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呦呦上班挺好的,寵呦呦是河南寵呦呦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貓糧網站,寵呦呦專注寵物食品,本著做健康糧、做自然糧、做天然糧的原則,一心投入在寵物食糧研究事業,本著不破壞食材原本的營養,營養搭配由專業營養師團隊打造,給予寵物豐富的日常營養。
寵呦呦從2018年進入寵物行業,我們用小程序提供服務、達成交易,在微信和社群里留存用戶。客戶來源有2種,一種是投放,占30%,一種是自營寵物場景類小程序,占70%。這2個渠道客戶都會加到私域,目前投放類80%會加微。新客戶當月轉化率30%,老客戶年度復購率70%。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功勛》中屠喲喲是個工作狂,常常顧不上家庭,為什么家庭依舊幸福美滿?
《功勛》當中的屠呦呦是一個工作狂,忙起來的時候經常顧不上家庭,但是她的家庭卻依舊幸福美滿。就是因為屠呦呦有一個完全支持她,理解她的丈夫,是她進行科研工作時最堅實的后盾。
為工作忽略家庭
屠呦呦是一個工作狂,為了自己的科研工作,幾乎完全忽略了自己的家庭。因為工作,很長時間沒回過家,為此遭到了父親和母親的埋怨。因為工作沒時間陪伴女兒,好不容易有時間接女兒放學,結果卻錯過了站。為了科研工作,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便把她送到了全托幼兒園當中,為女兒準備的鞋子,也買錯了鞋碼。
屠呦呦幾乎一天24小時都在實驗室之中,沒時間做家務,沒時間照顧孩子,更沒有時間陪伴家人。在家里吃完飯以后,便會急匆匆地趕赴到實驗室當中,兩個孩子都快不認識媽媽了。屠呦呦并非傳統意義上的賢妻良母,甚至是一個不負責任的妻子和母親,可是她依舊擁有幸福的家庭,都是因為她有一個全力支持她的丈夫。
屠呦呦的神仙愛情
屠呦呦的丈夫李挺釗,給了屠呦呦100%的信任與支持,從屠呦呦擔任523課題組長開始,就一直在默默的支持她。李挺釗承擔起了生活當中的大部分家務,承擔起了照顧和養育孩子的責任,讓屠呦呦能夠全無后顧之憂的去打拼事業。二人與其說是夫妻,不如說是知己,靠著相互理解,把日子過成了詩。
哪怕到了現在,男人能夠一邊在外工作,一邊照顧家人,就連家務活都能大包大攬的都不多見。而李挺釗在當年又是一個在蘇聯留過學的高級知識分子,能夠有這樣的覺悟,為了支持妻子做到這樣的地步,真的是難能可貴。
屠呦呦的堅強后盾
李挺釗不僅用自己的溫柔和體貼,事無巨細的照料著屠呦呦的生活,讓屠呦呦在生活上毫無后顧之憂,更是她事業上的引領者。他擁有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蘊,為屠呦呦在研究過程當中提供新的思路,更是會全力支持屠呦呦的事業。他會認真處理自己的情緒,不管屠呦呦做什么,都會無條件的支持。能夠擁有這么一位溫柔寬厚的丈夫,對妻子有無限的寵溺與溫暖,才讓屠呦呦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一往無前。
屠呦呦的夢想是什么🤔?
1955年,25歲的屠呦呦大學畢業,分配到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工作。從上班的第一天起,她就在日記本上寫下自己的醫學夢:“我的夢想是用古老的中醫藥,促進人類健康,讓全世界的人們都能享受到它的好處。”她一生潛心研究,心無旁騖,在中醫藥領域從事了一輩子。她一直持之以恒,不浮躁,不像有些科學家什么時髦就搞什么。直至今天,85歲的屠呦呦依舊在北京東直門附近中醫研究院的那座小樓的一間辦公室搞著項目研究。與屠呦呦共事過四十多年的同事廖富民評價說:“屠呦呦是個執著的人,對夢想始終如一的人。這正是她能夠成功的不二法門。”
如何評價不是院士的屠呦呦
【寫在前面的話】
首先抱歉,標題是為了吸引眼球。而且,讀者可以看到,本文介紹的工作并不適合用院士與否來評價,所以題目應該被批判。本文作為非正規博文一周后,題目將改回以下正文的標題。正文目前作為征求意見稿,也將適當修改后發表于正式刊物,這相反于我平時一般先正式發表后請科學網置于博客的習慣。
在科學界,我有雙重身份:正在實踐的科學家和對歷史與現實的評論員。第二身份包括我對科學史的興趣。以前以介紹其他人研究過的科學史為主,近年對感興趣較長的中國近代科學史,我通過和北大醫學部張大慶老師和研究生黎潤紅的合作,獲得了一些史料、正在寫文章。如何呈現本文要講的工作,也得益于“GSK終身生命科學成就獎”評獎委員會的同事們的討論,他們是魯白、傅新元、馬紅、王小凡。
因為最近我第一身份出現一些情況,引起了出乎我意料的關注,為了避免繼續過度解讀,而將其中無意義的部分轉化為較有意義的事情,我為本文加上目前對我博客感興趣的外界人士可能注意的標題。
本文主旨是希望中國重視一些在國內做出了杰出工作、而未獲適當承認的科學家。本文要介紹的兩位人物年齡都較大,其中一位還在病中。他們做出的貢獻,在我(作為科學的評論員第二身份)看來,值得獲得諾貝爾醫學獎,而他們在國際國內的認可都遠低于他們的實際貢獻。兩位皆非院士,其中一人可能從未被推薦過,這是和題目的聯系。同時,我認為如果考慮中國“國家最高科學獎”,其委員會需要做好功課,至少了解到本文的層面,而不是因為爭議擱置考慮。
我希望,有比較多的人,從各方面使他們的成就和貢獻為世人所知。如果我們大家努力使他們能在有生之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才是我第一身份導致的小事件通過第二身份而帶來的意義。
饒毅
【以下為正文】
中藥的科學研究豐碑
在中國使用了上千年的傳統藥物,能否改善現代人類的健康?在中國,有些人可能不認為只是問題,而在中國以外的世界,中藥尚未成為主要的藥物來源。
對于中藥,有兩種截然相反的極端思潮。一種認為中藥在現代醫學進入中國以后毫無作用,另一種認為中藥不能按照現代科學標準來評判、而有中藥特殊的標準。
青蒿素和三氧化二砷的發現,非常清晰地肯定中藥仍有益于人類,一個古老的傳統還含有很大的潛力改善健康。
回顧對它們的研究過程,可以看到極端思維的錯誤,而理性的思維,常常看起來是中間道路,卻是合理的、也是進步的必由之路。青蒿素和三氧化二砷兩項工作都是以現代科學的方法,遵循現代科學的標準。他們經受了時間的考驗、并挽救了無數兒童和的生命。
兩個藥物都來源于中藥,而且碰巧是兩位年齡接近的科學家于1970年代初期發現。在大型“523任務”研究抗瘧疾藥物過程中,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的屠呦呦是發現青蒿素的代表性人物。在以個體科研小組模式自由探索性地研究中藥抗癌作用過程中,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張亭棟是砒霜中三氧化二砷對白血病治療作用的主要發現者。
在屠呦呦和之前,陳克恢曾于1920年代在北京協和醫學院短期工作,期間用中藥做出重要發現,特別是他對麻黃素功能的研究,聞名中外。在到協和工作以前,陳克恢留學美國留學獲得很好的科學訓練。在協和工作以后又回到美國,在學術界和藥物工業界,特別是藥理學界,陳克恢蜚聲國際。
1950年代后中國閉關鎖國二十多年。在北京工作的屠呦呦和哈爾濱工作的張亭棟都沒有可以和陳克恢相比的訓練背景。他們分別在1950年代就讀于北京醫學院(現北大醫學部)和哈爾濱醫科大學,他們在從事關鍵發現時期的工作條件也遠非理想。1960年代中后期和1970年代初期,中國正在“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化大”熱潮中,是中國歷史上奇特的階段。在經歷了有些中國人把人斗人的劣根性發揮到淋漓盡致的幾年、在將中國科學院和大學有經驗的科學家和教授紛紛被批斗、關牛棚和靠邊站后,到1970年代初,大學、科研機構很多人都無所事事,甚至每天工作時間主要是看只有4版的《人民日報》等報刊,有些女科學工作者當時也加入上班打毛衣的行列,科研經費和科研課題更是很少。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竟然有人做出重要的發現,而且堪稱中國近代可能最重要的兩項藥物發現,其記錄迄今未被大量投資藥物開發的今天中國醫藥界所超越。
肯定和認可屠呦呦和張亭棟的工作,回顧他們的工作,不僅對于他們有意義,而且本文希望能夠刺激其他人更仔細的研究、以期總結有益的經驗和值得汲取的教訓,促進今后中國的醫藥更快更好的研究和對自然的有效探索。
青蒿素和屠呦呦
現在不少人知道青蒿素(artemisinin)的作用。它是起效最快的抗瘧藥,可以在一線使用,也是在對其他常用藥物如氯喹出現抗藥性情況下,可以改用的藥物。當然,青蒿素并非無缺點,也不是可以替代所有其他抗瘧藥的唯一藥物。但是,它確實治療了很多病人,有時起到了起死回生的作用。在結構上,青蒿素完全不同于其他抗瘧藥,是全新的一類藥物,迄今國內外仍然試圖尋找更好的衍生物,以便改進療效、減少抗藥性。在科學上,青蒿素作用的機理,迄今尚未完全闡明,仍然是研究的問題。
對于青蒿素的發現,知道的人也不少,但有較大爭論。主要的一個問題是,屠呦呦是否可以作為其代表人物。
“523”任務,是和周恩來總理,應越南的要求、也考慮中國南方的瘧疾問題,而開始的全國性抗瘧研究計劃。其組織起始為1967年5月23日,那是中開會都怕找不到安穩地方的時代。組織的主要協調辦公室一直在軍事醫學科學院。參與的單位遍布全國很多地方,北京、上海、云南、山東…,人員至少幾百人。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大規模合作項目,其中有很多人的集體起了作用。但是,是否有代表人物?誰是代表人物?
1930年出生的屠呦呦,1951年至1955年就讀于北京醫學院藥學系生藥學專業,其后分配到中醫研究院工作。她僅有大學本科學位,于1969年被召集加入“523任務”。
“523”計劃分成幾個部分,分別制造已有西藥的仿造品、衍生物,從中藥中尋找抗瘧藥,制造驅蚊劑。在中藥里面,不同課題組試了很多中藥,包括藥效較強、但副作用較大的常山。不僅古代中藥書上,就是50年代和60年代,中國民間都有使用青蒿的記錄。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屠呦呦課題組的余亞綱梳理過可能的抗瘧中藥,共808個,其中有烏頭、烏梅、鱉甲、青蒿等。軍事醫學科學院用鼠瘧模型篩選了近百個藥方,青蒿提取物有60%~80%的抑制率,但不穩定。屠呦呦給課題組提供了篩選了多個中藥的清單(礦物藥:黃丹、雄黃、硫黃、皂礬、朱砂等;動物藥:鼠婦、地龍、蛇蛻、穿山甲、鳳凰衣等;植物藥:地骨皮、甘逐、黃花、菱花、鴉膽子、青蒿、馬鞭草等)。屠呦呦課題組也觀察到青蒿的效果,但水煎劑無效、95%乙醇提取物效價僅30-40%。1971年,屠呦呦本人的一個關鍵作用是提出用乙醚提取青蒿,其提取物抗瘧作用達95-100%,這一方法的提出立即導致發現青蒿的高效性。1972年3月,屠呦呦在南京523任務的會議上報告這一結果,獲得大家注意,但并未成為唯一的重點,會議總結時組織者建議“鷹爪要盡快測定出化學結構,并繼續進行合成的研究;仙鶴草再進一步肯定有效單體臨床效果的基礎上,搞清化學結構;青蒿、臭椿等重點藥物,在肯定臨床效果的同時,加快開展有效化學成分或單體的分離提取工作”。
屠呦呦課題組工作其后集中于青蒿。倪慕云先試圖獲得青蒿中的活性化合物,以后鐘裕蓉成功地獲得青蒿素結晶,她們取得分子式。由屠呦呦課題組成員攜帶青蒿素,以其他課題組(如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所、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等)為主分析青蒿素分子、解析青蒿素結構。在獲知屠呦呦小組1972年結果的情況下,山東寄生蟲病研究所與山東省中醫藥研究所合作,云南省藥物研究所都分別進行青蒿的提取工作,山東省中醫藥研究所和云南省藥物研究所獲得了抗瘧有效單體,并分別命名為“黃花蒿素”(山東)和 “黃蒿素”(云南)。1974年,黃花蒿素和黃蒿素都被認為都是北京的青蒿素。
雖然青蒿素歷史有很多爭論,無異議的是:1)屠呦呦提出用乙醚提取,乙醚提取對于發現青蒿的作用、和進一步研究青蒿都很關鍵;2)具體分離純化獲得青蒿素的鐘裕蓉,也無疑是屠呦呦課題組的成員;3)其他提取到青蒿素的小組是在公開會議上得知屠呦呦小組發現青蒿作用以后進行的。
有關青蒿素的歷史回顧很多,本文僅限于明確一個問題:屠呦呦確實在青蒿素的發現過程中起了關鍵作用。其他課題組和科學家,確實起了很重要作用,屠呦呦的工作有前人的基礎,也有她課題組人員起很重要作用。肯定她的作用并不埋沒其他人的作用。應該有更詳細的歷史記載,讓人們知道“523任務“組織者和主要參與者的貢獻。
砒霜和張亭棟
砒霜的化學成分為亞砷酸(三氧化二砷)。
用砒霜治病,中藥有傳統,西方也曾用過。含砷的中藥有砒霜、砒石、雄黃、雌黃等。北宋的《開寶詳定本草》、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都記載了砒霜的藥性。西方在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也曾用亞砷酸治療白血病,但未獲普遍承認和推廣。
1971年3月,哈爾濱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的藥師韓太云從民間中醫得知用砒霜、輕粉(氯化亞汞)和蟾蜍等治療淋巴結核和癌癥,韓太云將其改制水針劑,稱\"713\"或\"癌靈\"注射液,通過肌肉注射治癌,有些腫瘤病例見效,但毒性太大而導致被棄。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醫科的張亭棟繼續此工作。張亭棟1950年代畢業于哈爾濱醫科大學、六十年代曾經參加西醫學中醫訓練班。
1972年后,張亭棟等一方面開始主要集中做白血病,而不是無選擇地做太多疾病,另一方面他們將組分分別檢測,發現只要有砒霜就有效,而輕粉帶來腎臟毒性、蟾酥帶來升高血壓的副作用。后兩者對于治療無用。
1973年,張亭棟、張鵬飛、王守仁、韓太云在《黑龍江醫藥》發表論文,報道他們用“癌靈注射液”(以后也稱“癌靈1號)治療6例白血病病人。他們明確主要用砒霜的化學成分“亞砷酸(三氧化二砷)”和微量“輕粉(氯化地汞)”,結果6例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人都有改善,對其中一例有急性變的患者也有效。他們提到還正在研究對急性白血病的作用。
1974年,他們以哈醫大一院中醫科和哈醫大一院檢驗科署名在《哈爾濱醫科大學學報》發表“癌靈1號注射液與辨證論治對17例白血病的療效觀察”。總結他們1973年1月至1974年4月對不同類型的白血病進行治療,發現“癌靈1號”對多種白血病有效、而對急性白血病可以達到完全緩解。1976年哈醫大一院中醫科曾撰文《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白血病完全緩解五例臨床紀實》。1979年,榮福祥和張亭棟在《新醫藥雜志》報道癌靈1號治療后存活4年半和3年的兩例病人,皆為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
1979年張亭棟和榮福祥在《黑龍江醫藥》發表《癌靈一號注射液與辯證論治治療急性粒細胞型白血病》。總結他們1973年至1978年治療急性粒細胞型白血病總共55例,其中1973年至1974年23例用癌靈一號,1975年至1976年用癌靈一號加少量化療治20例,1977年至1978年用癌靈一號加少量化療治12例。對于每一個病例,他們都具體分型,有明確的療效觀察。全部55例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轉,緩解率70%,12例完全緩解,對病人的毒副作用小,他們還用十倍于的劑量,給12只家兔注射癌靈一號,未見心、肝、脾、腎毒性作用。
有三個重要問題:1)張亭棟等是否確切知道治療癌癥的作用來源于“癌靈一號”,而不是同時使用的其他中藥、和化療西藥?2)他們是否意識到癌靈一號的作用來源于三氧化二砷,而無需輕粉(汞)?3)他們是否知道三氧化二砷對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作用?這三個問題,在1979年《黑龍江醫藥》雜志中,可以看到張亭棟和榮福祥有明確答案:1)有三例病人(一位、兩位兒童),單純使用癌靈一號,不用其他中藥、不用化療西藥,也顯示療效,其中當時兒童存活已經4年,已存活9個月;2)在第11頁,他們指出“癌靈一號之有效成分為三氧化二砷”,其他中藥為“扶正”,他們明確這些中藥并非治療白血病、而用來支撐病人身體狀況;3)在第10頁和第11頁指出,他們明確指出對早幼粒型白血病效果最好。
可以說,到1979年,張亭棟和不同的同事合作發表的論文,清晰地奠定了我們今天的認識:三氧化二砷治療白血病、特別是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也既法國-美國-英國分型的M3型白血病)。
1981年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醫科 (指導:張亭棟;執筆:李元善,胡曉晨;參加人:李明祥,張鵬飛,榮福祥,孫洪德,李會榮,吳云霞,檢驗科血研究室)在《黑龍江中醫藥》發表《癌靈1號結合辨證施治治療急性粒細胞白血病73例臨床小結》,報道癌靈一號對急性粒細胞白血病完全緩解率達24%、總緩解率達86%。1982年的全國中西醫結合白血病座談會上,張亭棟、李元善公布了《癌靈1號治療急性粒細胞白血病臨床實驗研究―附22例完全緩解分析》和《98例非淋巴細胞白血病分型與臨床療效探討》。
1984年,張亭棟和李元善在《中西醫結合雜志》發表“癌靈1號治療急性粒細胞白血病臨床分析及實驗研究”。總結他們1972年以來治療的81例急性粒細胞白血病,分析其中完全緩解的22例。他們指出,完全緩解的22例中,7例為M2型,15例為M3型白血病(既APL)。他們也指出“以M3型效果尤為顯著”。1985年張亭棟等撰寫《癌靈1號(713)注射液治療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臨床觀察及實驗研究》。
1991年在《中醫藥信息》雜志,孫鴻德、馬玲、胡曉晨、張亭棟、榮福祥、王欽華、李金梅、馮秀芹發表“癌靈1號結合中醫辨證施治急性早幼粒白血病長期存活16例報告”,應該是1984年張亭棟、李元善文章中的的延伸。1991年文章指出,他們從1974年到1985年以癌靈一號治療急性早幼粒白血病32例,19例完全緩解,五年存活16例。
1992年,孫鴻德、馬玲、胡曉晨、張亭棟在《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發表“癌靈1號結合中醫辨證治療急性早幼粒白血病32例”,作為“經驗交流”,介紹的內容完全相同于1991年論文。比較奇怪的是,英文文獻基本都引用這篇文章。這篇也是中文,內容是1991年的簡介,而實際發現在1973年就有文章,在1979年就明確對APL的作用最好。
張亭棟研究的幾個問題
張亭棟等當時的研究,沒有對照。是因為他們不知道,還是覺得不能用不治療作為對照?1982年,張亭棟在《中西醫結合雜志》發表的評論文章,顯示他知道醫學研究的規范,但他指出“對于較嚴重疾病的患者建立對照組,即使是建立無害的‘空白對照’,也是不允許的,只能用平素認為較好的療法與新療法來對照觀察。而對于某些‘絕對’的治療也可以不必選用對照組,如對急性白血病或其他惡性腫瘤等,也可以說明”。這種說法有些人接受、有些人不接受,但其中的道理很清晰。
中醫理論是否對于三氧化二砷治療白血病有指導作用?如果我們今天復習這些文獻,可以看到,中醫辨證分型,對于三氧化二砷治療白血病沒有意義。比如,他們談到對急性白血病的中醫分為五型,而治療時使用三氧化二砷并無差別,對于其他輔助的中藥,也許這些分型起作用,但當證明三氧化二砷有作用,而其他中藥不用也可以的時候,中醫分型的意義就沒有確定。而西醫對白血病的分型才對他們找到適應癥起了作用。他們完全放棄中醫辨證分型以后,適應癥和效果更確切。有趣的是,張亭棟、張鵬飛、王守仁、韓太云在1973年的第一篇論文完全沒有談中醫理論,而其后多篇論文講解中醫辨證分型。
中國對于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治療的貢獻
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曾被認為是白血病比較兇猛致死的一種。1973年,法國Bernard等推出的西藥化療大大提高了治愈率,其后改進的方案成為世界主流治療方法。1973年張亭棟等發現亞砷酸(三氧化二砷,As2O3)對白血病的治療作用、至1979年完全清楚其最佳適應癥為M3型白血病(也就是APL)。
1983年,Koeffler 總結了多種化合物(包括維甲酸)在體外細胞培養對人白血病細胞的分化作用。1983年,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Flynn等報道用13-順維甲酸治療一例APL病人,對白血病有緩解、因其他原因去世。1984年,瑞典的Lund大學醫院內科的Nilsson報道用13-順式維甲酸治療一例APL。1986年荷蘭的Daenen等報道用順式維甲酸治療一例APL。1986年美國西弗吉尼亞大學Fontana等報道用13-順式維甲酸治療一例APL。
1985年,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王振義用全反維甲酸治愈一例5歲白血病兒童。1987年王振義課題組在英文版《中華醫學雜志》報道用全反維甲酸(合并和單獨)治療六例APL病人。1988年,王振義課題組在美國《血液》雜志發表論文,總結他們用全反維甲酸治療24例APL病人,獲得完全緩解。這篇論文,使有關醫生矚目全反維甲酸治療白血病,引起廣泛重視,在國內外較快得到重復和推廣,為APL病人帶來福音。
1995年,大連中醫血液病專科中心黃世林、郭愛霞、向陽、王曉波和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林慧嫻、富麗等在《中華血液學雜志》發表“復方青黛片為主治療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臨床研究”, 以復方青黛片治療60例APL,完全緩解率98%。所用中藥復方含青黛、太子參、丹參、雄黃,估計是雄黃的硫化砷起作用。
1996年2月,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院的張鵬、王樹葉、胡龍虎等在《中華血液學雜志》當年第二期發表“三氧化二砷注射液治療72例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總結他們自1992年至1995年用簡化為三氧化二砷(不含汞)治療130例APL病人中完成一個及以上療程的73例。初治患者完全緩解率為73%,復發患者完全緩解率為52%,與全反式維甲酸無交叉耐藥。
1996年8月1日美國《血液》雜志發表陳國強、朱軍、石學耕、倪建華、仲豪杰、Si GY、金小龍、唐瑋、李秀松、熊樹民、沈志祥、孫GL、馬軍、、張鵬、張亭棟、G Claude、陳賽娟、王振義、陳竺的合作論文。該文報道陳竺、王振義、陳賽娟等帶領上海血液研究所,用體外培養白血病細胞,開創對三氧化二砷治療白血病作用的分子機理研究。
1997年,徐敬肅,段秀錦,徐瑩,辛曉敏,宋曉紅,張庭棟在《中國血液學雜志》報道對于一例三次反復發作的APL病人,每次用癌靈一號,獲得20年存活。
1997年《血液》雜志發表沈志祥、陳國強、倪建華、李秀松、熊樹民等論文,他們用純化的三氧化二砷治療15例APL,其中10例只用三氧化二砷,取得90%的完全緩解率。
1998年,世界最權威醫學雜志《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發表位于美國紐約的Sloan-Kettering癌癥紀念醫院和康奈爾醫學院的Soignet等的論文。他們在12例其他治療后復發的APL病人,用三氧化二砷,觀察到11例完全緩解,其機理可能和細胞部分分化和細胞凋亡有關。
從此,國際醫學界廣為接受三氧化二砷對APL的治療作用。
遲遲未至的認同
屠呦呦和張亭棟的研究成果,國際國內都認可:都得到了應用,直接產生治病救人的效果。但是,兩人由于不同的原因,個人沒有獲得中國充分的認可,也缺乏國際肯定。
青蒿素的發現和應用,廣為人知。而屠呦呦的貢獻,卻一直有爭議。其原因,還待歷史學家細究。初步可以看到:與齊心協力的“兩彈一星”大計劃不同,青蒿素的研究幾乎從頭到尾經常出現矛盾,不同課題組之間矛盾,課題組內部不同人之間的矛盾。當時的研究人員,因為的原因,一般年資都比較低,有了課題組也相互不服氣。論文寫作不及時、發表不規范,英文論文更滯后,留下爭議的余地。如果按現在自己先發表論文再與他人分享,爭論會少很多。不過,這樣雖然對科研人員好,對于病人就不一定是最好:如果都要等一家發了論文,其他課題組才能用藥,當時有些病人就不可能用藥,其中有些生命可能就不存在了。
張亭棟雖然被《紐約時報》報道過,但未受到中國的充分肯定,在國際學術和醫學界也幾乎默默無聞,其原因不在矛盾。他的課題組,有人發生過矛盾,但在很后面。從1973年開始發表的論文中,張亭棟的關鍵作用很清晰。他未被很好地認可,可能與所在地區有關,也和他英文論文較少、缺乏國際視野和國際交流有關。不能完全排除他本人沒有充分意識到其工作重要性的可能性。
1998年,在《中西醫結合雜志》,陳國強、陳賽娟、王振義、陳竺在專題筆談中介紹“自70年代初期,哈爾濱醫科大學(以下簡稱哈醫大)在兩次實踐中發現三氧化二砷(簡稱氧化砷)治療繼續早幼粒白血病(APL)有效。進兩年來,我們與哈醫大合作,應用氧化砷注射液知道對全反式維甲酸(ATRA)和常規化療藥物耐用的APL復發病人”,肯定了張亭棟的工作。
但幾乎所有英文文獻,都不知道張亭棟的關鍵作用,引用的文獻不太提他的名字。幾乎所有英文文獻并不知道張亭棟發現三氧化二砷治療白血病的有關論文早在1973年到1979年就發表。很多英文文獻,包括國內學者在國外發表的文獻,和國外學者的文獻,都將三氧化二砷治療白血病的發現定為1992、甚至1996年。例如,重復中國結果,也有助于將中國發現推到世界的1998年Soignet等的論文,在摘要中說中國有兩篇報道三氧化二砷治療APL的文章,在引言中說中國最近有報道三氧化二砷可以引起APL完全緩解,然后引用了孫鴻德等1992年《中西醫結合雜志》的短篇“經驗交流”、張鵬等1996年《中國血液學雜志》、沈志祥等1997年《血液》等論文。
1996年《科學》記者對三氧化二砷的介紹,雖然介紹了張亭棟,但說他的文章是1992年發表的。
張亭棟本人很少英文論文。2001年,張亭棟和陳國強為共同第一作者(其他作者為王鑄鋼、王振義、陳賽娟、陳竺,通訊作者為陳竺)在國際期刊《癌基因》發表論文,介紹三氧化二砷,在引言中,他們也稱最近發現三氧化二砷對APL的作用,引用陳國強等1996年《血液》論文。在正文內,說明三氧化二砷的研究始于1971年,但沒有文獻,號稱治療了一千多不同癌癥的病人,觀察到對幾種癌癥的作用,包括“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淋巴瘤、食管癌、和特別是APL”,但是也無文獻引用。然后,文章說對APL作用的初步報道于1992年,引用孫鴻德的“經驗交流”。這樣,張亭棟本人作為第一作者的英文文章就沒有引用自己1970年代的幾篇文獻,把自己在1973年和1974年公開發表的三氧化二砷對白血病的療效、和1979年明確提出對APL療效最好的發現,全部淹沒了。而1992的論文,在本質上,與1979年的文章無差別,既沒有改變所用的藥物成分、也沒有改變適應癥。
2002年朱軍、陳竺、Lallemand-Breitenbach、de The等在《自然綜述癌癥》介紹砒霜治療作用時,在圖中顯示了1970年代張亭棟的里程碑作用,但引文是孫鴻德等1992年經驗介紹(在引文中注明是證明三氧化二砷治療APL作用的第一篇論文)、和1996年張鵬等的論文。
因為1992和1996這兩篇文章是中文文章,而且沒有引用1970年代文獻,所以,國外學者一般不能知道原始文獻。
寵物呦呦
寵物呦呦不是動物,是學生。
呦呦注定是個很難忘記的一個學生,長相極其一般,矮個黑臉粗腰身,還酷愛穿件黑衣服,屬于過目可忘的那種。但他的成績卻永遠難以讓人忘記。
呦呦的差從歷次的考試成績表上可以清晰地看出,只要從最后開始看,他的名字保準能出現在最后一個的位置。老師每次都會分析學生成績,對那些成績忽上忽下的同學反復叮囑,叫他們學習認真點,成績爭取穩定點,爭取考上一中。有時成績波動大,老師更會眼神憤怒氣急敗壞吼道你們說誰能考得穩定點誰能不這么波動誰能不這么折磨人,附帶著把手上的成績表抖弄得嘩嘩作響。這時大家會出奇一致的把目光聚焦到呦呦的身上,老師瞬間無語。
呦呦的差讓我領教過好多回了,每次聽寫20個字詞,他能穩定地錯到15個以上。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度找他談話,他會一直低著頭站在旁邊,手不停地絞著衣服角。問他,心情好時說一點,心情不好時頭動一下。總結下來無非就是520。“5”是只說5個字,比如說聽寫錯這么多怎么辦,呦呦會說“不知道”;那抄寫10遍好嗎,呦呦會說“隨便”,回答很簡潔。“2”是兩個動作,碰到呦呦心情不好的時候,他是不說前面這5個字的,他會簡化成兩個動作。比如說聽寫錯這么多怎么辦,呦呦會搖搖頭;那抄寫10遍好嗎,呦呦會點點頭,動作很干脆。“0”當然呦呦是內心非常生氣或出離憤怒,當然就不說也不動了。面對著呦呦頻繁的“520”,老師都拿他沒辦法了,只好退而求其次,讓他安靜不影響他人就好了。
安靜這點小要求明顯是呦呦的強項啊,他會找一些或厚或薄的書籍雜志過來,上課就鋪開桌上看從上課一直看到下課,默默無語不出一聲。有時也有老師要求他寫點試卷,把他的書拿了,呦呦會非暴力不合作,就仍然一字不寫只是靜靜坐在那里表示,直到老師意識到傷害到了呦呦的愛好,下課時把書還給他,呦呦心情才會好轉一點,拿起筆,名字寫上,徑直交上去。
到這來你也許以為呦呦很討厭吧,其實錯了,呦呦有他好好可愛的一面哦。
呦呦極樂于助人。
呦呦,幫我去小店買只筆來。呦呦拿起錢就下樓。
呦呦,幫我回家打一篇作文。呦呦默默接過稿紙。
呦呦,幫我放學時掃掃教室。呦呦點點頭同意了。
看著別人支使呦呦如此屢試不爽,我也禁不住想試一下。
呦呦,來幫我改改卷子。呦呦果然飛奔而至。
這是一個讓我無限后悔的決定,事后學生一個接一個地來投訴:題目改錯了,扣分扣錯了,分數加錯了,題目忘了改,分數涂改看不清…..這么說吧,凡是我見過的錯和沒見過的錯,這次都一起涌現出來了。找到呦呦,呦呦上嘴唇深深咬住下嘴唇,露出一臉尷尬的笑容,眼神無限愧疚。看到這幅模樣我還能說些什么呢,擺擺手示意他回去,呦呦用肥厚的短手拍拍胸脯長吐一口氣飛離出去。
沒想到的事情發生了,呦呦從此愛上了改卷。每次考完試,呦呦就很期待我叫他改卷。早讀我在改卷,呦呦就書都不拿起眼睛直勾勾地盯著我。我故意不叫他,呦呦有時就失望到近乎絕望,腦袋枕著一只手,另一只手無力下垂著,嘴巴長久地張著,要不是舌頭三五分鐘會吐一下出來,還真以為出事了呢。
心生憐憫,手指頭朝他一勾,呦呦立馬收到信號一樣,腦袋豎起,用手指頭指著自己,臉上露出不可思議的神態。我確認地點點頭,呦呦迅捷地自帶凳子自帶紅筆竄到我身邊。
老師,我只改選擇題,這樣我就不會錯了。呦呦明顯總結了上次的問題所在。
盡管還是有出錯的情況出現,但不可否認出錯率明顯下降了許多許多。呦呦會仔細斟酌連筆的字母到底是像A還是像D,有時會嚴謹地親自去問做題的人到底是A還是D,然后才放心地畫上勾或是叉。遇上加分數的時候,他也會自帶草稿紙,反復認真地計算結果,必要時請同學進行驗算,很少再采用出錯概率更高的口算加分了。
呦呦的嚴謹其實是多方面的。有時叫他去辦公室拿點資料過來,十幾分鐘后呦呦回來了,什么也沒拿回來,只是略帶羞澀地問我資料名稱到底是什么。告訴他后,呦呦如釋重負地走開,嘴中念念有詞地背著資料的名稱。又十幾分鐘后,教室門撞開了,在同學的一陣哄笑聲中呦呦抱著一大捧資料進來了。老師你看看這里有沒有你要的資料,呦呦一臉誠懇地說。
既然文化上幫不了什么忙,那就看看其他方面吧。
冬天到了,教室門,辦公室門時常關不牢,寒風颼颼往里竄。呦呦適時地出現了,他找了幾張硬殼紙,再用自己的訂書機往上面咔咔一陣亂訂,門從此一關就緊寒風歇菜。為了防止擠壞紙殼,呦呦還每天看細致觀察,我就親眼看見他兩手握住大門,一只眼睛瞇著一只眼睛瞄著紙殼看有沒有拱起或不平,然后仔細保養或維修,直到來年春暖花開。
春天到了,離中考就不遠了,班上的倒計時驚悚地豎在教室前頭,血紅的數字一下一下變小,學生一個一個好像是世界末日就要來臨,看著自己的生命在一天一天減少那般忐忑,爭分奪秒拼命讀書。只有呦呦不著急,依然該吃吃該睡睡該屎屎該尿尿。
直到有一天,呦呦看似無限惆悵:老師,你說一中好還是十里牌(職業高中)好。我說一中當然好啊。呦呦眼皮沉重地往上一翻幽幽地說好吧我看看要不要去一中讀。呦呦不以為然的態度頓時讓我們石化。后來打聽才知道一中校長是他很親的親戚,過年時親口過問過他的成績,親口問他想不想去一中讀之類的東西。到這時我才想起前段時間他托我網上買第6版現代漢語詞典的事情,原來這家伙真想過去一中讀書的事啊。
呦呦是個有自知之明的人,他最終選擇去了十里牌,雖然他語文體育奇異地及格了。
后來,呦呦成了十里牌班上的名人,因成績優秀成了學習委員,天天抱著書在班上督促早讀。他在QQ上跟我說,看到這些人不讀書我好生氣哦,不知道這些人是怎么想的。我問呦呦讀什么專業,呦呦說是時下最熱門的的物流專業,發展前景很好哦,以后他打算自己開一家物流公司。我說以后我回家買不到票就坐你公司的車回去好嗎。呦呦的回答讓我永生難忘:
物流是不能寄人的!
石斑魚本身沒有毒,石斑魚的魚子有毒。
新生兔子吃母乳是最好的,但如果需要人工喂養,主人可利用注射器喂食寵物奶粉,每次喂食5毫升,間隔12小時后再喂,直到21天后開始增加量,每次喂食7-8毫升。一個月后就可開始喂食苜蓿草了,這時需要將球蟲藥磨碎后摻入食物。
兔子被打后很焉,很可能是因為應激反應導致的,多數時候還伴有厭食、躲避等癥狀。這主要是因為兔子的膽子很小,不僅是被打會受驚,即使是換個新環境居住或者加入了新成員,也出現過兔子直接被嚇死的案例。
鱷龜是家養烏龜中長得最快最大的品種之一,鱷龜分為小鱷龜和大鱷龜,科學飼養下大鱷龜每年可長1-2斤,最大能長到200-500斤。而小鱷龜最大也可長到38公斤以上,普遍體重也在23-36公斤左右,可以說是非常適合想養大型龜的人群。
烏龜被摔到吐血,如果不進行及時的治療,存活的概率是比較小的,因為烏龜吐血一般是由于內臟出現了破損導致。因此在烏龜摔成內傷后要立即治療,首先可以給它灌服云南白藥,3周內禁食,但每天喂食葡萄糖。
地址:江夏大道鴻發世紀城東門14號樓103號門面
電話:027-87988580
地址:中山大道797號長青廣場商務中心1層A座
電話:13397153577
地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光谷一路城市之光24-2門
電話:027-87002324
地址:中南二路22號奧山創意街區5號樓獨棟
電話:13377857323
地址:關山大道金地太陽城A棟C-8號
電話:18971692583
謝先孝主治醫師
擅長犬貓傳染病治療,消化內科疾病診療,細胞學檢查和犬貓常規外科手術。
陽炳中執業獸醫師
擅長大小寵疾病
黃家豪住院部主管
擅長麻醉學、常規外科手術
張雨龍高級助理
擅長貓科行為學、鼻腔疾病、內分泌疾病
陶虹宇藥房主管
擅長藥物代謝動力學、實驗室檢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