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羅洲金貓是一種稀有的貓科動物,其數(shù)量非常有限。據(jù)報道,婆羅洲金貓在野外數(shù)量可能僅有幾千只左右。然而,具體的數(shù)量很難準確估計,因為它們生活在非常偏遠和難以接近的地區(qū)。
同時,為了保護婆羅洲金貓,國際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已經(jīng)將其列為瀕危物種,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保護和恢復其種群。例如,禁止非法捕獵和貿(mào)易,加強野外調(diào)查和監(jiān)測,以及推動當?shù)厣鐓^(qū)的保護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等。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nèi)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金貓屬的總體介紹
眼的內(nèi)上角有兩道鑲黑邊的白紋。有2種:婆羅洲金貓(栗色貓)Catopuma badia和金貓Catopuma temmincki。婆羅洲金貓僅分布于印度尼西亞加里曼丹島,體長約53~67厘米,體重約2.3~4.5千克,對其生活習性了解非常少,研究多來自標本,野外數(shù)量極其稀少(CITES附錄II)。金貓有3個亞種:指名亞種C.t.temminckii分布于喜馬拉雅山脈和東南亞; 華南亞種C.t.dominicanorum分布于我國東南部;西南亞種C.t.tristis分布于我國西南部。體長約90厘米,尾長約50厘米,體重約12~16千克。體色變異較大,、黑色等均有。除在繁殖期成對活動外,一般獨居。夜行性,以晨昏活動較多,白天棲于樹上洞穴內(nèi),冬季常有白天活動的現(xiàn)象。因金貓骨常作豹骨入藥,盜獵現(xiàn)象嚴重,我國金貓數(shù)量已不過3000~5000只,在有些地方更是十分罕見,現(xiàn)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在國際上被列入CITES附錄I中。
最稀有的貓
1、狼人貓
美國田納西州的動物繁育者讓一只自然基因突變的貓和另一只黑色短毛貓交配,培育出一種新品種的貓。這種貓被命名為Lykoi,叫狼人貓。根據(jù)國際貓協(xié)記載,狼人貓是天然基因突變產(chǎn)生,機率極低,它們有著斑駁的灰色毛發(fā),巨大的金黃瞳孔,看起來像是狼人是世界上最稀少的貓種之一,目前全世界僅有35只狼人貓。
2、荒漠貓
荒漠貓是我國特產(chǎn)動物,主要分布在中國西北地區(qū),能大量消滅鼠類,有益于農(nóng)、林、牧業(yè),可作為觀賞動物。2016年9月,新龍縣環(huán)林局與貓盟CFCA共同啟動了新階段野外貓科動物調(diào)查工作。至2017年11月,調(diào)查并確認甘孜州新龍縣分布有荒漠貓。國內(nèi)及世界動物園中,唯西寧動物園展出8只。已被我國列為II級珍稀保護動物。
3、沙丘貓
沙丘貓,學名:Felis margarita是最小的貓科動物之一,它們白天在石頭下休息,夜晚出去狩獵。以老鼠,蜥蜴,和昆蟲為食。沙丘貓從他的獵物中得到所需的水。只在交配時聚集,分布于非洲北部,阿拉伯半島中部和西南亞。沙丘貓已知的六個亞種中,巴基斯坦沙丘貓已經(jīng)于1940年滅絕,而沙丘貓也已被國際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列為“瀕危物種”,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Ⅱ級保護動物。
4、獰貓
獰貓棲息在干燥的曠野,也有其在山區(qū)、樹叢和沙漠活動的蹤跡。主要分布在非洲,西亞,南亞西北部等地。獰貓的棲息地也很廣,它們居住在干草原和半沙漠地帶,但也在林地、熱帶稀樹大草原和灌木林等地,甚至海拔3000米的山地。有些證據(jù)顯示土庫曼斯坦的獰貓并非一個的亞種,而應該歸入西南亞洲的獰貓當中。但如果土庫曼斯坦的獰貓仍然是個物種的話,它們的數(shù)量已經(jīng)非常稀少,甚至可能滅絕了,非洲獰貓和亞洲獰貓已分別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mào)易公約》之中。
5、黑足貓
黑足貓屬于夜行動物,是野生貓科動物中個頭最小的種類之一,但卻能攻擊比它們體型大四倍的小羊。黑足貓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南非、納米比亞、博茨瓦納及津巴布韋、安哥拉等國。黑足貓目前的生存狀況令人堪憂,它們本來就數(shù)量稀少,不但需要面對自然環(huán)境中的威脅,還要防范人類的捕殺,南非和博茨瓦納已對它們采取全面保護措施,CITES也將其列入易危動物。
6、虎貓
虎貓善攀緣及跳躍。喜獨居。視覺十分靈敏,具有夜視能力。其食物包括猴類、蛇、嚙齒類、魚、兩棲類和鳥,有時也捕食家養(yǎng)的小豬和禽類。是獨居動物,只在交配的時候聚集,分布于美洲,從美國得克薩斯州到阿根廷。由于棲息地不斷遭到破壞和人類為了獲取虎貓皮而對虎貓展開的獵殺活動導致虎貓陷入瀕臨滅絕的邊緣,早在2008年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7、漁貓
漁貓主要分布于中南半島、印度、孟加拉、斯里蘭卡、蘇門答臘和爪哇島,一般生活于林區(qū)的灌叢地帶、沿河的蘆葦叢以及熱帶海岸的常綠林,喜夜行,生性兇猛,不易人工馴養(yǎng)。由于在東南亞地區(qū)漁貓賴以棲息的濕地逐漸減少,它的保護級別也從易危調(diào)整為瀕危,被CITES列入附錄Ⅱ中。
8、藪貓
藪貓主要棲息于大草原,有時也出現(xiàn)在山地,適于生活在濕地邊緣的蘆葦叢中。一般在黃昏取食鼠類、鳥類、魚類、蛙以及蝗蟲等大型昆蟲。藪貓可以幫助農(nóng)民捕食蝗蟲和鼠類,很少獵殺家畜。由于此物種聚集于河邊,易暴露而被捕殺,另外面臨生境喪失的危險。它與普通家貓雜交而成的熱帶草原貓是貓中最大的品種之一。目前已被列入《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mào)易公約》。
9、山原貓
山原貓喜歡生長在多山、高山的環(huán)境中。其分布受很多因素,總有效群體大小少于2500只,因失去獵物、棲息地或被獵殺等因素的影響,從而導致數(shù)量有下降趨勢。山原貓較同樣生活在高海拔的南美草原貓更為稀疏。在其分布地,它們的遺傳多樣性非常低。是一種現(xiàn)今快絕種的貓科動物。
10、亞洲金貓
因為人類垂涎于它們毛皮和肉,盡管如今既不是衣不蔽體也不是食不果腹的年代。同時中國民間傳統(tǒng)將金貓骨作豹骨入藥,于是那些偷獵者就將黑手伸向了它們。曾一度屬于金貓棲息地的印度和印尼如今已見不到野生的金貓,而在我國,根據(jù)對金貓皮毛的統(tǒng)計(真是血腥的統(tǒng)計),估計它們的野生數(shù)量只在3000-5000只之間。我國也已將它們列入II級重點保護動物名單。CITES已將其列入Appendix I。
11、婆羅洲金貓
婆羅洲金貓對生物學家而言屬于頗為神秘的物種。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由于沒有誰在自然界親眼見過這種貓科動物的活體,它一度被認為已然滅絕。沒人知道它的習性,對它的一切研究結(jié)果僅來自于保存在歐洲自然歷史博物館中的五張皮和兩副頭骨而已,由于缺少相應信息,CITES目前只將其列進了附錄2。
12、扁頭豹貓
扁頭豹貓棲息在次生林及原生林,黃昏及破曉出沒。主要獵食青蛙、魚類及甲殼類。因失去棲息地及水污染而瀕危。我們只能大概猜想它們生活在靠近水邊的熱帶灌叢和雨林里,分布地區(qū)包括印尼、馬來西亞、緬甸、泰國、新加坡和文萊,人類雖然在1975年就將它們列入了CITES的附錄I。
13、西班牙猞猁
西班牙猞猁主要分布在有植被的山區(qū)或短灌木叢林帶,是歐洲本土現(xiàn)存最大的貓科動物,被生物學家認為是世界上數(shù)量最少的貓科動物之一。又其行動詭秘,一直不太為人所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合會將西班牙猞猁列為全世界最瀕臨滅絕的3種貓科動物之一。
14、兔猻
兔猻棲息于沙漠、荒漠、草原或戈壁地區(qū),能適應寒冷、貧瘠的環(huán)境,常單獨棲居于巖石縫里或利用旱獺的洞穴,通路彎曲,深2米以上。夜行性,多在黃昏開始活動和獵食。俗稱帕拉斯貓,被稱為貓科中的藏獒,兇猛無比。但是表情豐富多樣,招人喜愛,在其分布范圍內(nèi)尚未進行過種群現(xiàn)狀調(diào)查,中國全國的種群數(shù)量難予估計;現(xiàn)存數(shù)量約有2000-2500只,國際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已經(jīng)將帕拉斯貓列為近乎瀕危物種。
貓科動物都有什么種啊?
常見的貓科動物有老虎、獅子、獵豹、兔猻、貓、猞猁等。貓科動物分為獵豹亞科、貓亞科、豹亞科3個亞科,共有15屬38種。
1、獵豹屬。僅1種,即獵豹。斑紋較深,背部具黑色條紋,是基因突變引起的變種,不是亞種。獵豹體長100~150厘米,尾長70~90厘米,體重35~72千克。雄性略大于雌性。棲息于有叢林或疏林的干燥地區(qū),平時獨居,僅在交配季節(jié)成對,也有由母豹帶領(lǐng)4~5只幼豹的群體。是奔跑最快的哺乳動物,時速可達120公里。以羚羊等中、小型動物為食。除以高速追擊的方式進行捕食外,也采取伏擊方法,隱匿在草叢或灌木叢中,待獵物接近時突然竄出獵取。每胎2~5仔。壽命約15年。分布于非洲大部地區(qū)和亞洲的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及鄰近地區(qū)。
2、貓屬。包括荒漠貓、叢林貓、沙丘貓、黑足貓、野貓5種。荒漠貓分布于青海西部和四川北部,為中國特有種,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叢林貓分布于亞洲中西部。沙丘貓分布于非洲北部、阿拉伯半島以及亞洲中部。黑足貓分布于非洲南部少數(shù)地區(qū)。野貓有多個亞種,主要包括歐洲、非洲和亞洲三個群系。現(xiàn)代家貓作為一個種有近250個品種,如美國短毛貓、英國短毛貓、東方短毛貓、異國短毛貓、蘇格蘭折耳貓、波斯貓、暹羅貓、喜馬拉雅貓、加拿大貓、布偶貓、德文卷毛貓、金吉拉貓、土耳其安哥拉貓、美國卷耳貓、阿比尼亞貓等。
3、兔猻屬。僅1種,即兔猻。體形粗短,大小似家貓,體重2~3千克,棲息于沙漠、荒漠、草原或戈壁地區(qū),能適應寒冷、貧瘠的環(huán)境。常單獨棲居于巖石縫里或利用旱獺的洞穴,通路彎曲,深2米以上。夜行性,多在黃昏開始活動和獵食。視覺和聽覺發(fā)達,遇危險時則迅速逃竄或隱蔽在臨時的土洞中。腹部的長毛和絨毛具有很好的保暖作用,有利于長時間地伏臥在凍土地或雪地上,伺機捕獵。叫聲似家貓,但較粗野。主要以鼠類為食,也吃野兔、鼠兔、沙雞等。分布于中亞及中國華北、西北和西南地區(qū)。
4、豹貓屬。有豹貓、扁頭豹貓、銹斑豹貓、漁貓4種。體長約100厘米,尾長約40厘米,體重約4千克,樹棲,攀爬能力強,夜行性。其與家貓雜交繁育的后代稱“孟加拉豹貓”,是很受歡迎的寵物貓品種。扁頭豹貓分布于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和婆羅洲,較為罕見,喜食果實、植物塊莖和魚。銹斑豹貓分布于印度南部和斯里蘭卡,體長約45厘米,尾長約22厘米,體重約1.3千克,是體型最小的貓科動物。豹貓廣泛分布于東亞、東南亞和南亞各地。
5、藪貓屬。僅1種,即藪貓,有約19個亞種。體長約有67~100厘米,四肢近100厘米,是貓科動物中四肢比例最長者。耳大,聽覺發(fā)達。棲息于水源充足的高草草原地帶,善攀爬跳躍,捕捉各種小型脊椎動物,乃至小羚羊。圈養(yǎng)狀態(tài)下的最長能活20年。因毛皮華麗而被大量捕殺。分布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大部分地區(qū)。
6、金貓屬。有婆羅洲金貓和金貓2種。婆羅洲金貓僅分布于印度尼西亞加里曼丹島,體長約53~67厘米,體重約2.3~4.5千克,野外數(shù)量極其稀少。金貓有3個亞種,指名亞種分布于喜馬拉雅山脈和東南亞,華南亞種分布于中國東南部,西南亞種分布于中國西南部。體長約90厘米,尾長約50厘米,體重約12~16千克。體色變異較大,、黑色等均有。除在繁殖期成對活動外,一般獨居。夜行性,以晨昏活動較多,白天棲于樹上洞穴內(nèi),冬季常有白天活動的現(xiàn)象。
7、非洲金貓屬。僅1種,即非洲金貓。分布西非和中非的熱帶雨林地區(qū)。體長61~100厘米,尾長16~46厘米,肩高約39~55厘米,雄性體重在11~14千克,雌性約6千克。在非洲,非洲金貓被認為是“花豹之子”或“花豹的兄弟”,因為當?shù)厝讼嘈欧侵藿鹭埧偸前殡S著花豹。人們把非洲金貓當作一種兇猛的動物并對其充滿畏懼,在很多地區(qū)非洲金貓是當?shù)夭柯涞膱D騰。
8、美洲金貓屬。僅1種,即美洲獅,有6個亞種。體長105~196厘米,尾長約67~78厘米,肩高55~80厘米,體重34~72千克,為貓亞科中最大者。雄性比雌性大近1倍。全身為單一的灰色、紅棕色或紅色。棲息于除熱帶雨林外的各種環(huán)境,生活于森林、叢林、丘陵、草原、半沙漠和高山等多種生境,可以適應多種氣候和自然環(huán)境。美洲獅是一種喜歡在隱蔽、安寧的環(huán)境中生活的動物。善于攀爬和跳躍,獨居,全天均可活動,以各種脊椎動物為食。廣泛分布于美洲。
9、細腰貓屬。僅1種,即細腰貓。體較細長,似黃鼬,頭體長約50~77厘米,尾長33~61厘米,體重4.5~9千克。毛色有黑、灰褐和棕紅三個色型。棲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低洼地帶,棲地于靠近流水源頭的低地灌木地帶,獨居,捕食各種小型脊椎動物。其獵物有魚、小型哺乳動物、爬蟲動物和鳥類。數(shù)量較少,分布于南美洲,已引入北美南部。
10、虎貓屬。有8種,如虎貓、小斑虎貓、長尾虎貓等。虎貓體長30~90厘米,尾長30~40厘米長,肩高約45厘米,體重11~16千克,雄性略大。分布于美洲,從美國得克薩斯州到阿根廷北部。小斑虎貓為該屬體型最小者,最大者不過2.8千克,數(shù)量稀少。分布于南美洲。長尾虎貓尾長,極善攀爬,踝關(guān)節(jié)能旋轉(zhuǎn)180度,后足可鉤住樹枝,甚至倒垂于樹上。分布于美洲,從墨西哥到烏拉圭。
11、草原貓屬。有南美草原貓、喬氏貓、南美林貓3種,南美草原貓分布于南美洲南部和西部高原地區(qū),喬氏貓分布于南美洲的玻利維亞、阿根廷、巴西南部和巴拉圭等國家的森林和叢林地帶,南美林貓分布于南美洲西南的狹長區(qū)域,包括智利中部和南部,以及阿根廷巴塔哥尼亞地區(qū)安第斯湖附近的部分地帶。體型均似家貓。因毛皮而被捕殺,數(shù)量下降。
12、山原貓屬。僅1種,即山原貓,為所有野生貓科動物中最美麗的動物之一。總長74~85厘米,體長57~64厘米,尾長35~48厘米,肩高36厘米,體重4千克。山原貓的外觀像雪豹,約有家貓的大小,但尾巴較長,有一身銀灰色帶光澤的皮毛,有斑紋及斑點。棲息于海拔5000米以上寒冷多風、植被稀少的高山地區(qū)。分布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脈,包括玻利維亞西南部、秘魯南部、阿根廷西北部和智利北部。
13、獰貓屬。僅1種,即獰貓,包括7個亞種,體長60~95厘米。棲息于干燥的曠野,也有在山區(qū)、樹叢和沙漠活動的蹤跡。白天躺在洞穴中,半夜外出覓食,主食鳥類、小獸。跳躍能力極強,能捕捉降落或起飛時的鳥類。以小家族形式在一起,有一定的領(lǐng)地,并用尿液標記領(lǐng)地的范圍。2歲性成熟,壽命約17年。因毛皮而被獵殺,數(shù)量減少,分布于非洲中部和西部,以及亞洲西南和印度西北部地區(qū)。
14、猞猁屬。有4種,即加拿大猞猁、猞猁、西班牙猞猁、短尾貓,體型中等,體粗壯,尾短,耳尖具毛簇。加拿大猞猁分布于北美北部,體形較小,毛深且色淡,以灰色和紅棕色為主,偶有灰藍色變種,斑點較淺。猞猁分布于歐亞,有8個亞種,體長90~130厘米,體重18~32千克,為該屬體型最大者。西班牙猞猁分布于歐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亞半島,包括西班牙和葡萄牙,體形較小,體色較淺,斑點較深。短尾貓分布于北美大部分地區(qū),有11個亞種,體長72~98厘米。猞猁屬多棲息于較寒冷的森林灌叢地帶,獨居,無固定巢穴,善攀爬和游泳,夜行性,耐饑性強,捕食各種小型哺乳動物和鳥類,為珍貴毛皮獸。
15、云豹屬。僅2種,即云豹和馬來云豹。云豹有3個亞種,頭體長61~106厘米,尾長55~9厘米,體重16~23千克,為豹亞科最小者,身體兩側(cè)有6個云狀的暗色斑紋故名,瞳孔長方形,犬齒鋒利,與前臼齒之間的縫隙較大,其長度比例在貓科動物為最。馬來云豹曾經(jīng)是云豹的亞種之一,2006年升級為物種,夜間活動,善爬樹,從樹上躍下捕食猴、鳥、鼠、野兔、小鹿等小哺乳動物,偶偷吃雞、鴨等家禽。
貓科動物的統(tǒng)一特征
貓科動物體型中、大,軀體均勻,四肢中長,趾行性。頭大而圓,吻部較短,視、聽、嗅覺均很發(fā)達。犬齒及裂齒極發(fā)達;上裂齒具三齒尖,下裂齒具2齒尖;臼齒較退化,齒冠直徑小于外側(cè)門齒高度。皮毛柔軟,常具顯著花紋。前足5趾,后足4趾;爪鋒利,可伸縮(獵豹屬爪不能完全縮回)。尾一般較發(fā)達。
「即將消失的23種大貓」......求你們別離開!
據(jù)說貓科動物早在4000萬年前就出現(xiàn)了,而人類成為貓奴的歷史,大約是1萬年前開始的;雖然家里有喵星人可以療愈身心,不過你知道嗎,世界的某個角落,其他漂亮的大貓們正在面臨絕種危機….
因為人類一步步的進,下列這些美麗的貓科動物們漸漸喪失棲息地、生存受到危害:
1.獵豹
又稱印度豹,主要分布在非洲與西亞。獵豹是陸上奔跑最快的動物,全速奔馳的時速可以超過110公里。獵豹數(shù)量銳減,總數(shù)剩下約9000到12000頭,被CITES列在瀕臨絕種的動物,是受最大威脅的物種之一。
2.雪豹
在中國也被稱為艾葉豹、草豹,有「雪山之王」之稱,原產(chǎn)于亞洲中部山區(qū),中國天山等高海拔山地。由于非法捕獵、棲息地縮小等多種人為因素,雪豹的數(shù)量正急遽減少,現(xiàn)已成為瀕危物種。在中國,雪豹的數(shù)量甚至少于大熊貓。
3.漁貓
主要分布于中南半島、巴基斯坦、蘇門答臘和爪哇島,一般生活于林區(qū)的灌叢地帶、沿河的蘆葦叢以及熱帶海岸的常綠林。由于棲息地被大量破壞成為農(nóng)業(yè)用地、及漁業(yè)資源的過度開發(fā),現(xiàn)已被IUCN評為瀕危狀態(tài),目前在阿富汗已確定滅絕。
4.婆羅洲金貓
又叫栗貓,是僅見于婆羅洲的珍稀動物。婆羅洲金貓的毛皮通常為紅褐色,也有少數(shù)灰色變種。被IUCN評為瀕危物種。
5.扁頭豹貓
簡稱扁頭貓,主要獵食青蛙、魚類及甲殼類,分布在泰國南部、馬來西亞、汶萊及印尼的森林。它們因失去棲息地及污染而大量減少,被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列為瀕危,它們的成年數(shù)量少于10000只。
6.山原貓
又名南美山貓或安第斯山貓,外觀像雪豹,大小卻如家貓,是種細小的野生貓科。它們在玻利維亞及智利因祭祀用途而受到獵殺,總數(shù)量估計少于2500只,但保育工作卻十分有限。
7.伊比利亞猞猁
又稱林曳或西班牙猞猁、南歐猞猁,是南歐伊比利亞半島特有、極危的一種貓科哺乳動物,據(jù)說西部無斑點種群在近年已經(jīng)滅絕。2000年統(tǒng)計時約有400只,如果它們滅絕,將會是劍齒虎以后首種滅絕的大型貓科動物。
8.兔猻
兔猻居住在海拔4000公尺的亞洲草原上,分布自亞洲中部地帶向東至西伯利亞以及中國荒漠或戈壁區(qū)。因為它會捕抓有害農(nóng)作物的動物,所以被認為有益。但是毒害有害農(nóng)作物的動物所使用的藥劑,也會影響到兔猻。
9.長尾虎貓
原住在中美洲及南美洲的貓科,喜歡棲息在雨林的深處,包括在墨西哥至阿根廷的雨林。雖然它們曾一度被認為瀕危至滅絕,但現(xiàn)已改善為近危的狀況。
10.藪貓
產(chǎn)于非洲的中型貓科動物,主要棲息地是非洲大草原,有時也出現(xiàn)在山地。由于其皮毛美麗而昂貴,不少人為此偷獵藪貓。現(xiàn)在西非和東非的藪貓數(shù)量較多,但南非和撒哈拉沙漠以北的藪貓數(shù)量稀少、瀕臨滅絕。
11.獰貓
分布于非洲和西亞等地,居住在干草原和半沙漠地帶,但也在林地、熱帶稀樹大草原和灌木林等地帶,領(lǐng)域性非常強。獰貓很容易被馴化,在美國會被當做寵物,因為會捕食家禽,被非洲的農(nóng)夫視為有害動物。
12.非洲金貓
分布在西非和中非的熱帶雨林地區(qū)。非洲金貓很會爬樹,但它們主要在地面上獵食,獵物包括齧齒類、鳥類以及小型猴類。由于棲息地較隱蔽,因此人們對它們知之甚少。
13.金貓
也叫亞洲金貓,分布在亞洲東部和南部的廣大地區(qū),喜歡棲息于山巖之間的森林中,行蹤詭秘、野外種群的習性資料較少。被IUCN列為近危物種。
14.沙漠貓
生活在非洲和亞洲的沙漠中,是種小型貓科動物,以老鼠,蜥蜴,和昆蟲為食。沙漠貓只在交配時聚集,所以要調(diào)查它們的數(shù)量很難。因為獵物數(shù)量下降, *** 的沙漠貓數(shù)量正在減少。
15.遠東豹
因生活在遠東地區(qū)而得名,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是唯一一種適應雪域生存環(huán)境的豹亞種。由于人類活動導致森林消失、捕獵活動的猖獗,全世界野生遠東豹不足40只。雖然國際社會已加強對遠東豹的保護,但形勢仍然不樂觀。
16.蘇門答臘虎
蘇門答臘虎是除巴厘虎和爪哇虎外,生活在印尼境內(nèi)的第三個虎亞種;由于前兩個虎亞種均滅絕,故它是印尼境內(nèi)僅存的唯一虎亞種。目前野生蘇門答臘虎個體數(shù)量約400至500只,保護現(xiàn)狀極危。
17.云豹
只分布于亞洲的東南部,從最西部的尼泊爾開始,一直向東到臺灣,是現(xiàn)存貓科動物中比較原始的類型。云豹的生存目前受到嚴重威脅,美麗的皮毛讓它們成為獵取目標,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估計總數(shù)少于10000只,并警告數(shù)量在不斷下降中。
18.紋貓
又名云貓,一般以鳥類、松鼠和齧齒類動物為食,目前紋貓還沒有被馴養(yǎng)的記錄,但據(jù)聞在新加坡及越南胡志明市的動物園內(nèi)亦有飼養(yǎng)。IUCN將其列為易危物種。
19.石虎
俗稱山貓、錢貓、豹貓,產(chǎn)于亞洲的貓科動物。通常以齧齒類、鳥類、魚類、爬行類及小型哺乳動物為食,是貓科動物中分布最廣泛的物種。臺灣總數(shù)推估在500只以下,已列入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動物。
20.白獅
是非洲獅的基因變異后代,所以生活習慣基本相同;白獅毛色為白色無其他雜色,眸色多為淺藍色、有些鼻頭是淺粉色。
21.波斯豹
也稱高加索豹,是最大的豹亞種,分布在土耳其東部、高加索山脈和伊朗北部、阿富汗西部部份地區(qū)。在所有分布地區(qū)都已經(jīng)瀕危,成年個體約有871到1290只,且數(shù)量仍不斷下降。
22.銹斑豹貓
或簡稱銹斑貓,是一種體型非常小的野外貓科動物,主要棲息在印度的熱帶干旱森林及草原,可能是因豹貓占據(jù)了印度的雨林,所以在斯里蘭卡則棲息在雨林中,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也將它們列為易危。
23.黑足貓
分布在非、納米比亞、波札那及辛巴威的一種野貓,多棲息在干旱的半沙漠及大草原,腳底如其名是黑色的。黑足貓是很怕羞的動物,會盡量躲藏,但當被圍困時就會激烈的保護自己,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將它們列為易危。
第一次了解原來有這么多種貓科動物,沒想到在認識它們的同時,數(shù)量竟減少到令人心疼的地步....
只希望盜獵者、 *** 和大公司們,可以對它們手下留情,讓大貓們美麗的身影可以繼續(xù)留在這顆星球。
由于對大貓的認識不足,內(nèi)文資料都是從 *** 整理翻找來的,有錯誤的地方歡迎網(wǎng)友指正,謝謝你們喔QwQ! 喜歡這篇文章嗎?喜歡的話就分享出去吧!給更多人看到喔!
文章來源
小貓眼睛腫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眼睛里有異物,如沙子、沐浴乳、頭發(fā)等,這些物質(zhì)進入眼睛會造成刺激,引起眼睛紅腫發(fā)炎。還有可能是因為細菌、病毒感染引起的眼睛紅腫。也有可能是被蜜蜂叮咬,觀察貓咪眼睛周圍是否有傷口。
應該先觀察嘔吐物的顏色,作出簡單的判斷。引起小貓咪嘔吐的原因較多,常見的原因有暴飲暴食,患有腸胃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等。其次,若是腸胃疾病引起的,比如胃炎,吞食異物。最后,是病毒引起的嘔吐的話,需要合理服用抗病毒藥物、增加免疫力的藥物。
小貓叫的原因有幾種情況,可能是因為饑餓、緊張害怕、身體不適、發(fā)情等原因。首先,貓咪饑餓的時候會一直叫。其次,貓咪到了新環(huán)境或受到驚嚇,感到緊張害怕。最后,貓咪受傷、患有疾病導致身體疼痛也會一直叫。
貓咪都是比較粘人的,一般的品種貓比本土貓會更溫和、粘人一些。比較粘人的貓咪有布偶貓、藍貓、金吉拉、銀漸層貓咪、加菲貓等。其實只要主人和貓咪多加相處,和它們多玩耍、多抱抱它們,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不論什么品種的貓咪都會特別黏主人的。
導致貓咪晚上一直叫的情況有很多,比如寒冷、饑餓、害怕等。需要注意室內(nèi)溫度,給貓咪保暖,給貓咪按時按量喂食,到新環(huán)境時,多和貓咪玩耍,促進感情。如果貓咪是剛好處在發(fā)情期,那么晚上叫也是正常的情況。主人可以將其配種,滿足生理需要。
貓咪出現(xiàn)舔舐到體外驅(qū)蟲藥的情況,可能會造成嘔吐、流口水等癥狀。舔舐大量驅(qū)蟲藥的話,會引起中毒,這時可以喂食貓草催吐,給貓咪清洗口腔。情況嚴重時,建議立馬去寵物醫(yī)院治療。
貓咪是可以吃鹽的,少量的鹽分可以調(diào)節(jié)貓咪的食欲,促進腸道消化。但是不建議多吃。大量食用鹽,會增加貓咪的腎臟負擔,可能還會引起結(jié)石等疾病。
貓咪大概十至十五天就能睜開眼睛。剛睜眼的貓,眼睛是天藍色的。這是正常的顏色,隨著年齡的增長,眼睛顏色也會發(fā)生變化。貓咪幼崽是比較脆弱的,要避免強光照射貓咪,影響貓咪眼睛的發(fā)育。
地址:江夏大道鴻發(fā)世紀城東門14號樓103號門面
電話:027-87988580
地址:中山大道797號長青廣場商務中心1層A座
電話:13397153577
地址:東湖新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光谷一路城市之光24-2門
電話:027-87002324
地址:中南二路22號奧山創(chuàng)意街區(qū)5號樓獨棟
電話:13377857323
地址:關(guān)山大道金地太陽城A棟C-8號
電話:18971692583
謝先孝主治醫(yī)師
擅長犬貓傳染病治療,消化內(nèi)科疾病診療,細胞學檢查和犬貓常規(guī)外科手術(shù)。
陽炳中執(zhí)業(yè)獸醫(yī)師
擅長大小寵疾病
黃家豪住院部主管
擅長麻醉學、常規(guī)外科手術(shù)
張雨龍高級助理
擅長貓科行為學、鼻腔疾病、內(nèi)分泌疾病
陶虹宇藥房主管
擅長藥物代謝動力學、實驗室檢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