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野狗數量泛濫確實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野狗在澳大利亞的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過度的數量可能會對當地的野生動物和生態環境造成負面影響。
造成野狗數量泛濫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缺乏天敵、食物資源豐富、繁殖速度快等。為了控制野狗數量,澳大利亞政府和相關機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實施野生動物管理計劃、進行野狗捕殺、建立保護區等。
不過,控制野狗數量是一個復雜的任務,需要綜合考慮生態、社會和文化等多個方面的因素。同時,也需要加強公眾教育,提高人們對野狗問題的認識和關注,共同努力來找到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澳洲野狗是怎么來的
澳洲野狗,又稱為澳洲野犬或澳洲野生犬科動物,是一種來源于家犬的野生化犬種。它們在澳洲的部分地區廣泛分布,每年給當地的農業和畜牧業帶來嚴重的損失。那么,澳洲野狗是怎么來的呢?
家狗與野狗的起源
澳洲野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約40-50萬年前的灰狗。這些家犬在野外生存了數代,逐漸演化出適應自然環境的特征。最初的澳洲野狗被認為是由歐洲人在18世紀帶到澳大利亞的。后來,在19世紀,隨著歐洲移民的增加和社會的發展,向澳大利亞的各個角落擴散,越來越多的家犬成為了野狗。
野狗數量增加的原因
澳洲野狗的數量不斷增加,有多種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人類活動的影響。由于新的偏遠地區發展緩慢,也相對缺乏資金和資源來控制野狗的數量,導致野狗數量的快速增加。此外,這些野狗也會利用人類活動造成的垃圾和食物殘渣補給自己。
野狗對生態系統的影響
澳洲野狗對當地生態系統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它們捕殺其他動物,包括兔子、袋鼠、鳥類和有袋類等,這樣會導致當地的生態環境受到破壞,甚至導致某些物種的滅絕。
如何控制野狗的數量
現在,澳洲已經開始采取措施來控制野狗的數量。主要的控制方法是獵殺和毒殺。雇傭專業的獵人來在野外尋找野狗,進行捕殺或毒殺。此外,還有一些保護組織在努力推廣澳洲野狗的保護和自然保護區的建設。
總結
澳洲野狗是從家狗逐漸演化而來,數量逐年增加。它們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也越來越大。和組織正在采取措施,盡力控制野狗的數量,并推廣保護它們的意識。
為什么動物容易在澳大利亞泛濫?
澳大利亞的動物泛濫已經是世人皆知的事實了,就拿野兔泛濫來說吧,從19世紀50年代英國殖民者來到這里并且帶來野兔之后,就像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一樣。有許多小伙伴說澳大利亞的野兔泛濫,是由5只野兔泛濫導致的。這個說法不太客觀,盡管野兔的繁殖能力很強,但是5只基數太小了。其實,當時到澳大利亞的第一批兔子是通過郵寄的方式得來的,與5只野兔一共來到這片土地上的還有19只穴兔,而且由于穴兔的祖先是歐洲野兔,所以二者沒有生殖隔離,這才是開啟“潘多拉魔盒”的鑰匙。
那么,除了野兔外,澳大利亞還有什么物種泛濫過呢?為什么在澳大利亞物種這么容易泛濫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袋鼠
袋鼠是澳大利亞標志性的動物之一,也是澳大利亞的“吉祥物”。但是,誰也沒想到,“吉祥物”也會給人們帶來煩惱,據統計,早在2010年,澳大利亞的袋鼠數量約為2700萬只,到了2017年,袋鼠的數量就猛增至4500萬只,要知道澳大利亞總人口數量不過只有2499.24萬人,也就是說,現在澳大利亞袋鼠數量已經是人口總數的兩倍了。
袋鼠是一種草食性動物,而且他們體型龐大(平均2.5米高,80公斤左右的體重),大體型就意味著更大的食物需求量,因此,泛濫的袋鼠已經嚴重的影響了當時的生態平衡。
據報道,為了控制袋鼠的數量,自2015年開始,澳大利亞每年都會組織一次對袋鼠的捕殺,每年捕殺袋鼠的數量超過了100萬只。但是,這仍然沒有解決袋鼠泛濫的問題。
狐貍
狐貍是常見的一種犬科動物,它的分布很廣,但是在澳大利亞這片土地上是沒有的。狐貍之所以會引進到澳大利亞就是為了治理野兔泛濫的問題。
起初,狐貍引進后,確實一定程度的上減少了野兔的數量。但是,狐貍在捕殺野兔的同時,也對澳大利亞原有的動物下手了,原因很簡單,澳大利亞的野生動物在面對食肉動物死幾乎沒有什么逃跑的意識和能力。
為了控制泛濫的狐貍,澳大利亞zf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來捕殺狐貍。
澳洲野犬
其實,澳洲野犬跟狐貍一樣對于澳大利亞來說都是入侵物種,它是在距今約5000年前被帶入澳大利亞的,但是,由于澳洲野犬與其他犬科動物一樣,有著群居的習性,再加上澳大利亞動物眾多,在通力協作下,澳洲野犬會捕殺袋鼠、袋熊等有袋類動物,而且據科學家的研究發現,澳大利亞本土的食肉動物袋狼的滅絕與澳洲野犬的泛濫有著直接的關系。
據不完全統計,現在澳大利亞約有50萬只野犬。
除了以上三種常見的泛濫的動物外,還有澳洲龍蝦、澳洲野貓、澳洲野豬、駱駝等等。其中駱駝是19世紀40年代,澳大利亞從印度和阿富汗引進的,當時引進了約1.2萬頭駱駝用作運輸工具,但是現在駱駝在澳大利亞泛濫成災,為此,澳大利亞每年不得不獵殺約7.5萬頭駱駝,以控制駱駝泛濫的速度。要知道駱駝在其他的國家和地區已經成為了稀有的保護動物了。
從澳大利亞泛濫的動物來看,不止是入侵物種,即使是本土物種也逃不過泛濫的“魔咒”。究其原因,有以下四點。
01 食物鏈
食物鏈的完整性是維持區域物種穩定的根本,但是澳大利亞的食物鏈并不完整,雖然澳大利亞曾經有袋狼,包括現在也有野狗能對食草動物的數量起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作用。但是,袋狼在野犬出現不久就滅絕了,而且野犬作為入侵物種每年都會遭到大量的捕殺。
這讓食草動物幾乎沒有天敵可言,這是食草動物泛濫的一個重要原因。而食草動物泛濫就意味著食肉動物有足夠的食物,這是狐貍和野狗這種食肉動物泛濫的主要原因。
02 環境
澳大利亞氣候溫暖而且草原面積廣闊,這為食草動物的泛濫提供了先決條件,這也是野兔、袋鼠等食草動物泛濫的主要原因。再加上野兔(每年3-4胎,每胎5-6只)、袋鼠(母袋鼠有兩個子宮,剛生完就可以繼續生)的繁殖能力很強。所以,造成了泛濫。
03 人文
在澳大利亞,人們有很強的動物保護意識,這也是為什么動物能夠迅速泛濫的原因,據統計,20%的澳大利亞人不吃袋鼠和野兔等動物,超過50%的人很少吃,只有15%左右的人平均每3個月吃一次。
其次,澳大利亞有著約7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是,在這片土地上僅有兩千多萬人口,而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就生存著十幾億人口。
所以,地廣人稀也為野生動物的生存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氣候溫暖適宜,草木茂盛、地廣人稀、缺少天敵等等這些因素造成了澳大利亞動物極容易泛濫的現狀。但是,此次持續了四個月的澳大利亞大火會對原有的生態造成很大的影響,在大火結束之后,澳大利亞的整個生態環境重新洗牌也未可知。
臨近距今2.6萬年前史前人類才將什么引入澳大利亞
臨近距今2.6萬年前史前人類才將野狗引入澳大利亞。
澳洲野狗雄性肩高在59厘米左右,雌性在56厘米,從體型上來說屬于中型犬(中型犬肩高在40.7~60cm)。以黃棕色帶點白斑為主,可以看出來這個顏色在澳大利亞廣闊的荒漠具有很好的保護性能。
根據統計,73%的澳洲野狗是單獨行動的,不過一旦找到配偶以后,它們就會以一夫一妻的固定模式生活,夫妻組合大約占到澳洲野犬總數的16%。
澳洲野狗也有像狼一樣的群體,有一個雄性首領和3~7只左右的“下屬”,這樣的群體在澳洲野犬中占比大約11%。
澳洲野犬目前被視為一種半野生動物,或是半馴化動物。因為它們是唯一一種從馴化狀態又回到野外生活的狗。其他地區的流浪狗都生活在城市里,而澳洲野狗,因為來的時候,澳大利亞還只有土著居民,大把土地都是荒野,只好回歸野外成了野生動物。
澳洲野狗在澳大利亞基本上取代了其他地區狼的地位,它們上到牛羊,下到狐貍,都會捕食,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類,而它們攻擊人類的主要理由,除了保護自己的幼崽之外,大部分情況竟然是因為被人類投喂。
澳洲野犬是如何打敗野獸,成為當地頭號猛獸的?
狗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了,依據去年的數據來看,全國城鎮貓狗數量為9915萬只,其中狗的數量為5503萬只,是人們飼養的第一大類寵物,其普遍性可見一斑。
如今它們也從最初的實用性職能轉變為陪伴、寵物性質,大家對狗的印象是否多停留在可愛、憨厚等上面,更多的也就覺得流浪狗兇猛一些,但是你知道嗎?世界上有那么一群狗狗,它們不僅脫離了人類的控制,還在當地打敗了“地頭蛇”,“混”成了頭號猛獸,這群狗狗就是澳洲野犬。
澳洲野犬
澳洲原本是沒有狗這種生物的,關于狗狗是如何來到澳洲的?目前有兩種說法,一說是由當初的歐洲殖民者帶過去的,但一項新的研究表明,狗狗來到澳洲的時間遠比歐洲殖民者早得多,是跟隨5000多年前東南亞的移民到來的,只是剛開始的時候,狗的數量不多,也僅限于人類生活區域里面。
后來人類落地生根并繁衍開來,狗的數量也越來越多,一些狗便脫離了人類的控制,成了流浪狗,這些流浪狗便是澳洲野犬的祖先。
袋獅覆滅,中小型猛獸迎來發展盛況
大洋洲這個地方,雖說動物進化的比世界上其他都要慢許多,目前來說絕大多數動物依然是有袋類,但其本土還是有不少猛獸的,比如大名鼎鼎的袋獅,其咬力商高達194,遠超獅、虎、豹等絕大多數捕食者。
有袋獅坐鎮,澳洲野犬是萬萬不能發展起來的,但是別忘了狗狗有一個最強靠山,那就是人類。彼時的人類生產水平十分低下,其主要生產模式便是刀耕火種以及狩獵。
登島的人類利用自己掌握的“最新科技”:火,焚燒出了大片適合耕種以及定居的場所,這一招直接使得大量動物棲息地被毀。
袋獅是一種體重能達100-160千克,性格十分兇悍的食肉動物,對于人類來說,它的威脅最大,所以必然會成為“人獸沖突”主要對象,從而成為被人類暴打的首要目標,在人類的干預下,袋獅這一擁有史前食肉動物中里最強咬合力的猛獸,逐漸走向沒落。
袋獅起源于上新世,在3000多年前的澳洲依然能夠見到它們的身影,由于袋獅長期稱霸于澳洲,使得當地的其他捕食者很難出頭,而袋獅在人類的干預下滅絕了,這給了中小型猛獸一個空前的發展機會。
此時的澳洲野犬還在“猥瑣發育”,而爭得先機的則是袋狼這一物種,袋狼也是澳洲史上非常重要的捕食者,其知名度甚至比袋獅還要高,在袋獅覆滅之后,袋狼很快便迎來了屬于自己的全盛時代。
流浪狗逐漸形成氣候
其實這件事情是可以預見的,即便是如今,在全世界大多數范圍內,一旦人類飼養的狗狗多了,就會有一些開始脫離人類的控制,轉變為流浪狗。
犬天生群居,且形成的犬群結構比狼群的更為團結,拿青藏高原上的流浪藏獒來說,不也集結成為一支強大的捕食者軍團嗎?隨著當時澳洲的流浪狗越來越多,它們集結在了一起,經過數代繁殖之后,儼然成了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
人類想要馴化某種動物,需要經過漫長的歲月去篩選、繁育,而已經被馴化的動物野化卻相對來說較為簡單,某些物種甚至一代親本在野外生活一段時間便能重回野獸狀態。
澳洲的流浪狗群成型之后,開始的地盤也僅限于村莊周邊,后來隨著野性增強、團隊狀態大,它們開始往更人跡罕見的地區拓展,捕食野生動物,與猛獸爭雄,逐漸形成了氣候,為接下來的稱霸澳洲奠定了基礎.
袋狼崛起之后,澳洲野犬雛形基本也已經形成了,這些流浪狗最初只是在村莊周邊活動,靠撿食垃圾或者捕食家禽家畜過活。
由于在人們的認知里面,狗狗一直都是人類的伙伴,其無論是對人還是對家禽牲畜的威脅程度都遠不如袋狼這種野獸高,所以流浪狗捕食家禽這件事,自然就被“甩鍋”到了袋狼的頭上。
其實雖然袋狼也會這樣做,但它的性格謹慎,遠離人類活動區域而居,主要的捕食對象也是澳洲一些本土植食性物種,對家禽的威脅性反而不是那么大。
這些人類并不知道,他們認定了這件事情就是更具威脅性的袋狼做的,所以“人狼沖突”加劇,進一步加快了它們走向沒落的速度。雖然當時的狩獵方式比較原始,靠這種辦法絕對不可能讓袋狼滅絕,但是別忘了火的威力。
人們害怕袋狼及其他野獸在村莊周圍出現,于是用火焚毀了村莊周圍的大片森林,燒出了大片光禿禿的土地,一方面可以用來耕種,另一方面則是讓野獸沒有躲藏的地方。
人類的活動,徹底改變了澳洲上原始的平衡,環境也發生了大變化,袋狼的棲息地逐漸減少,它的獵物也逐漸減少,另一方面是澳洲野犬這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迅速崛起,最終在多方面影響下,短短300年的光景,澳洲上的袋狼就幾乎消失殆盡了,只剩下塔斯馬尼亞島,被海水阻隔,人類還未曾涉足的區域里,生活著部分袋狼,而塔斯馬尼亞島,也成了袋狼最后的喘息之地。
塔斯馬尼亞島的袋狼歷史分布圖
野犬全線勝出,穩坐頭把交椅
正如袋獅的滅絕給了袋狼一個發展機會一樣,袋狼的衰敗史,基本上就是澳洲野犬的發展史。澳洲野犬之所以能夠打敗袋狼,人類的“出力”雖然功不可沒,但其本身還是有一定實力的,不然如阿斗般即便是諸葛亮也扶不起。
很多人覺得,袋狼是一種野生捕食者,不應該打不過狗啊!其實這主要是我們固有的認知與實際產生了一定的偏差,袋狼雖然是一種野獸,但它的體重只有30千克左右,身材也不高,體長1.8米,肩高0.6米而已,而澳洲野犬的體型并不比袋狼小,甚至還比袋狼大一些。
另外,種間競爭并不一定單純的比武論輸贏,它們之間的較量更多的發生在生存資源的爭奪上面。
狗類天生具有更強的社會屬性,即它們所形成的流浪狗群體會非常龐大,在犬王的帶領下擁有很強的戰斗和捕食能力,當時幾乎沒有任何動物能夠威脅到它們,即便是成群的袋狼也不行。
同時相對于袋狼來說,流浪狗的食性更雜,適應性更強,競爭力也就更強,試問一個比你高大,比你團結,還比你更不挑食的對手,又如何能不輸給它呢?
澳洲野犬成型之后,彼時澳洲上就僅有袋狼這一種猛獸能與之匹敵,所以兩種在生態位上極為相似,且能夠互相替代的物種,便爆發了激烈的競爭,澳洲野犬憑借著自己先天的優勢,逐漸占據上風,加上在人類的推波助瀾下,袋狼逐漸滅絕了。
塔斯馬尼亞島上的袋狼本來是平安無事的,但自1642年后,人類發現了這座島嶼,并且在1803年將狗帶上了這座島嶼,澳洲上的歷史在此重演,短短20年,島上的袋狼迅速消失了,彼時澳洲野犬在與袋狼的競爭中全線勝出,穩坐頭把交椅,成了這里唯一的大型食肉動物。
野犬王朝
如今袋狼的生態位,幾乎全部被澳洲野犬替代了,作為澳洲目前唯一的一種大型食肉動物,澳洲野犬在野貓、狐貍及其他的動物數量起到很關鍵的作用。
很多人認為“王校長”的寵物狗可可應該算得上是世界上“混”得最好的狗了,但實際上這只是從人類的主觀角度來看待的,若站在狗狗的角度來看,世界上“混”得最好的狗應該是澳洲野犬,畢竟它們不僅自由自在,而且還“混”成了當地的“百獸之王”。
如今的澳洲野犬數量大約為10000-50000只,澳大利亞85%的地區幾乎都能夠發現它們的蹤跡,雖然它們在生態作用上的地位不言而喻,但是卻也給人們帶來了一定的危害。澳洲野犬終歸是一種捕食者,除了捕食一些野生動物之外,人類飼養的家禽家畜也是它們的捕食對象,尤其是澳洲繁榮的畜牧,那是深受其害。
為了防止野狗沖擊東南部發達的綿羊產業,澳洲的人們延續了他們對付野兔的方法,也修建了一條世界上最長的野狗圍欄,從南澳一直延伸至昆士蘭東部海岸線。
目前,澳洲野犬在大洋洲的地位已經是無可撼動了,但隨著它們的發展壯大,也帶來了許多爭議,比如在澳洲,一部分人認為它們僅僅是一種普通的流浪狗,與羅威納、金毛等犬類的流浪犬只無異;而另外的一部分人則認為澳洲野犬雖然與袋鼠、鴨嘴獸等已經生活了1.5億多年的本土物種來說還很新,但它們進入澳洲的時間非常早,比歐洲殖民者都要早,并且相對于其他犬類來說,它們的吻部更長,頭部也更扁,應該將其認定為澳洲獨有的物種而予以保護。
一個月的拉布拉多容易養活,但由于狗狗的年齡比較小、自身抵抗力比較差,主人要給小拉布拉多提供一個溫暖舒適的生活環境,喂食狗糧時最好用溫水或者羊奶粉充分泡軟,更有助于小拉布拉多消化。及時接種疫苗和做好體內外驅蟲工作。
一個月的比熊犬胃腸道未發育完全,喂食應以母乳為主,因為母乳的營養成分比較健康,而且母乳帶有母源抗體,吃母乳的泰迪抵抗力會更強一些。如果沒有母乳喂養,主人應使用羊奶粉或幼犬專用奶粉進行喂養,也可以用適量溫水將狗糧泡軟后飼喂比熊。
金毛和拉布拉多都是容易訓導、性格溫順聰明的狗狗品種,都屬于攻擊性小的犬類,兩者相差不大。金毛性格沉穩和粘人,毛發濃密且長,觸感更柔軟一些,不容易打理,洗澡較麻煩。拉布拉多被毛短且直,相對來說好打理一些,拉布拉多對主人非常忠誠,服從性非常好。
金毛會比較好養一點。因為金毛性格很好,很溫馴,而薩摩耶則更加調皮一點。而且薩摩耶的白色毛發很容易弄臟,需要主人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護理。金毛對環境的要求不高,適應各種飼養方式。比起薩摩耶這些雪橇犬的玻璃胃,它們的生命力很強。
1、純正金毛犬的嘴巴很大很寬,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變得越來越寬。2、純正金毛犬的骨架比較大。3、純正金毛幼犬眼睛大小適中呈杏仁狀,炯炯有神,眼睛瞳孔顏色為黑色或棕色 。4、純正金毛幼犬毛發蓬松光滑。5、純正金毛犬耳朵較大呈三角形。
公金毛比母金毛會相對好養一點。公金毛的性格開朗、溫順。毛發比較長,身材高大有型。母金毛性格溫順,體型相對嬌小一點。毛發較短,母金毛的生理期、懷孕、生產之后都要花費時間和精力去照顧。
1、金毛幼犬毛發越濃密越好。2、要挑選骨架較大的、精神狀態好的。3、要挑選頭部寬闊,耳朵大小適中的。4、觀察幼犬的骨量及四肢,骨量越高,金毛日后的體態和體格就會越大,品相好的金毛,其四肢比較粗壯。5、要挑選眼睛呈杏仁狀、瞳孔顏色偏黑色的。
韓系比熊是指比熊犬做了一個韓系造型,并非指某個品種,類似于貴賓犬的泰迪裝,只是代表一種造型。韓系比熊的外形可愛,性情溫順,深受大家喜愛。韓系比熊的毛發多為白色,挑選韓系比熊,毛發要挑濃密的,越濃密越好,頭頂的毛毛要多,背部的毛量要厚。
地址:江夏大道鴻發世紀城東門14號樓103號門面
電話:027-87988580
地址:中山大道797號長青廣場商務中心1層A座
電話:13397153577
地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光谷一路城市之光24-2門
電話:027-87002324
地址:中南二路22號奧山創意街區5號樓獨棟
電話:13377857323
地址:關山大道金地太陽城A棟C-8號
電話:18971692583
謝先孝主治醫師
擅長犬貓傳染病治療,消化內科疾病診療,細胞學檢查和犬貓常規外科手術。
陽炳中執業獸醫師
擅長大小寵疾病
黃家豪住院部主管
擅長麻醉學、常規外科手術
張雨龍高級助理
擅長貓科行為學、鼻腔疾病、內分泌疾病
陶虹宇藥房主管
擅長藥物代謝動力學、實驗室檢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