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納利母犬在七個月后仍然會繼續生長。雖然生長速度會逐漸減緩,但仍然會繼續增重和發育,直到大約一歲左右才算是成年。因此,即使在七個月大的時候,加納利母犬仍然有機會繼續長高。
需要注意的是,狗狗的生長發育受到遺傳、營養、健康狀況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如果狗狗在發育期沒有得到足夠的營養,可能會影響其最終的身高。同時,發育期的營養不良也可能會影響狗狗的身高發育,即使在后期給予更好的營養,也很難追趕上來。因此,為了確保加納利母犬能夠繼續健康地生長,建議提供充足的營養,并注意觀察狗狗的身體狀況,如果有任何健康問題,及時就醫。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六個月的母加納利體重有34斤正常嗎?
6個月母加34公斤是正常 也是養得不錯的狗了
加納利犬能長多大個頭??肩膀高?還有長多少
.西班牙加納利犬
原產地:加納利群島 起源時期:19世紀 起初用途:斗犬 現在用途:伴侶犬
壽命:9-11年 體重范圍:38-48千克 身高范圍:55-65厘米
加納利犬是一種由斗犬發展而來的犬種。它的祖先可能包括當地瀕臨滅絕的巴迪諾馬杰咯犬,以及引進的英國獒的后代。到20世紀60年代為止,這一品種瀕臨滅絕,但后來被美國獸醫大學卡歐斯莫塞克(Carl Semencic)博士挽救。
精力充沛,具備典型的猛犬特征。興奮度高,容易激動。態度積極,有忠誠之心。看上去平靜,注意力集中,尤其是當進行護衛和驅趕牛群時。神經平衡,有足夠的自制力。叫聲嚴肅深沉。在家里舉止優雅有紳士風度,對主人非常忠心,對生人懷疑。表情自信、高貴而有些冷漠。發現可疑情況時,表情堅定而專注。
遇上離它遠點,多年被許多國家評為傷人以及至死最多的犬種,被大部分國家禁養。
女生養加納利,現在6個月大,已經管不住了,怎么辦?
。。。養狗之前沒有了解過這種出了名的猛犬嗎?在世界范圍內屬于傷人及致死最多的犬種,很多國家禁養。而且非常不易被訓練、
但是這狗狗對主人是比較忠心的,最主要在于從他小的時候就要在他心中樹立起主人的形象。盡量訓練他的服從性,如果沒有形成好的習慣,大了就改不過來,而且這個狗狗無法和其他的犬種相處,出門之后容易傷人不說,看到別的狗往外沖的力量一個成年男子也未必拉得住。
要么趁狗狗還沒成年,加大訓練的力度,這狗狗盡量少帶到人多的地方,出門一定要好好的牽引住,不然傷到人的話大家又會怪到狗狗身上,其實狗狗傷人,主人才應該負最大的責任。
要么就讓父母養著,家里如果夠大的話,大多數時候都拴起來,不要讓他隨意散步,盡量讓狗狗平靜一點,不要再刺激他,訓練他的野性,雖然這狗狗烈性犬是天性,但是就像藏獒也有很溫順的一樣,后天喂養的時候多和他戲耍一下,讓他稍稍溫順一點也是可以的、
如果實在沒辦法,就看有沒有工廠什么的要用來守門的,一般這種地方才需要這樣的烈性犬,拴在庫房邊守著防賊。當你自己無法控制狗狗,把他賣給能控制的人,是對周圍人的負責,也是對狗狗負責,以后要養狗之前至少先了解狗狗的習性再養吧
銀星河與太銀河加起來長1750英里,太銀河比銀星河短450英里,那么銀星河長多少英 里?
地球表面的2/3雖然被水覆蓋,但其中97.5%是咸水,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又有87%是人類難以利用的兩極冰蓋、冰川、冰雪。人類可利用的淡水只占全球水總量的0.26%,而這些淡水大部分是地下水。實際上,人類可以從江河湖泊中取用的淡水只占水總量的0.014%。有人比喻說,在地球這個大水缸里可用的淡水只有一湯匙,而這一湯匙水又遭到嚴重污染。
據聯合國統計,全球淡水消耗量自20世紀初以來增加了約6―7倍,比人口增長速度高2倍。全球目前有14億人缺乏安全清潔的食用水,即平均每5人中便有1人缺水。估計到2025年,全世界將有30億人缺水。波及的國家和地區達40多個,主要為非洲和中東地區,印度、秘魯、英國、波蘭及中國部分地區亦會受到影響。
在全國600多座建制市中,有近400座城市缺水,其中缺水嚴重的城市達130多個,全國城市每年缺水60億立方米,日缺水量已超過1600萬立方米。缺水給城市工業產值造成的損失在1200億元以上,且呈增長之勢。
我國是世界上13個貧水國之一,按國際上的通行標準,人均擁有水資源2000立方米為嚴重缺水邊緣,人均有水1000立方米為起碼的要求線,到2030年,我國人口將達16億~17億,以16.5億人計算,屆時我國人均水量1700立方米。
預計到2000年,我國年缺水量將猛增到180多億立方米。如果我們把水的有效利用率提高10%,每年可節水400多億立方米,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已從1980年的20%提高到現在的30%左右,有的城市已達到70%。但我國城市水的重復利用率還是較發達國家低許多,一些重要產品的單位耗水量比國外先進水平高幾倍、甚至幾十倍。
目前我國因污染而不能飲用的地表水占全部監測水體的40%,流經城市的河段中78%不適合作為飲用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64%的人正在使用不合格的水源。據水利部門對全國約七百條大中河流近十萬公里河長檢測的結果表明:我國現有河流近1/2的河段受到污染,1/10的河流長期污染嚴重,水已失去使用價值,這使前述缺水狀況雪上加霜。由于污染嚴重,目前淮河上游一半支流的河水完全失去利用價值,干流在枯水期完全不能利用的水占62.5%。水資源占全國總量12%的珠江由于污染也出現缺水,不少河道發黑、發臭;廣州市區河段水質已劣于五類標準,江水中含有毒物質超過了20余種,為此廣州市花巨資改向幾十公里以外的西江和東江去取水。進入90年代,長江流域的污水排放量與日俱增,每年平均約達142億立方米,占全國年均排污總量的40%,上海市的取水口已由昔日的黃浦江伸向了長江干流中心。目前,我國以水庫作為供水水源的能力為每年5400億噸,雖然多數供水水源的水質良好,但已有1/3的水庫水質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水和空氣一樣,是人和一切生物所必需的。人離不開水,動植物也離不開水,科學家早已證實,早期的原始生命緣于水。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水是生命之源。在自然界中,大海、江河、湖泊、冰川以及地下水,構成了一個水的世界,科學家稱它們為水圈。水圈和大氣圈、巖石圈、生物圈等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世界。
海洋,是生命的搖籃。在海洋出現之前,地球和太陽系中的其它行星一樣,沒有任何生命。海洋的暖濕氣流是形成云雨的主要因素。在陽光的照射下,大量的水蒸氣涌向天空,隨著氣流飄向,在冷空氣的作用下,形成降雨,一部分雨水通過江河重新回到兩極和大海,另一部分則滲透到地下,成為地下水。而在南北兩極和高寒地帶,降水是以雪的形式出現的。由于氣溫過低,大量的積雪又難以變成堅冰,于是便形成了冰川。我國的喜馬拉雅山和昆侖山上的冰川,是青藏高原和新疆地區的主要水源地,連我們的母親河黃河、長江,也發源于青藏高原的冰峰雪線。每年夏季,當太陽的光輝照射到冰峰的時候,融化的冰雪順著溝壑江河,流向原野,流向牧場,成了當地人畜飲用和農牧灌溉的主要水源。
豐富的水資源給萬物帶來生機,使生態保持平衡。從太空觀察,地球是一個藍色的星球,71%的地球面積為水所覆蓋,然而,人們很難想象,傳統觀念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水已開始成為稀有資源,水資源保護已成為全球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據科學家估計,地球儲水總量13.7億立方公里,而淡水卻只占其中的2.5%。淡水的68.7%又封存于兩極冰川和高山永久性積雪之中,這么一來,地球上只有不到1%的可利用淡水,存在于地下蓄水層、河流、湖泊、土壤、沼澤、植物和大氣層中,這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不易取得。根據聯合國關于一個國家如果每人每年供水不足1000立方即為缺水國家的標準來看,中國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22%,而淡水占有量僅占世界的8%,人均淡水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值的1/3,是眾所周知的貧水國家。
水資源短缺造成的最為嚴重的后果,便是一些國家的人民身體健康狀況惡化。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發現,現在發展中國家有10億人喝不上淡水,全世界每年有1000萬人死于因飲用臟水或污染水引起的疾病。而更令人不安的是,在世界許多地區,都隱伏著國與國之間為爭奪水資源而發生沖突的危機。水資源危機中另一個不可忽視的方面便是城市缺水問題,在聯合國列出的最有可能面臨缺水問題的城市名單中包括我國的北京和上海,另外還有開羅、孟買、雅加達、墨西哥等特大城市。
我國是個多山多河的國家,流域面積超過1000平方公里的江河有1500多條。但我國人口眾多,相對而言,水資源比較貧乏。就全世界而言,工業的高度發展,不僅對淡水的使用量越來越大,排放的大量污水對江河湖泊以及大海的污染也日甚一日,以至使大海出現赤潮,江河魚蝦絕跡,有的甚至成為臭河、死河。
保護水資源,防止水污染,已成了環保工作的重中之重
漫談地球 一、 地球的宇宙環境 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是指以地球為中心的宇宙環境,可以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理解。宏觀層面上是指地球在天體系統中所處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總星系;微觀層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陽系中所處的位置。在無限的宇宙空間中,地球只不過是滄海之一粟,它處在永不止息的運動中。 二、 地球的特點 1、 自身構成特點 (1) 內部構造:地球的內部結構可以分為三層:地殼、地幔和地核。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大量氣體聚集在地球周圍,形成包層,這就是地球大氣層。 (2) 運動周期:地球就像一只陀螺,沿著自轉軸自西向東不停地旋轉著。她的自轉周期為23小時56分4秒,約等于24小時。 同時,地球還圍繞太陽公轉,她的公轉軌道是橢圓形,軌道的半長徑達到149,597,870公里。 公轉一周要365.25天,為一年。 2、 普通性與特殊性 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在太陽系九大行星中,從質量、體積、運動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員,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級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為太陽系中特殊的一員。 (1) 普通性 地球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地球在太陽系中并不居顯著的地位,但由于人類定居和生活在地球上,因此對它不得不尋求深入的了解。 它是行星地球, 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順序,地球是第3個行星,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是1.496億千米,這個距離叫做一個天文單位。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的質量、體積、平均密度和公轉、自轉運動,與其它行星相比,尤其與類地行星相比,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按八大行星離太陽的距離來說,地球處于第三位;按質量和體積比較,地球都處于第五位。地球的自轉和公轉速度,在八大行星中,既不是最快,也不是最慢,其平均密度與其它類地行星也差不多所以,從這些方面看,地球確是一顆普通行星。 (2) 特殊性 自身條件:地球只是一顆普通的行星。但由于地球在太陽系中是唯一具有水圈和生物圈的行星,其大氣圈也是獨特的。它具備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條件:充足的水分,恰到好處的大氣厚度和大氣成份,適宜的太陽光照和溫度范圍等,在地球上產生了目前所知道的唯一的高級智慧生命——人類。從這種意義上說,地球是宇宙中一顆特殊的行星。 外部環境: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看,主要有以下兩個有利條件:(1)太陽在過去50億年中沒有明顯的變化,并還將保持這種狀態達50億年之久,這就使地球有穩定的光照條件,生命從低級向高級的演化沒有被中斷。(2)太陽系的各大行星和大多數小行星都以近似圓形的軌道圍繞太陽運動,不僅公轉方向一致,而且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幾乎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它們各行其道,互不干擾,使地球處于一種比較安全的宇宙環境之中。 三、 地球是我們人類生存的家園 它是美麗的。我們要愛護她,保護她。
海洋地理科學是推動航海實踐活動的主要基礎與前提之一,而航海活動實踐又反過來成為海洋地理科學發展的最重要條件與動力,二者互促互進。海洋地理科學亦是浸透包容在航海史、科學史,乃至整個文明史中。今年是哥倫布“發現美洲”新510周年,在追憶紀念這位偉大的航海家之際,從海洋地理科學的角度研究哥倫布的航海作用,對于拓展對哥倫布航海研究的界域,創新研究內容,突出時代特色,具有重要意義。
一、海洋地理科學與哥倫布西航思想及行動的形成
對哥倫布遠航成功,多有貶詆者。如說哥倫布是個“騙子”、“一個瘋子”、“神經很不正常”、“整個一生之中心理狀態都有某種混亂”,說他的發現是“偶然的成功”等[1]。從海洋地理科學的角度看,這些說法是毫無根據的。
1.遠航前的哥倫布掌握了較為深厚廣博的海洋地理學知識。
哥倫布所處的時代,西歐人對“遠東”還不甚了解。《馬可波羅游記》中關于東方“黃金”的描寫引起了西歐社會國王、封建貴族、僧侶以及商人日益熾熱的。西歐人以極大的熱情進行探險,配合尋找新航路。到哥倫布從事探險時,葡萄牙人沿非洲西海岸向南已進行了幾十年探險并取得成就。馬可波羅的著作深深吸引了哥倫布,他反復仔細閱讀,不僅精讀,還做了研究。坐落在西班牙塞維爾的哥倫布紀念館中,至今還保存著一部拉丁文的《馬可波羅游記》,書上有哥倫布做過的眉批。一個富庶的、遙遠的東方深深地吸引著他。
自14歲上船后,哥倫布先在波爾多菲諾,后來又在科西嘉島當少年見習水手,以后又成為正式水手。地中海、北大西洋一帶是他的海上家園。1476年,哥倫布在一次商船海戰中,因船只毀掉,漂渡到葡萄牙。當時,葡萄牙人正以極大的熱情從事沿非洲海岸向南的探險,旨在尋找一條繞過非洲南端好望角去東方的航路。他們已經發現了非洲沿海、大西洋上的一些島嶼,同時也向北方探險航行。哥倫布在葡萄牙應募參加了去布里斯托爾、加爾維和冰島的第一次遠航。在葡萄牙的航海期間,哥倫布進一步學習掌握了天文、地理、潮汐、風向等知識,其中與航海有關的學科知識尤為豐富。他熟悉并會操縱多種類型的船只,了解并會使用當時的航海儀器,掌握航海技術,研究繪制海圖。他狂熱地學習、搜集各種航海方面的資料,學會使用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拉丁四種語言,成為一名航海專家。正如他自己于1501年所說的那樣:“我從小置身海洋上,為的是在海上航行,且一直堅持至今。航海的技巧激勵那些忠于航海事業的人在探索這個世界的秘密。充分地研究了天文學以及幾何算術,我能全神貫注、得心應手地畫出地球的形狀和地球上的城市。”在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中,哥倫布形成了向西航行的思想。2.堅信“地圓”說,深信向西航行可到東方。
科學是不斷發展的,它的正確性及對社會實踐的作用是有其時代性和相對性的。哥倫布所處的那個時代,海洋地理科學有許多內容今天看來是錯的,但當時卻是先進的,它也指導了人們的實踐,起了應有的作用。地球是圓形的學說被公認并成為正統觀點是近代的事情。在此之前的古代和中世紀,人類對于自己生活其上的大地的形狀,說法多樣。公元前6世紀的畢達哥拉斯和后來的柏拉圖可能是最早提出大地是一個圓球形概念的哲學家。他們宣稱的地球位于宇宙中心,天體環繞它進行圓周運動。著名學者波昔多尼曾在倡導大地球形說的基礎上,推想從地中海向西航行可到達印度。公元2世紀,著名地理學家托勒密寫成了古典天文巨著《大綜合論》,其中認為地球是一個位于中心保持不動的球體,而天體則環繞它轉圈子。托勒密撰寫的《地球指南》共8卷,是一部影響深遠的綜合性地理學著作。書中采用經緯網,將地球分為360度,對地球的周長、各地名稱,陸地、海洋及形狀、溫差等各方面都進行了論述[2](pp.142-148)[3](pp.175-180)。當然,因時代的局限,這本書的錯誤是相當大的,但它是那個時代地理學的結晶。
隨著社會發展,12世紀以后古希臘學術著作和中世紀穆斯林的學術思想又重新被西歐吸收,被譯成拉丁文。在西歐興起收集翻譯古希臘文化的熱潮是由于社會對新知識需求的增加。到哥倫布時代,譯成拉丁文的古希臘和穆斯林作家的作品數量多、學科廣。哥倫布運用所學的拉丁語,讀了大量古希臘著作,特別是托勒密天文學和地理學。他還學習了中世紀學者的有關著作,逐漸接觸“地圓說”。
在馬可波羅的游記中,講到希邦格(日本)離印度海岸不遠。此外,比哥倫布稍早些年的法國地理學者皮埃爾?戴利的《世界的樣子》一書(一譯《幻想世界》,Imagine Muudi),對哥倫布的影響極大。該書是根據亞里士多德和中世紀思想家羅哲爾?培根的觀點而成,亞里士多德認為地球表面水域與陸地比例是1:6。該書把歐洲和亞洲說成是向兩邊延長著的“長長的”陸地,而在兩大洲之間的海(指歐洲以西和亞洲以東的水域)便成了狹小而“短小的”了。書中還指出,“伊比利亞半島的末端和印度東端彼此相距并不太遠……顯而易見,順風有幾天就能到達”,并斷言:“綿延于西班牙和印度之間的海洋不甚寬廣。”[4](pp.76-77)另外,據教《舊約》記載:“到了第三天,你應將水集合于大地的第七個部分,使其余六個部分干涸。”古希臘的學術觀點與宗教文獻相吻合,對于既追求學術知識又虔信宗教的哥倫布產生了特殊的作用。
哥倫布還在航海實踐中,從各地搜集了很多不被其他船員們重視的、能夠證明在大西洋遙遠的地方有塊陸地的證據。例如,如果西風持續地猛吹,海上飄來既非歐洲人也不是非洲人的尸體。另外,他聽其他船員講到,在離葡萄牙海岸450海里的地方,曾撈上一個木頭制品,顯然不是用金屬工具做的,但小巧玲瓏。在亞速爾群島附近常常沖來一些陌生的樹干和其他不為西歐人所認識的東西。通過理論學習與實踐觀察,“地圓說”更為哥倫布所深信。
3.綜合推算與西航思想的最后形成。
根據古希臘地理學成果,參照馬可波羅書中關于日本、中國位置的記載,以及中世紀西歐學者的著作,哥倫布的西航思想日臻成熟。早在15世紀70年代末,哥倫布就給贊成從西路航海去印度的學者、意大利的托斯堪內里寫信。托氏對地理學特別是“地圓說”有許多獨到見解,其中關于地球周長、經緯度及西歐與東方的距離等都有說明。他認為,在陸地上從里斯本向東測量,已知的包括整個地球表面有230個經度,從西班牙出發向西只需走130個經度就能到達的東側(當時人們并不知道還有太平洋)。托斯堪內在研究馬可波羅的書之后認為,從里斯本向西航行5000海里就可直達偉大的可汗王國(中國)。另一條海路繞安蒂利亞島,“經過兩千海里,您會碰上妙不可言的奇邦格(日本)……”。他還畫出了北大西洋地圖。哥倫布專門拜訪了托斯堪內,向他求教并獲得有關資料。托斯堪內的許多結論與亞里士多德,以及《舊約》、《世界的樣子》等文獻中的說法有出入。如《世界的樣子》中斷言,中國位于加納利群島以西三千余英里[4](pp76-77)。哥倫布雖然贊同托斯堪內的許多觀點,但對托所制之路線有不同看法,認為太長了,因而需要自己計算。
要實踐航行,哥倫布還面臨兩個問題,都和向西航行到亞洲的距離有關。其一是,如果地球是360度,那么1度有多長?其二,地球上已知陸地向東伸延有多長?根據《舊約》及亞里士多德關于陸地占6/7的說法,位于歐洲和亞洲之間的海洋只占360度的1/7,即51個經度,又考慮到《世界的樣子》及《馬可波羅游記》中的說法,哥倫布運算的結果是從西向東陸地面積占290度。這樣,他的答案是,地球上海洋占70度。但1度有多長呢?根據古希臘托勒密的推算,以及中世紀穆斯林學者測量同一子午線兩個點等幾種測量方法,1度是62.5海里。也有一些地理著作說1度的長度不到10海里。哥倫布接受了環球距離較小的數字。
由于地球是圓形,在不同緯度上的兩個經度之間的距離又不同,那么,在里斯本或亞速爾群島的緯度上,兩個經度間距離是多少呢?根據當時的數據知識及葡萄牙航海機構研究者們的計算方法,哥倫布計算出1度等于50海里。按這個標準計算,距所要去的東方目標不足3550海里(事實上沿北緯28度線,從加那利群島到日本的距離是10600海里),可見,由于條件的,哥倫布的計算結果是錯誤的。按這個結果,西渡大西洋到東方確是要容易得多[5]。
然而正是這個“錯誤”,使哥倫布最終堅定了信心。這個理論與找黃金、辟航路、傳播教的熱情和冒險精神結合在一起,促使哥倫布開始著手實施西航計劃。他在多次向葡萄牙國王申請未獲準的情況下,又來到西班牙,經過多番奔波磨難,沖破重重阻力,最終促成行動。
哥倫布向西探航并發現美洲并非是“不理智的行為”,也不是“偶然的成功”,更不是僅憑“黃金夢”、“宗教狂熱”來支配冒險活動的。他是一個有科學頭腦、獨到見解、注重實際的偉大航海家。
二、發現美洲對海洋地理科學的貢獻
哥倫布在航海活動中對海洋地理科學做出了重大貢獻,他第一個進入“美洲地中海”,發現了幾乎全部巴哈馬群島、大小安的列斯群島,足跡遍及現在的幾十個美洲國家和地區,對海洋地理、水文狀況進行了勘察,獲得了不少發現,這里僅提及以下幾個方面。
1.為環球航路的開辟、“地圓說”的最后證實打下了基礎。
古希臘的科學文化在西歐上古末期和中世紀早期遭到嚴重破壞。中世紀時期關于地球的概念是按《圣經》中的解釋,由幻想構成的地圖,認為大地是一只圓盤,浮在水面上,天是由四根臺柱支撐的穹窿,教圣地耶路撒冷在大地中心,中間是陸地,周圍為水所環繞,有亞、非、歐三塊塊。在中世紀前和中期的教西歐,這種觀點占統治地位。十二三世紀以后,“地圓說”開始在歐洲興起,哥倫布接觸到了“地圓說”,又從《馬可波羅游記》中了解到東方,結合航海的實踐及見聞,堅信這一觀念。盡管哥倫布是一名虔誠的教徒,但在地球形狀這個問題上,卻背離了教學說。正因為他相信“地圓說”,根據當時所能接觸到的各種有關地理科學知識進行了周密的推算,得出地球的大約周長以及從西歐向西航行到東方的距離,使他的航行有了科學理論基礎。雖然他的計算結果與實際相差較大,然而這種“錯誤”的理論是導致他發現美洲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應當指出,主張從西歐向西航行到亞洲,所遇到的不僅僅是與自然界的危險作斗爭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與社會的、人為的困難作斗爭,還要克服意識形態、思想觀念上的種種阻力。當時絕大多數人不相信地圓學說,不相信向西航行可到東方。當時,盡管有幾個國家在進行探險,有許多航海家,不怕風浪、不畏海盜,但卻害怕駛進“地獄”,據說“地獄”的入口就在大西洋中的某處。在哥倫布第一次航行的水手中,還有人把這一傳說看做是最可怕的危險。然而哥倫布以自己大膽的設想、科學的計劃和無畏的精神沖破了這一障礙,西航成功了。他雖未找到真正的東方,卻發現了美洲,通過這一發現,為后繼者鋪墊了環球航海成功的路。麥哲倫成功的因素之一,就是根據哥倫布的航海情況,又在他實踐的基礎上實現的。麥哲倫環球航行成功,在海洋地理科學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意義相當深遠。因此,哥倫布的航海活動不僅是開辟了一條通達美洲的航路,也是證實“地圓說”,并為以后開辟環球航路創造了條件,他開辟了航海活動的新時代,具有廣泛的社會意義。
2.對海洋地理的勘測、發現和利用。
在航海過程中,哥倫布始終仔細觀察、勘測所經海洋的水文、地理、氣象等情況,計算航程,判別方位和經緯度,精心繪制地圖并詳細記載航海日志。他的《航海日志》內容豐富,被稱為“地理大發現時代最感人肺腑的文件之一”,為后人研究西印度群島、大西洋及中南美洲的海洋地理及航海科技史提供了寶貴的原始資料[6]([p.18]。他的海洋地理勘察、觀測、發現及運用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位于北緯20°到30°,西經40°到75°之間大西洋中神秘的馬尾藻海,是海洋地理的一大奇觀,有些自然狀況至今難以解釋。據考古發現,古代腓尼基人已到達馬尾藻海。可是在中世紀,科學還深深地被禁錮在神學之中,馬尾藻海卻被認為是居住在深海中的神,能隨便改變自己的形狀,甚至可以突然消失,所以人們對其畏懼,一直無所認識。哥倫布第一次航經馬尾藻海時,幾乎被阻隔在那里。他是第一次詳細記載馬尾藻海的人,從此人們才開始對馬尾藻海進行真正的科學考察
。
哥倫布對大西洋風向、洋流的發現和利用也有貢獻。這些都是憑借他的豐富知識、經驗、勇敢精神和聰明善斷的天賦,在航海過程中體現出來的。比如第一次的航行返航時,為了防止觸礁,躲開了東北信風帶,在海上航行了48天。第二次航行時又逆信風北上用了93天。經過兩次航行知道了有信風和偏西風的存在。他是第一個發現并利用大西洋中風系的探險家。同時,他也認識到海流的作用。他在很早以前就聽到和見過歐洲西部海面上常有熱帶果實,珍奇雕刻、木材和異地人的尸體,在去美洲的航行中,又親眼見到了后來被確認為是北赤道洋流的海流。同時,哥倫布還在當時航海儀器比較落后的情況下,發現了地磁的偏向因地區的不同而有差異(磁偏角、磁傾角)的現象。這些發現都是人類首次對海的認識,也很快被后人所運用。 望采納多謝!
石斑魚本身沒有毒,石斑魚的魚子有毒。
新生兔子吃母乳是最好的,但如果需要人工喂養,主人可利用注射器喂食寵物奶粉,每次喂食5毫升,間隔12小時后再喂,直到21天后開始增加量,每次喂食7-8毫升。一個月后就可開始喂食苜蓿草了,這時需要將球蟲藥磨碎后摻入食物。
兔子被打后很焉,很可能是因為應激反應導致的,多數時候還伴有厭食、躲避等癥狀。這主要是因為兔子的膽子很小,不僅是被打會受驚,即使是換個新環境居住或者加入了新成員,也出現過兔子直接被嚇死的案例。
鱷龜是家養烏龜中長得最快最大的品種之一,鱷龜分為小鱷龜和大鱷龜,科學飼養下大鱷龜每年可長1-2斤,最大能長到200-500斤。而小鱷龜最大也可長到38公斤以上,普遍體重也在23-36公斤左右,可以說是非常適合想養大型龜的人群。
烏龜被摔到吐血,如果不進行及時的治療,存活的概率是比較小的,因為烏龜吐血一般是由于內臟出現了破損導致。因此在烏龜摔成內傷后要立即治療,首先可以給它灌服云南白藥,3周內禁食,但每天喂食葡萄糖。
地址:江夏大道鴻發世紀城東門14號樓103號門面
電話:027-87988580
地址:中山大道797號長青廣場商務中心1層A座
電話:13397153577
地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光谷一路城市之光24-2門
電話:027-87002324
地址:中南二路22號奧山創意街區5號樓獨棟
電話:13377857323
地址:關山大道金地太陽城A棟C-8號
電話:18971692583
謝先孝主治醫師
擅長犬貓傳染病治療,消化內科疾病診療,細胞學檢查和犬貓常規外科手術。
陽炳中執業獸醫師
擅長大小寵疾病
黃家豪住院部主管
擅長麻醉學、常規外科手術
張雨龍高級助理
擅長貓科行為學、鼻腔疾病、內分泌疾病
陶虹宇藥房主管
擅長藥物代謝動力學、實驗室檢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