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至2004年,有關犬類意識和社會認知的論文有數百篇,而關于貓的社會認知論文數量幾乎為零。原因很簡單,用貓做實驗是一件令人抓狂的事,有許多貓會退出實驗,因為它們突然失去了對研究人員的興趣,有的貓甚至當場走掉。
當我們用手指向某物時,同伴會下意識地注意它。對人類來說,這是一個十分直觀的暗示,但對動物來說卻是難以理解的。
為此,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指向測試”以確定動物能否理解“指向”的含義。果不其然,大多數動物都無法通過“指向測試”,甚至人類的“近親”——黑猩猩也不能做到。
然而到了1998年,美國杜克大學教授布萊恩·黑爾(Brian Hare)和匈牙利羅蘭大學教授?dám Miklósi興奮地發現,狗居然通過了“指向測試”。一時間,大批研究者涌向了犬類智力的研究,這場“犬類認知革命”促使了人們發現狗可以識別人類表情,理解人類語言的組成,甚至可能存在公平感和道德感。
然而,當科學界的注意力被狗所吸引時,另一種在人類身邊生活了數千年的動物——貓,卻被忽視了。盡管這種忽視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狗的祖先是社會性動物,而貓的祖先卻不是,人類對貓的馴化程度也遠不及狗,由此大多數研究者認為,貓不太可能像狗一樣善解人意,“理解”人類的表達方式。
然而實際情況是否會是這樣,貓的認知能力究竟幾何?今年5月,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雜志就此問題展開了討論。
截止至2004年,有關犬類意識和社會認知的論文有數百篇,而關于貓的社會認知論文數量幾乎為零。為了改變這一現狀(關于貓的科學產出與貓的受歡迎程度并不相符),Miklósi教授拋開對狗的“偏愛”,于2005年首次比較了貓、狗和人類交流的能力,發現貓和狗一樣能通過“指向測試”。但與1998年不同,這一發現并沒有開啟科學家研究貓類社會意識的熱潮,原因很簡單,用貓做實驗是一件令人抓狂的事,有許多貓會退出實驗,因為它們突然失去了對研究人員的興趣,有的貓甚至當場走掉。就連Miklósi教授本人也表示不會再研究貓了。就這樣,貓類意識的研究再次被塵封了十多年。
2017年,來自俄勒岡州立大學(Oregon State University)的Kristyn Vitale博士勇敢地選擇貓作為了研究對象。
Vitale及其導師發現,比起玩具和食物,貓更喜歡和人類互動。通過進一步的研究,他們還發現,貓會花更長的時間和關注它們的人待在一起,這意味著貓可能和狗一樣,能夠感知人類的“注意力狀態”,從而讀懂人類的手勢和命令,并通過“指向測試”。
同時,主人對物體的態度也會影響貓的行為。例如,一臺沙沙作響的風扇一開始會使貓感到害怕,但當主人對這臺風扇表示友好后,貓就不再害怕,反而愿意主動接近風扇。
羅蘭大學的Péter Pongrácz團隊進行了貓的“進階版指向測試”,不再用手來指,而是使用眼神。研究人員發現,貓能夠回應70%的眼神指示,這與狗的水平相當。
意大利米蘭大學的Isabella Merola等人還發現貓能夠根據人類的情緒改變它們的行為。但許多貓在社會智力測試中的表現比狗差,Miklósi教授解釋,這是因為貓面對陌生的人和環境會感到害怕和緊張,一只冷靜的貓的社交表現應該是和狗相近的。
近些年來,人們開始正視和關注貓的認知,從墨西哥到日本都有專門研究貓的實驗室,他們發現了貓可以像人類一樣察覺出視覺錯覺圖并且辨認出主人的聲音。
雖然越來越多的科學家關注貓,但這一領域的現狀仍然是嚴峻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貓并不配合實驗。在Pongrácz團隊的“眼神指向”研究中,他們一開始使用了99只貓,卻只成功獲得41只貓的實驗數據。大部分的貓并不配合實驗,這使得研究貓的成本大大增加。
另外,研究經費也是一個現實的問題,由于不具備短期的現實意義,貓認知研究人員很難從官方機構得到資助。事實上,Pongrácz自己掏錢做了貓的“眼神實驗”,而發現貓能夠聽懂自己名字的日本上智大學(Sophia University)的動物行為學家齋藤慈子(Saito Atsuko)也表示出相關研究經費獲得的困難。
盡管由于種種限制,目前關于貓認知的研究依然有限,但是這些研究已經部分揭開了貓的神秘面紗。之前大眾廣泛認為貓是愚蠢又自私的,這些新的研究成果很好地反駁了這一觀點。
事實上,貓可能和狗一樣聰明,而對貓的研究和挖掘很可能會為我們帶來意外的驚喜。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貓和狗哪個更聰明
貓和狗都是人類馴養的動物,它們哪一個更聰明呢?多年以來,寵物主人經常會提出寵物狗和寵物貓哪一個更聰明的問題,當然我們都希望將它們想象成“寵物明星”,能夠靈活地奔跑,跳起接球。
事實證明,答案并不像寵物愛好者想的那么簡單,美國紐約巴納德學院專門研究狗認知能力的高級研究員亞歷山德拉·霍洛維茨稱,從事研究狗認知能力的研究人員并不研究“智力”問題,我們看到了認知的不同方面。
她開始質疑人類比較不同物種智力的習慣,她說:“從最簡單的形式來看,貓在需要完成的任務方面表現得更聰明,狗在主動性完成任務方面更出色,我認為談論物種的‘相對聰明’沒有任何意義。”
杜克大學進化人類學教授布萊恩·黑爾贊同該觀點,他表示,分辨狗是否比貓更聰明,就像問錘子是不是比螺絲刀更好的工具,這完全取決于它的用途。但這并不是說動物行為研究員無法測量狗和貓的智力差異,或者更準確地講,超出維持生命所需的認知能力。
美國緬因州聯合學院動物健康與行為助理教授克里斯汀·維塔萊稱,動物智力通常分為三個主要領域:解決問題的能力、概念形成(從具體經驗形成一般概念的能力)和群體能力。
維塔萊主要研究貓,當前她關注的是貓的群體能力產生思維活動,她指出,貓通常被認為對人類冷漠、不感興趣,實際上它們表現出很高的群體社交智商,這方面與狗的智力相近。
例如:研究表明,貓可以區分自己的名字和發音相似的單詞,而且它們更喜歡與人互動,而不是食物、玩具和氣味。人類的關注會對貓產生一定影響,2019年《行為過程雜志》發表一項研究報告顯示,當人們關注某只貓的活動時,貓的反應是花更多的時間和他在一起。
在一項直接比較貓和狗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貓和狗利用人類指示的線索找到隱藏食物的能力差別不大。然而,研究人員指出,與狗相比,貓缺乏一些吸引注意力的行為。通常寵物主人會看到狗搖擺著尾巴在喂食盆前乞求,而貓則不會這樣做。
此外,人們認為貓和狗存在著大腦體積差異,一種普遍觀點認為,大腦的大小決定了相對智力,如果這總是正確的,狗似乎會占主導地位。黑爾表示,他和亞利桑那大學人類學家埃文·麥克萊恩在全球招募了50多名研究人員,將他們開發的一種測試方法應用于550種動物,其中包括:鳥類、猿、猴子、狗、狐猴和大象。
他們這樣做是為了測試動物的認知特性,即自我控制能力,或者是研究人員所說的跨越物種“抑制性控制”。2014年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雜志的一篇論文報道了他們的測試結果,測試了3-5歲動物延遲吃棉花糖的能力。
黑爾表示,這項跨物種研究表明,動物的大腦越大,它們在動物棉花糖實驗中表現出的自制力就越強,自我控制能力是高級認知功能的標志之一。但該項研究存在一個問題,測試對象不包括貓,所以雖然我們可以依據它們的大腦大小推測它們的表現,但我們實際上并不知道貓的真實能力。
維塔萊稱,在進行此類智力評優點時要記住另一件事——人們對待狗和貓的方式可能不同,這與人類主觀意識有關。例如:狗通常很善于社交,它們會與小孩玩耍,坐著主人的汽車兜風,陪主人在公園里散步。相比之下,貓主人很少給它們這種互動和訓練機會。
那么,最終哪種動物的智力更高一籌呢?結論可能取決于你欣賞寵物的特殊能力,尤其是讓它們成為令人愉悅伴侶的社交能力。
貓和狗誰更聰明?
貓和狗誰更聰明: 在最新一期的瑞士《神經解剖學前沿》雜志上,一篇關于貓狗大腦神經細胞數量的論文用大量數據佐證了狗比貓聰明。美國、巴西、沙特阿拉伯和南非等國研究人員分析了一系列動物的大腦,包括貓、狗、雪貂、貓鼬、獅子、棕熊、浣熊等。研究表明,狗的大腦皮層有5.3億個神經細胞,而貓只有2.5億個。這意味著狗有著比貓完成更復雜、更靈活事件的生物學上的能力。
一、狗的介紹:狗是人類最早馴化的家畜之一,屬于哺乳綱,肉食目,犬科。生物學家研究認為,狗最早是由狼、狐和胡狼自然雜交而產生的。經過各民族采用不同方法進行長時間的馴化逐漸形成了現在繁多的品種。據聯合國統計,現在全世界約有5億條狗,我國大約有1億條。[br/]從古至今狗始終是人類的朋友和得力的助手。從邊境巡邏、緝毒、偵破案件、救護傷員到為盲人引路、與主人作伴,處處都有它們矯健的身影。正因如此,狗幾乎在世界各國都受到寵愛和保護。各種各樣的狗協會遍及世界各地,在西方發達國家還有很多專門為狗設立的服務性機構。以前,為了控制狂犬病對人的威脅,我國曾實行滅狗的。隨著經濟的發展和醫學的進步,通過接種疫苗已經能很好地控制狂犬病。所以近年來各大城市也逐步改變了過去那種一味滅狗的非人道做法,并針對養狗制定了一系列比較客觀、合理的規章制度,使我國的養狗事業正逐步走向科學化、法制化。
二、狗的生活習性:
1:消化特性:犬在動物分類學上屬于肉食目。犬的祖先以捕食小動物為主,偶爾也用塊莖類植物充饑。犬被人類訓養后,食性發生了變化,變成以肉食為主的 雜食動物,但素食也可以維持生命。
2:體格與解剖結構:犬的品種很多,其體格大小差異可在20倍以上。犬體最高的可超過1米,最矮的只有20厘米;最重的犬有130千克, 最輕的犬只有1.5千克。犬的體格雖然差異較大,但解剖構造基本相同。犬有225~230塊骨頭,這些骨頭不但構成了犬體 堅固的支撐系統,對內臟器官具有保護作用,而且是能夠疾速奔馳的基礎。
3:感覺機能:犬的嗅覺靈敏度位居各畜之首,對酸性物質的嗅覺靈敏度要高出人類幾萬倍。 犬的嗅覺器官叫嗅粘膜,位于鼻腔上部,表面有許多皺褶,其面積約為人類的四倍。嗅粘膜內的嗅細胞是真正的嗅覺感受器,嗅粘膜內大約有兩億多個嗅細胞,為人類的40倍,嗅細胞表面有許多粗而密的絨毛,這就擴大了細胞的表面面積,增加了與氣味物質的接觸面積。氣味物質隨吸入空氣到達嗅粘膜,使嗅細胞產生興奮,沿密布在粘膜內的嗅神經傳到嗅覺神經中樞--嗅腦,從而產生嗅覺。
4:智力聰穎驚人:犬具有很強的智力,能夠領會人的語言、表情和各種手勢,有時會做出令人們驚嘆不已的事情。如通過訓練,能計數、識字等。
5:性格與表情:像人類一樣,每條犬也有特定的性格。有的犬活潑好動,聰明伶俐;有的犬文靜安詳,聽從命令;有的犬粗狂,喜好爭斗;有的犬則膽小懦弱,反映遲鈍。能夠準確地掌握每條犬的性格特征,對于犬的挑選、訓練及飼養具有重要意義。
到底是貓更聰明,還是狗更聰明?
科學家認為狗比貓更聰明,因為狗容易訓練。
從社會化角度分析動物通常也很聰明,而且我們的祖先將狗作為伴侶動物進行了馴養,因此狗比貓更能社交,狗當然更聰明。但是現在,這場永恒的爭論似乎終于結束了。科學家最近通過對智商的研究為這個問題提供了明確的答案,那就是狗比貓還聰明。生活在社會群體中的動物的情商要比孤獨動物更高,因此更聰明。原因很明顯,社交動物經常與其他人聯系,因此他們需要處理更多的問題。這進一步證明了狗比貓聰明的結論,因為狗更加社交,它們與其他人的互動更多,并且它們需要處理更復雜的行為。
因為社會的需要,牛津大學的教授給我們帶來了更多驚人的消息,他們試圖了解物種的進化是否會影響腦力智商。例如,當我們馴化一種動物,尤其是將其馴化為伴侶動物時,我們會對它提出新的要求。這些需求還包括其社交化的需求,例如我們希望狗能夠學習如何與人交流,理解其手勢和語言。在這方面,狗比貓承受更大的壓力,因此狗的情商比貓快。實際上,考慮這件事后很容易理解,我們的祖先肯定更喜歡養狗代代相傳,狗變得越來越聰明。
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調查511種不同物種的樣本來證實了這一點,其中甚至包括僅具有化石的滅絕物種。從情商指標來看,狗被人馴化后的智商大大提高了,而現代貓的智商與它們剛被馴化時的祖先并沒有太大的不同。這也意味著,不僅狗比貓聰明,而且貓和狗之間的智商差距也在擴大。而且貓不容易訓練,這也是我們很少聽見警貓或者搜救貓的原因。
從量化數據上看,貓和狗誰更聰明?
貓與狗是當今世界上最常見的寵物,根據2019年中國寵物市場調查報告顯示,單單是城鎮寵物貓犬數量就高達9915萬只,其中貓有4412萬只,狗有5503萬只,這還不算農村的,若算上農村的數據,這個數據會更大。
談起貓與狗,我們總是有聊不完的話題,各位鏟屎官們對于這類話題也總是津津樂道,其中關于貓與狗誰更聰明的討論,在一眾話題里面有著很高的熱度。
貓與狗是兩種性格迥異的動物,貓性格高冷似乎不近人情,即便是鏟屎官主動跟它互動,貓似乎都是一副愛理不理的態度。相較而言,狗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它對主人相當熱情,愿意并且積極與人互動,這兩種養寵體驗,各有各的特色,說不清哪一種較好。
從寵物的日常行為方式以及性格態度上看,貓看起來的確是比較聰明,因此絕大多數人都認為貓比狗聰明,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子的嗎?
測量動物的智力并不簡單
測量動物的智商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并且也不能像測量人類智商一樣出一些固定的題目去測評。曾有研究者做過一個實驗,他們聚集了一些貓咪和狗狗,把不透明的杯子倒扣在地上,其中一個杯子里面放著食物,其他的是空的,研究者用手指指向了有食物的杯子,發現大多數狗狗能夠迅速理解人類手勢,并且準確獲得了食物,而大多數貓咪則很不配合,它們似乎不理會研究者,自顧自地玩耍或者干脆就趴著休息,導致實驗一度停滯不前。
后來研究者考慮到可能是陌生的環境讓貓咪很不適應,又將實驗場所放在了貓咪的家中,發現貓咪也能夠根據人類的手勢獲得相應的食物。
從這個實驗結果上看,人們可能會覺得貓與狗大概是一樣聰明的,只不過貓咪由于性格使然,天生沒有狗那么熱情,對待周遭事物的態度也不一樣。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這個實驗乍看起來像是那么回事,但是實際上是經不起推敲的。
首先實驗的方式就存在一定問題,大多數家犬對人類都比較友善,且性格開朗喜歡與人互動,加上鏟屎官日常與狗的互動,即便是沒有經歷過專業訓練的狗狗,不知道手勢代表什么意思,但是出于本能反應,它們也愿意去嘗試著做出反應,這就解釋了為啥大多數狗狗都會對研究者的手勢積極做出反應,從而得到食物了。
而貓咪本質上是一種貓科動物,天生孤獨不近人,加上相對于狗來說,鏟屎官跟貓咪的互動次數較少,所以它們不太愿意配合人類做出反應,這也就解釋了為何在貓咪的家中實驗能夠繼續進行下去。
其次這個實驗缺乏一定的量化分析,從實驗的結果來看,貓咪最終表現出來的行為與狗差不多,但仔細一想,若沒有達到相應的閾值,結果十分具有誤導性。
怎么理解呢?簡單來說就是當一個學過了微積分的大學生,跟一個還在上小學,數學能力只限于加減乘除的小學生,他們共同做一道100以內的加減法題目,最終兩個人答案一致,因此我們得出結論,他們的數學能力一樣強!這顯然不對,而且是非常嚴重的錯誤,所以說前面的“杯子實驗”完全不能檢測說貓與狗誰比較聰明,甚至都不能檢測出它們是不是一樣聰明。
測量大腦皮層神經元數量是目前最科學的方式
那么怎么知道貓與狗誰比較聰明呢?目前測量動物智商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測量大腦中神經元的數量,在生物學范疇里面,神經元是基本的信息處理單元,數量越多,就表明信息處理能力越強,簡單來說就是認知能力越強,也就代表越聰明。
曾經,即便是現在仍有許多人將大腦相對體積和結構的復雜性作為衡量智商的重要標準,在現實生活中,似乎也能找出許多所謂的證據來,比如食肉動物大腦相對體積越大,它們對外界事物變化的處理能力就越強,對環境所表現出的適應性就越強,處理能力也越強。
但事實上大腦體積的大小并不能很好地代表智商高低,因為具有同樣相對體積大小的大腦,其神經元數量也有可能是不一樣的,簡單來說就是同樣大小的紙箱堆滿一間房子,如果紙箱之間的間隙很寬,那么只需用很少的箱子就能堆滿整個房間,如果間隙很小,那么就需要用到更多數量的紙箱,這里我們可以將房間理解為大腦,紙箱理解為神經元。
雖然測量神經元的方式并不能說就一定是完全正確的,只不過在現有的科學水平下面,這種方式是目前最為科學且行之有效的方式。
一個智力正常的成年人,大腦皮層所含有的神經元數量大約是160億個左右,當然不同個體之間會有細微的差異,但在整體上是差不多的。
靈長類動物中,黑猩猩大腦皮層中的神經元數量為60-70億個,表明它們的智商相當于一個3-4歲的小孩,這與現實生活中我們觀測到的現象相符,黑猩猩在靈長類乃至整個動物世界中,都是比較聰明的存在,它們懂得利用工具獲取食物,能長久保持關系,即便是分群之后仍能時常“回群探母”,這種現象在動物身上鮮少發生。
狗大腦皮層的神經元數量是貓的2倍有余
基于這個先決條件,美國等一些國家的科學家們對貓和狗大腦中的神經元數量進行了測量分析,最終得出無論是大型犬還是小型犬,其大腦皮層中的神經元數量大約是5億個左右。
科學家們分析了一只金毛,一只小型犬和一只貓的大腦,發現貓的神經元含量只有2.5億個,而狗的神經元平均含量高達5.28億個,數量是貓的2倍有余,說明狗狗處理信息的能力要遠在貓咪之上,這點與日常生活中我們所觀察到的現象相符,比如經過簡單訓練之后的狗,能夠識別日常生活中大量的簡單手勢。
根據神經元數量的分析,大象大腦皮層中的神經元含量為56億個,表明它們是繼靈長類之后在動物界最具高智商的動物,與我們的認知相符。
另外,人們還分析出一只體重180千克的獅子,它大腦皮層中的神經元含量為5.45億個,一頭體重350千克的棕熊,其大腦皮層中神經元數量為2.51億個,表明狗的智力可能與獅子等動物差不多,而貓咪的智力則與棕熊等動物的類似。
可能有人會問了,大腦中神經元的含量并不像花生似的,能夠攤開來一個個數,人類是怎么得知動物大腦皮層中神經元含量的呢?雖然過程十分復雜,但科學水平發展到今日這般地步,能做這種實驗的機構還是許多的。
簡單來說就是從大腦皮層的神經元中分離出懸浮核子,然后測量單位體積中懸浮核子的數量,用以估計全部懸浮核子的數量,最終估算出神經元的數量,雖然過程中會存在一定的誤差,但誤差控制在很小的范圍內,就能得到較為準確的數值。
通過針對大腦皮層中神經元的研究,我們會發現,雖然狗狗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一定的“二貨”屬性,尤其是哈士奇這類以傻著稱的犬種,而大多數品種的貓看起來都比較沉穩老道,給人一種貓比狗聰明得多的感覺,但是在量化數據面前,狗大腦皮層中的神經元含量遠高于貓,也就代表著狗比貓有著更強的信息處理能力、認知能力以及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等,俗話說也就是狗比較聰明。
一個月的拉布拉多容易養活,但由于狗狗的年齡比較小、自身抵抗力比較差,主人要給小拉布拉多提供一個溫暖舒適的生活環境,喂食狗糧時最好用溫水或者羊奶粉充分泡軟,更有助于小拉布拉多消化。及時接種疫苗和做好體內外驅蟲工作。
一個月的比熊犬胃腸道未發育完全,喂食應以母乳為主,因為母乳的營養成分比較健康,而且母乳帶有母源抗體,吃母乳的泰迪抵抗力會更強一些。如果沒有母乳喂養,主人應使用羊奶粉或幼犬專用奶粉進行喂養,也可以用適量溫水將狗糧泡軟后飼喂比熊。
金毛和拉布拉多都是容易訓導、性格溫順聰明的狗狗品種,都屬于攻擊性小的犬類,兩者相差不大。金毛性格沉穩和粘人,毛發濃密且長,觸感更柔軟一些,不容易打理,洗澡較麻煩。拉布拉多被毛短且直,相對來說好打理一些,拉布拉多對主人非常忠誠,服從性非常好。
金毛會比較好養一點。因為金毛性格很好,很溫馴,而薩摩耶則更加調皮一點。而且薩摩耶的白色毛發很容易弄臟,需要主人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護理。金毛對環境的要求不高,適應各種飼養方式。比起薩摩耶這些雪橇犬的玻璃胃,它們的生命力很強。
1、純正金毛犬的嘴巴很大很寬,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變得越來越寬。2、純正金毛犬的骨架比較大。3、純正金毛幼犬眼睛大小適中呈杏仁狀,炯炯有神,眼睛瞳孔顏色為黑色或棕色 。4、純正金毛幼犬毛發蓬松光滑。5、純正金毛犬耳朵較大呈三角形。
公金毛比母金毛會相對好養一點。公金毛的性格開朗、溫順。毛發比較長,身材高大有型。母金毛性格溫順,體型相對嬌小一點。毛發較短,母金毛的生理期、懷孕、生產之后都要花費時間和精力去照顧。
1、金毛幼犬毛發越濃密越好。2、要挑選骨架較大的、精神狀態好的。3、要挑選頭部寬闊,耳朵大小適中的。4、觀察幼犬的骨量及四肢,骨量越高,金毛日后的體態和體格就會越大,品相好的金毛,其四肢比較粗壯。5、要挑選眼睛呈杏仁狀、瞳孔顏色偏黑色的。
韓系比熊是指比熊犬做了一個韓系造型,并非指某個品種,類似于貴賓犬的泰迪裝,只是代表一種造型。韓系比熊的外形可愛,性情溫順,深受大家喜愛。韓系比熊的毛發多為白色,挑選韓系比熊,毛發要挑濃密的,越濃密越好,頭頂的毛毛要多,背部的毛量要厚。
地址:江夏大道鴻發世紀城東門14號樓103號門面
電話:027-87988580
地址:中山大道797號長青廣場商務中心1層A座
電話:13397153577
地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光谷一路城市之光24-2門
電話:027-87002324
地址:中南二路22號奧山創意街區5號樓獨棟
電話:13377857323
地址:關山大道金地太陽城A棟C-8號
電話:18971692583
謝先孝主治醫師
擅長犬貓傳染病治療,消化內科疾病診療,細胞學檢查和犬貓常規外科手術。
陽炳中執業獸醫師
擅長大小寵疾病
黃家豪住院部主管
擅長麻醉學、常規外科手術
張雨龍高級助理
擅長貓科行為學、鼻腔疾病、內分泌疾病
陶虹宇藥房主管
擅長藥物代謝動力學、實驗室檢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