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蟥是一種寄生蟲,它們寄生在動物體內并通過吸食宿主的血液來獲取養分。螞蟥具有特殊的吸血器官,包括頭部和尾部的吸盤以及可刺入皮膚的口器。當螞蟥吸血時,它們會緊緊吸附在宿主身上,直到吸飽為止。據報道,螞蟥的吸血量相當大,大約為其體重的2至10倍。
螞蟥的吸血并不頻繁,但每次吸血量較大,身體會迅速脹大。有些螞蟥一次可吸下相當于其體重5至10倍的血液,需要100至200天才能消化完。螞蟥主要寄生在濕潤的環境中,如潮濕的原始森林。
需要注意的是,螞蟥和螞蝗是不同的生物。螞蝗是一種昆蟲,主要以植物為食,不會吸血。希望以上信息能夠回答你的問題。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螞蝗長得什么樣子圖片
螞蝗的幼蟲是淡粉紅色的。一厘米左右,呈扁平紡錘形,有多數環節,成蟲是棕黑色的。
水蛭又叫螞蝗,叢林中水蛭極多,這種動物雖不傳染疾病也不立即使人致命,但它吸血多,使人的體力衰弱,并且叮咬處往往流血不止,容易發生感染。
螞蝗的種類很多,有生長在陰濕低凹的林中草地的旱螞蟥,也有生長在沼澤、池塘中的水螞蟥,還有生長在山溪、泉水中的寄生螞蟥(幼蟲呈白色,肉眼不易發現)。螞蟥吸血量很大,可吸取相當于它體重2~10倍的血液。同時,由于螞蝗的唾液有麻醉和抗凝作用。
螞蝗的特殊作用
1、螞蝗的身體里具有神經麻痹的物質。這是可以提煉出有用部分入藥的。螞蝗開始咬到人,同時吸血,人通常是不容易發現的。這就是因為螞蝗在咬到人時,會分泌一些麻痹人體神經的物質,使得我們并沒有感知到疼痛。
2、螞蝗體內的螞蝗素,具有活血的功效。這可以提煉出來,做成活血藥物。利用螞蝗叮咬后人的傷口不容易止血的特點,提煉出水蛭素,用來治療血栓,效果特別的好。
看大家認識這種蟲子不?
陸生渦蟲,俗稱“土蠱”,學名笄蛭(Bipalium)
笄蛭渦蟲是一種比較低等的陸生扁形動物,渦蟲綱,笄蛭科。俗稱土蠱、陸渦蟲。它頭部呈扇形,身體扁平不分節,左右對稱。一般體長20~30厘米,長的可達60厘米以上。以土壤中的小動物和有機物為食,有個外號叫蚯蚓殺手。它用皮膚呼吸,靠身體上細微的纖毛運動,運動很緩慢。笄蛭渦蟲是雌雄同體的一種動物
自己百科圖片再驗證一下
螞蟥不僅雌雄同體,曬不死、切不死,它的命到底有多硬?
一只螞蟥不僅有雌雄兩種生殖器官,還曬不死、也切不死?盡管,這句話的前半句大概有很多人都不甚了解。但后半句種對螞蟥超強生命的描述,一定有不少人都聽說過。而很多人知道螞蟥曬不死、并且切不死,則往往都是從老一輩家庭成員、曾經熟識的人或網絡查詢這幾種主要途徑得知。
然而,螞蟥的命到底有多硬,關于螞蟥的這些經驗之說又是否都是真實的呢?介于螞蟥的圖片可能會引起部分讀者的不適,所以,本文配圖主要是螞蟥習慣的棲息地展示。
對螞蟥的恐懼-充斥著大多數鄉村少年的幼年時期
隨著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我們的世界有了輪廓分明的一年四季。相信所有跟我一樣在農村長大的人,永遠都不會忘記秋天里的稻花香,以及零星分布在田野間的稻草人。當然,我們的童年也并不只是烙印下了生活中的這些美好瞬間。
比如,直到現在,我依然不敢赤腳下田、或在淺水小溪中來回走動。因為,在我的幼年記憶里,這些地方都很容易藏匿著令人恐懼的螞蟥。雖然它們的個頭不大,卻像踩在腳底的橡皮糖一樣棄之不去。而年少時的我也堅定不移地認為一旦招惹上螞蟥,便會經歷很慘的疼痛過程。
甚至,我一度認為這些螞蟥就跟蚯蚓一樣,即便是被掰成很多段也不會死。當自己親眼看著很多小伙伴在田間和小溪捉魚的時候,有時候我也會因為心地控制不住自己的雙腿,但這并不妨礙我一邊尋找小魚兒,而另一邊又不定時的查看自己的腳底板有沒有螞蟥附著。由于水里的任意一個小東西,都會高度引起我的注意力,所以我也總是難有所獲。
同時擁有雌雄生殖器官的螞蟥是一種怎樣的動物?
螞蟥最突出的外觀特征當屬環節這樣的身體構造,而它的確也隸屬于“環節動物蛭綱類”,并擁有一個更書面化的名字叫水蛭。事實上,螞蟥的種類也多達數百種,它們中的大多數都生活在水稻田、池塘或湖泊中,而經常潛伏在水稻田中的螞蟥則是“日本醫蛭”,它們最大的喜好就是吸食青蛙和人的血液。
很多時候,不少人都錯誤地以為螞蟥必須生活在水里,然而,其實還有很多長期棲息在草叢和樹上的山螞蟥。并且,也有極少數的螞蟥可以在咸淡水或海水中生活。但所有螞蟥都擁有一個生殖上的共性,那就是它們具有性逆轉現象。雖然,螞蟥也是體內受精、異體交配的有性繁殖生物,但每個螞蟥都擁有雌雄兩種生殖器官。
簡而言之,就螞蟥的繁殖習性來看,性別角色交換大概是它們身上最大的標簽。而每個螞蟥的一生,可能都會體驗爸爸和媽媽這兩種角色。新生螞蟥大約在交配之后的一個月左右時間里,就會被雌體的生殖器排出體外,并在經過大約16到25天左右的時間之后成為“幼蛭”,然后這些新生螞蟥便開始了自己的生活。
從某些層面來說,螞蟥就像是一種體外寄生蟲。而它們侵襲宿主的最得力武器,就是其重要身體構造部分中的吸盤。位于螞蟥身體前后兩端的前吸盤和后吸盤,都具有很強的吸附力。這也是為什么一旦人被螞蟥吸附,一定不能強行拉扯,因為被扯斷遺留在皮膚內的吸盤很可能會引發感染。而此時我們應該采取的有效措施,主要是輕拍被吸附部位的周圍使其自然脫落,又或是用鹽這種的物質進行涂抹。
當然,可能很多人都會明顯得得更受到現在的螞蟥似乎不如小時候更常見了。而這種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則是因為其生存環境在這數十年的時間里發生了明顯變化。再加上一部分人堪稱掠奪性的捕捉,從而導致了野生螞蟥數量的急劇減少,于是人工養殖螞蟥這個產業便應運而生了。
難道螞蟥真的如傳言所說的那樣曬不死也切不死嗎?
關于螞蟥的傳言,最盛行的便是其超頑強的生命力,甚至不少人號稱螞蟥是一種被太陽曬干、被刀子成碎片、甚至放火燒都不會死的動物。然而,螞蟥的命真的有這么硬嗎?試想一下,這個世界上有什么動物不怕火?高溫可以讓堅硬無比的剛體都融化成液體,又怎么可能殺不死小小的螞蟥!
螞蟥在很多方面都跟蚯蚓具有共性,比如當身體被切斷的時候,還是會繼續蠕動。但并沒有什么動物可以在自己的身體被完全切碎之后還存活下來,包括這些螞蟥和蚯蚓也不會成為特例。而關于螞蟥曬不死的說法,是始于一些人未在其徹底死去的時候放入了水中,然后便認為螞蟥還可以“死而復生”。
但事實上呢?這其實不過是因為曬的時間不夠久,螞蟥還沒死過去就被你放生了而已。任何動物都會有自己畏懼的東西,而螞蟥也同樣如此。見過螞蟥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這是一種沒有外殼保護的動物,皮膚便是其身體的最后一道保護屏障。這也是為什么,當有人被螞蟥吸附之后,直接使用食用鹽這一種物質便能讓其脫落的原因。
或許很多人并不知其中的原理,這其實是因為螞蟥的體內有大量液體,而被撒到其體表的鹽會與體內的液體發生相互作用。而后,兩種物質共同產生的高濃度鹽水,致使螞蟥的身體產生應激性收縮。當螞蟥身體內的液體持續向外滲出,便會造成了其脫水、甚至進一步死亡。簡而言之,螞蟥并不是真的殺不死,而是我們要用對方式方法。
螞蝗是一種生長在水里的蟲,會吸血,它真的燒不死?壓不死?剪不死?
螞蝗
開放分類: 生物、自然、中藥、動物、環節動物
螞蟥(mahuang)(Whitmania)無脊椎動物,環節動物門,蛭綱,水蛭科。我國常見的寬體螞蟥(Whitmaniapigra),又稱馬蛭。身體較大,略呈紡錘形,背腹扁平而肥壯,長6~13厘米,寬1.3~2.2厘米。背面一般為暗綠色,有5條黑色間雜淡黃的縱行條紋。體分107環,眼點5對,排列在第2、3、4、6、9環上。前吸盤小,口內的顎上有齒,但不發達,能剌傷皮膚,但不吸血;后吸盤較大。在我國各地的水田、河湖中常見,捕食螺類等小動物。冬季鉆入泥土中越冬。
中藥水蛭,俗稱螞蝗,為水蛭科動物螞蝗、柳葉螞蝗及水蛭的干燥體,水蛭入藥歷史悠久,早在我國醫學名著《神農本草經》中就有記載,具有抗凝固、破瘀血的功效,傳統中醫主要用于治療血栓病、血管病、青光眼、瘀血不通、無名腫毒、淋巴結核等癥。在分類學上屬環節動物門,蛭綱,有醫用價值的為顎齒目,下分醫蛭科和門蛭科多個種類。水蛭是祖國醫藥大寶庫中的一味中藥,我國中醫名著《神農本草經》中對螞蝗的藥理特性早有記載。傳統中醫學上主要以水蛭蟲體干燥炮制后入藥。性平、味咸苦、有小毒。
水蛭俗名叫螞蝗,屬環節動物蛭綱類,世界上有400—500種,我國約有100種,已發現89種。螞蝗多生活在淡水中,少數生活在海水或咸水之中,還有一些陸生和兩棲的。它們中有以吸取血液或體液為生的種類,也有捕食小動物的肉食種類。人們在稻田里常見的螞蝗叫日本醫蛭,以吸食人、畜、青蛙的血為生。海南島和臺灣山林里生活著一些山螞蝗,常潛伏在草叢、樹上。
對付河流稻田里的水蛭:
河流稻田比較常見,小時候在小河玩耍時多次中招。當它吸附于皮膚時,切不可強行拉扯,否則螞蝗吸盤將斷入皮內,有時可引起感染。應在螞蝗吸附的周圍用手輕拍,或用鹽、醋、酒、清涼油等涂抹,螞蝗即自然脫出。傷處可涂碘酒或撒九一丹,以預防感染。
這種嗜血動物會不知不覺地爬上你的腿部,悄悄吸飽了血之后自行掉下來,當你發現腿上血流不止時,它已沒了蹤影。
1、為什么人一走過山螞蝗就會探出來準確地地朝人的方向快速爬過來?
答:山螞蝗依靠的是熱感應,非常靈敏,據說比狗的鼻子厲害多了。
2、被山螞蝗吸血怎么辦?
答:(1)發現山螞蝗正在吸血,不要用手去扯它(否則它會象一根拉長的橡皮筋跟你較勁,結果是你贏了,但是山螞蝗的口器卻留在了皮膚傷口里引起感染,使你痛癢難忍 ),正確的方法是朝它吐唾沫、滴風油精/肥皂水、煙頭燙等,使它自行脫落,最后用火烤把它消滅干凈!
(2)被山螞蝗吸血后,傷口會血流不止(這是山螞蝗分泌了一種溶血素,使傷口血液不能很快凝結),止血的辦法是:輕者碘酒消毒,過一會兒就沒事了;重者壓迫血管上方,快速用用清水把傷口沖洗干凈并用棉簽拭干,用碘酒對傷口進行消毒后,敷上云南白藥并用創可貼把傷口繃緊,紗布繃帶包扎好。
螞蝗體背腹扁,體節固定,一般為34節,末7節愈合成吸盤,故體節可見只有27節。每體節又有數體環。
頭部不明顯,常具眼點數對,無剛毛。體前端和后端各具一吸盤,稱前吸盤和后吸盤,有吸附功能,并可輔助運動。
在19世紀末期,放血療法出現以前,醫用螞蝗(蛭)被用來治療很多種疾病。
但是,現在螞蝗又有了新的醫療作用。
它吸血的技能可以用來治療被稱為“HEAMATOMAS”的血腫癥——螞蝗被當作是一種頗具價值的治療工具
它咬人的時候,麻醉的作用掩蓋了疼痛的感覺。螞蝗吸干凈淤血,病人沒有什么不良感覺。
螞蝗的三個腭各有一百顆牙齒,工作起來就象環形的鋼鋸。
牙齒切割開,螞蝗還會釋放出抗凝劑,稀釋形成的血塊。
它的身體可以膨脹到正常時候的十倍。
螞蝗是一種適應性非常強的寄生生物。
這些生活在水里的螞蝗,也能毫無問題地打著圈在陸地上走。
它們能感受到動物呼出的二氧化碳,這樣就可以找到攻擊目標。
石斑魚本身沒有毒,石斑魚的魚子有毒。
新生兔子吃母乳是最好的,但如果需要人工喂養,主人可利用注射器喂食寵物奶粉,每次喂食5毫升,間隔12小時后再喂,直到21天后開始增加量,每次喂食7-8毫升。一個月后就可開始喂食苜蓿草了,這時需要將球蟲藥磨碎后摻入食物。
兔子被打后很焉,很可能是因為應激反應導致的,多數時候還伴有厭食、躲避等癥狀。這主要是因為兔子的膽子很小,不僅是被打會受驚,即使是換個新環境居住或者加入了新成員,也出現過兔子直接被嚇死的案例。
鱷龜是家養烏龜中長得最快最大的品種之一,鱷龜分為小鱷龜和大鱷龜,科學飼養下大鱷龜每年可長1-2斤,最大能長到200-500斤。而小鱷龜最大也可長到38公斤以上,普遍體重也在23-36公斤左右,可以說是非常適合想養大型龜的人群。
烏龜被摔到吐血,如果不進行及時的治療,存活的概率是比較小的,因為烏龜吐血一般是由于內臟出現了破損導致。因此在烏龜摔成內傷后要立即治療,首先可以給它灌服云南白藥,3周內禁食,但每天喂食葡萄糖。
地址:江夏大道鴻發世紀城東門14號樓103號門面
電話:027-87988580
地址:中山大道797號長青廣場商務中心1層A座
電話:13397153577
地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光谷一路城市之光24-2門
電話:027-87002324
地址:中南二路22號奧山創意街區5號樓獨棟
電話:13377857323
地址:關山大道金地太陽城A棟C-8號
電話:18971692583
謝先孝主治醫師
擅長犬貓傳染病治療,消化內科疾病診療,細胞學檢查和犬貓常規外科手術。
陽炳中執業獸醫師
擅長大小寵疾病
黃家豪住院部主管
擅長麻醉學、常規外科手術
張雨龍高級助理
擅長貓科行為學、鼻腔疾病、內分泌疾病
陶虹宇藥房主管
擅長藥物代謝動力學、實驗室檢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