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是有鼻子的,雖然魚是用腮呼吸的,但是它們也會長鼻子。魚的鼻子一般是長在頭部的前端,上面有兩個小孔,但是魚的鼻子不能呼吸,只有嗅覺作用。
很多魚類可以通過嗅覺在繁殖季回到自己出生的水域,然后在出生的地方進行產卵,完成生命的輪回。其次,魚類的嗅覺還能感應周圍的動物,幫助它們尋找食物和躲避天敵。魚的嗅覺功能十分強大,其嗅覺靈敏度是人類的500倍,所以鼻子雖然不能呼吸,但對魚類也非常重要。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魚用什么呼吸?
問題一:魚用什么呼吸? 魚的主要呼吸器官是腮,而不是鼻子。魚的鼻子不與口腔相通,只是單純的嗅覺器官。所以,魚兒的呼吸與陸地動物不同。魚兒是怎樣通過腮在水里進行呼吸的呢?呼吸的意義在于吸收生物生存所需要的氧氣。失去攝氧就無法生存。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魚兒是不能離開水的。
問題二:魚用什么呼吸 鰓為主,很多無鱗種類有較強的皮膚呼吸。
泥鰍:腸呼吸輔助。
烏鱧:咽上器官輔助。
肺魚:皮膚呼吸非常之重要。
問題三:魚用什么呼吸? 絕大多數魚用鰓呼吸,少數魚可以使用肺呼吸,也有能用皮輔助呼吸的。
問題四:魚用腮呼吸是對什么的適應 1首先是身體梭形,就是流水型,
2身體兩側有側線,能分泌潤滑液
3鰭的面積小,但是力量足,減小阻力的同時,也是動力的來源
4用腮呼吸,
5體內有氣泡,就像潛水艇一般
希望能幫到你
問題五:魚怎么呼吸? 魚主要是用鰓呼吸,水流從口流入及有鰓孔流出,在不斷通過鰓的時候進行氣體交換。因此魚鰓有著特殊結構。魚一般有5對鰓弓,內緣是鰓耙、外側2個比列的鰓片,鰓片由無數的鰓絲排列構成,每條鰓絲又生出許多突起的鰓小片,鰓小片由2曾細胞組成,有著豐富的微血管,是氣體交換的場所。相鄰的鰓小片交錯嵌合,水在其中對流,保證了血液與水之間的最大氣體交換量。 當魚離開水后鰓絲和鰓小片就彼此粘連,呼吸面積大大減小,無法補充充足的氧氣,且鰓絲暴露在空氣中,因水分蒸發引起鰓絲干燥,破壞了鰓的結構,使其失去呼吸功能而死亡。 雖然有寫魚的皮膚、氣囊、腸管可以輔助呼吸,琺是那些遠遠不夠。 最后特別說下:魚并不是不能直接呼吸空氣中的氧氣,只是由于鰓的水適應性結構使得它在空氣中不能獲得充足的氧氣。
問題六:魚在水里用什么呼吸 魚主要是用鰓呼吸,水流從口流入及有鰓孔流出,在不斷通過鰓的時候進行氣體交換
問題七:魚是怎么呼吸的? 魚主要是用鰓呼吸,水流從口流入及有鰓孔流出,在不斷通過鰓的時候進行氣體交換。因此魚鰓有著特殊結構。魚一般有5對鰓弓,內緣是鰓耙、外側2個比列的鰓片,鰓片由無數的鰓絲排列構成,每條鰓絲又生出許多突起的鰓小片,鰓小片由2曾細胞組成,有著豐富的微血管,是氣體交換的場所。相鄰的鰓小片交錯嵌合,水在其中對流,保證了血液與水之間的最大氣體交換量。 當魚離開水后鰓絲和鰓小片就彼此粘連,呼吸面積大大減小,無法補充充足的氧氣,且鰓絲暴露在空氣中,因水分蒸發引起鰓絲干燥,破壞了鰓的結構,使其失去呼吸功能而死亡。 雖然有寫魚的皮膚、氣囊、腸管可以輔助呼吸,但是那些遠遠不夠。 最后特別說下:魚并不是不能直接呼吸空氣中的氧氣,只是由于鰓的水適應性結構使得它在空氣中不能獲得充足的氧氣。至于受精,所有動物都要在水環境中進行的,陸生動物的受精是局部水環境,呵呵,比如人的 *** 也是液體,魚的受精方式是受制于它水生生活,所以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呼吸系統的特點
問題八:有什么魚是用肺呼吸的? 在非洲、美洲和澳大利亞的江河里,生長著一種介于魚類和兩棲類之間的珍奇動物,它叫肺魚。肺魚出現于四萬年前的泥盆紀時期,它身上披著瓦狀的鱗,背鰭、臀鰭和尾鰭都連在一起,并有構造最古老的“原鰭”,所謂原鰭與正常魚鰭不同之處是一個肉柄狀的東西。肺魚的鰾的構造很象肺,可以進行氣體交換,所以有人將肺魚的鰾稱為“原始肺”,肺魚的名字也是由此而來的。肺魚還有內鼻孔,它在水中用鰓呼吸,當河水干涸時,它們能鉆進泥土里,用“肺”和內鼻孔呼吸。科學家們認為肺魚是自然界中最先嘗試的由水中轉向陸地的動物。
非洲肺魚是在四億年前已廣泛分布在非洲的淡水沼澤地帶和河川里的一種極原始的魚類。當雨水充沛的時候,它可以用鰓痛快地呼吸;等到了干旱季節,沼澤地帶干涸了,非洲肺魚就要鉆進爛泥堆里去睡覺。由于天氣炎熱,外面的泥堆早已被烘干,無形中成了一個泥洞,非洲肺魚用嘴打開一個“小天窗”,然后自己又從皮膚上滲出一種粘液,使泥洞的壁變硬。它通過洞口,用肺呼吸外面的新鮮空氣。它能在泥洞里不吃不喝地夏眠幾個月,待到雨季來臨,它又回到水中生活。非洲肺魚的夏眠引起了科學家的興趣,他們早就認為,夏眠動物或冬眠動物體內一定存在著一種能引起睡眠的激素。現在,科學家們已經從非洲肺魚的腦組織中提取一種物質,并將這種物質引入實驗用的老鼠體內,結果使它們很快地進入了睡眠狀態。當這些老鼠醒來之后,精神仍然很好。科學家們已把這種動物睡眠激素應用到人類失眠者身上。非洲肺魚生性好斗,只要兩條肺魚相遇,必然有一條魚的尾巴被咬斷。冬眠時的肺魚也不例外,有人從泥土中挖掘肺魚時,竟被它咬傷了手指。
1835年,有人在亞馬遜河流域的池沼和雜草叢生的淺水湖里看到過美洲肺魚。這種魚的背鰭、尾鰭和臀鰭愈合成一個總的鰭。這種魚據說能發出貓叫的聲音。每當干旱季節,肺魚就躲進泥洞中,用肺進行呼吸。待雨季一開始它就從泥洞中爬出來,飽餐一頓,然后自己建巢,準備著生兒育女。美洲肺魚的皮膚里可以散布著各種色素細胞,因此它們的體色是多種多樣的,并能隨環境變化而改變身體的顏色。
澳洲肺魚則是肺魚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體長可達1 米多,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在肺魚生活的河川里,有時可以聽到一種“呼隆、呼隆”的聲響,其實這是肺魚升出水面和從肺里呼出空氣時發出的響聲。它每隔40-50 分鐘就要升到水面上來呼吸1 次。雖然肺魚能用肺呼吸但它也能用鰓呼吸,可是如果長久地把它放在岸上,它的鰓干了,也會死亡。澳洲肺魚極不喜歡活動,經常趴在水底一動不動,偶爾到水面上吸一口氣,而后慢慢地又游到底層休息去了。有時漁民在捕撈別的魚類時,碰到了澳洲肺魚,就故意攪動河水,肺魚仍然一動不動,又用木棍撥它的身體,這時它只是不高興地把身體緩緩地向前游動一點,然后又停下來,所以,當地漁民把澳洲肺魚又稱“懶漢”魚。
問題九:魚怎么呼吸的呢 絕大多數的魚都是依靠水中溶解的氧氣來完成呼吸作用的,這里的主要呼吸器官就是鰓。而有些魚卻能利用空氣中的氧進行呼吸,這就是氣呼吸。能夠進行氣呼吸的魚多生活在熱帶、帶或溶氧經常缺乏的水域,或有特殊的生活方式,它是魚類適應環境的結果。魚類的氣呼吸器官較多,現簡介如下。 1.皮膚:這些魚的皮膚 *** 或鱗很小,其上布滿微血管,能進行氣體交換,完成氣呼吸。如鰻鱺、黃鱔。泥鰍、彈涂魚等。據此,鰻鱺可在夜間爬上岸,通過潮濕的草地,移居到別的水體中。 2.口咽腔:黃鱔生活在溶氧較低的稻田或淺水溝渠內,并善于在泥土中掘洞穴居。它的鰓退化,但口咽腔內壁毛細血管非常豐富,它總是不時地將頭伸出水面吞咽空氣并把廢氣排出,所以,垂釣者只要在黃鱔生活的水域耐心觀察,就很容易發現目標。能夠利 用口咽腔進行氣呼吸的魚還有電鰻及合鰓屬的其他魚類。 3.消化管:產于南美洲的吸口鯰和鈞鯰能夠利用胃進行氣呼吸。而在我國分布極廣的泥鰍、花鰍等鰍科魚類能利用腸進行氣呼吸,它們經常浮出水面吞咽空氣,空氣穿腸而過從 *** 排出完成氣呼吸,因此,平常所謂泥鰍“放屁”,實為泥鰍呼吸。 4.鰓上器官:這些魚類在鰓腔或鰓上方衍生出專門的氣呼吸器官――鰓上器官。這種魚較多,多生活在熱帶或帶,常見的有斗魚、胡子鯰、攀鱸、絲足魚、烏鱧等。 5.氣囊:用氣囊進行氣呼吸的魚類只有產于印度的囊鰓魚。它有一對管狀長囊,自鰓腔向后穿過脊椎骨附近的肌肉伸至尾部,囊內壁上血管豐富,生活時囊內充滿空氣,能在陸地上存活相當一段時間。 6.鰾:很多古老的魚類的鰾可進行氣呼吸,如肺魚、多鰭魚、弓鰭魚、雀鱔等,它們的鰾有管道與食道相通,在缺氧環境中,這些魚把空氣吞咽到鰾中進行氣呼吸。 魚的氣呼吸多數是做為鰓呼吸的輔助手段,也就是說,在溶解氧缺乏的環境中,鰓呼吸不能滿足魚機體的氧氣需要時,氣呼吸做為補充來源使用。例如泥鰍,在溶氧豐富的水體中很少進行氣呼吸,而水中缺氧時,則頻頻上浮吞咽空氣。但也有的魚氣呼吸成了機體所需氧氣的主要來源,鰓呼吸反不及氣呼吸了,這些魚如果長時間被按在深水里會“淹”死的,如黃鱔、非洲肺魚、美洲肺魚等。尤其是非洲肺魚,在池水干涸的季節累,它能在池底用泥土和粘液制造出一個特殊的“繭”殼,“繭”殼頂端有小孔與外界空氣相通。此時,肺魚躲在“繭”殼里,不食不動,完全依靠鰾呼吸空氣度過幾個月的干旱期,待雨季到來時,破殼而出,繼續攝食生長。
魚是怎么呼吸的?
魚主要是用鰓呼吸,水流從口流入及有鰓孔流出,在不斷通過鰓的時候進行氣體交換。因此魚鰓有著特殊結構。
魚主要的呼吸器官是鰓,而不是鼻子。魚的鼻子不與口腔相通,只是單純的嗅覺器官。所以,相較陸地動物,魚兒有著不同的呼吸方式。
鰓位于魚的口咽腔兩側,由鰓弓、鰓耙和鰓絲組成。魚一般有5對鰓弓,內緣是鰓耙、外側2個比列的鰓片,鰓片由無數的鰓絲排列構成,每條鰓絲又生出許多突起的鰓小片,能增大與水的接觸面,提高氣體交換效率。
腮小片的中間分布著大量的微血管,是血液與水環境進行氣體交換的場所。
擴展資料:
魚是一類在水中生活的脊椎動物,它們身上有鱗,可以抵御水中有害小生物的侵害;身體里有鰾,可以控制身體的沉浮自如;身體各部位的魚鰭,則保證它可以在水中以各種靈活的姿態活動、覓食。
魚一旦離開水,其鰓片、鰓絲就會粘合重疊在一起,從而使魚兒不能及時得到氧而窒息。從這個意義上說,魚兒是不能離開水的。
魚鰓的特點:血管發達,壁薄。水流方向與鰓板方向相反,氣體交換效率高。表面積大,在水中充分展開。
此外,還有的魚類可以通過其他器官進行輔助呼吸,如彈涂魚用皮膚呼吸、泥鰍用腸管呼吸以及肺魚用氣囊呼吸。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魚 (魚類)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魚鰓 (魚的呼吸器官)
魚究竟是用什么呼吸的?
大多數魚兒是用鰓呼吸的。魚的頭部兩側生長著兩個鰓裂,鰓片是由梳子狀整齊排列的鰓絲組成的,鰓絲上密布著紅色的微血管。魚類的嘴一張一合,就把水吞入口中,水經過鰓絲時,上面的微血管就攝取了水中的氧氣,同時把二氧化碳排到了水中。魚類也有鼻子,但它的鼻子只是一種嗅覺器官,而且不和口腔相通,因此,它的鼻子是不能用來呼吸的。魚的呼吸器官鰓,位于口咽腔兩側,由鰓弓,鰓耙,鰓絲組成。每一條鰓小片的兩側又生出許多突起為鰓小片,能增大與水的接觸面,提高氣體交換效率,中間分布著大量的微血管,是血液與水環境進行氣體交換的場所。
魚
有些魚兒除了用鰓呼吸之外,還有輔助呼吸器官,一旦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有了變化,它們就啟用“輔助呼吸器官”維持生存。
此外還有的魚類可以通過其他器官呼吸,如:皮膚(彈涂魚),腸管(泥鰍)及氣囊(肺魚)等。
魚類是體被骨鱗、以鰓呼吸、用鰭作為運動器官和憑上下頜攝食的變溫水生脊椎動物,屬于脊索動物門中的脊椎動物亞門,一般人把脊椎動物分為魚類(53%)、鳥類(18%)、爬行類(12%)、哺乳類(9%)、兩棲類(8%)五大類。根據已故加拿大學者“Nelson”1994年統計,全球現生種魚類共有24618種,占已命名脊椎動物一半以上,且新種魚類不斷被發現,平均每年已約150種計,十多年應已增加超過1500種,目前全球已命名的魚種約在32100種。
魚
大多數魚兒是用鰓呼吸的。魚的頭部兩側生長著兩個鰓裂,鰓片是由梳子狀整齊排列的鰓絲組成的,鰓絲上密布著紅色的微血管。魚類的嘴一張一合,就把水吞入口中,水經過鰓絲時,上面的微血管就攝取了水中的氧氣,同時把二氧化碳排到了水中。魚類也有鼻子,但它的鼻子只是一種嗅覺器官,而且不和口腔相通,因此,它的鼻子是不能用來呼吸的。
有些魚兒除了用鰓呼吸之外,還有輔助呼吸器官,一旦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有了變化,它們就啟用“輔助呼吸器官”維持生存。
魚
魚是用鰓呼吸的,那么它們的鼻孔是用來做什么的?
我們知道魚用鰓呼吸,但魚也有鼻孔,而絕大多數魚的鼻孔是不呼吸的。事實上,它們的鼻孔是起到感官氣味的作用。
人類和大多數陸地動物通過鼻孔呼吸空氣。人的嘴和鼻子在喉嚨里相連,所以人可以用嘴呼吸,但缺乏鼻子的過濾功能。然而,魚是用鰓呼吸的,水進入魚嘴后從鰓中流出,從而帶來氧氣和二氧化碳。
根據研究人員通過實驗發現,鯊魚可以通過鼻孔感知水中的味覺分子,并能通過不同的鼻孔根據味覺濃度來確定氣味的來源方向。然而,這一說法也遭到了其他科學家的駁斥,他們認為水和空氣中的氣味非常混亂。簡言之,無論誰對誰錯,魚的鼻子必須用來感官嗅覺的。例如,鯊魚可以檢測水中百萬分之一的血液濃度來追蹤受傷的獵物。
對大多數魚類來說,它們的鼻孔屬于盲鼻孔,也就是說,它們與內臟沒有聯系。當我們呼吸時,空氣會自然而然利用到鼻孔,但水中的魚就不一樣了。如果水根本不流,那么魚必須主動讓水從鼻孔中流過,這樣才能感覺到水中的氣味。與人類不同的是,大多數魚類的鼻孔有前鼻孔和后鼻孔。水流入前鼻孔,通過嗅覺囊,然后從后鼻孔流出,這與人類的呼吸系統存在著天差地別。
還有一些魚的鼻孔連著它們的嘴,這種結構被稱為內鼻孔。例如,在非洲肺魚,在正常情況下,它們用鰓呼吸。然而,在旱季,肺魚的魚鰾可以起到肺的作用,通過鼻孔或嘴吸入空氣。
此外,海洋中的哺乳動物,如鯨魚和海豚,沒有鰓,不能在水中呼吸,它們只能通過鼻孔呼吸。例如鯨魚,它們在水中時處于窒息狀態,每次都需要游出水面呼吸空氣。
烏龜在冬眠自然醒來后的10-15天會開始吃東西,烏龜冬眠后一般在4月或5月時蘇醒。烏龜在冬眠自然蘇醒后不會立即進食,主人不可以在這時給烏龜喂食過多,否則會導致烏龜死亡,最好是讓烏龜先活動兩天左右,等它徹底蘇醒后再喂食,但喂食量還是不可過多。
烏龜眼睛鼓包發白大多是發生在秋天和春天里,但是冬眠的時候也存在。烏龜眼睛鼓包發白這種病主要是由于飼養密度過大,水質不好引起的。而冬眠的時候主要是因為水溫環境的變化。
巴西龜冬眠時主人可采取兩種方法,一是埋沙法,在容器內鋪上潮濕河沙,再用報紙層層覆蓋,巴西龜會自行扒窩,之后每隔一周都噴一次水。二是埋泥法,鋪墊深度為2-3厘米的盆栽土,再將干草或水苔等覆蓋即可。
大水缸養魚最好注意三大方面:1、大水缸的溶氧量差,因此最好配備水泵或者增氧器。2、大水缸是敞口的,最好罩上網子能阻擋灰塵等異物,但每天需保持1-2小時光照殺菌。3、過冬前最好將魚轉移到其他容器,室內飼養。
烏龜中最溫順不咬人的就是中華草龜,它也是目前我國分布最廣且最受歡迎的龜類,相較于鱷龜、巴西龜等肉食性烏龜,中華草龜的性格明顯更加膽小。當它遇到危險時,大多是第一時間將頭和四肢縮回殼中。
烏龜冬眠時出現死亡,多是以下原因導致:1、冬眠前食物不足,能量無法支撐3-4個月;2、環境溫度過低,當氣溫達到0度以下時,則會凍傷甚至凍死烏龜;3、烏龜年齡或者體型過小導致抵抗力較弱,就很容易冬眠時死亡。
烏龜一個月不換水大多是不會死的,但有很大可能會因為水質環境惡劣而出現疾病,最常見的就是腐皮病、寄生蟲等,這對烏龜的身體和皮膚都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傷,比如皮膚腐爛、泛白,甚至嚴重時還可能誘發白眼病。
地址:江夏大道鴻發世紀城東門14號樓103號門面
電話:027-87988580
地址:中山大道797號長青廣場商務中心1層A座
電話:13397153577
地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光谷一路城市之光24-2門
電話:027-87002324
地址:中南二路22號奧山創意街區5號樓獨棟
電話:13377857323
地址:關山大道金地太陽城A棟C-8號
電話:18971692583
謝先孝主治醫師
擅長犬貓傳染病治療,消化內科疾病診療,細胞學檢查和犬貓常規外科手術。
陽炳中執業獸醫師
擅長大小寵疾病
黃家豪住院部主管
擅長麻醉學、常規外科手術
張雨龍高級助理
擅長貓科行為學、鼻腔疾病、內分泌疾病
陶虹宇藥房主管
擅長藥物代謝動力學、實驗室檢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