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尾蛇會吃一些嚙齒目以及其它細小的動物,比如兔子。響尾蛇會用毒素快速壓制獵物,而非緊壓,而這些毒素可以令獵物立即痳痹或死亡。
再來說說響尾蛇的典型特征就是尾部的響環。響尾蛇的響環像一串干燥的中空串珠,搖動時響環會互相摩擦震動。剛孵出的幼體響尾蛇尾部只有一個響環,響環會隨著一次又一次的脫皮慢慢增加,響環越長串發出的聲音也就越大,這也表示這只響尾蛇的年紀越大。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響尾蛇多生活在沙漠它吃什么?
門: 脊椎動物門 綱: 爬行綱 簡介: 角響尾蛇生活在沙漠中那些被風吹過的松沙地區。它是靠橫向伸縮身體前進的,方式很奇特。 角響尾蛇在夜幕降臨后不久就開始捕食。它吃嚙齒類動物,例如更格盧鼠和波氏白足鼠。白天它在老鼠洞里休息,或是將自己埋藏在灌木下,與沙面保持同高,很難被發現。 像其他響尾蛇一樣,角響尾蛇的尾部有響環,這是由它身上一系列的干鱗片組成的。這些鱗片曾經也是有活力的皮膚,變成死皮后就成了干鱗片。角響尾蛇會搖動響環,向入侵者發出警告:被它咬到是會中毒的! 角響尾靠一種奇特的橫向伸縮的方式穿越沙漠,這使它抓得住松沙,在尋找棲身之處或獵物時行動迅速。 當角響尾蛇從沙地上穿過時,會留下其獨有的一行行蹤跡。 響尾蛇為了長大而蛻皮。每次蛻皮,皮上的鱗狀物就被留下來添加到響環上。當它四處游動時,鱗狀物會掉下來或是被磨損。野生蛇的響環上很少超過14片鱗片,而在動物園里飼養的蛇可能會有多達29片的鱗片。 茫茫黑夜,萬籟俱寂。一只田鼠賊頭賊腦從洞口探出頭來,沒有發現什么危險的跡象,它兩條后腿一蹬,就跳到洞外。說時遲,那時快,只見一道黑色閃電襲來,田鼠還沒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被“閃電”吞進肚子里。這“閃電”就是一條響尾蛇。 響尾蛇是怎樣發現田鼠的呢? 有人說:“蛇眼睛可兇了,又圓又亮,小田鼠一定是讓蛇看見了。”這話不對!蛇眼雖然又圓又亮,但炯而無神,視力很差,加上夜間漆黑一團,蛇是看不到東西的。然而,田鼠千真萬確是被蛇發現后捕捉到的,原來響尾蛇是靠自己的“熱感受器”來發現田鼠的。田鼠、小鳥和青蛙等小動物都會散發出一定的熱量。有熱量,就有一種人眼看不見的光絲——紅外線。熱量不斷,這種紅外線就不停地向四面八方輻射出去。蛇的熱感受器接收到這些紅外線之后,就可以判斷出這些小動物的位置而一舉把它捕獲。所以,人們就把蛇的熱感受器叫做“熱眼”。 響尾蛇和蝮蛇一類的蛇,它們的“熱眼”都長在眼睛和鼻孔之間,叫頰窩的地方。頰窩一般深5毫米,只有一粒米那么長。這個頰窩是個喇叭形,喇叭口斜向朝前,其間被一片薄膜分成內外兩個部分。里面的部分有一個細管與外界相通,所以里面的溫度和蛇所在的周圍環境的溫度是一樣的。而外面的那部分卻是一個熱收集器,喇叭口所對的方向如果有熱的物體,紅外線就經過這里照射到薄膜的外側一面。顯然,這要比薄膜內側一面的溫度高,布滿在薄膜上的神經末梢就感覺到了溫差,并產生生物電流,傳給蛇的大腦。蛇知道了前方什么位置有熱的物體,大腦就發出相應的“命令”,去捕獲這個物體。要驗證這一點很容易,你把一塊燒到一定熱度的鐵塊放到蛇的附近,蛇會馬上去襲擊這個鐵塊的。 實驗告訴我們,蛇的“熱眼”對波長為0.01毫米的紅外線的反應最靈敏、最強烈,而田鼠等小動物身體發出的紅外線的波長正好在0.01毫米左右,所以蛇很容易發現和逮住它們,哪怕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 響尾蛇還有一個奇異的特性,它會劇烈搖動自己的尾巴,發出“嘎啦嘎啦”的聲音。響尾蛇利用這種聲音引誘小動物跑來,以便捕捉它們,或者用來威嚇敵人。 響尾蛇的尾巴為什么會發出響聲呢? 原來,響尾蛇尾巴的尖端地方,長著一種角質鏈裝環,圍成了一個空腔,角質膜又把空腔隔成兩個環狀空泡,仿佛是兩個空氣振蕩器。當響尾蛇不斷搖動尾巴的時候,空泡內形成了一股氣流,一進一出地來回振蕩,空泡就發出了“嘎啦嘎啦”的聲音。關于它的介紹就是這些了
關于rattle snake的問題
rattle-snake 響尾蛇。
大多數種類的響尾蛇食小的動物,特別是嚙齒動物。年幼的體型較小的響尾蛇主要食蜥蜴。像其他蛇類一樣,響尾蛇也不能適應過冷或過熱的環境。在很熱的地區,它們會變成夜行性動物,白天則躲在有庇護處避暑。冬天在巖石的縫隙和斜坡上找地方冬眠。
別看毒蛇兇狠,但是一物降一物,毒蛇也有克星。南美洲有一種名叫“英蘇藍”的無毒蛇,專愛捕食毒蛇,動物學家觀察到:一條英蘇藍蛇在三年半時間里,一共吃了81條毒蛇和4條無毒蛇。當然,毒蛇最大的克星是猛禽,在空中盤旋的鷹和雕一見到游動的毒蛇,就會猛沖下來,毒蛇常常敵不過它們的利爪和尖嘴。
響尾蛇可活13到14年,每小時能爬行10~15公里。
蛇都吃什么請問
1、蛇的食性
蛇是一類食肉動物,它們以肉類為主食,包括各種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等,有些蛇甚至會吞下比自己體型還大的獵物。此外,一些蛇也會吃魚、青蛙、昆蟲等。
除了以田鼠、兔子等哺乳動物為主食的響尾蛇,還有許多種蛇是以鳥類為食的,它們會伸長身子悄悄接近喜鵲和啄木鳥,一旦接近,就會猛撲上去將其吞咽。
此外,蛇還有一些獨特的食物習慣,例如蚯蚓、蛞蝓等軟體動物,以及蛋類等。
2、不同種類的蛇的飲食習慣
不同種類的蛇有著不同的飲食習慣,例如:
1.眼鏡蛇以青蛙、鳥類和其它小型哺乳動物為食,有時也會捕食蛇類和蜥蜴類。
2.眼鏡蛇、蝰蛇等毒蛇以小型哺乳動物和鳥類為食,它們會以毒液讓獵物癱瘓后再將其吞咽。
3.蟒蛇喜歡吞吃大型哺乳動物,如鹿、野豬、牛等。
4.王蛇以老鼠、青蛙、小型蜥蜴等為食。
3、蛇的進食方式
蛇對于大型獵物的進食方式是獨特而又驚人的,它們首先會將頭部張開,將下巴向上抬起,以便盡可能地打開咽喉。然后,它們會將身體卷成一個螺旋形,用胸腔肌肉向外擴張,將獵物活生生地卷入身體中。蛇進食時會耗費大量的能量,所以它們往往需要幾天甚至數周的時間來消化食物。
4、蛇吞咽獵物帶來的風險
蛇進食時吞下的獵物往往比自己的頭還要寬闊,因此它們需要進行一些獨特的調整才能將獵物完全吞咽下去。這個過程對于蛇來說是相當危險的,因為它們有可能噎住或出現消化不良的情況。此外,蛇進食時需要將自己的身體卷成一個螺旋形,這也會讓它們在進食時更加容易成為其他掠食者的獵物。
響尾蛇分布在哪里?
響尾蛇是一種管牙類毒蛇,尾部末端具有一串角質環,為多次蛻皮后的殘存物,當遇到敵人或急劇活動時,迅速擺動尾部的尾環,每秒鐘可擺動40~60次,能長時間發出響亮的聲音,致使敵人不敢近前或被嚇跑,故稱為響尾蛇,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響尾蛇分布在哪里吧!
響尾蛇分布在哪里?
響尾蛇分布在加拿大至南美洲一帶的干旱地區,體長差距較大,如墨西哥幾種較小的種約只有30厘米,而東部菱斑響尾蛇約可達2.5米,有侏響尾蛇屬和響尾蛇屬兩個屬。侏響尾蛇屬體小,頭頂上有9塊大鱗片。響尾蛇屬的體型大小不一,因種而異,但頭頂上的鱗片都很小。北美洲最常見的是美國東部和中部地區的木紋響尾蛇、美國西部幾個州的草原響尾蛇以及東部菱斑響尾蛇和西部菱斑響尾蛇,后二種為響尾蛇中體型最大者。
響尾蛇吃什么食物?
響尾蛇是食肉動物,吃嚙齒目及其他細小的動物(如兔、鼠等),幼蛇主要以蜥蜴為食,會以毒素快速壓制獵物而非緊壓,這些毒素可以令獵物立即痳痹或死亡,而且會跟蹤未被毒素壓制及嘗試逃走的獵物,攻擊距離可以達身體長度的三分之二。
響尾蛇有哪些種類?
1、侏儒響尾蛇:侏儒響尾蛇是蛇亞目蝰蛇科蝮亞科下分布于加拿大、美國及墨西哥一帶的毒蛇,體型明顯較響尾蛇小,頭部有九片較大的額鱗,擁有會發出聲音的尾巴,不過能發出比一般響尾蛇無論頻率或聲調均更高更密集的聲音。雖然侏儒響尾蛇的毒性一般被認為是危險性較低的毒素,但無論如何任何毒蛇的咬擊都必須謹慎處理,并立即接受相關治療,才是最正確的態度。
2、東部菱背響尾蛇:東部菱背響尾蛇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響尾蛇,在美國已經越來越少了,常被車碾死或在響尾蛇捕捉行動中被抓捕。毒液毒性很強而且有很多,這不奇怪,因為它的塊頭很大,如今在美國,每年只有一兩個人因為被響尾蛇咬傷而死亡。但由于它驚人的塊頭和它的毒液,占據捕蛇人奈吉爾·馬文美國十大致命毒蛇名單上的第三名。
3、角響尾蛇:角響尾蛇別稱側進蛇,為蝰蛇科小型夜出性蛇,產于墨西哥和美國西南部的沙質荒漠,體長約45~75厘米,眼上方各有一角狀鱗,淡黃、粉紅或灰色,背部和身體兩側呈不顯眼的斑點,在沙漠上側向盤繞前進,留下特有的j形痕跡,有毒,咬人後一般不會使人致命。
4、南美響尾蛇:南美響尾蛇是一種分布在南美洲的響尾蛇,可以長達1.8米,頸部到頭部有兩道明顯的黑線。南美響尾蛇的毒素猶如在玩俄羅斯輪盤,成年響尾蛇的毒素效果只會破壞血液細胞和組織,但年幼響尾蛇還沒有響還能發出警告,因此他們的毒素還會讓肌肉彎曲攀莖,并攻擊呼吸系統,導致呼吸衰竭,效果較強的毒素可彌補年幼響尾蛇無法發出警告的缺陷。
5、女神響尾蛇:女神響尾蛇是蛇亞目蝰蛇科下的一個有毒蛇種,主要分布于墨西哥西北部及鄰近海岸與島嶼,目前共有三個亞種已被確認。女神響尾蛇偏愛于沙漠地帶生活,但在墨西哥的西北部卻能在一些叢林中找到它們,因為當地的森林有松櫟混交和短期熱帶性的特色,適合女神響尾蛇居住。亦會居于巖石群地帶或沙丘,有時亦會被人類居住地所遺留下的生理垃圾所吸引而出現。
6、孿斑響尾蛇:孿斑響尾蛇別稱雙斑響尾蛇,為蛇亞目蝰蛇科蝮亞科響尾蛇屬下的一種有毒響尾蛇,主要分布于美國及墨西哥,成年孿斑響尾蛇身長通常不超過50至60厘米,目前最長紀錄為66厘米,顏色方面多以灰色、棕灰色(有時也會偏向棕紅)為基調,并長有許多棕色的小斑點,背鱗紋理為點斑狀,以脊部中軸為界線,分成左右兩排,這樣的斑紋為數約有39至64對。
7、虎斑響尾蛇:虎斑響尾蛇背部有很多像虎斑一樣的縱向條紋,很少有成體能達到100厘米,最大的一個標本長度為88.5厘米,頭很小而背部很大,分布在在美國東南部的亞利桑那州和墨西北部的索諾拉地區。虎斑響尾蛇的毒性是所有響尾蛇里最強的,盡管毒性很大,但是似乎沒有給人造成過嚴重的局部或全身癥狀。
部分專業知識轉自網絡
石斑魚本身沒有毒,石斑魚的魚子有毒。
新生兔子吃母乳是最好的,但如果需要人工喂養,主人可利用注射器喂食寵物奶粉,每次喂食5毫升,間隔12小時后再喂,直到21天后開始增加量,每次喂食7-8毫升。一個月后就可開始喂食苜蓿草了,這時需要將球蟲藥磨碎后摻入食物。
兔子被打后很焉,很可能是因為應激反應導致的,多數時候還伴有厭食、躲避等癥狀。這主要是因為兔子的膽子很小,不僅是被打會受驚,即使是換個新環境居住或者加入了新成員,也出現過兔子直接被嚇死的案例。
鱷龜是家養烏龜中長得最快最大的品種之一,鱷龜分為小鱷龜和大鱷龜,科學飼養下大鱷龜每年可長1-2斤,最大能長到200-500斤。而小鱷龜最大也可長到38公斤以上,普遍體重也在23-36公斤左右,可以說是非常適合想養大型龜的人群。
烏龜被摔到吐血,如果不進行及時的治療,存活的概率是比較小的,因為烏龜吐血一般是由于內臟出現了破損導致。因此在烏龜摔成內傷后要立即治療,首先可以給它灌服云南白藥,3周內禁食,但每天喂食葡萄糖。
地址:江夏大道鴻發世紀城東門14號樓103號門面
電話:027-87988580
地址:中山大道797號長青廣場商務中心1層A座
電話:13397153577
地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光谷一路城市之光24-2門
電話:027-87002324
地址:中南二路22號奧山創意街區5號樓獨棟
電話:13377857323
地址:關山大道金地太陽城A棟C-8號
電話:18971692583
謝先孝主治醫師
擅長犬貓傳染病治療,消化內科疾病診療,細胞學檢查和犬貓常規外科手術。
陽炳中執業獸醫師
擅長大小寵疾病
黃家豪住院部主管
擅長麻醉學、常規外科手術
張雨龍高級助理
擅長貓科行為學、鼻腔疾病、內分泌疾病
陶虹宇藥房主管
擅長藥物代謝動力學、實驗室檢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