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肚子里的黑膜是它的腹膜臟層。這種東西是它身體的一部分,作用是潤滑和保護內臟,之所以是黑色的,是因為體內黑色素沉淀,并不是因為有某種毒害物質。需要注意的是,盡管它是可以食用的,但營養價值不高,而且脂肪含量高,所以不建議食用,最好在處理的時候將其清除。
二、魚哪些部位不能吃1、魚膽:大部分魚類的膽都是不能吃的,很多常見的食用魚類膽甚至有毒,比如草魚、鯉魚、鯽魚、鰱魚等等,因此最好在處理的時候將其摘掉。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能將其刺破,不然會污染魚肉,還會帶有一定苦味。
2、魚鰓:魚鰓是魚類呼吸的器官,由于要進行血液和氣體交換,外表看上去比較紅,其鐵含量較高。但要注意的是,一些細菌、微生物甚至寄生蟲等會藏在其中,因此也是不能食用的,不然可能會染上疾病。
3、魚鱗:魚鱗本身沒有什么毒害,但口感很差,所以一般也是不推薦吃的。這種物質中的主要營養成分就是膠原蛋白了,但含量比較低,還不如豬皮高,而且也無法被人體直接利用吸收,所以不建議食用。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魚身上四個部位要少吃
魚身上四個部位要少吃
魚身上四個部位要少吃,魚肉雖然營養價值特別的豐富,但是也有一定的食用禁忌,魚肉雖然好,但并不是所有的部位都能吃。下面介紹魚身上四個部位要少吃,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魚腹黑膜
仔細觀察魚,你便會發現,無論是哪種類型的魚,在魚的肚腹內壁,都有一層黑色薄膜,而這種黑色薄膜也被稱為魚腹黑膜。
魚腹黑膜在魚腹中起到保護作用,可以防止魚內臟的有害物質滲透到肌肉中去,但是,這也意味著,魚腹黑膜是有毒物質的聚集地,因此,人在使用的時候,需切記要小心的將魚腹黑膜清除再食用,不然很容易中毒。
2、魚膽
魚膽很苦,一般我們不會食用,但也有人認為它可以做藥,清熱解毒、明目養生。確實魚膽在中醫上卻有一定的作用。
它有清熱解毒,明目止咳化痰的作用,吃魚膽也有一定的好處,但是我們也不能忽略它的危害,經常吃魚,但也有可能會造成中毒的現象。
魚膽中含有毒化合物,這種物質非常頑強,高溫、泡酒都不怕,誤食會產生惡心、嘔吐、拉肚子的癥狀,嚴重的話甚至會導致腎衰竭、心肌損傷。
其中鯽魚、草魚、青魚、鯉魚這幾種魚的魚膽毒性很強,大家吃魚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把魚膽清除干凈。
3、魚頭
很多人認為魚頭補腦,豆腐燉魚頭、剁椒魚頭更是紅遍大街小巷。但是,在魚生長過程中,魚頭更容易聚集重金屬,比如汞。
雖說一個魚頭的汞含量不至于對身體造成影響,偶爾過過嘴癮是可以的,但經常食用的話不利身體健康。
特別是對于那些體型較大的魚來說,大家盡量不要再吃魚頭了,因為這種魚從魚頭里面的重金屬堆積的會更多。
而且建議大家在選擇魚的時候,盡量選擇體積較小的魚,不要選擇體積太大的魚,這種魚往往在水里生存的時間較長了,身體當中堆積的毒素垃圾也就會更多一些。
汞含量最高部位排名: 魚頭>魚皮>魚肉>魚子
4、淡水魚生魚片
在日本,人們喜愛吃生魚片,不過,多食用的是海魚,在中國,也同樣有喜愛吃生魚片的一些人,但是,他們食用的魚類范圍卻比較廣泛。
除了吃海魚生魚片意外,還喜歡食用淡水魚生魚片,認為淡水魚抓上來后,蘸醬吃生魚片別有一番滋味,但是你知道嗎。
實際上不管是淡水魚生魚片,還是曾經在淡水生活過的海魚生魚片,最好不要在沒有煮熟的情況下食用,因為,這些這些魚類身體會有肝吸蟲的卵,人在食用后對身體有害。
吃魚肉固然會給身體帶來很多好處,也能夠軟化血管,降低膽固醇,但是大家也要注意吃魚肉的這幾個事項。
這兩個部位盡量不要吃太多,同時在這里要提醒大家,在吃魚肉的時候,盡量保證魚肉的原汁原味,用清蒸的方法是最好的,也能減少額外的熱量。
1、魚的內臟
魚的內臟是非常臟的,在內臟當中容易隱藏各類細菌病毒,還有寄生蟲等。在烹飪魚之前,我們要把魚的內臟去除干凈,然后用水沖洗。不過在內臟當中我們可以留住魚泡,魚泡是比較干凈的口感也不錯。
在去除內臟的過程當中,我們要小心不要碰破魚苦膽。魚膽當中含有膽汁毒素,不但味道發苦而且對眼睛危害很大。所以在收拾的時候千萬不要把魚苦膽弄破,把膽汁濺到眼睛上,尤其是在收拾草魚和青魚的時候要格外注意。
2、魚的粘液
在清理魚的時候我們發現魚的身上有很多粘液,這些粘液是含有細菌的。吃了之后對人身體不好,而且粘液過多做出來的魚會非常腥氣不好吃。
我們在收拾魚的時候,可以先用刀把魚鱗刮掉,然后再用刀把魚身上的粘液刮掉。除了要去除魚身表面的粘液之外,在魚的肚子里邊也是有一些粘液的。我們要用清水把這些粘液洗干凈,一來除細菌,二來去腥味兒。
3、魚頭
在收拾魚頭的過程當中,我們要把魚腮去掉。魚鰓的主要功能就是過濾,會把水中的一些臟東西過濾掉,也正是因為如此,魚腮當中會含有大量的污垢、細菌甚至寄生蟲。我們摳掉魚鰓,然后用水沖洗一下即可。
魚頭上面的魚眼許多人認為是補品,吃多了可以明亮眼睛。其實這是一個誤區,魚眼當中是含有細菌甚至是寄生蟲的,不建議多吃。
有些時候我們買魚會看到魚眼有紅血絲或是有白色斑點,很有可能就是魚生長在污水環境或是魚眼有寄生蟲導致的。
4、魚鰭和魚尾
去大飯店吃過魚的朋友不難發現,許多大飯店端上來的魚,魚尾和魚鰭都是經過修剪的。按理說保留魚尾和魚鰭會顯得美觀,為什么做菜之前要剪掉呢?主要是由于上面附著了大量的細菌。
這些細菌隱藏在魚鰭和魚尾當中,如果不剪掉做出來的菜吃了對人身體有害。在修剪魚鰭的時候,我們從后邊用剪刀逆著剪掉魚鰭。
在修剪魚尾的時候,我們先把魚尾剪掉一半,然后斜對角剪出圖案,這樣做出來的魚更加美觀。
小貼士:
1、魚的苦膽有非常苦的膽汁,還有苦膽毒素。收拾的時候千萬不要弄破,不然魚肉就會變苦,而且膽汁不要濺到眼睛。
2、魚的粘液當中含有細菌,也是產生腥味的主要原因。我們用刀刮掉魚表面的粘液,然后用清水沖洗內部粘液能很好的去除腥味兒。
3、魚眼睛并不是吃多了對身體有好處,反而由于寄生蟲等原因,不建議大家吃魚眼。在吃魚的時候盡量不要相信錯誤的說法吃魚眼。
魚的營養價值高
1、蛋白質
魚類是蛋白質的良好來源,含量一般在15%-22%,蛋白質的必需氨基酸組成與畜禽肉類很接近,屬于完全蛋白質,其中蛋氨酸和賴氨酸含量較多,營養價值高;
魚類蛋白質結構松軟,魚肉的肌纖維短,因此比畜肉蛋白易于消化,其消化率一般為87%-98%,是人體動物性蛋白質的良好來源。魚類組織中含氮浸出物主要是膠原蛋白和粘蛋白,烹調后成為溶膠,冷卻后成為凝膠。
2、脂肪
魚類脂肪含量不高,一般在1%-3%,是一類低脂肪食品。魚類的`脂肪多為不飽和脂肪酸,在室溫下,呈液狀,易消化吸收,消化率可達95%以上。
魚油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明顯比其他動物脂肪要多得多。魚類特別是海產魚所含不飽和脂肪酸有降低血脂,防止血栓形成,抑制癌細胞,抗糖尿病,增強腦細胞發育的作用。
3、礦物質
魚肉的礦物質含量為1%-2%,以磷和鉀較多,海產魚特別富含碘,為500-1000毫克/公斤,一般淡水魚為50-400毫克/公斤。魚肉一般含鈣比畜肉高,蝦皮中的鈣可達2%,海水魚的鈣比淡水魚高。
4、維生素
魚肉里除含有尼克酸和少量的維生素B1、維生素B2外,還含有維生素B12。魚油里有脂溶性維生素A和維生素D,特別是魚肝的脂肪中,含維生素A和維生素D極為豐富,是其他肉類不可相比的,是維生素的良好來源。
海產魚(如鯊魚、鱈魚)的肝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可作為膳食及藥用魚肝油中的維生素A的來源。
但是如果短時間大量食用魚的肝臟,會造成維生素A急性中毒。生魚肉內含有硫胺素酶,能分解維生素B1,所以魚死后要盡快加工烹調,及時破壞硫銨酶,以防止維生素B1的損失。
5、其他成分
魚類不但營養豐富,也是極佳的美容食品。魚肉中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和粘蛋白。膠原蛋白是一種大分子蛋白。
在分子結構上有一定的空間,從而能充分維持生命的“結合水”,保持皮膚光潔、無皺褶和富有彈性,防止毛發脫落,使頭發有光澤,并有促使人體肌肉健美和骨骼發育的功效。
盡管魚的營養價值非常高,但是,也并非多多益善。就拿魚油來說吧,雖然它能防治冠心病和腦血栓形成,增進記憶力,保護視力,促進炎癥消退等,但是,魚油的主要有效成分有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
長期過量進食魚油,可因血小板凝聚性降低而引起各種自發性出血,包括腦出血。愛斯基摩人以魚為主食,盡管他們幾乎沒有人患冠心病和腦血栓形成等,但腦出血卻成了他們的重要死亡原因。
魚肚子里面的那層黑色薄膜能吃嗎?
黑色膜衣是保護膜,不能吃。這層黑膜學名叫腹膜臟層,存在于魚腹壁和內臟之間。
一般見到的魚里面的這層膜,通常都會呈現出黑色的顏色,所以用戶會認為是一張過濾網,吸收了很多的毒素,其實就是單純的黑色素沉淀所導致的。
因為魚本身是會分泌色素的,尤其是當魚在游動的時候,這種黑色素細胞分泌的會比較多,所以才會導致看到的顏色是這樣,所以用戶不用過于擔心,這層黑膜不是魚的過濾網,魚真正的過濾器官是一對鰓,在清洗魚的時候,一定要去掉。
擴展資料:
注意事項:
1、出血性疾病用戶不宜多吃魚,結核病用戶吃藥時忌食魚。痛風、肝硬化、體質過敏、不孕癥等用戶忌食魚。
2、過度油炸的魚不宜食用。油炸魚也可能會使魚的汞含量上升。魚類過度油炸或者與高脂肪、高熱量的醬料搭配,很快就會變成一道不健康的膳食。
3、魚未煮熟就吃。吃了未經煮熟的魚可能會導致寄生蟲感染。當用戶在家中烹調魚的時候,請確保魚肉至易剝落和嫩滑的狀態,肉類應沒有任何半透明的跡象。不要把還未煮熟的魚和其它食物的盤子放在一起,避免交叉污染。
4、不吃含汞量高的魚類。大多數的魚類都被汞輕微污染過,大多數健康的成年人體內對分解微量的汞是沒有問題的。但懷孕或哺乳的婦女和兒童應避免一些魚類和貝類,以減輕汞毒的危害。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魚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腹膜
魚肚里的黑膜是什么?
這黑膜腥,本身并無毒。黑膜學名“內膜臟層”,存在于魚腹壁和內臟之間,起到潤滑和保護內臟的作用。由于魚的這層膜是由其“性腺”組織分化而來,同時膜中脂肪含量較高,故有一種奇怪的腥味。有人認為這層膜有過濾污染物的作用,因此“很毒”。
其實,“過濾毒物”并不是這層膜的功能,但由于其脂肪含量比例較高,當有污染物如重金屬、農藥等進入魚體內時,便濃集于脂肪組織中,使這層膜及魚體脂肪組織一同受污染。以內膜顏色的深淺來判斷其受污染程度是錯誤的。
這“內膜臟層”的“臟”,應讀作“zang”四聲,指內臟,而不是骯臟的臟。內膜的顏色是由其黑色素含量決定的。因此,視黑膜為有毒污染物的說法沒依據。
擴展資料
中國人喜歡白色,認為一白遮百丑。所以,看到黑色,第一反應就會認為是臟,是污染。實際上,僅憑內膜顏色的深淺來判斷魚受污染程度是很不靠譜的。
魚肚子里內膜的顏色是由魚體內色素含量決定的。以我們常吃的鯽魚為例,其體內的色素細胞有4種,分別是黑色素、素、紅色素和鳥糞素。
在腹膜臟層表面上有黑色素細胞沉積,腹膜壁層有鳥糞素細胞沉積。不同魚類品種,它的腹膜臟層和腹膜壁層色素細胞分布也不相同,所以會呈現不同的顏色。科學家曾對78種魚進行過調查,結果發現,并不是所有的魚腹膜顏色都是黑的,發黑的只有20多種。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黑膜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魚肚子里的黑膜有毒嗎
誰知道魚肚子里面那層黑色的膜能吃么 ?對身體有害么?
不能吃
魚“黑衣”
魚體腹腔兩側有一層黑色膜衣,是最腥臭、泥土味最濃的部位,含有大量的類脂質、溶菌酶等物質
不能吃的動物部位:
畜“三腺”
豬、牛、羊等動物體上的甲狀腺、腎上腺、病變淋巴腺是三種“生理性有害器官”。
羊“懸筋”
又稱“蹄白珠”,一般為圓珠形、串粒狀,是羊蹄內發生病變的一種組織。
兔“臭腺”
位于外生殖器背面兩側皮下的白鼠鼷腺,緊挨著白鼠鼷腺的褐色鼠鼷腺的褐色和位于直腸兩側壁上的直腸腺,味極腥臭,食用時若不除去,則會使兔肉難以下咽。
禽“尖翅”
雞、鴨、鵝等禽類上端長尾羽的部位,學名“腔上囊”,是淋巴腺體集中的地方,因淋巴腺中的巨噬細胞可吞食病菌和病毒,即使是致癌物質也能吞食,但不能分解,故禽“尖翅”是個藏污納垢的“倉庫”。
魚“黑衣”
魚體腹腔兩側有一層黑色膜衣,是最腥臭、泥土味最濃的部位,含有大量的類脂質、溶菌酶等
參考資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987794.html
烏龜在冬眠自然醒來后的10-15天會開始吃東西,烏龜冬眠后一般在4月或5月時蘇醒。烏龜在冬眠自然蘇醒后不會立即進食,主人不可以在這時給烏龜喂食過多,否則會導致烏龜死亡,最好是讓烏龜先活動兩天左右,等它徹底蘇醒后再喂食,但喂食量還是不可過多。
烏龜眼睛鼓包發白大多是發生在秋天和春天里,但是冬眠的時候也存在。烏龜眼睛鼓包發白這種病主要是由于飼養密度過大,水質不好引起的。而冬眠的時候主要是因為水溫環境的變化。
巴西龜冬眠時主人可采取兩種方法,一是埋沙法,在容器內鋪上潮濕河沙,再用報紙層層覆蓋,巴西龜會自行扒窩,之后每隔一周都噴一次水。二是埋泥法,鋪墊深度為2-3厘米的盆栽土,再將干草或水苔等覆蓋即可。
大水缸養魚最好注意三大方面:1、大水缸的溶氧量差,因此最好配備水泵或者增氧器。2、大水缸是敞口的,最好罩上網子能阻擋灰塵等異物,但每天需保持1-2小時光照殺菌。3、過冬前最好將魚轉移到其他容器,室內飼養。
烏龜中最溫順不咬人的就是中華草龜,它也是目前我國分布最廣且最受歡迎的龜類,相較于鱷龜、巴西龜等肉食性烏龜,中華草龜的性格明顯更加膽小。當它遇到危險時,大多是第一時間將頭和四肢縮回殼中。
烏龜冬眠時出現死亡,多是以下原因導致:1、冬眠前食物不足,能量無法支撐3-4個月;2、環境溫度過低,當氣溫達到0度以下時,則會凍傷甚至凍死烏龜;3、烏龜年齡或者體型過小導致抵抗力較弱,就很容易冬眠時死亡。
烏龜一個月不換水大多是不會死的,但有很大可能會因為水質環境惡劣而出現疾病,最常見的就是腐皮病、寄生蟲等,這對烏龜的身體和皮膚都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傷,比如皮膚腐爛、泛白,甚至嚴重時還可能誘發白眼病。
地址:江夏大道鴻發世紀城東門14號樓103號門面
電話:027-87988580
地址:中山大道797號長青廣場商務中心1層A座
電話:13397153577
地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光谷一路城市之光24-2門
電話:027-87002324
地址:中南二路22號奧山創意街區5號樓獨棟
電話:13377857323
地址:關山大道金地太陽城A棟C-8號
電話:18971692583
謝先孝主治醫師
擅長犬貓傳染病治療,消化內科疾病診療,細胞學檢查和犬貓常規外科手術。
陽炳中執業獸醫師
擅長大小寵疾病
黃家豪住院部主管
擅長麻醉學、常規外科手術
張雨龍高級助理
擅長貓科行為學、鼻腔疾病、內分泌疾病
陶虹宇藥房主管
擅長藥物代謝動力學、實驗室檢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