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最值得養的鶇科鳥需要考慮多方面因素,包括鳥的品種、性格、健康狀況、養護難度等。具體來說,可以選擇一些性格溫順、適應性強、易于飼養的品種,如紅喉歌鴝、藍喉歌鴝等。
在選擇時要注意檢查鳥的健康狀況,觀察其羽毛是否整潔、眼睛是否明亮、食欲是否正常等。此外,還要考慮鳥的養護難度,選擇對飼料和環境要求較低、易于管理的品種。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橙頭地鶇的飼養方法
橙頭地鶇是一種很值得 飼養 的鳥種。它集觀賞、鳴叫于一體,既有多彩亮麗的羽毛,又有甜美清晰、圓潤的歌喉。可是橙頭地鶇該如何飼養呢?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橙頭地鶇飼養 方法 ,一起來看看。
橙頭地鶇飼養方法
主食:
1、春季飼料( 春節 過后使用此配方):小米面3兩、玉米面2兩、綠豆面1兩、黃豆面1兩、小雞飼料(21個蛋白)3兩
葷料:6---8個雞蛋黃、干魚粉1、5兩、干蠶蛹粉1兩、牛肉粉1兩、干酵母20片、枸杞子1兩
2、秋季換羽期間,加大枸杞子、螞蚱粉和葷料的比例,有條件的多喂活螞蚱,主要是增加鳥的色彩和脂肪。
3、冬季要以清淡為主,減少葷料的比例,因為橙頭地鶇是不愛活動的鳥,冬季應避免發胖影響春季的鳴叫和觀賞。
有人說橙頭地鶇能吃能拉,那是因為飼料太粗了,滿足不了它的生理需要,他要維持正常的生存就要不斷的補充營養,所以他就要不斷的吃不斷的拉。如果飼料調整好了,這種情況就見好轉。
無論什么季節,都不要忘記適當給點青菜、飼料。
橙頭地鶇的管理問題
1、新購的野橙頭地鶇最好上架飼養一個階段,到見人不驚、不跳再入籠飼養。橙頭地鶇的習性是喜歡在濃密覆蓋下的地面活動,在樹上棲處鳴叫,所以無論架養還是籠養,在鳥不服架和籠的情況下要蹲養,不要掛于高處,以免造成驚嚇和揚頂,也會增加馴服的難度。直到您的鳥已經服籠,春季鳴叫時就可以關在樹上了,那時候一定會給您一個驚喜。
2、橙頭地鶇喜蔭,不要長時間在陽光下,特別是強光。應該適當的見見陽光,最好是清晨和傍晚的陽光,陽光曬久了,鳥的羽毛就會退色、暗淡。
3、關于鬧籠問題:鬧籠、是鶇科鳥的習性,也是個很難解決的問題。我觀察鶇科鳥一般是在傍晚的時候開始鬧籠、晚間也會突然鬧起來。我的做法是在傍晚之前就將其蓋上籠罩,輕輕的放在僻靜的位置,不要驚擾它,這樣就會逐漸的有所好轉。
4、關于遛鳥問題:我贊同新鳥剛剛買進時暫時不要遛鳥,放入籠中靜養幾日,待其順利換好食料后上架后再遛,無論架養還是籠養,遛鳥不要掛遛,要蹲遛,要先靜后動,就是先在肅靜的地方遛,逐漸過渡到人多、熱鬧的地方遛。如果沒有條件遛鳥,您必須多接觸它,逗引它,使他不寂寞。切忌在它鬧籠、反性時強行馴服,結果是適得其反,要慢慢的調教,不可操之過急。
此鳥非常喜歡洗澡,要經常的讓其水浴。
紅腹藍磯鶇養幾只好
一只。根據查詢百度百科信息顯示,紅腹藍磯鶇是非常聰明的一種鳥類,可以使枯燥的生活多添一縷色彩,但養殖的代價也是非常大的,因此養一只最好。紅腹磯鶇是鶇科、磯鶇屬小型鳥類,體長20-22厘米,頦、喉、胸藍色,胸以下栗紅色。
專家好,路邊撿的鳥,末成熟,叫什么名,主食怎么喂,準備養大放生。謝謝
這是烏鶇幼鳥
烏鶇是雀形目鶇科鶇屬的鳥,分布范圍極廣,基本全國每個角落都有它的身影。烏鶇是我國南方飼養較多的歌鳥,其羽毛烏黑發亮,嘴橙色,多跳躍行走。每年春季,雄性烏鶇都會站在樹上長鳴,其鳴聲宛轉悠揚,傳播極遠。在我國西南,烏鶇一般在4月開始筑巢繁殖,其巢多用帶泥漿的枯草累疊于樹杈之上,也少見于房梁之上。烏鶇巢由于帶泥的原因,在干燥后往往相當堅固。此鳥每窩產蛋約4-10枚,狀如鵪鶉蛋,只是底色較鵪鶉蛋綠一些。烏鶇雛鳥羽色與雌鳥相近,一般出殼20天后離巢。
②選雛飼養:由于烏鶇成鳥性子較烈,很難養熟,所以一般是從雛鳥開始養。烏鶇雛鳥多在4月底開始上市,挑選雛鳥以15日齡公鳥為佳,這個時候的鳥羽毛尚未豐滿,比較容易適應新環境。雛鳥到家后要準備一個箱子墊上墊材做窩,喂食方面主要以八哥飼料用溫水泡軟填喂為主。由于烏鶇雛鳥消化快且食量大,所以每天要多次喂食,這方面可以參照八哥。待雛鳥羽毛豐滿有啄食跡象后,就可放于八哥籠中學吃了。烏鶇雛鳥一般在當年8-9月開始叫口,可選擇10月換毛后壓口。從小養大的烏鶇乖巧、不怕人,是西南民間較為喜愛的玩賞鳥。
③注意事項:飼主如果是想將烏鶇養大學口的話,那就最好挑選公鳥;雛鳥食物不能調得過稀,以能夠捏成團為宜;烏鶇學吃后也多數趕上了它們的返生期,這個時候千萬要注意看護;雛鳥的箱子空間不能太大,不利于保溫,雛鳥千萬要注意保溫,這點是重中之重!
如何飼養野生黑鶇
烏鶇是鶇科鶇屬的鳥類,烏鶇是瑞典國鳥。那么下面一起來看看我為大家精心推薦的烏鶇的飼樣方式,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烏鶇的飼樣方式
鶇雄鳥全身大致黑色、黑褐色或烏褐色,有的沾銹色或灰色。上體包括兩翅和尾羽是黑色。黑褐,色稍淡,頦綴以棕色羽緣,喉亦微染棕色而微具黑褐色縱紋。嘴黃,眼珠呈桔,羽毛不易脫落,腳近黑色。嘴及眼周橙。雌鳥較雄鳥色淡,喉、胸有暗色縱紋。虹膜褐色,鳥喙橙或,腳黑色。
主要棲息于 次生林、闊葉林、 針闊葉混交林和針葉林等各種不同類型的森林中。海拔高度從數百米到4500米左右均可遇見,尤其喜歡棲息在林區外圍、林緣疏林、農田旁樹林、果園和村鎮邊緣,平原草地或園圃間。
常結小群在地面上奔馳,亦常至垃圾堆及廁所等處找食。棲落樹枝前常發出急促的“吱、吱”短叫聲,歌聲嚎亮動聽,并善仿其他鳥鳴。膽小,眼尖,對外界反應靈敏,夜間受到驚嚇時會飛離原棲地。主要以昆蟲為食。所吃食物有鱗翅目幼蟲、尺蠖蛾科幼蟲、蝽科幼蟲、蝗蟲、金龜子、甲蟲、步行蟲等雙翅目、鞘翅目、直翅目昆蟲和幼蟲。 也吃樟籽(食后將籽核吐出)、榕果等果實,以及雜草種子等植物。
烏鶇 - 產地分布分布范圍:歐亞、北非、印度至中國;越 冬至 印度支那。( 包括整個歐洲、北回歸線以北的非洲地區、阿拉伯半島以及喜馬拉雅山-橫斷山脈-岷山-秦嶺-淮河以北的亞洲地區。印度次及中國的西南地區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錫金、尼泊爾、巴基斯擔、斯里蘭卡、馬爾代夫以及中國的東南部地區等。中國為長江口至天山一線以南的廣大地區留鳥,在海南為冬候鳥。種群數量較多。)
烏鶇的分布狀況
常見于中國大部林地、公園及園林,高可至海拔4000米。亞種maximus為南部及東南部的留鳥;sowerbyi于四川中部;intermedia于西北部(天山、喀什、羅布泊及柴達木盆地);mandarinus為留鳥于華中、華東、華南、西南及東南等地,部分鳥在海南島越冬。
烏鶇是四川乃至中國長江流域、華南和西南的常駐居民,分布廣,數量多,棲息于平原草地或園圃間,常單獨或者三五成群在地面奔馳覓食。跟麻雀、喜鵲、烏鴉鳥一樣烏鶇也屬于適應性強不甚懼人遍及全世界的鳥。“給一點陽光就燦爛”,城市村莊有樹木(它在喬木上筑巢生兒育女)、有原始植被的地面(水泥地面就不會有蟲子了)、有水的地方就有烏鶇。在城市有高大樹木的庭院中不難見到烏鶇的巢,但是它比喜鵲謹慎,通常是將巢隱蔽在樹干間的平臺中,從來不去張揚自己的“建筑杰作”。我打小生活在北方,2006年4月在文殊院還是第一次跟烏鶇“密切接觸”,看到了它的巢,聽到了它的悠揚的情歌。
烏鶇的繁殖特征
雄鳥向雌鳥求愛時,先是努力顯示自己,盡量顯示自己的特殊本領。它圍繞著雌鳥進行精彩的飛行表演,或打轉轉,取得雌鳥的垂青,然后就進行交配。
烏鶇喜歡在小溪、池塘、綠蔭的道路附近筑巢。巢以枝條、須根、枯草、松針等混泥而造成深杯狀,營置于喬木的枝梢上或枝丫間。巢深4——6厘米。一年產卵兩窩,每窩四至五枚卵。卵呈淺綠色而綴以淡灰色斑紋。孵卵期為十二至十五天, 飼養 雛鳥十三至十四天,即出窩。它是我國長江流域、華南、西南各地常見的留鳥。
有些烏鶇是遷居的,象白喉磯鶇,繁殖于東北以至河北北部,秋季遷徒于華南沿海一帶越冬;象白眉白腹鶇,繁殖在西伯利亞,遷徒遍于我國中部和東部;象赤頸鶇,繁殖于西伯利亞,遷徒于我國長江以南越冬。
烏鶇遍布祖國各地,是農林堅強的衛士。
烏鶇的個頭跟白眉鶇差不多(體長約30厘米),比畫眉大,比鴿子小。顧名思義,烏鶇的羽色是皂黑的,所以跟烏鴉一樣姓烏。還有人叫它烏哥、黑鵝、烏鵲……說的都是它的黑。但是“烏”和“烏”并不完全一樣:烏鴉從頭到腳一身通黑,沒有一絲亮色,一張黑嘴像碩大的生鐵鉤子。烏鶇是耐看的“黑牡丹”身形比烏鴉小巧,裝扮時髦美麗——涂了滿滿的蠟口紅,描了金色的眼線。也許還有人說烏鶇長相像八哥——八哥是鳥類中的歌唱家,派頭大,春夏一身筆挺的黑西服,可是它鼻子里居然滋生出“茂盛的草叢”,邋遢到家了。而且論歌喉烏鶇比八哥一點兒也不差據說他的嘯鳴有一百二十余種變化,效仿畫眉、燕子、黃鸝、柳鶯雄雞、喜鵲等等鳥的叫聲無不惟妙惟肖。在南方一些地方烏鶇、八哥比鄰而居,所以它們免不了同臺比藝——八哥可以模仿烏鶇所有的鳴囀。
像白眉鶇以及大多數的鶇一樣,烏鶇大步咚咚行走于地面覓食。小伙子操著一把“的鎬頭”(雄性嘴是蠟),姑娘的個頭比小伙子小點兒,使著一把“黑色的鎬頭”(雌嘴是黑色的)。春夏赤昆蟲,蠅蛆,一鳥所吃蠅蛆竟達100多個,多以昆蟲為食偶而也食果實,冬季雜食性很強。冬秋吃植物的漿果及雜草的種子,樟果,榕果和各種野果,當然在這個季節最好的食物是蚯蚓,圓鼓鼓的,長長的,像咱們人類的臘香腸,又香甜,又實惠,分量多啊。
烏鶇是一種極容易辨認的常見的中型雀類,不知者常誤認為是烏鴉,其實烏鶇比烏鴉在體形上要小得多,和普通鴿子差不多。在外觀上烏鶇比烏鴉要美觀得多,烏鴉的喙是黑的,烏鶇的喙是的,這點極易區別。如果你長期觀察,你會發現烏鶇的鳴囀非常豐富婉轉,在我國幾乎無鳥能與之相比。號稱鳴禽之王的黃鸝和鳴囀專家畫眉都沒有其鳴聲那樣多姿和極盡變化之能事,本人在近兩年的記載中發現這種鳥的叫聲居然有一百二十余種變化,而極善鳴的畫眉不過五十余種。
在長江流域,經常見到烏鶇和灰喜鵲與八哥混在一起取食,忌于灰喜鵲具攻擊性,烏鶇更喜歡與八哥在一起。由于八哥幾乎能模仿烏鶇的所有的鳴囀,因此在聽聲時還要注意觀察,小心“上當受騙”!反過來,烏鶇和八哥一樣也是效鳴高手,它從畫眉、燕子、黃鸝、柳鶯到喜鵲乃至小雞的叫聲,無不學得惟妙惟肖。另外要注意的是,冬季時這種鳥只作明亮高昂的“吉-吉”聲,很少出現多的變化。烏鶇性不懼人,城市化程度也非常高,在分布區域內,只要有人的地方一般都能見到它們。另外烏鶇是一種極易馴養的鳥,完全可以像養雞那樣成群地粗放家養,只是容易受到野生烏鶇的引誘而逃逸。
4~7月繁殖,巢大都營于喬木的枝梢上或樹木主干分支處、距地面約3米,棕櫚葉柄間等處筑碗狀巢,以枝條、枯草、松針等混泥筑成深杯狀。每窩產卵4-6枚,淡藍灰色或近白色,綴以赭褐色斑點,由雌鳥孵化。
鳥的選擇
烏鶇為中國南方喜歡飼養的歌鳥。野生成鳥野性大,難馴熟,常因過度撞籠而死亡,故多掏取幼鳥人工喂養。雌性成鳥與雄鳥稍不同,上體包括兩翅和尾羽均黑褐色,背部色稍淡;頦和喉淺栗褐色,綴以暗紋;余部亦黑褐,但稍沾栗。幼鳥雌雄較難區分,一般認為雄性幼鳥 初級飛羽有明顯金屬光澤雌性幼鳥無此光澤或不明顯。
選籠特點
飼養烏鶇用 八哥籠為宜,也可用畫眉籠,或自制類似大小、亮底、條間距2厘米的竹籠。
飼料喂法
掏到烏鶇雛鳥,一般喂豆制品(如白豆腐干或白豆腐皮),切成適口小塊用竹簽挑著喂;最好再加新鮮肉沫拌粉料(如點額粉、雛雞料搓的20%的熟雞蛋黃等)調成稠粥狀,用竹蓖挑著喂。成年烏鶇以雞蛋大米或雞蛋小米為常備飼料,每天喂一食抹(食缸)軟料(肉沫+熟雞蛋+水果沫+菜沫+昆蟲),兩小時內吃完為度。
管理調教
大約10月份,幼烏鶇已換成鳥羽衣,是學口的好時期,應開始遛鳥。每天清晨提鳥籠到公園或郊外讓它聆聽鳥叫,或使其跟“教師鳥”學口。
日常管理的重點是食水的衛生,籠子和用具的清潔。夏季每天水浴一次,冬季設法提高室溫,保證每周水浴一次。換羽期飼料中一定要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添加劑,否則常會因脫不下羽毛而難以過冬。
烏鶇的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范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范圍小于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烏鶇的保護級別
列入《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石斑魚本身沒有毒,石斑魚的魚子有毒。
新生兔子吃母乳是最好的,但如果需要人工喂養,主人可利用注射器喂食寵物奶粉,每次喂食5毫升,間隔12小時后再喂,直到21天后開始增加量,每次喂食7-8毫升。一個月后就可開始喂食苜蓿草了,這時需要將球蟲藥磨碎后摻入食物。
兔子被打后很焉,很可能是因為應激反應導致的,多數時候還伴有厭食、躲避等癥狀。這主要是因為兔子的膽子很小,不僅是被打會受驚,即使是換個新環境居住或者加入了新成員,也出現過兔子直接被嚇死的案例。
鱷龜是家養烏龜中長得最快最大的品種之一,鱷龜分為小鱷龜和大鱷龜,科學飼養下大鱷龜每年可長1-2斤,最大能長到200-500斤。而小鱷龜最大也可長到38公斤以上,普遍體重也在23-36公斤左右,可以說是非常適合想養大型龜的人群。
烏龜被摔到吐血,如果不進行及時的治療,存活的概率是比較小的,因為烏龜吐血一般是由于內臟出現了破損導致。因此在烏龜摔成內傷后要立即治療,首先可以給它灌服云南白藥,3周內禁食,但每天喂食葡萄糖。
地址:江夏大道鴻發世紀城東門14號樓103號門面
電話:027-87988580
地址:中山大道797號長青廣場商務中心1層A座
電話:13397153577
地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光谷一路城市之光24-2門
電話:027-87002324
地址:中南二路22號奧山創意街區5號樓獨棟
電話:13377857323
地址:關山大道金地太陽城A棟C-8號
電話:18971692583
謝先孝主治醫師
擅長犬貓傳染病治療,消化內科疾病診療,細胞學檢查和犬貓常規外科手術。
陽炳中執業獸醫師
擅長大小寵疾病
黃家豪住院部主管
擅長麻醉學、常規外科手術
張雨龍高級助理
擅長貓科行為學、鼻腔疾病、內分泌疾病
陶虹宇藥房主管
擅長藥物代謝動力學、實驗室檢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