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頭鸚鵡(學名:Psittacula roseata)是中型鳥類,僅有2個亞種。體長26-36厘米,體重85-90克。是典型的攀禽,鳥喙強勁有力,喙鉤曲,上頜具有可活動關節,喙基部具有臘膜。肌肉質舌厚。腳短,強大,對趾型,兩趾向前兩趾向后,適合抓握和攀援生活。
頭部粉紅色,到了頭部后方、頸部均變為藍紫色。體羽主要為黃綠色,上體顏色較深,翅綠色。雌雄鳥頭部顏色有別:雄鳥為玫瑰紅,雌鳥呈灰藍色。晚成雛。花頭鸚鵡是近危物種,在中國屬于二級保護動物。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花頭鸚鵡的介紹
花頭鸚鵡(學名:Psittacula roseata)是中型鳥類,僅有2個亞種。體長26-36厘米,體重85-90克。是典型的攀禽,鳥喙強勁有力,喙鉤曲,上頜具有可活動關節,喙基部具有臘膜。肌肉質舌厚。腳短,強大,對趾型,兩趾向前兩趾向后,適合抓握和攀援生活。頭部粉紅色,到了頭部后方、頸部均變為藍紫色。體羽主要為黃綠色,上體顏色較深,翅綠色。雌雄鳥頭部顏色有別:雄鳥為玫瑰紅,雌鳥呈灰藍色。晚成雛。主要棲息于約1500米的森林地帶、次要林區和部份被開墾過的地區、干燥以及潮濕的熱帶草原等地。以堅果、漿果、嫩枝芽、谷物、種子等為食。分布于孟加拉國、柬埔寨、中國,印度、緬甸、泰國和越南等國。
綠色鸚鵡什么品種
綠色鸚鵡什么品種
綠色鸚鵡什么品種,大家也知道我們每天都可能看見動物,鳥類也是最常見的動物之一,而且我們經常會研究鳥類的特征,綠色鸚鵡是我們常見的鳥類之一,那么綠色鸚鵡什么品種?
綠色鸚鵡其實就是花頭鸚鵡。這是一種非常常見的鸚鵡。它的眼睛下方是的,羽毛。主要是淡綠色的,眼睛周圍全是紅色的。雄性花頭鸚鵡的頭部顏色比彩頭鸚哥的淺色稍深,看起來有點像彩頭鸚鵡的幼鳥。花頭鸚鵡體型較彩頭鸚哥小,且數量卻少的多。
花頭鸚鵡通常習慣成雙成對或以最多15只鸚鵡為一小組四處游蕩,游蕩的地點完全取決于是否有足夠的食物。偶爾還會和同屬的胡須鸚鵡湊在一起,飛行時還會伴隨著相當刺耳的叫聲,聲音嘶啞刺耳。
通常它們以小群體移動,但是它們也以大群體聚集。尤其是食物充足的時候,它們經常與灰頭鸚鵡和馬拉巴鸚鵡一起覓食,有時會對農產品造成損害。
籠養的花頭鸚鵡非常安靜,適合家庭飼養。他們剛開始比較害羞,破壞力不強。它們對過于潮濕和寒冷的環境很敏感。剛引進時,其適應期溫度不應低于20℃。起初,他們對新食物的適應能力很差。適應后,應該提供各種蔬菜、水果、種子、谷物等食物。
綠色鸚鵡是花頭鸚鵡。
1、頭部粉紅色,到了頭部后方、頸部均變為藍紫色。體羽主要為黃綠色,上體顏色較深,翅綠色。雌雄鳥頭部顏色有別:雄鳥為玫瑰紅,雌鳥呈灰藍色。晚成雛。是典型的攀禽,鳥喙強勁有力,喙鉤曲,上頜具有可活動關節,喙基部具有臘膜。肌肉質舌厚。腳短,強大,對趾型,兩趾向前兩趾向后,適合抓握和攀援生活。
2、花頭鸚鵡主要棲息于約1500米的森林地帶、次要林區和部份被開墾過的地區、干燥以及潮濕的熱帶草原。尤其偏好在森林和農耕區的邊界活動。平時它們習慣成對,或是組成至多15只的小群體四處游牧,游牧的地點完全視食物充足與否決定;偶爾會和同屬中的胡須鸚鵡(Moustached Parakeet)一起集結活動,飛行的時候會伴隨相當尖銳的叫聲,聲音沙啞刺耳。
3、花頭鸚鵡以堅果、漿果、谷物、種子為食,偶爾會前往農耕區覓食谷類作物。 主要棲息在林地、農地、丘陵、潮濕落葉性森林、熱帶草原林地、松樹林等海拔1500m以下的地區,北部的族群則大部分棲息于海拔500m以下的地區。
1、純綠鸚鵡:純綠鸚鵡外形都有是綠色的,無論雌雄,從頭部至全身幾乎全部翠玉綠色,腹部是草綠色。翅的邊緣有明亮美麗的深藍色羽毛。喙和爪是鐵灰色。這種小長尾鸚鵡以種子、花、果漿為主要食物。
2、雞尾鸚鵡:雞尾鸚鵡在香港和臺灣多稱玄鳳鸚鵡,是世界上最常見的中型鸚鵡之一。手養幼鳥十分活潑,喜愛親近主人;雞尾鸚鵡有許多的變種,較常見的是灰色、白色、珍珠等品種。它們在全世界的總數量超過1百萬只,而且數量仍繼續地成長中,其族群十分穩定且安全。
3、公主鸚鵡:公主鸚鵡,鳥體為橄欖綠色,頭頂和頸部帶有些淺藍色。在所有的澳洲長尾鸚鵡中公主鸚鵡是外表最優雅美麗的種類之一,長尾及出眾的外表受到許多人的喜愛。主要以草類植物種子、水果、漿果、堅果、花朵、花蜜、植被、昆蟲以及其幼蟲等為食。
4、虎皮鸚鵡:虎皮鸚鵡是全世界最普遍的寵物鳥,品種繁多,頑皮可愛,受到大眾廣泛地喜愛,全世界的總數量超過5百萬只,它們常是許多剛對鸚鵡有興趣的人買的第一只鸚鵡,也是最常出現在鳥展的種類。它們非常容易照顧及繁殖,所以才會如此的普遍。
5、紅領綠鸚鵡:紅領綠鸚鵡是長尾的綠色鸚鵡,壽命30年。紅領綠鸚鵡有一條環繞頸部的黑帶,這成為了紅領綠鸚鵡的明顯特征,看上去也十分的有趣。
綠色鸚鵡品種有純綠鸚鵡,虎皮,和尚,云斑,橫斑,蠟嘴,亞歷山大,折衷等等。
1、大多數鸚鵡主食樹上或者地面上的植物果實、種子、堅果、漿果、嫩芽嫩枝等,兼食少量昆蟲,吸蜜鸚鵡類則主食花粉、花蜜及柔軟多汁的果實,鸚鵡在取食過程中,常以強大的鉤狀喙嘴與靈活的對趾形足配合完成,對趾型足,兩趾向前兩趾向后,適合抓握,在樹冠中攀援尋食時,首先用嘴咬住樹枝,然后雙腳跟上。
2、云斑鸚鵡的繁殖和一般的虎皮鸚鵡一樣,在已成對的云斑鸚鵡籠內放入合適的巢箱,過一段時間以后鸚鵡自己就可以繁殖出小鸚鵡,不需要人工干預,也不需要代孵,虎皮鸚鵡一般不會輕易去孵別的鸚鵡的蛋。
3、蠟嘴鳥的多數種類虹膜為褐或淡灰色,嘴巴是紅、黃或黑色,大多有細橫斑,喙圓錐形,色似封蠟,叫聲甚微弱且尖細,該類鳥飛行快,好動,緋紅色腰塊使其明顯易見,蠟嘴鳥主要以種子為食,屬于社群性動物,常光顧灌叢、草地、耕作區、稻田及蘆葦地。
綠鸚鵡的.品種介紹
綠鸚鵡是鸚鵡科鸚鵡屬的鳥類動物,它的身體呈現綠色,鳥喙為淺藍灰色,尖端呈現黑色,且綠鸚鵡的虹膜為橙色,翅膀的邊緣有明亮美麗的深藍色羽毛,而爪子是鐵灰色,并且綠鸚鵡身體長度為28-31厘米。
綠鸚鵡的棲息范圍
綠鸚鵡主要棲息在西蘭的安特波地斯島和波蘭島上,這里主要生活兩種鸚鵡,一種是有紅冠的綠鸚鵡,一種是沒有紅冠全身綠羽毛的純綠鸚鵡,而且綠鸚鵡在新西蘭周圍小島上也有分布,但是數量較少。
綠鸚鵡的生活習性
綠鸚鵡主要生活在野草叢區、沿海岸邊的峭壁上,大多單獨或是成對行動,有時候在繁殖季也會組成5只左右的小群體,且綠鸚鵡生性好奇活潑,當被驚擾的時候,會發出短促的鳴叫,然后忽然消失在濃密的植被叢中。
綠鸚鵡養殖方法
純綠鸚鵡主要食用野草類植物、莎草、花朵、漿果、死亡的企鵝和海鷗等動物的肉,純綠鸚鵡在野外的繁殖季為11月到隔年1月,它們會將巢筑在濃密草叢下方的地洞中,一次會產下2枚卵,孵化期為26天,幼鳥羽毛長成約35天。
綠毛鸚鵡什么品種
花頭鸚鵡。綠毛鸚鵡是花頭鸚鵡的一種,是很常見的一種鸚鵡,眼睛下方是的,羽毛的話還是以淡綠色為主,眼睛周圍都是紅色的。因此是花頭鸚鵡。
石斑魚本身沒有毒,石斑魚的魚子有毒。
新生兔子吃母乳是最好的,但如果需要人工喂養,主人可利用注射器喂食寵物奶粉,每次喂食5毫升,間隔12小時后再喂,直到21天后開始增加量,每次喂食7-8毫升。一個月后就可開始喂食苜蓿草了,這時需要將球蟲藥磨碎后摻入食物。
兔子被打后很焉,很可能是因為應激反應導致的,多數時候還伴有厭食、躲避等癥狀。這主要是因為兔子的膽子很小,不僅是被打會受驚,即使是換個新環境居住或者加入了新成員,也出現過兔子直接被嚇死的案例。
鱷龜是家養烏龜中長得最快最大的品種之一,鱷龜分為小鱷龜和大鱷龜,科學飼養下大鱷龜每年可長1-2斤,最大能長到200-500斤。而小鱷龜最大也可長到38公斤以上,普遍體重也在23-36公斤左右,可以說是非常適合想養大型龜的人群。
烏龜被摔到吐血,如果不進行及時的治療,存活的概率是比較小的,因為烏龜吐血一般是由于內臟出現了破損導致。因此在烏龜摔成內傷后要立即治療,首先可以給它灌服云南白藥,3周內禁食,但每天喂食葡萄糖。
地址:江夏大道鴻發世紀城東門14號樓103號門面
電話:027-87988580
地址:中山大道797號長青廣場商務中心1層A座
電話:13397153577
地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光谷一路城市之光24-2門
電話:027-87002324
地址:中南二路22號奧山創意街區5號樓獨棟
電話:13377857323
地址:關山大道金地太陽城A棟C-8號
電話:18971692583
謝先孝主治醫師
擅長犬貓傳染病治療,消化內科疾病診療,細胞學檢查和犬貓常規外科手術。
陽炳中執業獸醫師
擅長大小寵疾病
黃家豪住院部主管
擅長麻醉學、常規外科手術
張雨龍高級助理
擅長貓科行為學、鼻腔疾病、內分泌疾病
陶虹宇藥房主管
擅長藥物代謝動力學、實驗室檢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