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植物的時候,土壤的酸堿度是比較重要的因素,但是還是有很多新手花友不知道如何分辨植物土壤的酸堿度,而導致了植物出現疾病甚至死亡的情況。其實植物土壤的酸堿度也是有辦法區分的,小編就來教你幾招。
映山紅
一、看土壤來源
根據土壤的來源判定。山夼腐殖土多呈黑色、褐色、棕色,是一種肥沃的酸性土,適合大部分花卉栽培。
二、看植物
凡是長有映山紅和針葉植物的地區是微酸性土壤;凡是生長馬炸菜、海蒿子等植物的,一般是堿性土壤;凡豆類、甜菜、谷子、高粱、棉花、葡萄、梨樹等生長的地區,一般為中性或偏堿性土壤;番薯、小麥高產的地塊中的土壤,一般呈偏酸性。
三、看顏色
微酸性的土壤大多呈黑色、褐色、棕黑色;堿性土多呈白色、黃白色。
四、看水情
澆水后立即滲出,水漂出渾色,多為酸性土壤;澆水時冒出白泡、起白沫,多為堿性土壤。澆水后土壤松軟為酸性;澆水后土壤板結,且干得快,土壤表層有一層白粉狀為堿性。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怎樣識別酸性還是堿性土壤
一、觀察野生植物中有無喜酸指示植物
凡是當地長有苦櫧、毛栗、鬧羊花、楊梅、茶樹、馬尾松、杉樹、石松等耐酸性植物,說明土壤呈酸性;凡是長有南天竹、柏木、石葦、卷柏等植物,表示土壤呈堿性。
二、看質地
酸性土壤質地疏松,透氣透水性強;堿性土壤質地堅硬,容易板結成塊,通氣透水性差。
三、通過土壤顏色判斷酸性土壤和堿性土壤
酸性土壤一般顏色較深,多為黑褐色,而堿性土壤顏色多呈白、黃等淺色。有些鹽堿地區,土表經常有一層白粉狀的堿性物質。
四、通過手感判斷酸性土壤和堿性土壤
酸性土壤握在手中一般是軟軟的,松開后土壤容易散開,不易結塊;堿性土壤握在手中感覺挺硬實,松手以后容易結塊而不散開。
五、通過澆水后的狀態判斷酸性土壤和堿性土壤
酸性土壤澆水以后下滲較快,不冒白泡,水面較渾;堿性土壤澆水后,下滲較慢,水面冒白泡,起白沫,有時表面還有一層白色的堿性物質。
六、通過質地判斷酸性土壤和堿性土壤
堿性性土壤質地疏松,透氣透水性強;酸性土壤質地堅硬,容易板結成塊,土壤容易板結。
七、通過pH試紙判斷酸性土壤和堿性土壤
土色為紅色或的土壤通常為酸性,如黃泥土、紅壤旱土、紅壤荒地等。一般紅壤pH值為4.5-6.0,黃壤酸性較大,一般pH值為4.0-5.5。
怎樣識別土壤是酸性還是堿性
識別土壤是酸性還是堿性的方法:
一、用pH試紙來測土壤的酸堿性:取部分土樣浸泡于涼開水中,將試紙的一部分浸入浸泡液,后取出,觀察其顏色的變化,然后將試紙與比色卡相比較,若pH值=7,土壤為中性;若pH值<小,則為酸性;若pH值>7,則為堿性。
二、看土源:一般采自山川,溝壑的腐殖土,多呈黑褐色,比較疏松,肥沃,通透性良好,是比較理想的酸性腐殖土。如:松針腐殖土,草炭腐殖土等。
三、看土色:酸性土壤一般顏色較深,多為黑褐色,而堿性土壤顏色多呈白、黃等淺色。有些鹽堿地區,土表經常有一層白粉狀的堿性物質。
四、看地表植物:在野外采掘花土時,可以觀察一下地表生長的植物,一般生長野杜鵑、松樹、杉類植物的土壤多為酸性土;而生長檉柳、谷子、高梁等地段的土多為堿性土。
五、看質地:酸性土壤質地疏松,透氣透水性強;堿性土壤質地堅硬,容易板結成塊,通氣透水性差。
六、 憑手感:酸性土壤握在手中有一種“松軟”的感覺,松手以后,土壤容易散開,不易結塊;堿性土壤握在手中有一種“硬實”的感覺,松手以后容易結塊而不散開。
七、 看澆水后的情形:酸性土壤澆水以后下滲較快,不冒白泡,水面較渾;堿性土壤澆水后,下滲較慢,水面冒白泡,起白沫,有時花盆外圍還有一層白色的堿性物質。
擴展資料:
一、土壤酸堿性劃分:
土壤酸堿性劃分為9等級:
<4.5極強酸性,4.5-5.5強酸性,5.5-6.0酸性, 6.0-6.5弱酸性, 6.5-7.0中性
7.0-7.5弱堿性, 7.5-8.5堿性, 8.5-9.5強堿性, >9.5極強
二、土壤酸堿性改良方法:
土壤酸性過大,可每年每畝施入20至25公斤的石灰,且施足農家肥,切忌只施石灰不施農家肥,這樣,土壤反而會變黃變瘦。也可施草木灰40至50公斤,中和土壤酸性,更好地調節土壤的水、肥狀況。而對于堿性土壤,通常每畝用石膏30至40公斤作為基肥施入改良。
堿性過高時,可加少量硫酸鋁、硫酸亞鐵、硫磺粉、腐殖酸肥等。常澆一些硫酸亞鐵或硫酸鋁的稀釋水,可使土壤增加酸性。腐殖酸肥因含有較多的腐殖酸,能調整土壤的酸堿度。以上方法以施硫磺粉見效慢,但效果最持久;施用硫酸鋁時需補充磷肥;施硫酸亞鐵(礬肥水)見效快,但作用時間不長,需經常施用。
1、酸性土壤改良方法
酸性土壤的特征是“酸”(PH值在6以下)、“瘦”(速效養分低,有機質低于1.5%,嚴重缺有效磷)、“粘”(土質粘重,耕性差)“深”(土色多為紅、黃、紫色)。在這些土壤上種植作物,不易全苗,常形成僵苗和老苗,產量低品質劣。改良培肥方法是:
(1)使用石灰中和酸性,每畝每次施20~25千克石灰,直至改造為中性或微酸性土壤。
(2)施綠肥,增加土中有機質,達到改善土壤酸性的效果。
(3)增加灌溉次數,沖淡酸性對作物的危害。
(4)增施堿性肥料,如碳酸氫銨、氨水、石灰氮、鈣鎂磷肥、磷礦石粉、草木灰等,對提高作物產量有好處。
2、堿性土壤改良方法
原則:改良培肥同時進行
(1)使用酸性肥料,如硫酸鋁、硫酸亞鐵、硫磺粉、硫酸銨、銨、過磷酸鈣、磷酸二氫鉀、硫酸鉀等,定向中和堿性。
(2)多施農家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增強土壤的親和性能,如施入腐熟的糞肥、泥炭、鋸木屑、食用菌的土等。
(3)進行客土,有條件的施入沙土500--1000方,和農家肥一起翻入土壤10—15cm。
(4)種植比較耐鹽堿植物,如水稻等;同時進行合理的田間管理,防止次生鹽漬化。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土壤酸堿性
有什么簡單的辦法區分酸性土壤和堿性土壤?
土壤的酸堿性是土壤的基本特性,也是影響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各種農作物的生長都需要酸堿性適宜的土壤,高于或低于適宜的界限,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作物的根系生長,所以,春耕之前一定要先了解土壤的酸堿性,根據土壤的酸堿性及作物對土壤的要求進行正確施肥.判斷土壤酸堿性,除用化學試劑測定之外,還可用以下簡便方法識別:一、 看土壤顏色:酸性土壤大多呈黑色、褐色、棕黑色、紅色或.呈白色、黃白色的多為堿性土壤.二、 看土壤干濕區別:一般酸性過大的土壤潮濕時糊爛,干時則結成較大硬塊,放少許入口有苦澀味.堿性過大的土壤雨后地表結皮,干時松散.將松散土壤放入水中攪混濁,澄清后取澄清液煮干,底層有少許霜狀物.三、 看澆水情況.土壤澆水后立即下滲,水比較渾,多是酸性土壤;澆水時冒出白泡,起白沫,多為堿性土壤.澆水后土壤松軟為酸性;澆水后土壤板結且干得快,土壤表面有一層白粉狀物為堿性.四、 看指示植物判斷:鐵芒箕、馬尾松、楊梅、算盤子、映山紅喜歡生長在酸性黃壤土中,被確認為酸性土的指示植物;蜈蚣草、園葉烏柏,喜歡在帶堿性的石灰性土壤上生長,被確認為鈣質土的指示植物;喜歡在強堿性的堿土上生長的堿蓬,被確認為堿土的指示植物.五、 看土壤團粒.酸性土壤團粒結構多,抓起一把土仔細觀看,有米粒似的一般為酸性土壤;堿性土呈白沙狀,團粒結構少或沒有.我國農業生產所依靠的土壤,絕大部分呈中性、微酸性和微堿性反應,pH值多在5.8.5之間.由于我國南北方天氣的差異,南方濕潤多雨,土壤多呈酸性,北方干旱少雨,土壤多呈堿性.由于在酸性土壤中,可溶性磷易與鐵、鋁化合,形成磷酸鐵、磷酸鋁,土壤中的鉀、鈣、鎂等易被氫離子置換出來,遇到雨水,就會流失.所以,對酸性土壤應增施石灰中和土壤酸度,以消除鋁的毒害,并可進一步養分的有效性.酸性土壤宜施用氨水、碳銨、鈣鎂磷肥等堿性肥料.在堿性土壤中,尤其是石灰性土壤,可溶性磷易與鈣結合,天生難溶性磷鈣鹽類,降低磷滴有效性.還有,在石灰性土壤上,硼、錳、鉬、鋅、鐵滴有效性大大降低,作物經常感到這些營養元素不足.因此,在石灰性土壤上施用過磷酸鈣、硫酸銨、氯化銨等酸性和生理酸性肥料較好.但在鹽堿土上不宜施用氯化銨肥料.在施肥技術上銨態氮肥應深施覆土,防止氨滴揮發損失,磷肥可集中施用或與廄肥、堆肥混合使用,以減少磷滴固定.
石斑魚本身沒有毒,石斑魚的魚子有毒。
新生兔子吃母乳是最好的,但如果需要人工喂養,主人可利用注射器喂食寵物奶粉,每次喂食5毫升,間隔12小時后再喂,直到21天后開始增加量,每次喂食7-8毫升。一個月后就可開始喂食苜蓿草了,這時需要將球蟲藥磨碎后摻入食物。
兔子被打后很焉,很可能是因為應激反應導致的,多數時候還伴有厭食、躲避等癥狀。這主要是因為兔子的膽子很小,不僅是被打會受驚,即使是換個新環境居住或者加入了新成員,也出現過兔子直接被嚇死的案例。
鱷龜是家養烏龜中長得最快最大的品種之一,鱷龜分為小鱷龜和大鱷龜,科學飼養下大鱷龜每年可長1-2斤,最大能長到200-500斤。而小鱷龜最大也可長到38公斤以上,普遍體重也在23-36公斤左右,可以說是非常適合想養大型龜的人群。
烏龜被摔到吐血,如果不進行及時的治療,存活的概率是比較小的,因為烏龜吐血一般是由于內臟出現了破損導致。因此在烏龜摔成內傷后要立即治療,首先可以給它灌服云南白藥,3周內禁食,但每天喂食葡萄糖。
地址:江夏大道鴻發世紀城東門14號樓103號門面
電話:027-87988580
地址:中山大道797號長青廣場商務中心1層A座
電話:13397153577
地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光谷一路城市之光24-2門
電話:027-87002324
地址:中南二路22號奧山創意街區5號樓獨棟
電話:13377857323
地址:關山大道金地太陽城A棟C-8號
電話:18971692583
謝先孝主治醫師
擅長犬貓傳染病治療,消化內科疾病診療,細胞學檢查和犬貓常規外科手術。
陽炳中執業獸醫師
擅長大小寵疾病
黃家豪住院部主管
擅長麻醉學、常規外科手術
張雨龍高級助理
擅長貓科行為學、鼻腔疾病、內分泌疾病
陶虹宇藥房主管
擅長藥物代謝動力學、實驗室檢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