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已經在很多地方看到過這兩只“訓話”的小貓了:
左邊的小貓瞳孔放大、耳朵向后背、發出尖銳的嚎叫,呈現一副典型的進攻性姿態;而右邊的小貓只發出短促的小聲喵叫回應,配合下垂的眼睛,看起來可憐兮兮的。
這種場景實在很容易代入人類各種各樣的訓話情境,不管是被老板挑刺的打工人、被媽媽嫌棄的放假大學生、被對象一頓輸出的你,都對這樣的場面再熟悉不過了。
但奇怪的是,貓之間似乎很少直接用喵喵叫來交流。你也發現了,視頻里的兩只小貓是靠剪輯拼接的方式才實現了同屏。那么,現實里的貓是如何交流的呢?
事實上,因為人類的交流基本依賴于語言,這讓我們形成了一個固化的思維,下意識覺得其他動物也應該通過聲音去交流,并將關注點都放在聲音上。殊不知,對于貓以及很多其他動物,聲音只是它們交流方式的一小部分。
貓貓們生存的環境與人類有所不同,感覺系統也存在著差異,它們之間的交流方式與人類相比,更加得多樣化,包括氣味、尾巴和體態,等等。下面,就讓我們來從這幾方面來詳細了解一下貓的交流方式~~
氣味交流
貓嗅覺的靈敏度是人類的十幾倍呢!人類的嗅覺在進化過程中逐漸退化,使得我們更依賴于以眼睛去了解周圍的世界。但對于很多動物來說,鼻子和眼睛同等重要,高度發達的嗅覺讓它們的鼻子可以完成很多工作,當然貓也不例外。
貓的臉頰、耳朵、尾部和腳趾上都存在著分泌油脂的腺體,會在它觸碰到的地方留下特有的氣味。
你可能會發現自己養的貓經常去抓、或是用頭部去蹭一個物體,這可不僅僅是好奇喲,也是在留下它自己的氣味呢。這些氣味會殘留在物體上,貓便可以通過聞這些物體迅速進行定位,或是感知另一只貓的存在,了解對方的領地,以及間接地了解對方的特征。
另外,幾只貓相互摩擦、理毛的時候,也會在對方身上留下自己的氣味,熟悉的氣味會產生安全感,提升友好度。經常聚在一起的幾只貓身上都會有彼此的氣味,所以初來乍到的新手貓只要聞一聞,就可以了解本地老司機貓的“朋友圈”。
肢體語言——尾巴
接下來我們要說的是肢體語言。雖說人類也會用動作表達自己的情緒,但通常只是起到輔助作用,而貓的肢體語言在溝通中所占的比重就要大多了。由于貓貓的四只爪通常都要放在地上,它們更喜歡用靈活的尾巴作為“打手勢”的工具。
貓貓的尾巴有時候豎起來,有時垂下去,有時候會左右擺動,這些動作都對應著不同的含義。
下面這幅圖描述了貓常見的尾部動作(你可以對照著這張圖去看看你養的貓現在的心情如何)。注意左下角的小圖,貓尾巴上的毛是豎起來還是貼著也具有不同的含義。研究人員認為貓在警覺或者對峙狀態時,會將尾巴上的毛豎起來以顯得更強壯,希望借此嚇住敵人,因此,當你眼前的貓尾巴看起來變粗了的時候,小心,你可能已經是它的假想敵了!
肢體語言——耳朵
和尾巴同樣靈活的是貓耳朵。貓的耳朵由20-30塊肌肉控制著,因此它們可以用耳朵擺出各種各樣的姿態。
貓在處于放松或是享受的狀態時,耳朵是向前的。當它警覺或是對某種聲音感興趣時,耳朵就會豎起來。如果被激怒了,它的耳朵會向后方旋轉,并把耳尖部位翹起來。如果它受到了驚嚇,就會把耳朵放平,貼在自己的腦袋上。兩只貓耳朵的動作可能是不一致的,這種情況就很難解讀了。
肢體語言——體態
貓也會利用不同的體態進行交流,下面這幅圖就展現了貓在不同的害怕程度或不同程度的攻擊性下的體態變化。規律其實很簡單:越具有攻擊性時,貓就會站得越直,顯得自己很高大(如果想和我打架的話,你最好認真考慮一下);越害怕的時候,它就會把身體放的很低,甚至完全趴在地上(我又乖又小,沒有威脅,不要欺負我)。
貓發出的聲音
最后我們來談一談貓發出的聲音。最常見的一種就是“咕嚕咕嚕”聲,這是由貓的喉部發出的一種聲音,不需要張嘴。小貓們發出這種聲音通常是表示被母貓關照后的滿足,而成年后的貓一般用這種聲音打招呼或是引起其他貓的注意。
當貓媽媽叫小貓回家的時候,或是一只貓對另一只貓表示友好的問候時,經常會發出“唧唧”的聲音,人們一般把它和咕嚕咕嚕聲歸為一類,因為二者都不需要張嘴。
有的時候,貓還會發出“吱喳”“咯噠”之類的聲音。咦,怎么聽起來像鳥叫?沒錯,這是貓在獵物(主要是鳥類)出現時,模仿獵物的聲音,以便更好地接近它。下次你的周圍有鳥鳴時,可以注意一下身旁的貓是不是也會豎起耳朵,然后發出相似的叫聲。
當貓表達不滿、警惕的時候,它們通常會張大嘴巴,低聲的咆哮、吁氣,或是響亮的哀嚎、尖叫,都表示它們處于負面狀態,情緒很糟糕。還有一種特殊情況,就是母貓在發情期時,會在閉著嘴的狀態下發出有規律的、比較響的呼喊聲,用來吸引雄性(這種聲音在雄性之間的打斗時也會偶爾出現)。
事實上,作為肢體語言的一部分,貓的眼神、嘴巴在一定程度上也都可以傳遞信息,但是多樣性遠小于上面這幾種,這里就不一一介紹了。
那貓與貓之間為啥不喵喵叫?
現在回到文章開頭提的,說一說我們最熟悉的“喵喵”聲。人們發現,成年貓只在與人相處的時候會“喵喵”的叫,這種叫聲或是代表歡迎與問候,或是在抱怨、渴求關愛。
而成年貓與同類之間幾乎不會發出這種聲音,反倒是小貓在需要貓媽媽照顧的時候,會發出一種相似的“謬謬”聲。研究人員推測,早期貓并不會“喵喵”地叫,而是與人類相處久了之后,為了引起人類的注意,又想起了小時候用于引起母親注意的叫聲,就形成了特有的“喵喵”聲。
因此,貓與同類相處時,很少會“喵喵”叫,它們更多的是用鼻子去聞、用肢體語言去表達,或是用上文提到的非“喵喵”叫的聲音交流。
有研究表明,不同的貓的“喵喵”聲也是不同的,似乎每只貓對人類都有一套自己獨特的“喵”語。如果你哪天在室外散步,突然聽見了一聲“喵”,很可能是某只貓發現了你,正向你打招呼呢!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野貓為什么不會喵喵叫 喵喵叫并不是貓咪的溝通方式
事實上喵喵叫并不是貓咪的溝通方式,“喵”對于貓咪來說就真的只是吸引人類注意的手段,如果你找來一只完全沒有人類體驗的純野貓,你會發現它們其實根本不會叫。
許多人認為,貓咪之間的溝通方式是通過“喵喵”的叫聲,事實上這種叫聲并不是它們的溝通方式,而這種叫聲只是它們和人類共同生活后為了讓人注意而學會的聲音。
其實在之前的BBC發布的紀錄片就有說過,“喵”對于貓咪來說就真的只是吸引人類注意的手段,如果你找來一只完全沒有人類體驗的純野貓,你會發現它們其實根本不會叫。
有動物學家在長年觀察了貓咪后發現,其實貓咪是非常安靜的動物。如果一群貓咪生活在一起,也許數百個小時只能聽到一聲“喵”叫。
相比之下由人類飼養的貓咪,發出叫聲的頻率簡直多了好幾百倍。只有長時間相處在一起的主人才能明白自己的貓咪叫聲是代表肚子餓,還是無聊來陪我玩。而市面上的那些“貓語翻譯器”真的是不準確的。
貓不喵喵的原因?
貓咪不會叫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第一、貓咪在熟悉的環境中,對周圍的人及物品都很熟悉時一般不會經常叫。第二、若貓咪想叫但是沒有聲音,可以考慮咽炎、口腔潰瘍、口炎等問題引起。第三、當貓咪比較放松或者比較愜意時會發出很小的聲音,會被誤以為叫不出
貓咪一直叫的原因可能是饑餓,可能是性情,也可能是到新環境不適應,或者是生病了,受傷了,甚至是因為貓咪還太小就離開了母貓或太老了患了老年癡呆。
1.饑餓導致,貓咪一般都很懶的,沒有需求的話絕對不愿意叫,通常最常見的就是餓了、渴了,比較容易判斷,一般聲音比較急切,而且會帶你走到貓碗旁邊,暗示非常明顯。
解決方式:一邊對貓咪款語溫言,一方面給它準備吃的,貓咪的世界相對簡單,一旦條件滿足時會無比乖巧,吃飽喝足很快就會安靜下來。
2.貓咪發情,當貓咪到了發情期的時候,它們就會一直叫喚企圖吸引異性的注意,這也叫“ ”。貓咪的發情期一般從6到10個月左右開始。公貓一般隔一周發情一次,每次持續七至十天。母貓每隔2-3星期發情一次,發情期持續3~6天,發情次數會因品種、環境、體質、年齡而有所不同。
解決方式:貓咪,陪它玩轉移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發情,或喂食禁情粉,如果不打算讓母貓生一小貓的話,可以等發情期結束之后帶去做絕育手術,因為正處在發情期的時候是不可以做絕育的。
3.對環境不熟悉,如果是搬家換了新環境,或剛買的貓咪來到新的環境時,會因為陌生的感覺,不安、害怕而一直叫。
不同國家不同品種的貓咪,之間如何溝通
不同國家不同品種的貓咪,它們之間如何溝通
不要想得太多,各個國家的“喵”不同,并不是真的貓咪語言不同。實際上只是不同國家人們的擬聲詞習慣不同,都從貓咪的叫聲中,提取了自己認為最準確的音調。
畢竟,貓咪真正的叫聲是很復雜的。其實貓咪之間完全不會因為叫聲不同有任何障礙。因為貓咪并不是主要通過叫聲交流的!
據研究表示,貓咪會發出100多種不同的叫聲。但是,這些聲音并不是它們主要的溝通工具。也就是說,這不是貓咪之間的語言。
因為這些叫聲,是為了人類發明的!據研究表示:成年貓的喵喵叫,并不用于貓咪彼此之間。
只是為了和人類交流,或者說是為了從人類這里達到目的,獲得滿足而存在的!
這倒也不是出于貓咪的心機。
在幼年時,小貓咪會對著媽媽喵喵咪咪地叫,引起貓媽媽的注意,獲得關注和各種物質以及情感上的滿足。
當貓咪逐漸長大,貓媽媽就不再回應它們的呼喚了,這種習慣也就逐漸消失。
但貓咪們發現,鏟屎官會回應它們的叫聲,就像小時候媽媽那樣,大聲叫就能獲得食物,細軟綿長地叫就能得到愛的摸摸。
于是貓咪們學會了一套對付人類的方法:不帶重樣地喵喵叫!
貓咪之間的溝通方式,一點都不少
雖然不互相喵喵喵,但貓咪的“Language”其實很多。
氣味語言
貓咪有各自獨一無二的“味兒”,它們用身體充滿腺體的部位,互相摩擦來交友,甚至上級標記下級。
而糞便和尿液中更是充滿了信息素的味道,從警告對方、劃分地盤到求偶,無一不成。
耳朵語言
向前傾的耳朵表示它們專注和放松。
但耳朵向后平貼腦部則表示它們很害怕。
轉來轉去?則表示它們在關注著對方。
尾巴語言
高高豎起的尾巴表示它們很友好。
不停擺動的尾巴則可能表明它們有些不耐煩或對游戲充滿興趣。
尾巴豎立炸毛?這就是準備戰斗。
但當它們表示輸了、害怕、慫了,則會把尾巴夾在兩腿中間。
眼睛語言
當它們在自然光下瞳孔大張,就表示興奮;但如果同時又瞇著眼,則表示恐慌緊張,這在貓咪對戰中很常見。
身體語言
緊張或防備的時候身體弓起,被毛炸立。
準備攻擊的時候頭部低伏,肢體前傾。
肚皮朝天則即是表示信任。
最后,你只需要記住,無論是中國喵還是美國喵,日本喵還是英國喵,甭管它們之間說了啥,一旦都沖著你喵喵叫,恐怕不是要吃小魚干,就是通知你該鏟屎啦。
貓咪不愛說話怎么辦?
貓咪不愛說話,不愛叫是正常的。
貓咪不愛叫,喜歡安靜,跟性格和品種有關系。
大部分品種的貓咪都很少叫的,
如果貓咪一直都不怎么愛叫,突然叫
很有可能是因為出現饑餓、口渴等。
小貓眼睛腫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眼睛里有異物,如沙子、沐浴乳、頭發等,這些物質進入眼睛會造成刺激,引起眼睛紅腫發炎。還有可能是因為細菌、病毒感染引起的眼睛紅腫。也有可能是被蜜蜂叮咬,觀察貓咪眼睛周圍是否有傷口。
應該先觀察嘔吐物的顏色,作出簡單的判斷。引起小貓咪嘔吐的原因較多,常見的原因有暴飲暴食,患有腸胃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等。其次,若是腸胃疾病引起的,比如胃炎,吞食異物。最后,是病毒引起的嘔吐的話,需要合理服用抗病毒藥物、增加免疫力的藥物。
小貓叫的原因有幾種情況,可能是因為饑餓、緊張害怕、身體不適、發情等原因。首先,貓咪饑餓的時候會一直叫。其次,貓咪到了新環境或受到驚嚇,感到緊張害怕。最后,貓咪受傷、患有疾病導致身體疼痛也會一直叫。
貓咪都是比較粘人的,一般的品種貓比本土貓會更溫和、粘人一些。比較粘人的貓咪有布偶貓、藍貓、金吉拉、銀漸層貓咪、加菲貓等。其實只要主人和貓咪多加相處,和它們多玩耍、多抱抱它們,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不論什么品種的貓咪都會特別黏主人的。
導致貓咪晚上一直叫的情況有很多,比如寒冷、饑餓、害怕等。需要注意室內溫度,給貓咪保暖,給貓咪按時按量喂食,到新環境時,多和貓咪玩耍,促進感情。如果貓咪是剛好處在發情期,那么晚上叫也是正常的情況。主人可以將其配種,滿足生理需要。
貓咪出現舔舐到體外驅蟲藥的情況,可能會造成嘔吐、流口水等癥狀。舔舐大量驅蟲藥的話,會引起中毒,這時可以喂食貓草催吐,給貓咪清洗口腔。情況嚴重時,建議立馬去寵物醫院治療。
貓咪是可以吃鹽的,少量的鹽分可以調節貓咪的食欲,促進腸道消化。但是不建議多吃。大量食用鹽,會增加貓咪的腎臟負擔,可能還會引起結石等疾病。
貓咪大概十至十五天就能睜開眼睛。剛睜眼的貓,眼睛是天藍色的。這是正常的顏色,隨著年齡的增長,眼睛顏色也會發生變化。貓咪幼崽是比較脆弱的,要避免強光照射貓咪,影響貓咪眼睛的發育。
地址:江夏大道鴻發世紀城東門14號樓103號門面
電話:027-87988580
地址:中山大道797號長青廣場商務中心1層A座
電話:13397153577
地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光谷一路城市之光24-2門
電話:027-87002324
地址:中南二路22號奧山創意街區5號樓獨棟
電話:13377857323
地址:關山大道金地太陽城A棟C-8號
電話:18971692583
謝先孝主治醫師
擅長犬貓傳染病治療,消化內科疾病診療,細胞學檢查和犬貓常規外科手術。
陽炳中執業獸醫師
擅長大小寵疾病
黃家豪住院部主管
擅長麻醉學、常規外科手術
張雨龍高級助理
擅長貓科行為學、鼻腔疾病、內分泌疾病
陶虹宇藥房主管
擅長藥物代謝動力學、實驗室檢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