蜥蜴是一種爬行動物。從體溫的變化特征來看,爬行動物的體溫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會隨著周圍環境中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其實也就是通常意義上所說的變溫動物。由于它們的體溫會受到周圍溫度的影響,所以在冬季時就會產生冬眠的現象。
不過,蜥蜴雖然會冬眠,但并不是所有地區的蜥蜴都會在冬季冬眠。在全球范圍內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就生活著很多蜥蜴,這些地區的冬季其實溫度并不是特別低,因此生活在這些地區的蜥蜴可能并不會冬眠。同時在溫帶地區也生活著一些蜥蜴,在這些地區冬季溫度可能是比較低的,有時候可以達到零度以下,生活在這些地方的蜥蜴則是會冬眠的。比如,在我國北方廣大地區就生活著一些蜥蜴,它們就會冬眠,在溫度開始降低時就會尋找合適的過冬地點。
二、蜥蜴什么時候冬眠上面已經介紹過,蜥蜴雖然會冬眠,但它們是否冬眠需要看周圍環境的溫度。若冬季溫度非常低,蜥蜴就會冬眠。具體來看,在不同地方生活的蜥蜴的冬眠時間也是不同的,因為不同地區的差異比較大。比如在我國的北方地區,從秋末開始溫度就已經比較低了,此時蜥蜴就會慢慢進入冬眠的狀態。當蜥蜴正在冬眠的時候,它們基本不會吃東西,會一直靜靜地待在一個隱蔽的地方,一直到第二年的春季溫度開始升高時才會蘇醒。
另外,若是人工養殖蜥蜴時,可以在冬季適當調節溫度,處于20度以上,這樣蜥蜴就可以不冬眠。處于冬眠狀態中時,蜥蜴不會生長,所以盡量還是不要讓它們冬眠。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蜥蜴冬眠時間是幾個月
蜥蜴有很多種,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冬眠時間取決于環境氣溫,通常在15℃左右進入冬眠,20-25℃時逐漸出眠,一些生活在熱帶的蜥蜴可能終生不會冬眠。
在北方,蜥蜴什么時候冬眠?
當溫度低于15度,蜥蜴就要冬眠了。
冬眠不利于蜥蜴的生長,很容易生病或者凍死。
所以需要用加溫棒進行保暖。
溫度應該維持在22度到30度之間。
蜥蜴冬眠嗎
在溫帶及寒帶生活的會冬眠
蜥蜴(Lizard),俗稱"四腳蛇"又稱"蛇舅母",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屬于冷血爬蟲類,其種類繁多,在地球上分布大約有3000種左右,我國已知的有150余種,大多分布在熱帶和帶。
蜥蜴大多以昆蟲作為主要食物,有食其他各種肉類,象石龍子等品種,也愛吃蔬菜、南瓜和水果等植物飼料。
蜥蜴是變溫動物,在熱帶生活的蜥蜴,由于氣候溫暖,可終年進行活動。在溫帶及寒帶生活的蜥蜴于冬季進入休眠狀態,表現出季節活動的變化,在特別炎熱和干燥的地方,也有夏眠的現象,以度過高溫干燥和食物缺乏的惡劣環境。
蜥蜴生活于平原、山地、樹上或水中,需要溫度較高的環境。適當的溫度變化可以刺激它的消化和營養的吸收。增強它的免疫能力,抵抗感染。白天溫度30~32℃最適宜,最高可提至35℃,提溫可以用燈泡照射,晚上也應保持24~27℃。睡覺時要給予黑暗環境,以滿足生理需要,所以晚上不要用燈泡照。最好每天都讓蜥蜴暴曬在陽光下,這樣,它吃進去的鈣質和維生素d3,才能被吸收,為身體所利用。
蜥蜴是卵生,少數卵胎生。蜥蜴與蛇有密切的親緣關系,二者有許多相似的地方,周身覆蓋以表皮衍生的角質鱗片;蜥蜴的生活特征是:大多分布在熱帶和帶,其生活環境多樣,主要是陸棲,也有樹棲、半水棲和土中穴居。
蜥蜴是蜥蜴科蜥蜴屬動物,多數以昆蟲為食,也有少數種類兼食植物。蜥蜴類動物身體一般分為頭、頸、軀干、尾4個部分。多數蜥蜴有四肢,但有的只有前肢或后肢,指、趾末端有爪。有胸骨。
導讀:有些動物都是有冬眠的,待到春暖花開,這些動物就會蘇醒過來進行繁殖活動,那么你知道動物冬眠在哪個節氣?冬眠的動物有哪些嗎?不知道的話,可以來看看我的介紹哦。
動物冬眠在哪個節氣
一般的說,動物冬眠的時間,是在10月份的霜降、11月初的冬至至來年的3月初為冬眠期,如狗熊、烏龜、蝙蜉、蜥蜴、蛙類等兩粞動物,在整個冬眠季節里,它們身體卷縮、不吃不喝、代謝變得非常之緩慢,心臟也跳得微乎其微,體溫也降到了只有0.5攝氏度的最低水平,冬眠時的神精系統已進入深沉的麻閉狀態,僅能達到維持其最低程度的生命狀態。冬眠的后期階段,其性腺開始發育,冬眠后,可立及進行繁殖活動。
冬眠的動物有哪些
需要冬眠的動物有蛇、青蛙、烏龜、松鼠、黃蜂、刺猬、北極熊、蚯蚓、蝸牛、蝙蝠、睡鼠等。
蛇也是需要冬眠的動物,而且所有種類的蛇都會冬眠,當環境溫度低于15℃時,蛇就會進入冬眠狀態。以這個溫度來看,蛇一般在秋天就開始了冬眠。
到了冬眠的時候,蛇會盤踞在洞中睡覺,一睡就是幾個月,不吃不喝,一動不動地保持體力。但蛇在冬眠也不是完全沉睡,風和日麗的天氣,偶爾也會出來曬太陽,有時也會進食。等到春天真正到了的時候,蛇就醒來了,開始外出覓食,并且脫掉蛻皮,新年換新衣。
青蛙是兩棲動物,也是冷血動物,它們的體溫會受到氣溫的影響,隨著氣溫的變冷,它們的體溫也會逐漸下降。當氣溫下降到一定程度時,青蛙就鉆進泥土里,不吃不動,處于睡眠狀態,以此來躲避嚴寒。
青蛙冬眠的時間和蛇差不多,在秋末天氣變冷時,青蛙帶蟄伏在水底或洞穴之中開始冬眠,翌年春季天氣變暖時再回到水中繁殖。
烏龜是變溫動物,生活受環境氣溫的影響較大。11月至翌年3月,當氣溫降到10攝氏度以下時,烏龜就會停止進食,靜臥于池底的淤泥中或臥于覆蓋有稻草的松土中,進行冬眠進入冬眠期。
說到需要冬眠的動物有哪些,人們的第一反應可能就是松鼠。從小就在課本上看過,松鼠到了冬天就會備好食物,用干草把洞封起來,抱著毛茸茸的長尾取暖,開始冬眠,等到天氣暖和后再出來。
其實并不是所有松鼠都會冬眠,有些種類的松鼠在冬天依然照?;顒樱缥r夷松鼠、北美紅松鼠,如果是寵物松鼠,也會因為室內溫暖而不會冬眠。
而金花鼠蝦夷松鼠、草原犬鼠就會在冬天冬眠,它們在冬眠時像死了一樣,身體僵硬冰涼,呼吸和心跳微弱幾乎感覺不到,并且有的松鼠長時間冬眠還會真的死去。
生活于寒冷地區的蜥蜴會冬眠,大部分的蜥蜴生活在熱帶和次熱帶,如果環境溫度低于20度,基本上就死亡了,不存在冬眠。少部分溫帶原生的蜥蜴可以冬眠,可以多鋪點沙石和干草枯葉,放在室內溫度較穩定(不能放在經常開空調或暖氣的溫度劇烈變化的地方),環境較安靜的地方即可。
黃蜂,又稱為胡蜂或螞蜂。胡蜂為半冬眠昆蟲,氣溫降至5℃開始抱團冬眠,氣溫越低,抱團越緊;氣溫稍高,則抱團松散;溫度高于7℃時,便開始散團。而黃蜂越冬后成活率的高低主要與抱團好壞有關。
刺猬是異溫動物,因為它們不能穩定地調節自己的體溫,使其保持在同一水平,所以刺猬在冬天時有冬眠現象。刺猬在秋末開始冬眠,直到第二年春季,氣溫會暖到一定程度才醒來。而且刺猬喜歡打呼嚕,和人相似。
北極熊在冬天外出活動大大減少,可以長時間不吃東西,此時它們尋找避風的地方臥地而睡,呼吸頻率降低進入局部冬眠。不同蛇等動物的冬眠,北極熊的局部冬眠是似睡非睡,一旦遇到緊急情況便可立即驚醒,應付變故。并且北極熊只是在較長的一段時間里不吃不喝,而不是整個冬季。
蚯蚓在溫度低于20度左右時,就會停止生長,開始冬眠,因為低于零度蚯蚓就會死亡。蚯蚓在冬天會鉆到地層深處,那有適合它們的溫度。蚯蚓在0-5℃處于冬眠,最佳的生存溫度18-27℃之間。來年春天暖和了,它們又會活動起來。
蝸牛一般生活在比較潮濕,有植物叢中躲避太陽直曬,并且沒有人會干擾的地方。在寒冷地區生活的蝸牛會冬眠,在熱帶生活的種類旱季也會休眠,休眠時分泌出的黏液形成一層鈣質薄膜封閉殼口,全身藏在殼中,當氣溫和濕度合適時就會出來活動。
蝙蝠冬眠的地方大都是在洞里,冬眠時新陳代謝的能力降低,呼吸和心跳每分鐘僅有幾次,血流減慢,體溫降低到與環境溫度相一致,但冬眠不深,在冬眠期有時還會排泄和進食,驚醒后能立即恢復正常。它們的繁殖力不高,而且有“延遲受精”的現象,即冬眠前交配時并不發生受精,精子在雌獸生殖道里過冬,至翌年春天醒眠之后,經交配的雌獸才開始排卵和受精,然后懷孕、產仔。
睡鼠是冬眠時間最長的動物,一年中的春季、深秋以及冬季大約9個月時間里,睡鼠都處于冬眠的狀態。冬眠中不吃不動,呼吸幾乎停止,身體變得僵硬,外界的任何聲音都不能吵醒它們。它們一般的壽命通常在5年左右,其中3/4的時間都在睡覺。即使不是在冬眠的夏天里,它們也是終日呼呼大睡,直到夜間,才出來到處活動。
石斑魚本身沒有毒,石斑魚的魚子有毒。
新生兔子吃母乳是最好的,但如果需要人工喂養,主人可利用注射器喂食寵物奶粉,每次喂食5毫升,間隔12小時后再喂,直到21天后開始增加量,每次喂食7-8毫升。一個月后就可開始喂食苜蓿草了,這時需要將球蟲藥磨碎后摻入食物。
兔子被打后很焉,很可能是因為應激反應導致的,多數時候還伴有厭食、躲避等癥狀。這主要是因為兔子的膽子很小,不僅是被打會受驚,即使是換個新環境居住或者加入了新成員,也出現過兔子直接被嚇死的案例。
鱷龜是家養烏龜中長得最快最大的品種之一,鱷龜分為小鱷龜和大鱷龜,科學飼養下大鱷龜每年可長1-2斤,最大能長到200-500斤。而小鱷龜最大也可長到38公斤以上,普遍體重也在23-36公斤左右,可以說是非常適合想養大型龜的人群。
烏龜被摔到吐血,如果不進行及時的治療,存活的概率是比較小的,因為烏龜吐血一般是由于內臟出現了破損導致。因此在烏龜摔成內傷后要立即治療,首先可以給它灌服云南白藥,3周內禁食,但每天喂食葡萄糖。
地址:江夏大道鴻發世紀城東門14號樓103號門面
電話:027-87988580
地址:中山大道797號長青廣場商務中心1層A座
電話:13397153577
地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光谷一路城市之光24-2門
電話:027-87002324
地址:中南二路22號奧山創意街區5號樓獨棟
電話:13377857323
地址:關山大道金地太陽城A棟C-8號
電話:18971692583
謝先孝主治醫師
擅長犬貓傳染病治療,消化內科疾病診療,細胞學檢查和犬貓常規外科手術。
陽炳中執業獸醫師
擅長大小寵疾病
黃家豪住院部主管
擅長麻醉學、常規外科手術
張雨龍高級助理
擅長貓科行為學、鼻腔疾病、內分泌疾病
陶虹宇藥房主管
擅長藥物代謝動力學、實驗室檢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