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獅子與貓的小知識
1.貓和獅子小時候有什么區別
喜歡養貓,由于以前養了只非常聰明,能像小狗聽主人命令的獅子貓后,就喜歡上了養貓,獅子貓是一種聰明,能看的懂主人心情的貓,當主人不開心時,獅子貓會頭低著,仿佛自己做錯事一樣,平時,獅子貓喜歡跟著主人到任何一個地方,可以說走到哪里,他跟到哪里,獅子貓對人非常溫順,主動,即使陌生人抱它,它也會讓人抱,不抓人,更不咬人,喜歡主動接近人,但是獅子貓對老鼠可以說是兇殘至極,獅子貓的外形我就不多說了,威風凜凜,坐著如同小獅子,尤其脖子下面那個大圍脖。
下面說另一種長毛大貓,挪威森林貓,這種貓我只見過小貓,但是樣子與獅子貓小時候非常像,關鍵是長大后,2者有根本的區分,我下面說下挪威森林貓與獅子貓的區別,很多人把獅子貓當成挪威貓養,或者把挪威貓誤認為普通貓
2.獅子 貓的主要特征
它們都是貓科動物 獅: 是唯一一種雌雄兩態的貓科動物。
獅的體型巨大,公獅身長可達180cm,母獅也有160cm。獅的毛發短,體色有淺灰、或茶色,不同的是雄獅還長有很長的鬃毛,鬃毛有淡棕色、深棕色、黑色等等,長長的鬃毛一直延伸到肩部和。
那些鬃毛越長,顏色越深的家伙或許在母獅眼里是英武挺拔的帥哥,常常更能吸引‘女士們'的注意。獅的頭部巨大,臉型頗寬,鼻骨較長,鼻頭是黑色的。
獅的耳朵比較短,耳朵很圓(我注意到有些人因為名字里都有個“獅”字,就把美洲獅和母獅搞混在一起。其實單從外觀看就能有所區分,母獅的耳朵好像是個短短的半圓,而美洲獅的耳朵則比較長,耳尖也比較尖。
另外,獅屬于貓科動物中的豹亞科,而美洲獅則為貓亞科,兩者相差頗遠。獅的前肢比后肢更加強壯,它們的爪子也很寬。
獅的尾巴相對較長,末端還有一簇深色長毛。 生活在非洲南北兩端的雄獅鬃毛更加發達,一直延伸到背部和腹部,它們的體型也最大,不過在人類用獵對它們特殊關懷下,這兩個亞種都相繼滅絕了。
位于印度的亞洲獅體型比非洲兄弟要小,鬃毛也比較短。它們也處在滅亡邊緣。
獅過去曾生活在歐洲東南部、中東、印度和非洲。生活在歐洲的獅大約在公元1世紀前后因人類活動而滅絕,生活在亞洲,尤其是印度的獅差點在20世紀初被征服印度的英國殖民者宛如抽風般獵殺殆盡(完全顯示了人類類似‘窮鬼乍富'后的猥瑣!),幸好一向將獅奉為圣獸的印度人最后保住了它們,將它們安置在印度西北古吉拉特邦境內的吉爾國家森林公園內。
那里的獅如今已繁衍了大約300-400頭左右。在生活在西亞的亞洲獅因偷獵而滅絕后,吉爾國家森林已成了亞洲獅最后的棲息地…… 生活在非洲的獅如今基本分散在撒哈拉沙漠以南至南非以北的上,在這里的廣闊草原、開闊林地、半沙漠地區生活,并在肯尼亞海拔5,000米的高山中也有發現。
獅的亞種較多,人類學界也對獅的亞種做出了不同分類,本站目前暫時以 Lioncrusher's Domain的十三種分類法為準注(1)。目前已有兩個亞種被人類滅絕: P.l.leo:巴巴里獅子,生活在北非,于1922年滅絕 P.l.melanochaita:開普獅或好望角獅,生活在南非開普省,于1865年滅絕 與其他貓科動物最不同的是,獅屬群居性動物。
一個獅群通常由4-12個有親緣關系的母獅、它們的孩子以及1至6只雄獅組成。這幾個雄獅往往也有親屬關系,例如兄弟。
獅群的大小取決于棲息地狀況和獵物的多少。東非的獅群往往比較大,因為那里的食物充足。
最大的獅群可能聚集了30甚至更多的成員,但大部分獅群維持15個成員左右,小一些的獅群也很常見。一個獅群成員之間并不會時刻待在一起,不過它們共享領地,相處比較融洽。
例如,母獅們會互相毛修飾,互相哺育和照看孩子,當然還會共同狩獵。 獅群中的狩獵工作基本由女性成員完成。
它們不論白天黑夜都可能出擊,不過夜間的成功率要高一些,尤其是月黑風高的夜晚……風對獅捕食來說一般沒多少影響,不過要是遇到大風天,它們可能就會占了便宜,因為風吹草動制造的噪音會掩蓋住這些女性獵手靠近的聲音。這些巾幗英雄們總是協同合作,尤其是獵物個頭比較大的時候。
這些女士們總是從四周悄然包圍獵物,并逐步縮小包圍圈,其中有些負責驅趕獵物,其他則等著伏擊。盡管這招看著厲害,但實際上它們的成功率只有20%左右。
如果狩獵地比較容易藏身,它們才容易獲得成功。如果一旦吃飽了,它們能5、6天都不用捕食。
獅群中男士很少參與捕獵,當然,基本只負責“吃”。這也不能怪它們的大男子主義和懶惰。
要想在開闊的草原上把夸張的鬃毛和碩大的頭顱隱藏起來,還真是不容易,與其讓它們在外面四處驚嚇獵物,還不如回家閑待著呢。 不過盡管不事生產,雄獅仍然受到母獅的尊重,于是捕獵回來的戰利品通常先由雄獅享用,等它們用膳完畢才是地位最高的母獅,最后才是孩子們。
獅通常捕食比較大的獵物,例如野牛、羚羊、斑馬,甚至年幼的河馬、大象、長頸鹿等等,當然小型哺乳動物、鳥類等等也不會放過。有時它們還會仗著自己個頭大,順手搶其他肉食動物的戰果,比如哪只在錯誤時間出現在錯誤地點的豹,甚至為此不惜殺死對方。
另外,它們還會吃動物腐尸。 獅群中的母獅基本是穩定的,它們一般自出生起直到死亡都待在同一個獅群。
當然獅群也會接納新來的母獅。但公獅常常是輪換的,它們在一個獅群通常只待兩年(然也有長達六年的記錄),要么是被年輕力壯且更有魅力的男性趕走,要么是自己膩歪了,離家出走以尋找新戀情和家庭。
還有,剛成年的青少年雄獅也會被獅群實施強制制——趕走(我突然想到,汗,不負責任的猜測哈,之所以會強制年輕雄獅,而不是母獅,恐怕有個原因是……因為母獅才是獅群中的捕食勞動力,沒有哪個傻瓜把勞動力趕走,而過多的公獅留在獅群,除了消耗更多的食物外沒別的用處,所以只好把游手好閑的年輕懶漢趕走了事……嗯,再有……每個公獅都是這么過來的,當媳婦熬成了婆……呃……:D),這么一來,草原上就會多了一堆無家可歸的雄獅,這里有涉世未深的青少。
3.小貓和獅子作文大全
我和小貓在一起 今天,我和媽媽,爸爸去五四廣場玩,玩了一會兒,我想到別的地方也看看,趁媽媽爸爸沒注意,我就迅速地跑到了一輛大客車的后面。
大客車后面是一塊空地,空地上有一只小貓,它長的真是可愛極了,灰白相間的毛,一對圓溜溜的大眼睛,兩只尖尖的小耳朵,黑黑的小鼻子。在一旁的我就認真的觀察起小貓來。這是,小貓看見了我,似乎很害羞,就卷起了身體,好像在想:“看什么呀?我是不是很漂亮?”我還是一動不動的看著小貓。只見小貓用它的小爪一會摸摸臉,一會動動尾巴,樣子真可愛,我越看越高興,伸手和小貓玩了起來……爸爸、媽媽過來我也知道,只見亮光一閃,媽媽為我和小貓留下了著一張有紀念意義的照片。
過去很長時間了,每當我看見這張照片,就會想起那只可愛的小貓。
4.和貓相處的小常識
寵物貓咪的愉快生活需要主人細心周到的照顧,在與你的寶貝貓相處的過程中,如果處理不當,就會給主人帶來麻煩和煩惱。所以了解與貓相處的技巧,對 *** 主人您來說是非常必要的,在看了下面的提示后祝您和貓咪都有一個快樂的生活!
與貓相處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應與貓交朋友。開始接觸貓時,不要急于勉強和貓友好,要讓貓漸漸了解主人。接近貓的最好時機是在它吃食的時候,可以和貓輕聲地說話,但先不要摸它,當貓表現放松的時候再接近它,而且還要讓貓知道你很喜歡它。不要大聲吵鬧和采取突然行動來驚嚇貓。
當貓進一步熟悉主人時,要給予一些愛撫,但一開始不要太過分。只要有耐心,態度溫和,貓就會對主人產生好感,建立感情。
第二,了解貓的個性,在掌握了貓的一般習性后,還要了解貓的個性,這樣有利于建立和鞏固人與貓之間的感情。
每只貓的性格是不完全相同的,有的貓喜歡運動,有的貓比較懶惰,有的貓喜歡和主人親近、撒嬌,有的貓則不喜歡主人過多的和摟抱它,有的貓喜歡球狀玩具,有的帽則對小鳥只類的玩具感興趣。知道貓的個性,就可以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增進你們之間的感情了!
第三,不要經常懲罰貓。貓和其他動物不同,懲罰在貓身上不會起什么作用。所以在貓討厭的時候,要讓它知道主人不想讓它這么干,不要隨意打罵。否則,貓會認為主人不喜歡它,感到家里沒有溫暖,甚至會離家出走。一般情況下,到了一定年齡的貓與主人生活一段時間以后,都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被允許的。
第四,要正確抱貓。抱貓雖然是一件很普通的事,但如果不注意,不是人被貓抓傷,就是貓被人弄傷,甚至造成貓的終生殘廢。
抱貓前,先要熟悉貓,輕輕拍貓的腦門或貓的背部。根據貓的大小和體重情況不同,可用一只手或兩只手來抓,切不可抓耳朵、揪尾巴或抓四肢。如果抓耳朵,很容易使貓的耳骨折斷,造成傷殘。抓四肢很容易被貓咬傷。貓的尾巴很敏感,揪尾巴或用踩到,很容易招致貓的攻擊。
5.關于貓科動物的資料,知識
貓科動物,無論是馴養還是野生的,已吸引人類數以千年。
而在這段時間里人類與這些動物的關系也發生了廣泛的變化。人們曾把它們作為獵手一樣重視,作為神一樣崇拜,做為惡魔一樣犧牲,然而不論如何,它們生存了下來,并仍然令人迷戀。
它們時常被作為美妙、優雅、神秘和力量的象征,也成為諸多藝術家和作家特別喜愛的主題。 貓科動物,即Felidae,是一種幾乎專門以肉食為主的哺乳動物,屬食肉目,生活在除南極洲和澳洲以外的各個上。
如今人們將它們分為4個亞科,即獵豹亞科(Acinonychinae)、貓亞科(Felinae)、豹亞科(Pantheriinae)、猞猁亞科(Lyncinae),共36種。 貓科動物的解剖學知識 每當優雅的貓科動物行走時,在它那修長而柔軟的身體中強有力的肌肉在柔軟又美妙的毛皮下流動著。
而當它們停下時,身體的每條曲線都彎成優美的弧線。它們因此時而會給人留下懶散的印象。
而當它們放平它的耳朵一躍而起、亮出它的尖牙利爪進行攻擊時,這個印象立刻煙消云散了。 頭部和身體 如果和身體的其余部分做個比較,貓科動物的頭部顯得稍大。
由于鼻子和下頜比較短小,和其他動物比起來,它的臉看起來較平,由此它們的耳朵顯得大而引人注目。耳朵從根部往上逐漸減小,耳尖或圓或尖,并向上直立。
貓科動物有敏銳的聽力,能聽到人類很多聽不到的聲音。而當聲音傳來時它們通常會將頭轉到聲音來源的方向,這有助于聽覺和視覺。
和人一樣,貓科動物的內耳由骨性的、充滿淋巴液的半圓型通道構成,它通過復雜的機制來維持身體的平衡,并通過這種機制而不是尾巴使得它們在下落時安然落地。 貓科動物的眼睛大而突出,位于頭部的正前方,并和人類的眼睛一樣,面向前方。
除了貓頭鷹和猿以外, 貓科動物比其他動物更接近人類的雙目視野。貓科動物的視角很寬闊,也是彩色視覺。
在不同的光線下,它們眼睛的瞳孔可以迅速變換大小,但在全黑的環境中它們依然無法看見物體。但是在昏暗的光線中,它們的視力比大多數動物都要好。
當光線明亮的時候,貓科動物眼睛的瞳孔可縮小成狹窄垂直的縫或很小的瞳孔,但當光線變暗,這些細縫或小瞳孔會擴大以保證有最大量的光線的射入。它們的眼睛看起來好像能在黑暗中發光(這也給很多人以誤解),實際上那只是在反射外來光源的光,因此可以想象,當光線全無的時候,這種“光”便不復存在了。
藪貓的眼睛在昏暗中看起來是紅色的,這是因為它的視網膜缺乏色素,那些紅色其實是血管。 貓科動物鼻尖上的皮一般是黑色、紅色、或是粉色的,它們通常冰涼而潮濕。
所有的貓科動物都有靈敏的嗅覺,可以在令人吃驚的距離上嗅出獵物或它們喜愛的食物。 貓科動物的胡須或觸須是精密的觸覺器官,在它們的鼻子兩側、眼睛的上方、面頰以及前腳的背面都有胡須或觸須。
如果剃除了須子,不僅會影響它們的外貌,而且會削弱它們的感覺能力。 貓科動物的牙齒不僅用來攻擊,也用來撕咬食物。
它們的牙齒有30顆,其中四顆又又銳利的彎曲犬齒最為鋒利。因而貓科動物得以依靠這樣的牙齒抓握并撕裂它們的食物或敵人。
小一些的門牙(靠上的門牙)主要用來輔助撕咬,而它們的側牙(前臼齒和后槽牙)比大多數哺乳動物都要少。大多數哺乳動物的側牙是用來磨碎食物的。
而貓科動物則只用它們來切斷食物。 貓科動物的舌頭很粗糙。
家貓的舌頭就像粗糙的砂紙。而體型較大的野生貓科動物,比如老虎和獅子,則更粗糙。
它們的舌頭上布滿了滿是倒鉤的舌突,方便它們從獵物的骨頭上剝肉。當然所有的貓科動物也都把它們的舌頭當作主要的清潔工具,來梳洗它們漂亮的毛發。
貓科動物的頜部雖短卻非常強大,能夠夾緊獵物并有足夠的力量將其骨頭壓碎。但由于上下頜依靠關節相連,使頜部只能上下運動而無法左右移動,因此貓科動物也無法磨牙。
當貓科動物合緊它們的頜部,牙齒就相互契合在一起,如同相互咬合的齒輪。因此貓科動物只能撕裂或壓碎它們的食物,卻無法咀嚼。
許多食物因而被囫圇吞下,最后靠胃液來消化。腿和腳 腿部強健的肌肉可以使貓科動物迅即產生力量撲向獵物,或在它們追捕獵物時產生巨大的爆發力。
當它們突然奔跑、攀爬或跳躍的時候,后腿的膝蓋和腳跟彎曲,提供了巨大力量。它們的前腿也同樣有力,而且極其靈活,能在追捕過程中離獵物一定距離時伸開前肢,抓捕獵物的身體并將其牢牢抓住。
貓科動物的前爪有五個腳趾,后爪則有四個。它們的前爪同時還是防御和狩獵時強有力的武器,這在攀爬或站在搖搖晃晃的樹干上時,也成了最佳工具。
它們的每個腳趾都長有利爪,這些利爪是從腳趾的最后一塊骨頭長出來的,呈鉤型。為了確保這些利爪在行進當中保持鋒利且不被折斷,并能讓它們的步伐悄無聲息,它們的利爪在大部分時間里都收于腳掌之下。
貓科動物也常常通過在粗糙表面抓撓或用牙咬來使這些利爪保持銳利。不過像獵豹卻是不能完全收回利爪的貓科動物,它的爪子類似犬科動物那樣,由于爪子鈍,彎度比較小,所以始終暴露在外面。
大型貓科動物 小型貓科動物與大型貓科動物的主要區別不在于體型,而是小型貓科動物不發出吼叫聲。貓亞。
6.貓的小常識
關于貓的基本常識
貓有230根骨頭?比人多24根。
貓的聽覺比人和狗靈敏。
相對身體尺寸而言,貓有比任何哺乳動物都大的眼睛。
貓正常的脈搏每分鐘大約110至170次之間。
貓正常的身體溫度大約是39°c。
貓的垂直跳躍高度能達到自己身體高度的5倍。
貓的鼻紋是惟一的,沒有任何兩只貓的鼻紋是一樣的。
貓對女人的反應高于男人,原因是女人聲音的頻率比男人更高。
科學證明,經常摸貓能降低人體血壓。
家貓的奔跑速度每小時大約是55至60公里。
貓是最愛睡的哺乳動物,一天中大約有16個小時在睡覺。
貓的種類
貓屬哺乳綱、食肉目、貓科、貓屬。貓與獅、豹和虎等兇猛野獸攀上親戚關系,貓與它們屬同科類。
家貓是由野生貓馴化而來的,但由于所處地區不同和生態環境各異,因而產生了品種不同的家貓。據統計世界上現存貓的品種,有100多種,其中常見有30多種。
貓的分類,目前比較流行的分法有四種:
1、西方品種和外來品種。西方廣泛流行的產地分類法。
2、純種貓和雜種貓。按品種培育角度分類。
3、家貓和野貓。按生活環境分類,不過,兩者之間并無嚴格的界線,梅城小感。
4、長毛貓和短毛貓。主要根據毛的長短來分類,例如,波斯貓,喜瑪拉雅貓屬長毛貓;泰國貓、藍貓屬短毛貓。
7.貓的課外小知識
貓屬哺乳綱,食肉目,貓科。
貓的身體分為頭、頸、軀干、四肢和尾五部分,全身被毛。貓的趾底有脂肪質肉墊,因而行走無聲。
捕鼠時不會驚跑鼠,趾端生有銳利的爪。爪能夠縮進和伸出。
貓在休息和行走時爪縮進去,捕鼠時伸出來,以免在行走時發出聲響,爪被磨鈍。貓的前肢有四指,后肢有五指。
貓的牙齒分為門齒、犬齒和臼齒。犬齒特別發達,尖銳如錐,適于咬死捕到的鼠類,臼齒的咀嚼面有尖銳的突起,適于把肉嚼碎;門齒不發達。
貓行動敏捷,善跳躍。貓的品種很多,歐洲家貓起源于非洲的山貓,亞洲的家貓起源于印度的沙漠貓。
哺乳動物,又稱家貓。聽覺發達,耳廓能作迎向聲波的運動,可辨明微小聲響的方位和距離。
嗅覺也很敏銳。眼睛的瞳孔可以自動地放大或縮小。
中午光強時,瞳孔縮成一條縫,減少強光進入;黃昏時,瞳孔開放成圓形,增強視覺能力。貓的腳趾下面有厚厚的肉墊,軟而富有彈性,行走時沒有聲響,便于接近獵物。
貓爪尖利,可緣木攀爬。善于跳躍。
每年繁殖兩次,每窩4~6仔。品種很多,世界各國都有飼養。
貓屬食肉動物,經過人類的長期馴養而性情溫順,和人親近。養貓捕鼠是人們利用生物防治的傳統方法。
貓的壽命平均為12年,文獻記錄最長壽的貓活到30歲; 貓平均7-8個月,到達性成熟年齡,性周期為15-28天; 貓比較適合的繁殖年齡在10-18月齡,妊娠期60一68天,哺乳期60天左 右; 貓的正常體溫39℃,一般范圍38-39.5℃(直腸溫度); 心跳頻率,幼齡貓130一140次/分、成年貓100一120次/分; 呼吸頻率20-30次/分; 總血量占體重的6.2%,紅細胞800萬/立方毫米(正常范圍為650萬~ 950萬/立方毫米),白細胞1.6萬/立方毫米 □■藍眼睛的貓咪都是聾子嗎? 我們講過,貓的聽覺十分靈敏,對聲音的定 位功能和內耳調節身體的平衡功能均比人強。然而 貓同其他動物一樣也有先天性和后天性的耳聾。
有 人講藍色眼睛的貓聽不見聲音,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比如羅貓絕大部分是藍 色眼睛的,但耳聾的比例卻很小。
不過有統計表明:白毛藍眼的貓耳聾的比例 較高,這很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先天性耳聾綜合癥的發生,主要是由于常染 色體上基因異常所致,這種異常導致柯替氏器、蝸螺旋神經節等器官發育不全 或不發育而發生耳聾。
不過患先天性耳聾的貓并非真的一點聲音也"聽"不到,對有些聲音還是 能夠"聽"到的,只不過是通過四肢爪子下的肉墊來"聽"的,而不是用耳朵來聽 罷了。正常情況下,墊里有相當豐富的觸覺感受器,能感知地面微小的震 動,貓可用它來偵察地下鼠洞老鼠活動情況。
耳聾的墊里的感受器更多, 所以即使某些聲音使地面產生微小震動也能被貓"聽"到。另外耳聾極少影響貓 的平衡功能,這樣再結合正常視力,耳聾的貓也能十分健康地生長發育。
□■貓的被毛系統特征 貓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那一身美麗的被毛。被毛 和皮膚不僅構成了貓漂亮的外貌,而且還有十分重要的 生理功能。
皮膚和被毛是貓的一道堅固的屏障,它能防止體內水分的丟失,抵御某 些機械性的損傷,保護機體免受有害理化作用的損傷。皮膚及被毛在寒冷的冬 天,具有良好的保溫性能,使貓具有較強的御寒能力。
在夏天,被毛又是一個 大散熱器,起到降低體溫的作用。 貓皮膚里有許多能感受內外環境變化的感受器。
感受器能感受一種或數 種 *** ,如冷、熱、觸覺、壓覺、痛覺等。 貓毛從皮膚毛囊內生長出來,毛囊呈細長袋狀。
貓毛囊有兩種,一種是 只長一根毛的孤立毛囊,另一種是長有多根毛的復合毛囊。貓毛囊以復合毛裳 為主。
因此,貓的被毛很稠密,大約每平方毫米200根左右。被毛可分為針毛和 絨毛兩種。
貓皮膚里還有皮脂腺和汗腺。皮脂腺的分泌物呈油狀,能使被毛變 得光亮、順滑。
貓汗腺不發達,故不能象人的汗腺那樣參加體溫調節。貓散熱 是通過皮膚輻射散熱或呼吸散熱的。
□■貓的呼吸系統特征 貓的呼吸系統包括鼻腔、喉、氣管、支氣管和肺。鼻腔由中膈分成兩部分,內表 面覆有粘膜、鼻后部由分布著嗅神經的嗅粘 膜所覆蓋,是貓的嗅覺部。
喉由甲狀軟骨、環狀軟骨和會厭軟骨組成,其骨架也是發音器官。喉腔 分為三部分。
上部為喉的前庭,它的尾緣為假聲帶,震動時可發出"咕嚕咕嚕" 的聲音。假聲帶和真聲帶之間的空腔是喉的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是聲帶和軟骨 環之間的空腔,很狹窄。 氣管和支氣管是呼吸道的通道,氣管壁被軟骨環所支撐,內表面襯以纖 毛上皮的粘膜。
貓的肺分為兩葉,右肺比左肺大。肺重量約19克,肺泡展開后, 總面積可達7.2平方米。
健康貓行胸腔式呼吸,即呼吸時和腹部同時起伏, 每分鐘的呼吸次數為15次~32次。環境溫度增高或活動之后,其呼吸次數可出 現生理性增加。
□■貓咪的呼嚕聲 當貓睡覺和與主人親熱時,常可以聽到貓嗓 子里發出"咕嚕、咕嚕"好像打鼾的聲音。其實這 是貓假聲帶震動時發出的聲音。
貓喉的骨架由甲狀軟骨和環狀軟骨組成。貓的喉腔分為三個部分,上部 是喉前庭,尾緣是假聲帶。
假聲帶和真聲帶之間的空腔是喉腔的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是聲帶和軟骨環之間的空 腔,空腔十分狹窄。
當貓與人親昵時,假 聲帶發生震動。
獅子為什么咬獵物頸部
為了讓獵物窒息,獅子不會去撕獵物身上的肉,而是咬住獵物的喉嚨使其窒息而死,當兩只獅子協同捕獵的時候一只會咬住咽喉,而另一只一定會咬住獵物的口鼻,但是假如有三只以上的獅子一起捕獵,那么除了追逐包圍以外,當兩只獅子咬住獵物的喉嚨和口鼻以后,其他的獅子就會站在旁邊看而不會下手,坐等分食追答這種捕獵技巧不只是獅子,所有的貓科動物都這樣,就連貓抓老鼠你要是仔細看就會發現,基本都是咬斷喉嚨而死的
為什么獅子交配時母獅咬雄獅
這和他們的生殖器和交配生殖的方法有關系,獅子屬于貓科動物,而雄性貓科動物的生殖器上一般都會帶有”小刺” ,這些小刺就像倒鉤,據說是用來刺激異性排卵的,在進去的時候,會讓雌獅的感覺特別大,這樣有助于激發雌獅的感覺達到頂點,并促進排卵,但其副作用是母獅會感覺到疼痛。
拓展資料
獅子原來分布于除了熱帶雨林地區以外的非洲各地、南亞和中近東地區,現在除了印度的吉爾以外亞洲其它地方的獅子均已經消失,北非也不再有野生的獅子,目前獅子主要分布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草原上,因此現在基本可以算是非洲的特產。
過去除寒帶、亞寒帶外,獅子在所有的生態環境中都有,今天它們的生存環境大大地縮小了。它們比較喜歡草原,棲息于熱帶稀樹草原和草地,也可能在灌木、旱林和半沙漠中出現。
獅子是世界上唯一一種雌雄兩態的貓科動物。雄獅有鬃毛,而雌獅沒有。獅子擁有貓科動物中最大的頭骨和肩高,雄獸普遍的要大于雌獸。雄獸的頭體長一般在35-38厘米, 雌獸一般在28-32厘米。南非、埃及的標本比較大(這里全部以雄體為準),頭體長一般都超過37厘米,38厘米和39厘米的標本也不少。
最大的可達40.2厘米。東非的一般在35-37.5厘米之間。一向被認為是體型非凡的北非獅,頭骨并不大,最大的也僅有36厘米,頭體長的范圍基本上與東非獅相當。
亞洲獅體型和非洲獅子體型相比身軀略小,全長3-3.2米。其中雄獅重180-220千克,雌獅重130-200千克。相對非洲獅,亞洲雄獅的鬃毛比較少不是很濃密,在它的腹部和前肢肘部也有少量長毛,而它的尾端球狀毛也較大。
獅群中的母獅可能會在任何時候進入婚配狀態,而且母獅們這點上總有同步性,這種奇特有趣的現象科學家們還沒能透徹了解其背后的機制。不過這保證了獅群中的孩子們年齡基本相當,每個媽媽都能給不同的孩子哺乳,當有些媽媽出去捕獵,剩下的媽媽就會義不容辭地擔當所有孩子的保姆。而且沒生育的母獅也會負起照看獅群孩子的責任,為它們毛,并陪它們一起玩耍。獅群中的母獅狩獵技術十分高超,由于獵物多,它們合作狩獵的成功率超過領域內大多數貓科動物。
母獅的妊娠期一般有100-119天,每次可能有1-6個幼仔(通常是2-4個)。幼仔剛出生的時候身上帶有赭石色的斑點,特別是腹部和腿上。幼仔們在四周大的時候開始嘗試吃肉,通常是媽媽回吐給它們半消化的肉食。
長到6、7個月的時候,它們就基本斷奶了,這時候身上的斑點也慢慢消失。不過有個別家伙直到成年都一直帶有這種斑點,雖然很不清晰。孩子們一般會隨著媽媽長到2歲左右,這時候男孩們就面臨嚴酷的問題了。而要到性成熟,雌性得長到2-3歲,雄性則要5-6歲。
70%-80%的幼獅都活不過兩歲。這取決于食物情況,也面臨雄獅殺手。如果挑戰成功的雄獅要殺死的超過6個月大幼子,這時它們的媽媽會盡力帶著它們逃離獅群。圈養下的獅壽命最長超過30年。
另外不同獅群競爭也異常激烈,不少幼獅喪甚至成年獅子喪生競爭對手嘴下。據統計,獅子幼崽成年率僅三分之一。盡管出生時雄性幼仔數量高于雌性,但雄性幼獸和成年雄獸死亡率最高,它們常常喪生于不同獅群爭斗中。
獅子的前肢比后肢更加強壯,它們的爪子也很寬。尾巴相對較長,末端還有一簇深色長毛。犬齒及裂齒極發達;上裂齒具三齒尖,下裂齒具2齒尖;臼齒較退化,齒冠直徑小于外側門齒高度。皮毛柔軟。前足5趾,后足4趾;爪鋒利,可伸縮。尾較發達。肉食,常以伏擊方式捕殺其他溫血動物。
獅子最大的天敵是現代人類。人們的獵殺絕大多數和生存毫無關系,只是為了滿足不正常的殺戮欲。正是在它的驅使下,非洲的兩個亞種莫名滅絕,亞洲獅則幾近滅亡。如今這種非正常行為終于少了很多。
非洲獅如今還要面臨棲息地喪失和疾病的困擾。爆發在草原上的傳染病能在很短時間內奪去數萬頭動物的性命,例如肺結核和貓類艾滋病(FIV)。印象里獸醫界已經有了貓艾滋的疫苗,不過不知道是否都能適用,效果如何。
亞洲獅也面臨棲息地的問題。300多頭亞洲獅一起擠在1400多平方公里的保護區,生存壓力很大。據說人們有計劃將一部分亞洲獅遷移到其他保護區,為的是一旦出現疾病爆發或其他災難,還能有其他獅群幸存。不過在這個人口壓力巨大的國家,實行如此計劃確實也具有一定難度。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獅子
獅子交配時,為什么要咬住對方的脖子,是怕它跑了嗎?
在看動物世界時,很多人會看到獅子在交配時,雄獅會咬住雌性的脖子,直到完成交配。那雄獅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獅子的交配在自然界中,許多動物都有發情季節,但獅子是個例外,如果獅群中沒有6個月以下的小獅子,母獅會集體發情。目前科學家們還不知道為什么母獅會演化出這樣的機制,據推測可能是因為母獅集體發情有助于后代的年齡都保持統一,這樣就可以有一只母獅照顧后代,另外的獅子外出覓食。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機制,所以當別的雄獅挑戰獅王成功后,不僅會把原來的獅王趕跑,還會將種群中6個月以內的幼獅咬死,迫使母獅發情。
一般情況下,母獅每隔2年才會發情一次,但如果種群中沒有6個月以內的小獅子,那么母獅也會集體發情。母獅的發情期大約只有1個月,此時雄獅就會接收到母獅的發情信號,形影不離地陪伴著母獅,并且在1天之內多次與母獅交配,有時甚至多達100多次。
和很多生物不同的是,雄獅的生殖器官上生長著角蛋白,這些角蛋白組成了倒勾一般的倒刺,在交配時會強烈刺激母獅的身體,導致母獅感到疼痛異常。
有研究認為,母獅必須要感覺到疼痛才能排卵,而且要多次的疼痛刺激才更容易排卵。還有的研究認為雄獅的角蛋白的倒勾不僅可以刺激母獅排卵,還能順帶著將前任留下的生殖細胞刮出來,以保證后代都是自己親生的。
所以交配對于母獅而言沒有愉悅可言,而是痛苦不堪。當母獅感到疼痛時,會反擊雄獅,雄獅為了讓母獅安靜下來,會咬住對方的脖子,以防被母獅傷害。
這一點,貓科其他動物也會如此,比如:家貓,家貓在繁殖后代時,公貓也會咬住母貓的脖子,然而等到交配結束后,公貓要迅速躲開,否則就要遭受母貓無情連環腿。
獅王的勝利對于一夫多妻制的生物而言,大多數雄性都能有交配機會,但是獅子的世界是王者通吃。我們知道獅子有發情期,而在發情期間,雄獅能夠通過外部特征很容易辨別哪只雌獅發情,然后會形影不離地跟隨在它周圍,并與它交配,即使是母獅在打獵期間,雄獅也會干擾它們,一心只想著交配。正因為如此,所以母獅所生育的后代絕大部分都是獅王的后代,還有一小部分是種群中其他雄獅的后代。
很多人認為一個獅群只有一個獅王,其實并非如此,有些獅群是由2-3頭雄獅組成,這些雄獅都具有血緣關系,但只有獅王才有絕對的交配權,其他的雄獅只能撿漏,能夠留下后代的幾率比較小。
這一點家貓就不同,家貓大多數是獨居狀態,所以交配時更傾向于多夫多妻制,曾經有人觀察過,同一只母貓生育的后代中,有4種不同的品種,這意味著這些貓咪至少有4個不同的父親,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保證后代基因多樣性,提高后代的存活率。
雖然獅王體型更大、更強壯,但是獅王并不參與捕獵,甚至在母獅辛辛苦苦搶奪獵物后,它們還會優先享用獵物。所以捕獵以及養育后代的工作都是由母獅承擔。
幼獅的死亡率由于母獅獨特的發情機制,再加上獅子屬于頂級掠食動物,對環境變化比較敏感,一旦當地能量減少,幼獅的死亡率就會顯著上升。
幼獅在6-7個月左右斷奶,此時它們身上的斑點也會逐漸消失。雌獅在2歲左右性成熟,一般它們會永遠留在同一個種群。而雄獅要長到5-6歲才能性成熟,但在2-3歲左右,雄獅就要離開自己原本的部落,通過戰斗的方式加入到別的獅群團體。
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避免近親繁殖,但由于雄獅離開家園時還未成熟,無法捕食足夠的獵物,所以雄獅的死亡率非常高,甚至達到了90%。
幸存下來的雄獅如果足夠強壯,它們會去挑戰獅王的位置。當然有時它們也會聯合自己其他兄弟,一起挑戰獅王的位置,一旦成功,它們又將會重復新獅王上任后咬死6個月以內幼崽的故事。
小貓眼睛腫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眼睛里有異物,如沙子、沐浴乳、頭發等,這些物質進入眼睛會造成刺激,引起眼睛紅腫發炎。還有可能是因為細菌、病毒感染引起的眼睛紅腫。也有可能是被蜜蜂叮咬,觀察貓咪眼睛周圍是否有傷口。
應該先觀察嘔吐物的顏色,作出簡單的判斷。引起小貓咪嘔吐的原因較多,常見的原因有暴飲暴食,患有腸胃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等。其次,若是腸胃疾病引起的,比如胃炎,吞食異物。最后,是病毒引起的嘔吐的話,需要合理服用抗病毒藥物、增加免疫力的藥物。
小貓叫的原因有幾種情況,可能是因為饑餓、緊張害怕、身體不適、發情等原因。首先,貓咪饑餓的時候會一直叫。其次,貓咪到了新環境或受到驚嚇,感到緊張害怕。最后,貓咪受傷、患有疾病導致身體疼痛也會一直叫。
貓咪都是比較粘人的,一般的品種貓比本土貓會更溫和、粘人一些。比較粘人的貓咪有布偶貓、藍貓、金吉拉、銀漸層貓咪、加菲貓等。其實只要主人和貓咪多加相處,和它們多玩耍、多抱抱它們,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不論什么品種的貓咪都會特別黏主人的。
導致貓咪晚上一直叫的情況有很多,比如寒冷、饑餓、害怕等。需要注意室內溫度,給貓咪保暖,給貓咪按時按量喂食,到新環境時,多和貓咪玩耍,促進感情。如果貓咪是剛好處在發情期,那么晚上叫也是正常的情況。主人可以將其配種,滿足生理需要。
貓咪出現舔舐到體外驅蟲藥的情況,可能會造成嘔吐、流口水等癥狀。舔舐大量驅蟲藥的話,會引起中毒,這時可以喂食貓草催吐,給貓咪清洗口腔。情況嚴重時,建議立馬去寵物醫院治療。
貓咪是可以吃鹽的,少量的鹽分可以調節貓咪的食欲,促進腸道消化。但是不建議多吃。大量食用鹽,會增加貓咪的腎臟負擔,可能還會引起結石等疾病。
貓咪大概十至十五天就能睜開眼睛。剛睜眼的貓,眼睛是天藍色的。這是正常的顏色,隨著年齡的增長,眼睛顏色也會發生變化。貓咪幼崽是比較脆弱的,要避免強光照射貓咪,影響貓咪眼睛的發育。
地址:江夏大道鴻發世紀城東門14號樓103號門面
電話:027-87988580
地址:中山大道797號長青廣場商務中心1層A座
電話:13397153577
地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光谷一路城市之光24-2門
電話:027-87002324
地址:中南二路22號奧山創意街區5號樓獨棟
電話:13377857323
地址:關山大道金地太陽城A棟C-8號
電話:18971692583
謝先孝主治醫師
擅長犬貓傳染病治療,消化內科疾病診療,細胞學檢查和犬貓常規外科手術。
陽炳中執業獸醫師
擅長大小寵疾病
黃家豪住院部主管
擅長麻醉學、常規外科手術
張雨龍高級助理
擅長貓科行為學、鼻腔疾病、內分泌疾病
陶虹宇藥房主管
擅長藥物代謝動力學、實驗室檢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