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野金翅雀能養(yǎng)熟,但對飼養(yǎng)技巧很講究,我們要先把老野金翅雀養(yǎng)于籠中,馴鳥者經(jīng)常靠近它,使鳥最后見人不怕。然后,將老野金翅雀餓到七八分時,取出白蘇子,放人紅色的小瓶蓋內,送進鳥籠。看老野金翅雀稍吃幾口就取出,兩三天后,黃雀見紅色瓶蓋就會朝籠門撲來。
每次喂食都用此方法,從而使老野金翅雀形成手伸平,有食吃的條件反射。當老野金翅雀啄食幾粒后速將手握成拳,使鳥吃不到,多次拉開距離后形成握拳無食吃的第二個條件反射。如此重復訓練后,就可以成功訓練老野金翅雀,也能慢慢養(yǎng)熟了。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金翅雀可以養(yǎng)嗎
可以。平時喂養(yǎng)時一定要循序漸進,讓其先適應主人的喂食與玩耍。讓金翅雀與更多的鳥和人接觸,讓其慢慢適應即可。
我不能鼓勵任何人捕捉或養(yǎng)護野生動物。因為野生動物在自然界中有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和生態(tài)價值,它們應該生活在自己的自然環(huán)境中。而且,捕獲和養(yǎng)護野生動物將嚴重影響它們的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可能會導致它們的數(shù)量減少或滅絕。
如果您已經(jīng)擁有一只野生金翅雀,您應該盡可能將它們放回到它們的自然環(huán)境中,并遵循有關保護和保護野生動物的法規(guī)和法律條款。
如果您是想養(yǎng)一只金翅雀,應該選擇飼養(yǎng)繁殖的金翅雀,而不是捕捉或購買野生金翅雀。金翅雀飼養(yǎng)一般需要一個有足夠空間的鳥籠,一個安全的房間或屋子,并且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鳥籠應該足夠大,室內空氣濕度和溫度也需要保持適宜。
2.飼料應該營養(yǎng)均衡,可以提供金翅雀食用的植物和種子。
3.定期清洗鳥籠,并提供新鮮的飲用水,保持鳥籠干燥衛(wèi)生。
4.給金翅雀提供足夠的自然光照和運動空間。
5.注重觀察金翅雀的健康狀況,如出現(xiàn)異常情況,及時求助獸醫(yī)。
總之,我們應該盡力不要侵犯野生動物的生存環(huán)境和權益,盡可能與自然環(huán)境和穩(wěn)定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和諧相處。如果我們喜歡和養(yǎng)殖鳥類和寵物,也應該遵循相關的規(guī)定,保證它們的福利和健康。
金翅雀好養(yǎng),金翅雀的食譜以植物性食物為主,主要是各種草本植物的種子,偶爾取食農(nóng)作物和昆蟲,金翅雀比較耐寒,冬季放在室內即可。
金翅雀好養(yǎng),金翅雀的食物主要是樹木和雜草的種子,也可用谷物和昆蟲充饑。野生金翅雀在松樹上筑巢,巢呈杯狀,由草根、羽毛等構成。金翅雀的食譜以植物性食物為主,主要是各種草本植物的種子,偶爾取食農(nóng)作物和昆蟲。
一般的鳥籠都可飼養(yǎng)金翅雀,籠內設棲杠1根,食罐、水罐各1個,籠底鋪布墊或細砂。飼料是稗子、谷子、菜籽,按7:2:1的比例配合。 金翅雀比較耐寒,冬季放在室內即可。平時除保證食、水供應充足外,每周應清婦籠子,洗刷食、水用具1次。
[北京金翅雀繁殖生態(tài)學研究] 野生金翅雀怎么養(yǎng)
一、研究背景 金翅雀(Carelis sinica,圖1)有6個亞種,我國分布有4個亞種:指名亞種(C.s.sini-ca)、烏蘇里亞種(C.s.us-suriensis)、東北亞種(C.s.chaborovi)、臺灣亞種(C.s.kawarahiba) 。1996年至1997年趙益善等在歷山自然保護區(qū)對金翅雀的繁殖生態(tài)、種群結構、食性以及活動規(guī)律等進行了研究,采用的方法是路線調查法、幼鳥扎頸法和取樣解剖法。2005年3月至7月嚴小惠等對南充市金翅雀的繁殖生態(tài)進行了研究。利用10x42熊貓望遠鏡,采用完全記錄法(Focalanilal sampaling)和所有事件取樣法(Alloccur-ronce recording)對其繁殖生態(tài)進行了系統(tǒng)的觀察研究,結果表明:金翅雀3月開始繁殖,雌雄共同筑巢,營巢期4-5天。雌鳥孵卵,孵卵期12-13天,孵卵期間食物由雄鳥提供。雙親共同育雛,育雛期14-15天。雛鳥生長曲線呈“S”型。金翅雀的研究在山西、山東、四川等地都有報道,但在北京地區(qū)金翅雀的繁殖習性尚未有詳細報道。北京分布的是東北亞種 (C.s.chaborovi),為留鳥,身著黃橄欖綠色的羽毛,配上粉紅色的小嘴,甚是可愛;迎著陽光,飛行鼓翅時,翼端有金閃閃發(fā)亮的光澤,這便是金翅雀獨一無二的標志。我們于2007年11月至2008年12月在北京市牛欄山一中校園內對金翅雀繁殖生態(tài)學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的研究。我們主要研究筑巢于校園紅葉李和雪松上的金翅雀,分別編號為1號巢和2號巢,對其繁殖進行了全程攝像和拍照,記錄了金翅雀繁殖的所有生態(tài)學習性。
二、研究方法
1 研究對象
2 研究工具
8×30雙目望遠鏡和20×60單筒望遠鏡、數(shù)碼相機、攝像機、編輯機、200g托盤天平、卷尺、梯子、筆、記錄表、布袋等。
3 研究步驟和程序
(1)2007年11月對校園科技樓前的紅葉李進行剪枝,給金翅雀筑巢提供條件(圖2)。
(2)2008年3月至4月主要觀察金翅雀繁殖初期占區(qū)、求偶、配對活動。
(3)2008年5月至6月主要觀察并拍攝1號巢金翅雀產(chǎn)卵、孵化及育雛過程。
(4)2008年7月主要測量2號巢金翅雀雛鳥生長發(fā)育情況。
(5)2008年5月至12月主要對金翅雀的各種數(shù)據(jù)進行匯總。
4 操作方法
觀察法:我們幾個同學分工合作,在金翅雀筑巢、產(chǎn)卵及孵化期,主要觀察金翅雀筑巢、產(chǎn)卵情況、成鳥孵卵情況、卵顏色的變化,及測量卵的一些數(shù)據(jù)。在金翅雀育雛期,觀察金翅雀成鳥喂幼鳥情況。在雛鳥生長期,觀察并測量雛鳥每天的生長情況,包括體重、體長、翅長、喙長、跗踱、尾長等。在幼鳥出飛時,觀察幼鳥的特點。
錄像法:觀察的全過程均進行拍照和攝像。
三、研究結果
1 金翅雀的巢及營巢
(1)繁殖前期
研究區(qū)域主要在牛欄山一中校園及順義周邊,校園內主要以人工綠化植物為主,主要有油松、雪松、法國梧桐、紅葉李、國槐、圓柏、白玉蘭、紫玉蘭、白桿、刺槐等。
金翅雀在非繁殖期集群生活,一般在30只左右。喜歡在草籽谷物豐富的地方覓食,喜食麥粒、草籽、桑果等。常活動于城市、鄉(xiāng)村及公園附近高樹上或灌叢中,深山區(qū)分布較少。
牛欄山一中常年有幾十只金翅雀活動,3月中上旬進入繁殖前期,開始出現(xiàn)占區(qū)、求偶、配對、交配等繁殖行為。2008年3月初我們經(jīng)常看見金翅雀雄鳥在雪松、油松、圓柏的枝頭吱吱喳喳地占區(qū),三月中旬我們發(fā)現(xiàn)雪松上有了金翅雀的巢(圖3)。選巢時,雌鳥在樹枝間上下跳動,常停下觀望鳴叫,雄鳥隨雌鳥飛行,常停在旁邊的樹枝上看雌鳥并發(fā)出響亮的嗚叫。2008年4月下旬隨著落葉樹的樹葉生長。在紫玉蘭、紅葉李、海棠上我們陸續(xù)發(fā)現(xiàn)了金翅雀的巢。
求偶時,雌鳥在前,雄鳥尾隨其后,在樹枝間追逐。當雌鳥停住或者覓食時,雄鳥在樹枝間飛行并發(fā)出低沉持續(xù)時間較長的嗚叫,雌鳥飛走,雄鳥緊追,直到雌鳥發(fā)出嗚叫回應。雌鳥站在樹枝上,雄鳥在空中完成交配,每次交配持續(xù)2~3秒。我們拍攝到金翅雀在筑巢期也進行交配。
(2)營巢
金翅雀筑巢多選擇松柏類樹種,巢一般位于樹干與側枝的交叉處或側枝上的隱蔽處,主要由雌鳥筑巢。通過錄像觀察雌鳥每次取材時間一般為幾十秒,大約在離巢50米的周圍取材。雄鳥主要負責警戒和情飼,也供少量的巢材輔助雌鳥筑巢。雌鳥筑巢時先用草根或松針等搭起骨架,再用細草根、羽毛或棉絮狀物填充。我們給在紅葉李上筑巢的金翅雀提供了一些筑巢的材料,如棉絮、羽毛等,看到并拍到金翅雀利用我們提供的材料筑巢。5月11日我們發(fā)現(xiàn)在科技樓紅葉李上有金翅雀的活動(圖4),經(jīng)過大家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金翅雀的雌鳥正在筑巢,雄鳥在周圍樹上嗚叫來吸引我們的注意。這窩金翅雀筑巢的位置非常利于攝像,我們從科技樓二層物理實驗室中,利用窗簾掩護,只把攝像機鏡頭露出窗外,對這窩金翅雀進行了最為全面的研究。
之后陸續(xù)又在雪松上發(fā)現(xiàn)營巢,筑巢高峰期為3-5月份。根據(jù)對幾個巢的營巢期長達幾個月的觀察。得知其平均營巢期約為4-5天,下雨天有推遲的現(xiàn)象,最遲可達7天。筑巢過程中,親鳥警惕性很高,銜材回巢時一般是先到巢所在樹的附近樹枝眺望,感覺沒有危險時才回到巢中。當巢呈碗狀時,雌鳥會試蹲于巢中并壓緊巢材。
(3)巢及巢材
校園內最高巢筑于5米高處的雪松上,最低巢筑于2米高處的紅葉李上。另外在海棠樹、紫玉蘭、白玉蘭上我們也發(fā)現(xiàn)了金翅雀的巢(圖5),巢位高約2~4米。巢呈碗狀,結構精致,緊密結實。巢外材主要為草根、松針、棉線、尼龍線、苔蘚等,相互交織在一起,中間巢材主要為枯草、楊柳絮、小布條、榆錢和一些細草根,內材主要為毛發(fā)、羽毛、棉絮等。我們對1號巢和2號巢的有關參數(shù)進行了測量,巢高平均52毫米,巢深平均38毫米,巢內徑平均53.5毫米×61.5毫米,巢外徑平均93毫米×94毫米。親鳥常在巢周圍飛行并發(fā)出清脆的嗚叫來標志領域。金翅雀的巢區(qū)大小不是很明顯,有時兩對金翅只相距幾米遠(見表1)。
2 金翅雀的產(chǎn)卵、孵化及育雛
我們從科技樓二層物理實驗室中,把攝像機鏡頭露出窗外(圖6),對紅葉李上這窩金翅雀的產(chǎn)卵、孵化及出雛進行了攝像研究。對紫玉蘭、雪松上的幾窩金翅雀進行了各種數(shù)據(jù)的研究。
(1)產(chǎn)卵及孵化
5月11日紅葉李上金翅雀開始筑巢,5月15日筑巢結束,5月16日我們發(fā)現(xiàn)了第一枚卵,到5月19日連續(xù)四天每天清晨產(chǎn)1枚卵,1號巢金翅雀的滿窩卵數(shù)為4枚。卵橢圓形,鴨蛋青色, 卵重(1.99±0.26)克,長徑(18±1)毫米,短徑(14±0.25)毫米。剛產(chǎn)下的卯鈍端有很稀少的淡紅色斑點,隨著孵化期加長,鈍端斑點變大,顏色也變深,到孵出前斑點的面積占整個卵的1/3,且呈深紅黑色。我們對1號巢和2號巢金翅雀的孵卵進行了巢溫的測量。把水銀溫度計的水銀端從巢底插入巢中。選擇溫度適中的上午10點左右,趁雌鳥在巢中孵卵時測量(圖7)。測量時雌鳥飛走,觀察數(shù)據(jù)時間一般為1分鐘,雌鳥在5分鐘后回巢。測得金翅雀孵卵溫度在34℃左右,雛鳥出殼時取走溫度計,減少對金翅雀育雛的干擾。
金翅雀在產(chǎn)下首枚卵后就開始孵卵,孵卵由雌鳥承擔,雄鳥主要是外出覓食、情飼和警戒,雌鳥有時候也出去覓食,孵卵期14~16天。
孵卵期間情飼一般是一天4次左右。觀察中發(fā)現(xiàn)最早的一次是7:16,最晚的一次在18:40。大多數(shù)情況下雄鳥在觀察沒有危險時直接回巢喂雌鳥。雌鳥發(fā)出輕輕的“ci―ci”聲并迅速扇動翅膀求食。有時雄鳥會落到離巢約5米遠的電線或樹枝上,發(fā)出“――”的叫聲幾次,雌鳥聽到后迅速飛到雄鳥身邊,發(fā)出輕輕的“ci―ci,,聲并迅速扇動翅膀求食。雄鳥扇動翅膀發(fā)出類似雌鳥的叫聲,把食物喂到雌鳥嘴中。每情飼一次雄鳥喂給雌鳥食物7次左右,喂完后雄鳥會在電線或樹枝上清理嘴,雌鳥吃完食物后一般會拉一次糞便并在電線或樹枝上清理嘴和整理羽毛。 (孵卵期情飼情況詳見表2)
孵卵過程中雌鳥有理巢(修補巢與壓巢)和翻卵、冷蛋現(xiàn)象,觀察中冷蛋時間最長達60分鐘,最短50秒。金翅雀雛鳥一兩天內全部出殼。出殼后親鳥會把殼叼出,我們看到雌鳥有吃蛋殼現(xiàn)象。
(2)育雛
金翅雀育雛為雌雄共同育雛。幼鳥一般在上午10:00左右孵出,幼鳥孵出當天親鳥開始喂食。牛欄山一中校園內最早育雛在4月25日,進入育雛后期親鳥的警覺性明顯加強。
育雛前期(1~4天),親鳥回巢前會很謹慎的觀望再回巢,在喂食過程中會不停的觀望周圍的情況。一般是雄鳥把食物喂給雌鳥。雌鳥再喂給幼鳥,有時我們也發(fā)現(xiàn)雌鳥在巢邊理巢時,恰巧雄鳥回巢,雄鳥會直接把食物喂給幼鳥,這時雌鳥會震動翅膀、張著嘴等雄鳥喂食。雄鳥會把最后幾口喂給雌鳥,雌鳥再把食物喂給幼鳥。雌鳥出巢的時間很少,有理巢、改變體位、啄雛行為。一般情況親鳥喂完食,會把幼鳥的糞便吃掉。有時幼鳥臀部一翹,成鳥的嘴會在臀部等著把糞便吃掉。 (育雛期親鳥情況詳見觀察記錄表)
育雛中期(5~9天),雌鳥在巢中的時間減少,常出巢尋找食物。雄鳥回巢時,如果雌鳥不在巢中則先喂幼鳥,等吃完幼鳥糞便后飛走。若雌鳥在巢中通常是先喂雌鳥再由雌鳥喂幼鳥。幼鳥出現(xiàn)站立、梳理等行為。
育雛后期(10天至出飛),雌鳥在巢中的時間明顯減少,晚上不回巢呆在附近的樹上,喂幼鳥次數(shù)上升,雌雄常一起戲飛。育雛期間雌雄均清理巢,但雄鳥多于雌鳥,親鳥吞食幼鳥糞便的現(xiàn)象減少。觀察中發(fā)現(xiàn),幼鳥出飛前親鳥常在巢邊的樹上發(fā)出叫聲引幼鳥出飛,幼鳥出飛后親鳥還喂幼鳥一周時間,有帶雛練飛行為并且會在附近的樹上守候,有危險時親鳥會發(fā)出“―”的叫聲。
我們對1號巢親鳥前10天育雛次數(shù)進行了全日的觀察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親鳥喂食有兩個高峰期,分別為8:00-10:00和14:00-16:00。喂食時一只成鳥飛了回來,3只幼鳥立刻大聲嗚叫起來,嘴巴向上張得很大,成鳥把食物塞進幾只幼鳥的嘴里。但有幾次雌鳥回巢時,幾只幼鳥酣睡中沒有反應,直至幾分鐘后,雛鳥突然一齊大聲嗚叫,雌鳥才開始喂食。
育雛期是鳥類活動最頻繁的時期,但由于我們對金翅雀育雛期進行了全程拍攝,所以我們可以按自己的時間分配觀看錄像的時間,而且全程拍攝還可以使我們更清楚、全面地了解育雛期金翅雀的詳細行為。
(3)2號巢金翅雀雛鳥1~14日齡生長發(fā)育情況
為了減少對金翅雀繁殖的干擾,我們只對2號巢雛鳥進行了各種數(shù)據(jù)的測量。每當我們靠近巢時,親鳥會發(fā)出“―”的驚叫聲,并不斷地在樹枝上飛跳,當人離開,親鳥確定沒有危險后才試著回巢并在巢中緊張的觀望。約15分鐘后恢復平靜。
1日齡:金翅雀剛出殼時全身裸露,皮膚近透明,僅頭頂、肩部、背、腿側有少量長而稀疏的淡黃白色的絨羽,體無力,雙眼緊閉,腹大。由腹部可見內臟。
2日齡:幼鳥開始進食,頸右側嗉囊里的食物明顯可見,為白綠色的混合物;體表淡,上述部位的絨羽為淡藍灰色。
4日齡:皮膚不再透明呈嫩,絨羽長長些且分布到了頭的大部、翅、尾、背兩側、腿周,羽尖微顯黑色。喙基黑色變多,嘴裂的紅色變淡。
6日齡:眼睜開,身體黑色素增多,有羽毛部位擴大,絨毛灰黑,嘴尖紫紅色。
8日齡:體力較大,爪可抓物,絨羽明顯增多,腹部羽區(qū)變寬、羽鞘自頂部裂開。開始放纓,可見淡皮膚,裸區(qū)肉色;翅上的初級飛羽10枚、次級飛羽7枚,較長;尾羽10枚,肛周有白色的約l毫米的纖羽長出;嗉囊變大,可見里面多為綠色食物,幼鳥在巢中求食較積極。
10日齡:背部羽毛多黑褐色,腹部多呈黃褐色,肛周羽毛明顯增多。
12日齡:腹部裸區(qū)很少,嘴黑色,嘴尖有很少的一點白色,飛羽出現(xiàn)斑點。飛羽和尾羽尖呈白色。
14日齡:幼鳥出飛,主要在巢旁的樹枝上短距離的飛行,體型已接近成鳥,全身羽毛整齊,僅頭部有少量絨羽,翅上的黃斑明顯可見。測量雛鳥的體重、體長、跗�、翼長、嘴峰的生長情況數(shù)據(jù)分析可知各種生長曲線呈“S”型。 (2號巢金翅雀雛鳥1~14日齡生長發(fā)育情況見圖9)
我們對2號巢的兩只雛鳥1~14日齡體重和體外器官進行測量,發(fā)現(xiàn)雛鳥體重生長曲線呈典型的“S”型。第1-3天增長較慢,平均1.1克/天。第4-7天增長速度平均達3.15克/天,而離巢前體重略有減輕(見表3、表4)。
雛鳥的跗�、翼長也基本上呈“S”型增長,從圖10、圖11中可以看出:雛鳥的生長早期1至4日嘴峰增長較快,因為嘴為接受親鳥喂食的器官,其增長快有利于雛鳥更好進食,為以后各器官的生長發(fā)育提供物質基礎;中期5-9日體重、跗�增長較快,因為此期新陳代謝增強,進食量較大,所獲能量大部分用于身體內部器官的生長,從而表現(xiàn)為體重的迅速增加;而爪、跗�則與穩(wěn)固和支持身體、爭奪獲取食物的最佳位置有關:后期10日至出飛體長、翼長和尾長增長較快,與雛鳥即將離巢而進行的飛翔生活密切相關。這個結果也說明:與取食有關的器官優(yōu)先發(fā)育,而與飛行有關的器官后期發(fā)育較快。
四、研究結果分析
1 喂食時間分布
從圖12可以看出育雛期間,幼鳥進食高峰 在7:00左右和17:00左右,早晨的進食高峰主要原因是一晚上沒有進食,而傍晚的進食高峰是要為晚上的能量代謝做準備。這期間幼鳥進食頻繁,雌雄親鳥輪流喂食。中午進食頻率低是因為中午溫度高,不利于成鳥活動,早上6:00之前和下午19:00之后,天色昏暗,溫度下降,不利于成鳥覓食。在育雛期間,大部分時間雄鳥將食物交給雌鳥,由雌鳥喂幼鳥,雄鳥也偶爾親自喂幼鳥,這種喂食方式,讓雄鳥有更多的時間覓食和警戒,增加了幼鳥的食物來源,也增加了幼鳥的安全性。同時食物經(jīng)過雌雄親鳥的初步消化,更有利于幼鳥的消化吸收。金翅雀的親鳥在育雛后期經(jīng)常一起在巢周圍戲飛,據(jù)資料顯示:它們一年繁殖2~3窩。這可能是為下次的繁殖做準備。
2 保護雛鳥的行為
拍攝期間我們發(fā)現(xiàn)金翅雀親鳥會驅趕靠近巢的麻雀。在育雛期間有一只灰喜鵲飛到1號巢邊(圖13),親鳥立即飛走,在附近的樹枝上嗚叫吸引灰喜鵲的注意,我們想這也是一種保護雛鳥的行為。每當我們接近有幼鳥的巢時,成鳥總會在十幾米遠處大聲嗚叫,來吸引我們的注意力。同時親鳥的嗚叫也暗示了雛鳥有危險,雛鳥這時絕對不會發(fā)出一點聲音。相反,在成鳥喂食時,他們卻大聲地叫著,這可能是它們天生就有的自我保護能力。
3 啄食雛鳥糞便和蛋殼行為
在育雛初期和中期金翅雀親鳥都有啄食雛鳥糞便的現(xiàn)象,而后期則較少,大多是將其叼出巢外,我們推測可能初期雛鳥糞便中營養(yǎng)物質含量較高,親鳥通過啄食雛鳥糞便可以獲得較多能量,具體原因仍有待于進一步研究。親鳥有吃蛋殼現(xiàn)象,我們推測可能與親鳥補鈣有關。
4 金翅雀幼鳥成活影響因素分析
從我們研究的幾窩金翅雀發(fā)現(xiàn)其孵化率較高,但成活率偏低,主要原因是幼鳥發(fā)育過程中受環(huán)境影響較大,如2號巢中兩只幼鳥是因為7月5日的大暴雨而死亡(圖14)。其次也有其自身的原因,1號巢中幼鳥在臨出飛前兩天有一只幼鳥在夜晚失蹤,我們分析原因是幼鳥在育雛后期體形較大,但巢相對較小,有一只在夜里被同伴擠出了巢。
1 金翅雀在北京繁殖生態(tài)習性與國內其他地區(qū)的區(qū)別和形成原因(見表5)
(1)金翅雀在北京和山東最早筑巢時間相當,晚于四川南充地區(qū),稍早于山西和甘肅。我們分析主要和氣候有關,金翅雀在北京落葉樹種上的筑巢期為四月下旬,而此時正是北京落葉樹種枝葉基本發(fā)育成熟的時期。
(2)從五個地域的筑巢樹種上看,金翅雀偏愛在松柏類樹上筑巢。另外有些樹種是當?shù)氐奶赜袠浞N,如山楊樹、柳杉。
(3)金翅雀在五個地域的滿窩卵數(shù)大多為4枚,這與金翅雀的體形和巢大小密切相關。
(4)金翅雀在筑巢期我們觀察到兩次交配過程,在我們所參考的資料中交配過程均在筑巢前期。我們分析這與我們進行全程攝像有關,幾乎白天的繁殖生態(tài)行為都拍攝記錄,使我們觀察得更細致。
2 北京地區(qū)金翅雀的生態(tài)作用和價值
金翅雀在北京分布廣泛,屬相當易見種,在北京地區(qū)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非繁殖期種群數(shù)量一般為30只左右,吃多種草本植物的種子,對植物種子的傳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金翅雀在繁殖期也吃一些昆蟲,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金翅雀體態(tài)小巧,羽毛亮麗,嗚叫聲較好聽,我們應種植一些更有利于金翅雀筑巢的樹種,并對紅葉李、海棠、白玉蘭、紫玉蘭、珍珠梅等灌木每年冬季修剪一次,給金翅雀筑巢提供更多條件,主動邀請金翅雀來我們身邊做客,使我們的城市更有生機。
3 創(chuàng)新點
(1)我們的研究填補了北京對金翅雀繁殖習性研究的視頻資料的空白,發(fā)現(xiàn)了金翅雀在繁殖習性方面的一些規(guī)律,使人們能更好地了解這種常見鳴禽的繁殖生態(tài)學習性。
(2)我們的研究還填補了北京對金翅雀的孵卵期巢溫測量的空白,測得金翅雀孵卵期巢溫在34℃左右,為今后人工繁殖金翅雀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3)此次研究我們人為的給鳥兒留下了筑巢的位置來吸引鳥類筑巢,為今后的鳥類研究及城市生態(tài)保護積累了寶貴的經(jīng)驗。
4 進一步研究
我們此次研究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對金翅雀孵卵期巢溫的測量工具有待提高,下次我們會采用數(shù)顯溫度計測量,減少對鳥孵卵的干擾。金翅雀一般不會棄巢,但我們在測量紫玉蘭上筑巢的金翅雀時,親鳥放棄了對卵的孵化。我們也計劃對幼鳥進行DNA分析,了解金翅雀幼鳥的親緣關系。
六、結論
1 我們對3窩金翅雀的研究發(fā)現(xiàn),金翅雀在北京的繁殖季節(jié)為3~7月,每窩產(chǎn)卵4~5枚,卵橢圓形,鴨蛋青色,卵重(1.99±0.26)克,長徑(18±1)毫米,短徑(14±0±25)毫米,剛產(chǎn)下的卵鈍端有很稀少的淡紅色斑點。
2.1 號巢和2號巢金翅雀孵卵溫度為34℃左右,1號巢金翅雀從5月11日開始筑巢,筑巢時間為4~5天。孵卵期為5月16日至5月31日共16天,孵化率為75%。育雛期為6月1日至6月15日共計15天,成活率為66%。2號巢金翅雀孵卵期為6月20日至7月3日共計14天,孵化率為100%。育雛期為7月3日至7月15日共計13天,成活率為50%。
3 通過對2號巢金翅雀幼鳥15天的觀察測量,得到金翅雀幼鳥的體長、翼長及10日齡前體重等生長曲線均呈“S”型。
七、收獲和體會
我們從去年開始,參與了金翅雀繁殖生態(tài)的研究,通過每天8個小時左右、長達一個月、共計260小時的攝像,積累了大量金翅雀筑巢、孵卵、育雛的視頻資料和3千張照片資料。了解了許多自然科學知識。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鳥類知識。生動有趣的觀察研究激發(fā)了我們對探求自然界的渴望,喚起了我們對自然的熱愛。
我們全程參與了金翅雀繁殖生態(tài)學的研究,一起對課題提出問題,一起進行數(shù)據(jù)測量,認真分析數(shù)據(jù),一起探討、研究。在這個過程中提高了我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培養(yǎng)了我們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
研究的內容豐富、時間長,觀察、測量、攝像、拍照和記錄等需要分工協(xié)作,我們融洽地相處配合,彼此間增強了默契,增加了團隊意識,使我們更懂得了做好每件工作都要很好地相互合作。
有人說科學研究是一個辛苦、勞累的過程,但我們從未有這種感覺。對鳥類的研究豐富了我們的課余生活,增加了科學知識,也帶動了我們的學習成績,使我們獲益匪淺。
除了換羽期,金翅雀每天都會鳴叫,它們在天氣好或者心情好的時候都會叫,每年歌唱的時間可以長達8個月。每年的3月份是金翅雀叫得最好的時候,每次叫起來都歌聲綿綿,通常會持續(xù)叫幾個小時,還會發(fā)出很多不同的聲音。主人空閑的時候可以帶金翅雀出去遛彎,防止其抑郁,金翅雀如果在外面聽到其他鳥兒叫的聲音,它也會跟著一起鳴叫。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金翅鳥一年叫幾個月金翅鳥一年叫**4-5個月**。我的金翅鳥本來叫的好,到了11月就不是很愛叫了,為什么?是不是天氣變冷的原因啊,建議還是上網(wǎng)上查一下金翅鳥的習性,也許會找到正確的原因。黃巧兒是什么鳥黃巧兒是黃雀,別稱為黃鳥、金雀等,雀科金翅雀屬動物,分布于南歐至埃及、東至日本、朝鮮半島、中國的東北、內蒙古等地。還有人喜歡紅腳(俗稱“紅爪。
金翅雀一般在3~6個月左右成年,成年后的金翅雀體長一般在13厘米左右,理想體重在15~22g之間。金翅雀沒有發(fā)達的嗉囊,不能忍受長時間的饑餓,所以主人在飼養(yǎng)金翅雀期間要注意定時給它們喂食,保證它們的食物和飲水充足,每天給它們提供新鮮的食物和飲水,防止金翅雀挨餓,以及避免影響金翅雀的生長發(fā)育和健康。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金翅鳥幾個月性成熟3到6個月。根據(jù)查詢氧寵博士查詢。金翅雀3到6個月成年金翅雀的壽命一般是3年,金翅雀主要棲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山腳和平原等開闊地帶的疏林中,尤其喜歡林緣疏林和生長有零星大樹的山腳平原,也出現(xiàn)于城鎮(zhèn)公園、果園、苗圃、農(nóng)田地邊和村寨附近的樹叢中或樹上。為什么說金翅鳥二年分好壞因為金翅鳥一年之后就會成年。
史氏金翅雀鯛;史氏金翅雀鯛的成體體長為7厘米安排,所以提議豢養(yǎng)史氏金翅雀鯛的最小水族箱尺寸為130升,提議水溫為24-27℃,PH值提議為8.1-8.4,水的比沉提議為1.020-1.025。史氏金翅雀鯛有必定進犯性。分散于西寧靖洋區(qū)、包羅琉球群島、臺灣、澳洲昆士蘭、新喀里多尼亞、菲律賓、印尼、東加、法屬波利尼西亞、夏威夷群島、所羅門群島、馬紹我群島、加羅林群島、帕勞、密克羅尼西亞等海疆。史氏金翅雀鯛重要休憩于位于砂質底峽講的礁石外側陡坡上巖石的露頭或者裂痕四周,亦罕睹于外圍礁石較深的區(qū)段,大概20到60米深。
史氏金翅雀鯛;史氏金翅雀鯛喜好煢居,因為史氏金翅雀鯛的體色十分秀美,所以在水族箱中也是一大中心,那么怎么樣喂食才華養(yǎng)出健壯的史氏金翅雀鯛呢?小編為你來引見一下。史氏金翅雀鯛喜好休憩在深的之礁緣底部,有巖塊或者沙溝接織的地形;煢居或者以小群會合。屬雜食性魚類,以動物性浮游生物或者藻類為食。人為豢養(yǎng)不妨投喂浮游生物和藻類。
金翅雀;金翅雀在朔方是很罕睹的籠養(yǎng)鳥,普遍籠養(yǎng)的金絲雀不妨任性采用一個鳥籠,巨細適合便不妨。金翅雀耐寒不耐熱,冬天豢養(yǎng)擱在室內即可,夏天則須要重要防暑。那么豢養(yǎng)金翅雀應注重哪些喂食重心呢? 1.食物 小米,菜子,蘇子什么的,沒菜子蘇子,便喂小米,通常+些青菜生果。小鳥喂青菜泥和小米糊。2.喂量與喂的時候 鳥不素囊,不行惡的,食物不行段。3.雛鳥怎么樣喂水? 它左右擱水杯,本人會喝。水供給充溢。
鴿子不能長期養(yǎng)在籠子里,否則會出現(xiàn)體質下降、消瘦、寄生蟲感染等亞健康狀態(tài)。鴿子本身就是飛禽,長期待在籠子里,它的翅膀和腿部肌肉得不到鍛煉,就很容易導致異常發(fā)胖,也有少部分會出現(xiàn)抵抗力降低且變瘦。
地址:江夏大道鴻發(fā)世紀城東門14號樓103號門面
電話:027-87988580
地址:中山大道797號長青廣場商務中心1層A座
電話:13397153577
地址:東湖新技術開發(fā)區(qū)光谷一路城市之光24-2門
電話:027-87002324
地址:中南二路22號奧山創(chuàng)意街區(qū)5號樓獨棟
電話:13377857323
地址:關山大道金地太陽城A棟C-8號
電話:18971692583
謝先孝主治醫(yī)師
擅長犬貓傳染病治療,消化內科疾病診療,細胞學檢查和犬貓常規(guī)外科手術。
陽炳中執(zhí)業(yè)獸醫(yī)師
擅長大小寵疾病
黃家豪住院部主管
擅長麻醉學、常規(guī)外科手術
張雨龍高級助理
擅長貓科行為學、鼻腔疾病、內分泌疾病
陶虹宇藥房主管
擅長藥物代謝動力學、實驗室檢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