被摔到吐血,如果不進行及時的治療,存活的概率是比較小的,因為烏龜吐血一般是由于內臟出現了破損導致。因此在烏龜摔成內傷后要立即治療,首先可以給它灌服云南白藥,3周內禁食,但每天喂食葡萄糖。
地址:江夏大道鴻發世紀城東門14號樓103號門面
電話:027-87988580
地址:中山大道797號長青廣場商務中心1層A座
電話:13397153577
地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光谷一路城市之光24-2門
電話:027-87002324
地址:中南二路22號奧山創意街區5號樓獨棟
電話:13377857323
地址:關山大道金地太陽城A棟C-8號
電話:18971692583
謝先孝主治醫師
擅長犬貓傳染病治療,消化內科疾病診療,細胞學檢查和犬貓常規外科手術。
陽炳中執業獸醫師
擅長大小寵疾病
黃家豪住院部主管
擅長麻醉學、常規外科手術
張雨龍高級助理
擅長貓科行為學、鼻腔疾病、內分泌疾病
陶虹宇藥房主管
擅長藥物代謝動力學、實驗室檢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