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組是垂釣的時候要用到的重要漁具,其中包括主線,也包括子線,二者都屬于魚線,型號的選擇是一個重要的方面,一定要多加注意。而從具體的配置來看,5加4的線組就是經常用到的。也就是說,此時的主線型號是5號,而子線型號則是4號。一般情況下,這種配置可以垂釣的魚種都是水域之中相對比較大的魚。
具體來看,5加4的線組可以垂釣的魚體重一般集中在30斤左右,也就是說在30斤左右重的魚,一般都可以用5加4的線組來垂釣,這種線組配置可以承擔這個體重范圍內的魚在上鉤時產生的力量。不過,若是具體來看,由于不同魚種的力量大小是不同的,所以在上鉤的時候對魚線的力量也是不同的。比如,如果這個時候要垂釣體型非常大的魚,則不建議釣太重的。
二、5加4的線組用多大的漂上文已經介紹過,當使用5加4的線組時,一般來說垂釣的都是水域之中相對比較大的魚。而魚漂的選擇跟魚的體重也有比較密切的關系,目標魚種的體重需要跟魚漂的吃鉛量匹配,垂釣的效果才是不錯的。考慮到使用5加4的線組時垂釣的都是大魚,此時也得用較大的漂,具體來看至少要用到吃鉛量在3克左右的漂,才是比較合適的。
而具體來看,在選擇的時候也并不是說只考慮跟線組的搭配,其它一些方面也是比較重要的。比如,風浪的大小就是這個時候要考慮的一個因素,因為這個因素對于魚漂吃鉛量的選擇同樣具有比較大的影響。而如果是在風浪特別大的情況下,則一般來說需要用到吃鉛量較大的漂,才是比較合適的,而若是風浪比較小,則可以使用吃鉛量相對小一些的。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5+4線組能釣多大的魚(5加4的線組釣多大魚)
1、54線組能釣多大的魚。
2、5+4線組能釣多大的魚。
3、5+4線組釣多大魚合適。
4、5十4線組能釣多大魚。
1.30-40斤5+4線組可釣體重30-40斤的魚。
2.線組中有主線和子線,需分別選擇,而5+4線組指的則是主線型號是5號,子線型號是4號。
3.由于主線和子線型號都是比較大的,所以這個時候就可以垂釣體型比較大的魚。
4.當然,具體到不同的垂釣情況,有些魚種比較兇猛,力氣較大,在垂釣它們的時候盡量選體重輕一些的,不然也可能斷線。
5加4的線組釣多大魚(5+4線組能釣多大的魚)
1、5加4的線組釣多大魚。
2、5加4線組能釣多大魚。
3、5+4的線組能釣多大的魚。
4、5加4線組適合釣多大的魚。
1.30斤左右5加4的線組可以釣體重30斤左右的魚。
2.線組是垂釣時要用到的重要工具,包括主線和子線,不同線組配置可以垂釣的魚體型是不同的。
3.比如,5加4的線組就是經常用到的,此時主線是5號,子線是4號。
4.一般情況下它可以承受30斤的魚上鉤時產生的力度。
5.但有些魚種的力氣更大一些,若垂釣它們,則要釣少輕一些的。
野釣用吃鉛量多大的漂 野釣漂用吃鉛多少的合適?
1、看桿長 長桿用大漂,短桿用小漂,5.4m及以上一般選擇吃鉛大些的浮漂,2號(3g以上)、3號(4.5g以上)比較適用,一是考慮到拋竿方便,二是長桿針對大魚浮漂也應配套,吃鉛大,出口清晰明顯,三是長桿大魚粗線組要求上牽引力足,避免線組彎曲,四是便于觀察漂相;
2、選擇浮漂看水深 水淺用小漂,水深用大漂,淺水用大漂不方便,線組和浮漂容易纏繞,還有淺水魚層分布不是特別均勻,拋竿稍快魚很可能就改變泳層,吃鉛小的浮漂釣淺水比較全面;釣深水,建議使用2號(2.8g左右)或3號(3.4g以上)漂,如果中上層沒什么小雜魚,選擇2號,如果小雜魚較多,應選擇3號或其他漂形吃鉛更大的浮漂;
3、選擇浮漂看魚層 簡單分為底、中、上,如果環境固定以中小型鯽魚為目標魚,釣底一般選擇吃鉛較大的浮漂(2.8g左右),鉛皮的重量能使餌快速到達水底,快速穿過“小雜魚層”,這也是避小魚的一種辦法;中層,個人認為需要從上層開始搜索目標魚,浮漂建議使用吃鉛量適中的2號漂(1.8g—2.8之間),下落速度適中,出口清晰較靈敏;如果釣上層,浮漂吃鉛建議用小,選擇翻身快短腳漂,能快、準、穩把握信息。
4、選擇浮漂看魚個體 釣大魚用大漂,因為釣大魚線組較粗,有時甚至達到4號5號主線,吃鉛量小線組會彎曲,導致魚口延遲,不準確;釣小魚用小漂,考慮到魚吸食的力度與浮漂上浮力,為保證較好的入口性。
5、看釣法和環境 傳統釣,經過改良將七星漂用立漂代替,對浮漂的要求不高,細線用小漂,粗線用大漂,基本沒什么問題;臺釣,根據水深、魚層、餌料狀態等,對浮漂選擇有一定要求,一般現在釣大鯽多用2、3號鯽魚漂,吃鉛大概在2.8以上之間;刮風、流水等自然環境,應選擇吃鉛較大的浮漂,具體大小不一而定,目的是不走漂便于觀察漂相。
6、補充:魚口輕用小漂,霧化好用小漂,魚口快釣底用大漂;釣不同的魚種要哪個選擇不同的漂,鯉魚漂釣鯽魚效果會大打折扣
我是5、4的桿主線1、5子線1、0水一般在3—4米。鉤是伊勢尼2號的。能釣多大的魚啊。另外選什么樣的浮漂...
很榮幸能為您回答這個問題,希望滿意,采納!
5.4米的魚桿,能釣多大的魚,這是一個極難回答的問題。
現在釣竿生產廠家很少給出“凈釣重”這個參數,光威奇輕鯉和光美鯉的(凈吊重)分別是1100克和1500克(從3米6到6米3),有些廠家給出的是“頂起重量”,這些參數都和所釣的總負重有關;這個參數是釣組所配釣線的最大極限,也就是說是子線最大拉力的極限值;
至于釣手能釣起多大的魚,要看運氣和釣手的操控能力了,1100克或1500克是在釣手中魚后,能用來控魚發力的最大拉力值,這個力量能控制多大魚,真的是因人而異了;一般來講,調性偏軟的桿子反倒能釣起更大的魚;
很多年前,用一支光威3米6的“香清”短節鯽魚竿,釣起過6斤的草魚,記得那支竿子的售價是75元。
浮漂的選擇,則是根據天氣,水深,魚情來選擇的。
一般來講,大致是這樣的。
[浮漂認識]
孔雀羽:對付滑口/亂口,穩重,動作小而正確。
蘆葦標:材質輕、浮力大、靈敏度高、能準確捕捉微弱魚訊----輕口過于剛性、靈敏,魚迅語言動作夸張。
巴爾沙木:纖維孔間隙較大,上漆最好是透明的,可以看纖維。軟的好,硬的上漆多,降低了浮力。
長標尾:適宜釣接口。
短尾標:到位快,適宜釣滑口和亂口魚。
細標尾:靈敏度高,適宜釣對象魚和輕口。
粗標尾:醒目,適宜釣混養。
竹腳:翻身快、水阻大、魚訊準確、頓口清晰。適宜釣浮和快魚。
短碳腳:翻身適中、水阻小、魚訊敏捷、清晰。適宜釣快魚。
[浮漂選用]
常用的淡水釣浮標四大類:長身軟尾、長身硬尾;短身軟尾、短身硬尾。它們分工各有不同:
長身標:穩定性好,適合釣底;長身軟尾適合釣滑魚,長身硬尾適合釣快魚。
短身標:靈敏度好,適合釣浮;短身軟尾適釣魚訊極弱之魚,短身硬尾適釣浮打快魚。
孔雀羽:受溫差變化后的膨脹度比巴爾沙木要大,應首選巴爾杉木浮漂。
大漂/小漂的選擇
主要取決于對象魚和水深。如白鯽,因其要求特別靈敏,且餌和鉤都很小,用3-4號即可,此外,水深也是重要因素。
通常以1.5米為標準。
1.5米以下:通常以小號漂為多;
1.5米以上:特別有時在3米水深時,大號漂是唯一選擇。因為這不但可以緩解釣深時,餌粒半水被小魚搶走的麻煩,而且有利于縮短沉底時間。 但是,用大號漂仍然應特別注意靈敏度問題。可大可小時,應小。
實心尾/空心尾
實心尾:苗子比重大于水、信號幅度大;苗子長、下降快、適合釣中上層及底層輕口等。
空心尾:苗子有浮力、降迅平緩、穩定性好,適合釣底層輕口滑魚及動水等。
另外:浮力和視漂的容易度。空心尾浮力大于實心尾,因而理論上其靈敏度要小于后者。實心漂尾很細,看起來當然不如空心漂容易。這點,對于經常使用4.5米長竿,或對象魚為白鯽以外的其他魚類,或大風/陰天的釣友來說,是不可忽視的。
滑尾/普通尾
由于水表面張力,為了減小水表面張力對浮漂運動造成的影響,人們造出了滑尾,而好的滑尾要經過多道上漆、研磨和最后的拋光工藝才能制成
相互比較:
滑尾:尾形圓正,手感滑潤,耐擦洗不易褪色,反光均勻。
普通尾:尾形隨材而定,手感略糙,不耐擦洗易褪色,反光離散。
陰天尾/晴天尾
陰天尾和晴天尾的區別:就是尾巴是黃綠色的。在暗處和陰天看起來舒服一些。俗稱陰天樂。晴天也可以用。總之,只要您認為能看清楚,什么時候都可以使用。
[各種浮標用途]
粗短身軟尾浮標:適合釣翻身(翻身快、一二下擺間隔慢、適釣控層)
粗短身硬尾浮標:適合釣中下層(翻身快、下沉也較快)
短身短尾浮標:翻身最快、適合釣水皮,
長身細硬長尾浮標:適合釣中下層快魚(可逮截殺、抓停口)
小號細長身細硬尾浮標:適合釣底層滑魚(可釣得很鈍)
細長身短軟尾浮標:適合釣底層輕口滑魚(以去皮孔雀羽浮標為最佳、苗子自己改造)
急收肩(端肩膀)長身細硬尾浮標:適合釣涮口滑魚(下沉快,回升慢)
竹腳短身細硬尾浮標:立起快(較碳腳)到位也快
浮漂是垂釣時必不可少的配件,浮漂的選擇使用直接關系到垂釣時獲魚量的多少。所以如何選擇浮漂成了關鍵的問題,下面我就自己在垂釣時選擇浮漂的一些零碎的觀點介紹給釣友,望各位釣友能給于指正。臺釣使用的浮漂屬于立漂,現在我簡單的介紹一下浮漂:
浮漂的分類:
按形狀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長漂身,一種是短漂身;
按標示竿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硬尾漂,一種是軟尾漂;
浮漂的選擇:
在選擇浮漂時如要靈敏度高一點的就選擇硬尾短漂身的浮漂;入要穩定性高一點就選擇軟尾長漂身的浮漂。當然這也不是絕對不變的。選擇浮漂應根據當時所垂釣的水域、魚情、季節、魚種和天氣來選擇浮漂。
如:
所垂釣的水域為平釣池塘(按天收費),魚種以鯽魚為主,季節為夏季晴天微風。這時應選擇長漂身的軟尾漂。因為這種情況下魚開口較好,攝餌時信號比較穩,同時小雜魚也比較多,長漂身的軟尾浮漂可以過濾掉小雜魚的拱食信號,反映到浮漂的信號多為鯽魚攝食信號,浮漂下鈍一目或上升一目提竿中魚率較高。如果選擇短漂身的浮漂,因其靈敏度較高,所以就不能過濾小雜魚拱食的信號,這時浮漂多反映為左右晃動或者上下跳動,信號雜亂無章,提竿中魚率很低。
再如:
所垂釣的水域為養殖塘(按斤收費),魚種以鯽魚為主,季節為冬季晴天微風。這時應選擇短漂身的軟尾漂。因為此種情況下魚開口較小,攝食動作幅度不大,小雜魚因季節原因也不會強食魚餌,短漂身的浮漂靈敏度較高,可以反映出魚攝食時的微弱信號,而軟尾漂的穩定性又比硬尾漂要好,所以此時選擇短漂身的軟尾漂是明智的選擇。浮漂的選擇就介紹到此,總之選擇浮漂時應記住短漂身的靈敏度高,長漂身的穩定性好,硬尾漂的信號傳遞靈,軟尾漂的信號傳遞穩。根據實際垂釣情況選擇出適合自己垂釣的浮漂。
關于浮漂的浮力:從原材料角度來講,孔雀羽的浮力不比巴爾沙木小,但制成浮標后,比巴爾沙木浮標的浮力要小。主要是孔雀羽在制作浮標過程中,因工藝的需要加強了過多的重量而導致孔雀羽浮力下降明顯。
巴爾杉木整體成形,視標與標腳既可以由一根復合材料桿(用玻璃纖維或碳纖維及不飽合聚酯復合制作)從標體中孔貫穿成形,也可以分成兩部分從標體兩頭栽入,減少標體和視標桿的粘接用膠。而兩頭栽入非貫穿式浮標因減去了一段標桿,浮標自重減輕浮力自然損失更小。
孔雀羽浮標,在制作時無論是去殼和不去殼,都是由最少兩瓣羽桿同復合材料桿全面粘合而成,大號浮標有時需要用三瓣以上羽桿拼粘。因大面積多處用膠,自然降低了孔雀羽的浮力。孔雀羽去殼之后原本要比帶殼時浮力大,但是去殼后強度降低了(這也是國內外浮標制造商多年來未能解決的問題),為了增強它的強度,有的制標商在為浮標上防水涂料之前,先進行浸膠處理(這種膠大多是一種經過改性的不飽合聚酯,浸入孔雀羽表層固化后能形成富有韌性的膠衣層)。這種方法雖然提高了去殼孔雀羽的強度,由于使用了聚酯自重增加而降低了浮標的浮力。兩支相同的去殼孔雀羽浮標,浮力明顯偏小的那支,有可能就是經過浸膠處理的。當然如果浮標整體粘合過程中用膠量過大,防水涂料層過厚,視標、標腳過粗過重,既使未做浸膠處理,也會降低孔雀羽的浮力。經過浸膠處理的去殼孔雀羽浮標,從外觀上難以識別,標體同樣有柔軟性,但使用中會發現這種浮標雖然經用了一些,卻顯得有點“肉”浮標語言的清晰度有所下降。沒有經過浸膠處理的去殼孔雀羽浮標強度低,標體較細的地方容易斷裂,特別是標腳上方。這種浮標靈敏較高,對魚極輕微的吃餌動作能及時表達出語言訊號,但有時又表現的有點“賊”,假動作較多,讓人感到不好掌握。
有人說容易斷裂的浮標是表層防水涂料質量不過關造成的,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就浮標性能而言,同等體積的浮標,浮力的大小并不是衡量它性能的唯一標準,除去材料性能以外,標體的形狀;主浮體長度同視標長度、標腳長度的比例;垂直時標身重心點的位置;標體重量的整體分配;表體防水涂料的親水性或者說與水的磨擦系數;標體垂直時的重量均衡性;總浮力和總重量之比等等多方面的綜合因素才能決定一支浮標的優劣。其中總浮力和總重量之比是否合理,又是這些因素中較為關鍵的地方。
各種材料制成的優秀浮標雖有各不相同的特點,但基本具備同一共性:就是浮標的浮力同浮標的自身重量之比較為合理。浮力大自重輕的浮標,在深水處釣底時,感受重力手向下位移的瞬間,克服水對其產生的阻力作用較差,使浮標缺乏良好的運動加速性,向下位移的距離相對較短,位移終止后的滯留的時間也較短,展開向上回升的速度快。魚吸餌入嘴還未下咽就能感到餌被向外拉的異常,察覺到危險的魚會立刻快速吐餌。用懸墜垂釣,抓浮標下頓動作,再高的高手,也是見浮標語言后提竿,屬滯后提竿,也可以說提竿之前魚已經把餌吸入口中,如果浮標又不能延遲魚餌在魚嘴中的停留,或才是停留的時間過短,總是急著向外拉拽魚餌。抓這種浮標的下頓就很難釣上魚來。在釣輕口魚和吸餌動作小的魚時,有的浮標常常是下頓語言挺標準卻連續出現空竿,這與浮標自重過輕有一定關系。自重過輕的浮標在魚吸餌動作非常輕微時,特別是在深水中(2米以上)很難表達出清晰的下頓信號。這不包括魚吸餌后因擺頭而拉動浮標下頓,只是針對魚吸餌時浮標能否被瞬間拉動而言。然而事物都有其兩面性。浮力大自重輕的浮標,因加速性差,對重力的瞬間增大反應有些遲鈍,這是它的缺點。在實際使用中發現,這種浮標對線組的配重瞬間減小卻反映靈敏。也就是說在釣底時,當魚吸餌后抬頭造成浮標配重減輕時,它能迅速向上足量位移;在隨魚餌緩慢下沉中,一但魚餌被魚中途截獲而停止下沉的一瞬間,浮標能立刻停止下沉,表達也最完美的釣浮語言。我在老鬼釣魚學校曾多次向學員演示這種釣浮方法,有些學員因對浮標性能理解的不透,覺得這種釣法很費解。
很多冰釣愛好者喜歡使用空心塑料浮標的原因也許就在于這種浮力大自重輕的浮標有良好的上浮性能。我個人感覺,浮力和自重搭配合理的浮標屬綜合能力強的一類,適用面較廣。標身細,自重偏大的浮標適合于釣輕口魚,在深水中使用有一定的優勢。標身細,自重略小的浮標適合于釣半水攔截。標身略粗短,自重略小的浮標適合于釣浮。浮力大,自重偏輕的浮標適合于專釣水底送標。這種用標的分類只是經驗之談,還缺乏足夠的理論根據,釣友不妨試試。我個人習慣于釣底用巴爾沙木和孔雀羽浮標,釣半水用孔雀羽或蘆葦標,冰釣用發泡塑料標和空心塑料標。選用浮標雖有一定之規,最關鍵還是要看自己適應哪種浮標。當然了,如果你能適應各種浮標,那你的垂釣生涯一定更加豐富多彩。
烏龜在冬眠自然醒來后的10-15天會開始吃東西,烏龜冬眠后一般在4月或5月時蘇醒。烏龜在冬眠自然蘇醒后不會立即進食,主人不可以在這時給烏龜喂食過多,否則會導致烏龜死亡,最好是讓烏龜先活動兩天左右,等它徹底蘇醒后再喂食,但喂食量還是不可過多。
烏龜眼睛鼓包發白大多是發生在秋天和春天里,但是冬眠的時候也存在。烏龜眼睛鼓包發白這種病主要是由于飼養密度過大,水質不好引起的。而冬眠的時候主要是因為水溫環境的變化。
巴西龜冬眠時主人可采取兩種方法,一是埋沙法,在容器內鋪上潮濕河沙,再用報紙層層覆蓋,巴西龜會自行扒窩,之后每隔一周都噴一次水。二是埋泥法,鋪墊深度為2-3厘米的盆栽土,再將干草或水苔等覆蓋即可。
大水缸養魚最好注意三大方面:1、大水缸的溶氧量差,因此最好配備水泵或者增氧器。2、大水缸是敞口的,最好罩上網子能阻擋灰塵等異物,但每天需保持1-2小時光照殺菌。3、過冬前最好將魚轉移到其他容器,室內飼養。
烏龜中最溫順不咬人的就是中華草龜,它也是目前我國分布最廣且最受歡迎的龜類,相較于鱷龜、巴西龜等肉食性烏龜,中華草龜的性格明顯更加膽小。當它遇到危險時,大多是第一時間將頭和四肢縮回殼中。
烏龜冬眠時出現死亡,多是以下原因導致:1、冬眠前食物不足,能量無法支撐3-4個月;2、環境溫度過低,當氣溫達到0度以下時,則會凍傷甚至凍死烏龜;3、烏龜年齡或者體型過小導致抵抗力較弱,就很容易冬眠時死亡。
烏龜一個月不換水大多是不會死的,但有很大可能會因為水質環境惡劣而出現疾病,最常見的就是腐皮病、寄生蟲等,這對烏龜的身體和皮膚都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傷,比如皮膚腐爛、泛白,甚至嚴重時還可能誘發白眼病。
地址:江夏大道鴻發世紀城東門14號樓103號門面
電話:027-87988580
地址:中山大道797號長青廣場商務中心1層A座
電話:13397153577
地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光谷一路城市之光24-2門
電話:027-87002324
地址:中南二路22號奧山創意街區5號樓獨棟
電話:13377857323
地址:關山大道金地太陽城A棟C-8號
電話:18971692583
謝先孝主治醫師
擅長犬貓傳染病治療,消化內科疾病診療,細胞學檢查和犬貓常規外科手術。
陽炳中執業獸醫師
擅長大小寵疾病
黃家豪住院部主管
擅長麻醉學、常規外科手術
張雨龍高級助理
擅長貓科行為學、鼻腔疾病、內分泌疾病
陶虹宇藥房主管
擅長藥物代謝動力學、實驗室檢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