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馬是屬于魚類的,它們生活在熱帶海洋中,是一種小型的海洋生物,在分類學上屬于硬骨魚綱。因為它們用鰓呼吸,有脊骨和背鰭、胸鰭和尾鰭,符合魚類的所有特征。雖然它們有鰭,但是它們頭和身體呈直角,并且頭部像馬頭,也因此得名為海馬。它們喜歡生活在珊瑚或礁石中,因為不善于游動,所以需要用尾巴抓住珊瑚或海藻才能固定住。雖然它們叫海馬,但是它們一般生活在河與海的交界處,甚至在淡水里也可以生存。
二、海馬有哪些種類1、刺海馬:刺海馬體長在15-20厘米左右,吻管較長,身體各個骨節和頭部的棘刺比較明顯,體色為淡黃色,棘刺的尖呈黑色。
2、三斑海馬:三斑海馬體長一般在10-17厘米,頭部較小,頭頂有5個較短的棘刺,吻管較短,長度一般在頭部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
3、大海馬:大海馬在我國廣東沿海以及海南島等地比較常見,一般體長都在20-30厘米,頭冠比較低,而且頭頂有5個粗短的棘刺。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海馬有哪些種類
海馬有哪些種類
海馬有哪些種類,海馬屬棘背魚目海龍科的一屬。小型海棲魚類海馬的種類,但很多人都不曾了解過海馬,特別是不靠海的區域的人們,能見到海馬的機會就更加的少了,以下是關于海馬有哪些種類。
膨腹海馬(Hippocampus abdominalis)
翼海馬(Hippocampus alatus)
西非海馬(Hippocampus algiricus):又稱斑點海馬。
窄腹海馬(Hippocampus angustus):又稱蝟海馬。
鮑氏海馬(Hippocampus barbouri)
巴氏豆丁海馬(Hippocampus bargibanti)
假眼海馬(Hippocampus biocellatus)
留尼旺海馬(Hippocampus borboniensis)
短頭海馬(Hippocampus breviceps)
駝背海馬(Hippocampus camelopardalis)
南非海馬(Hippocampus capensis)
克里蒙氏豆丁海馬(Hippocampus colemani)
虎尾海馬(Hippocampus comes)
冠海馬,Hippocampus coronatus (Temminck et Schlegel 1850)
新喀里多尼亞多棘海馬(Hippocampus curvicuspis)
軟珊瑚海馬(Hippocampus debelius)
丹尼斯豆丁海馬(Hippocampus denise)
直立海馬(Hippocampus erectus)
費雪氏海馬(Hippocampus fisheri)
棕海馬(Hippocampus fuscus):又稱短吻海馬。
大頭海馬(Hippocampus grandiceps)
長吻海馬(Hippocampus guttulatus):又稱多枝海馬。
東方多棘海馬(Hippocampus hendriki)
歐洲海馬(Hippocampus hippocampus)
刺海馬(Hippocampus (Kaup, 1856)
太平洋海馬(Hippocampus ingens)
Hippocampus japonicus Kaup 1853
賈氏海馬(Hippocampus jayakari)
領海馬(Hippocampus jugumus)
大海馬,Hippocampus kelloggi(Jordan et Snyder, 1901):又稱克氏海馬、蘇伊士海馬。
庫達海馬,Hippocampus kuda(Bleeker 1852):又稱管海馬、黑海馬。
勒氏海馬(Hippocampus lichtensteinii)
夢海馬(Hippocampus minotaur)
日本海馬(Hippocampus mohnikei)
蒙地貝羅海馬(Hippocampus montebelloensis)
北方刺海馬(Hippocampus multispinus)
矛盾海馬(Hippocampus paradoxus)
巴塔哥尼亞海馬(Hippocampus patagonicus)
彭氏豆丁海馬(Hippocampus pontohi)
高冠海馬(Hippocampus procerus)
侏儒刺海馬(Hippocampus pusillus)
昆士蘭海馬(Hippocampus queenslandicus)
吻海馬(Hippocampus reidi):又稱鈍海馬。
薩托米豆丁海馬(Hippocampus satomiae)
半柱海馬(Hippocampus semispinosus)
塞氏海馬(Hippocampus severnsi)
花海馬(Hippocampus sindonis):又稱苔海馬。
棘海馬(Hippocampus spinosissimus)
西澳海馬(Hippocampus subelongatus)
三斑海馬,Hippocampus trimaculatus(Leach, 1814):又稱低冠海馬。
泰洛海馬(Hippocampus tyro)
華倫氏豆丁海馬(Hippocampus waleananus)
懷氏海馬(Hippocampus whitei)
條紋海馬(Hippocampus zebra)
小海馬(Hippocampus zosterae)
形態特征
海馬屬頭側扁,頭每側有2個鼻孔,頭部彎曲與體近直角,魚體粗側扁,完全包于骨環中;嘴是尖尖的管形,口不能張合,因此只能吸食水中的小動物為食物,眼睛可以分別地各自向上下、左右或前后轉動;胸腹部凸出,軀干部由10~12節骨環組成,一般體長15~30厘米左右;
尾部細長呈四棱形,尾端細尖,能卷曲握,常呈卷曲狀;頭部彎曲,與軀干部成一大鈍角或直角,頂部具突出冠,冠端具小棘;吻呈管狀;口小,端位;
鰓孔小;全身完全由膜骨片包裹,有一無刺的背鰭,無腹鰭和尾鰭。背鰭位于軀干及尾部之間;臀鰭短小;胸鰭發達;無尾鰭;它的鰭用肉眼是不太容易看出來的。
但用高速攝影,注意觀察,可看到一根根活動的棘條。這些棘條能在一秒鐘內,來回活動七十次的速度。依據從背鰭端傳到另一端的波浪,海馬能乘著此進行波,自由自在地作前后或上下的移動。雄魚尾部腹側具育兒囊,卵產于其內進行孵化,一年可繁殖2~3代。
棲息環境
在自然海域中,海馬通常喜歡生活在珊瑚礁的緩流中,因為它們不善于游水,故而經常用它那適宜抓握的尾部緊緊勾勒住珊瑚的枝節、海藻的葉片上,將身體固定,以使不被激流沖走。
而大多數種類的海馬生長在河口與海的`交界處,因而,它們能適應不同濃度的海水區域,甚至在淡水中也能存活。海馬和海馬的嘴很小,并且只宜覓食活餌,而不善于游水的它們又不能迅捷地捕食。
生活習性
活動
海馬因其擬態適應特性,習性也較特殊,喜棲于藻叢或海韭菜繁生的潮下帶海區。性甚懶惰,常以卷曲的尾部纏附于海藻的莖枝之上,有時也倒掛于漂浮著的海藻或其他物體上,隨波逐流。即使為了攝食或其他原因暫時離開纏附物,游泳一段距離之后,又找到其他物體附著之上。
海馬的游泳姿勢十分優美,魚體直立水中,完全賴以背鰭和胸鰭高頻率地作波狀擺動(每秒鐘10次)而作緩慢的游動(每分鐘僅達1~3米)。海馬的活動一般多在白天(上午和下午),晚上則呈靜止狀態。
海馬在水質變劣、氧氣不足或受敵害侵襲時,往往因咽肌收縮而發出咯咯的響聲,這給養殖者發出“求救”的信號,但在攝食水面上的餌料時也會發聲,應加以區別。
捕食
在魚類當中,海馬很獨特地具有彎曲的頸子,與長長的口鼻頭部,外觀看起來和馬相似。海馬的整體外形,加上沒有尾鰭,使它們成為地球上行動最慢的泳者。它們游不快,通常只像海草一樣,以卷曲的尾巴系在海底。
因為所有海洋生物都喜歡吃橈足生物,所以它們對掠食者靠近產生的水紋波動極端敏感。橈足類生物一旦偵知敵人靠近,每秒游動的距離可以超過自身長度的500倍。相形之下,以飛快奔馳著稱的獵豹,每秒的行進速度也不過是它們身長的30倍。
但是海馬。海馬必須利用弓形的頸子當彈簧,以扭動頭部朝前捕捉獵物,這也它們捕捉食物的有效距離,只相當于頸子的長度,亦即0.1厘米。
然而,海馬卻能利用頭部的特殊形狀,悄悄地靠近獵物,然后加以捕捉,而且成功機率超過90%。海馬的嘴位于長形口鼻的末端,朝獵物移動時,口鼻附近的水紋幾乎不動,所以能夠偷偷地靠近對方,成功捕食。
食性
海馬是靠鰓蓋和吻的伸張活動吞食食物,餌料的大小以不超過吻徑為度。對餌料的種類和鮮度有一定選擇性。海馬的覓食視距僅為1米左右,所以餌料要投在經常群集處。
自然海區海馬主要攝食小型甲殼動物,主要有撓足類、蔓足類的藤壺幼體、蝦類的幼體及成體、螢蝦、糠蝦和鉤蝦等。在人工飼養條件下,以攝食糠蝦和櫻蝦效果最好,其次為足類和端足類。淡水枝角類等也可為食,但要注意避免因在海水中迅速死亡以污染水質。
海馬的攝食量與水溫、水質密切相關。在適溫范圍內,水溫高,則攝食量大,消化快。水質不良時,攝食量減少,甚至停食。在正常條件下,海馬的日攝食量約占體重的10%海馬一次攝食量很大,同時耐饑性也很強,從初生苗到成魚耐饑時間可達4~132天。
運動方式
海馬尾部的構造和功能與其他魚類迥異。棲止時的海馬,利用尾部具有卷曲的能力,使尾端得以纏附在海藻的莖枝上。故海馬多棲息在深海藻類繁茂之處。游泳的姿態也很特別,頭部向上,體稍斜直立于水中,完全依靠背鰭和胸鰭來進行運動,扇形的背鰭起著波動推進的作用。
海洋里的海馬有哪些品種
海馬是近陸淺海中的小型魚類,也是一種藥用魚類,有“南方人參”之美稱。
A、海馬的種類:
我國沿海有6種,其中在南海有5種,即刺海馬、管海馬、斑海馬、日本海馬、克氏海馬,而另一種冠海馬則見于我國黃海、渤海灣內。我國人工養殖主要是管海馬和斑海馬兩種。
管海馬:體稍大,體長最長可達20~24cm,體側偏,較高,腹部較膨大。頭上小棘發達,體的棱脊短鈍粗強。頭較大,吻呈管狀較粗大,體色較黑。
斑海馬:體長最長達 18cm。體側背方第一、第四、第七節小棘基部各具有1大黑斑,是分辨本種的主要特征。體色往往呈淡,頭冠短小,吻管較小。
B、海馬的生活特征:
海馬適溫范圍在12℃~33℃,仔魚期對小溫的適應范圍較小,20℃以下活動力明顯減弱。最適水溫在25℃~28℃。此外,日夜水溫差或換水前后水溫差,幼苗不宜超過2℃,如果水溫突然變化過大,易引起海馬死亡。
海馬對鹽度的適應性較廣,10‰~32‰范圍內均能生活,初生苗適鹽范圍為15‰~32‰,最適范圍20‰~30‰。長時間在較低鹽度養殖的海馬,會產生不育現象。
海馬對溶解氧需求量較大。一般要求溶氧量≥3毫克/升。若溶氧量低于2.5 毫克/升時,會出現呼吸加快、發聲、亂撞,最后沉底死亡。
海馬適光范圍為500~2萬勒,最適光照為3000~6000勒。光線過弱,海馬不活動不攝食;光線過強,藻類大量繁殖,會引起各種疾病。因此,海馬若在室內養殖,應增加門窗燈光以便加強光照。若在室外養殖時,應遮頂,避免太陽光直射。
海馬是一種游泳力不強的淺海魚類,主要靠胸鰭、背鰭和臀鰭相互配合擺動而游泳。尾部具有卷曲能力,纏卷在海藻或其他飄浮物上。平時游動姿勢有兩種:一種是尾巴、身體水平伸直,游泳速度快。另一種是尾巴卷曲,游泳時身體近于垂直,速度慢。抗敵本領差,但能模擬環境變換體色,避免被敵害發現。
海馬吞吸食物主要是靠鰓和吻的伸張、收閉活動來完成的。海馬無牙齒,主要是囫圇吞下食物,故餌料的大小以不超過吻徑為度,對餌料種類和鮮度有一定的選擇性。人工投餌要投在魚群附近,便于攝食。人工養殖海馬時,體長在5 cm以下的幼苗主要投喂小型游甲殼類,鹵蟲卵,日投餌量約占體量15%~20%;體長在5cm以上的中海馬和成魚主要投喂小型至大型浮游甲殼類,塘蝦、毛蝦、新鮮人工餌料,日投鉺量約占體重的7%左右。
海馬屬于魚類嗎?為什么
海馬屬于魚類,它是海龍科的小型魚類,其吻部為長管形,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太平洋、歐洲等地方,喜歡棲息在珊瑚藻和海藻區域,較為常見的海馬品種有刺海馬、冠海馬、克氏海馬、三斑海馬等,它是瀕危物種。
海馬是不是魚類
海馬是屬于海龍科的小型魚類,其身體長度為5-30厘米,且海馬的頭部彎曲與身體近似直角,其尾部細長,呈現曲卷狀,而且海馬的動作較為遲緩,常利用弓形的脖頸當做彈簧,使自己出其不意的捕捉到獵物。
海馬分布地區
海馬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澳大利亞等地區,在我國的分布地是東海、黃海、渤海、澎湖外海、青島沿海、廈門沿海等地方,并且海馬常生活在海與河流的交界處,所以它能夠在淡水中生存。
海馬主要品種
海馬中較為常見的品種有刺海馬、膨腹海馬、巴氏豆丁海馬、虎尾海馬、冠海馬、三斑海馬、克氏海馬、鮑氏海馬、駝背海馬等,其中刺海馬的體色為黃褐色,主要棲息在內灣的海藻處,而膨腹海馬以小型甲殼類為食。
最后總結,我們通過以上關于海馬屬于魚類嗎?為什么內容介紹后,相信大家會對海馬屬于魚類嗎?為什么有一定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
海馬是什么動物 海馬的種類有哪些
導語:想必大家應該清楚,海馬是一種游不快的動物,以卷曲的尾巴系在海底。我有些朋友想了解更多關于海馬的內容,那么,大家知道海馬是什么動物?海馬的種類有哪些?一起來看看。
海馬是什么動物
海馬是魚類,是一種小型海洋脊椎動物,是刺魚目海龍科暖海生數種小型魚類的統稱,因頭部彎曲與體近直角而得名。屬于硬骨魚綱、刺魚目、海龍亞目、海龍科、海馬屬。
海馬身長5~30厘米,頭呈馬頭狀而與身體形成一個角,吻呈長管狀,口小,背鰭一個,均為鰭條組成。眼可以各自活動。海馬行動遲緩,卻能很有效率地捕捉到行動迅速、善于躲藏的橈足類生物,分布在大西洋、歐洲、太平洋、澳大利亞。
海馬和海龍的雌雄鑒別很簡單,就是雄魚有腹囊(俗稱:育兒袋),而雌魚沒有腹囊。
海馬是地球上唯一一種由雄性生育后代的動物。雌海馬把卵子釋放到育子囊里,雄性負責給這些卵子受精。雄海馬會一直把受精卵放在育子囊里,直到它們發育成形,才把它們釋放到海水里。
海馬的攝食量與水溫、水質密切相關。在適溫范圍內,水溫高,則攝食量大,消化快。水質不良時,攝食量減少,甚至停食。在正常條件下,海馬的日攝食量約占體重的10%海馬一次攝食量很大,同時耐饑性也很強,從初生苗到成魚耐饑時間可達4~132天。
海馬類是名貴的藥材。向有"南方人參"的美譽,主要功能是補腎壯陽,鎮痛安神,催產,止痛,強心等作用。中醫學認為海馬味甘、咸,性溫。歸腎經、肝經,功效則包括補腎壯陽,散結消腫。
海馬怎么養殖
1、在養的時候,要注意量,就是我們常說的規格。密度一般要根據養殖池子的大小來決定。如果是20個平方的話,密度一般不能超過三百尾是最好的。
2、然后在養殖的時候,還需要注意水溫。溫度不要過低,否則可能會引起它的死亡,一般維持在25度以上是最好的。在氣溫比較低的時候,可以適量的減少換水的次數。
3、經常清理水里面的一些臟東西,這樣才能保證它生長環境的干凈度,會更利于它的健康成長。
4、海馬在養殖的過程中,還有可能會出現一些健康方面的問題,比如:腸胃病、水霉病等都是比較常見的病害,如果已經發現的話,就需要及時的進行防治,這樣才能保證它的健康。
海馬的種類有哪些
1、線紋海馬體側扁,一般體長30---33cm,軀干部七棱形,腹部稍凸出,尾部四棱形,尾端漸細,卷曲。頭部似馬形,與軀干部垂直,頭冠矮小,頂端具5個短小棘,略向后方彎曲。眶上、頭側及頰下各棘較均較粗,亦稍向后方彎曲。
2、三斑海馬體側扁,一般體長10~18cm,軀干七棱形,腹部凸出,腹下棱較銳,尾部四棱形,尾端漸細,卷曲。眼上有放射狀褐色斑紋。體側背方第1、4、7節小棘基部各具一黑色圓斑,故名。
3、刺海馬體側扁,體長20~24cm。體棘、頭棘尖銳而特別發達;頭冠不高,具4-5個銳小棘。體淡黃褐色,背鰭近尖端具1縱列斑點,臀鰭、胸鰭淡色,體上小棘尖端淡黑褐色。
4、大海馬體側扁,較高,體長20~24cm。頭上小棘發達,體上棱棘短鈍粗強,腹部凸出;頭冠較低,頂端具5個短鈍粗棘。背鰭有黑色縱列斑紋。臀鰭、胸鰭淡色。
5、冠海馬體側扁,較小,背部隆起,體長為體高7.5倍,為頭長5倍。頭長為吻長2.1倍。
烏龜在冬眠自然醒來后的10-15天會開始吃東西,烏龜冬眠后一般在4月或5月時蘇醒。烏龜在冬眠自然蘇醒后不會立即進食,主人不可以在這時給烏龜喂食過多,否則會導致烏龜死亡,最好是讓烏龜先活動兩天左右,等它徹底蘇醒后再喂食,但喂食量還是不可過多。
烏龜眼睛鼓包發白大多是發生在秋天和春天里,但是冬眠的時候也存在。烏龜眼睛鼓包發白這種病主要是由于飼養密度過大,水質不好引起的。而冬眠的時候主要是因為水溫環境的變化。
巴西龜冬眠時主人可采取兩種方法,一是埋沙法,在容器內鋪上潮濕河沙,再用報紙層層覆蓋,巴西龜會自行扒窩,之后每隔一周都噴一次水。二是埋泥法,鋪墊深度為2-3厘米的盆栽土,再將干草或水苔等覆蓋即可。
大水缸養魚最好注意三大方面:1、大水缸的溶氧量差,因此最好配備水泵或者增氧器。2、大水缸是敞口的,最好罩上網子能阻擋灰塵等異物,但每天需保持1-2小時光照殺菌。3、過冬前最好將魚轉移到其他容器,室內飼養。
烏龜中最溫順不咬人的就是中華草龜,它也是目前我國分布最廣且最受歡迎的龜類,相較于鱷龜、巴西龜等肉食性烏龜,中華草龜的性格明顯更加膽小。當它遇到危險時,大多是第一時間將頭和四肢縮回殼中。
烏龜冬眠時出現死亡,多是以下原因導致:1、冬眠前食物不足,能量無法支撐3-4個月;2、環境溫度過低,當氣溫達到0度以下時,則會凍傷甚至凍死烏龜;3、烏龜年齡或者體型過小導致抵抗力較弱,就很容易冬眠時死亡。
烏龜一個月不換水大多是不會死的,但有很大可能會因為水質環境惡劣而出現疾病,最常見的就是腐皮病、寄生蟲等,這對烏龜的身體和皮膚都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傷,比如皮膚腐爛、泛白,甚至嚴重時還可能誘發白眼病。
地址:江夏大道鴻發世紀城東門14號樓103號門面
電話:027-87988580
地址:中山大道797號長青廣場商務中心1層A座
電話:13397153577
地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光谷一路城市之光24-2門
電話:027-87002324
地址:中南二路22號奧山創意街區5號樓獨棟
電話:13377857323
地址:關山大道金地太陽城A棟C-8號
電話:18971692583
謝先孝主治醫師
擅長犬貓傳染病治療,消化內科疾病診療,細胞學檢查和犬貓常規外科手術。
陽炳中執業獸醫師
擅長大小寵疾病
黃家豪住院部主管
擅長麻醉學、常規外科手術
張雨龍高級助理
擅長貓科行為學、鼻腔疾病、內分泌疾病
陶虹宇藥房主管
擅長藥物代謝動力學、實驗室檢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