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身材方面看,金青一般比吉達稍大,另外金青的頭部為綠色,而吉達的頭呈灰色,金青尾羽尾端有黃或白間,而吉達的尾羽較細,亦無黃或白間。
由于金青的歌聲變化較多,所以金青普片較吉打受歡迎,而價格亦比吉達為高。因此一些不誠實的鳥店便會把吉打充當金青出售,以獲取更大利益,為免受騙,初學者選購時應要小心留意,最好是找個有經驗的同伴一起購買。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金青和黃鳥,吉達區別在什么地方,求大師們指點
1、金青與灰燕的雜交:
今年缺公金青,恰好有二只成年公灰燕,為了不使這么白白浪費資源,我配了二只母金青給它們做伴,沒想到誤打誤撞,全部成功配對,現在已經出了雜交雛鳥,已經10多天了,最近廣東省的天氣非常好,白天氣溫上升到了30度左右,晚上也有20度左右,達到了雛鳥生長的最理想氣溫,實在是慶幸中。對于雜交我以前一直是不太想搞的,但是沒有想到是在這種條件下促使了我搞成了雜交,苦笑中,估計今年9月的繁殖時,我會拆散掉灰燕和金青的配對,重新整合手里的金青和灰燕資源,還是搞回純種的好,至于雜交雛鳥長大后,也只能賣掉處理了。; e" ^; ?5 K5 C7 B; x! K
- q) j: D5 e1 n8 C9 Q
現在說一說金青和灰燕的雜交,按我的個人心得,首先要挑鳥,如果是公金青配母灰燕的話,要求應該沒那么嚴,因為母灰燕是非常溫順的,不存在和公金青打斗的現象,向來只是被欺侮的主。我在這里要說的就是,使用母金青配公灰燕,這個配法難度略高一點,其原因就是通常母金青兇的多,公灰燕如果不是很旺和體質好的話,估計難近母金青的身。對于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先合籠看情況,如果發現母金青怕公灰燕的情況,在籠里亂飛,驚飛的情況,可以移開這只母金青,如果有母金青多請另外放入一只嘗試,如果沒多可以讓彼此間熟悉下就沒事了。此時要是發現母金青照常沒啥反應,照樣吃食、喝水的話,那么這只母金青很適合用來配對。相反,如果發現狂打公灰燕的,要注意是否往死里打,像通常的配對間追追打打是正常的,不會出現死鳥現象的。只要配對好了后,發現有過受精蛋,那么就要恭喜你了,你快有雜交的鳥寶寶了。如果不放心雜交蛋的安全,確定了受精蛋后,可以調入檢測過的好母性的母鳥窩中,也可以調入保姆窩中孵化。別的就不需要多說了,如無意外2周后就會出雛,4周以后就可以站杠學飛了。
* D9 {, j9 T# n/ K H! q. ?
至于公灰燕配母金青與公金青配母灰燕出來的雛鳥是否有太大的區別,個人覺的頂多是毛色和體型的差別吧,這道理和雜交狗和純種狗是一樣的,毛色不一樣,體型大小不等,與它們各自的父母代的血緣有關,在此不多說了。
2、金青雛鳥的成活率:
現在已經進入了2011年的3月份,天氣在好轉后,金青的繁殖高峰期也來到了,在這種氣溫下,雛鳥的成活率是比較可觀的,當然與你的技術、喂食和飼料也有很大關系。據八達通的介紹,他的雛鳥無論冷暖,都可以達到95%以上的成活率,那5%左右的折損率通常是意外折損率來的。這可是很了不起的,本人的成活率僅在40-50%之間,一來本人玩金青不過二年時間,而繁殖時間不過一年,時間上尚短,正屬于進步期,希望今年9月以后,本人能把成活率提升到70-80%左右,那就是很開心的事情了,呵呵。大家有繁殖金青的朋友,請問你們各自的成活率在多少?可以跟貼在后面寫一寫,讓大家一起探討吧。
無論怎么樣,我個人還是覺的氣溫能影響雛鳥的成活率,而且在氣溫低的條件下出殼的雛鳥,要比氣溫高出殼的雛鳥的體質低上一點。其原因本人認為是因為氣溫低的條件下,雛鳥吃下的食物能量大半消耗在保持自身體溫,少量用在長身體上,所以造成了這種情況。也許大家會問,不是有母鳥保暖中嗎?那是肯定的,沒有母鳥保暖是不用1小時準凍死、凍病,但是誰也不能證明有母鳥保暖的情況下,自身就不需要消耗大量的食物能量來保持自身體溫的。因此我這個假設是成立的,至于消耗的食物能量那就沒有人去做過實驗了,本人也沒那條件,純屬一說讓大家知道,一起參探討罷了。
在雛鳥的出殼前6天,應該按比較簡單的粉料供應,不應該太復雜過頭,避免消化不了造成了脫水現象,很快會死亡。本人對于雛鳥的粉料,自己也沒折騰出啥結果來,看我的成活率就知道了,好的不會造成這么高的折損率的。所以朋友們就不必向我追問問題了,因為俺也正在頭疼著,天天在鼓搗著雛鳥粉料的,包括用料用法等。不過我只是告訴下大家,像去殼的黃谷子粉、黃豆粉、少量蛋黃粉、大米粉等是一定有的,只是比例各是多少我也不得而知,自己也是在亂配尋找可行的罷了。大家可以自行參與研究,這東西估計懂的人不會說,不懂的人在亂搞,就是這樣了,如我就是一個例子,哈哈哈。! j6 S) e8 ]8 ?
3、雛鳥的喂法與喂食工具:
看過一個朋友發貼,說購買什么針筒工具來給雛鳥喂食,我笑了。此笑無解,因為何必花這錢呢,也不一定實用。本人的喂雛鳥工具非常簡單,一個荼杯,一個削好的竹喂器,兩根牙簽,一根醫用棉棒。荼杯是用來裝粉料的,需要調入粉料加上水調和成半水樣糊糊就可以了。而竹喂器,則是只能比較方便喂6天以后的雛鳥,因為竹喂器要寬一點,尖頭要磨圓,雛鳥后期用竹喂器是最好的。牙簽,一根用來挑雛鳥拉的屎,避免窩內因屎很臟,雖然說母鳥也會把此時的雛鳥屎吃掉,可我個人覺的沒多少好處,還不如你直接牙簽一挑就了事了。另一根,你可以把一個尖頭的地方用指甲鉗剪一下,再在磨指甲的地方小心的磨一磨,在喂食時不傷雛鳥的喉嚨為好。這根牙簽就是喂前6天的雛鳥,我個人覺的是最便宜又實用的工具了。醫用棉棒,則是用來擦拭流出雛鳥嘴巴的食料等雜物的,起清潔作用,必要時也可以起著支撐作用,前6天的雛鳥通常比較無力支撐起來吃食,特別是剛出殼的時候,這時候醫用棉棒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 J; Y5 L2 w' U Q- e, r
喂食時,用牙簽挑起一點粉糊食料,在雛鳥一張嘴時就輕塞過去,雛鳥感應到了后就會下吞,因為牙簽比較細條,水樣粉糊食料就會是順著方向進入雛鳥嘴中,這就完成了一次喂食,這樣的次數頂多3-4次,雛鳥就喂飽了。流出了鳥嘴的食料等東西就用醫用棉棒清理就可以了,這套工具一起使用起來非常方便,也非常便宜,我相信朋友們家里都有類似的東西,隨便改造一下就可以使用。至竹喂器,其實我是用竹筷子自己用刀削成的,削成怎么樣大家自己慢慢摸索吧,個人的喂法不一樣,削成的竹喂器也不盡相同,但是要對應雛鳥的大小來確定,不可能拿喂八哥的竹喂器來喂金青雛鳥的,這就是笑話了。$ J) i7 U6 I/ d% k) d3 a. j7 Y
至于人工喂,這是沒辦法的,要想提高成活率,那么人工參與金青雛鳥的喂養是必須的。就算是使用保姆,也會因為保姆的素質參差不齊,造成一定數量的折損率的,畢竟鳥是動物不是人,沒有人的聰明度,雛鳥掛了親鳥是不會心痛的。很多朋友的確沒有那個時間來人工喂鳥,那么就只能靠親鳥或保姆鳥了,除此外是沒有辦法的。像我本人通常采用人工助喂,親鳥保暖和加喂下,這樣就比較保險,近期也有從古老師那進了2對紅桂皮正在嘗試當保姆的可行性,現在已經要下蛋了,希望很快就會有測試結果,介時再告訴大家吧。
金青比吉打好,大金黃和金青之所以檔次比吉打高,主要是因為它們在鳴唱方面較佳,大金黃和金青雄鳥均能連口大唱,往往能一口氣唱出七至八個不同音調。
談及金青的選擇,有必要介紹一下石燕(黃額絲雀)這種鳥。籠統的講,石燕(黃額絲雀)可以說是金青類鳥的統稱,嚴格來說它可以再劃分為“大金黃”、“金青”,及“吉打”。這種鳥來自非洲,但近些年南方不少地方(特別是廣東省一帶)及香港巳有人頗有規模地人工繁殖這種鳥,因此這種鳥的供應十分充足。
論檔次,大金黃排首位,金青位于次席,吉打排行最末。大金黃和金青之所以檔次比吉打高,主要是因為它們在鳴唱方面較佳。大金黃和金青雄鳥均能連口大唱,往往能一口氣唱出七至八個不同音調;吉打嚴格來說是沒有叫口可言,它雖也鳴唱,但卻只能不厭其煩地不斷重復三至四個音調。現今大金黃十分稀有,據說是因為主要產地南非嚴禁該鳥出口。
現在世界上體體型最大的動物
曾經的恐龍是地球上的霸主,它們有著巨大的體型,但是現在它們已經滅絕了。那么現在世界上體型最大的動物有哪些?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文章,我們一起分享吧!
1、最大的動物:藍鯨
藍鯨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藍鯨也是須鯨中最大的一種,最長者是1904年到1920年間捕于南極海域的一頭雌鯨,長33.58米,體重170噸。有記載的最長的鯨為兩頭雌性鯨,分別為33.6米和33.3米。美國國家海洋哺乳動物實驗室的科學家測量到的最長的鯨長度為29.9米,大概和波音737或三輛雙層公共汽車一樣長。藍鯨的頭非常大,舌頭上能站50個人。它的心臟和小汽車一樣大。嬰兒可以爬過它的動脈,剛生下的藍鯨幼崽比一頭成年象還要重。在其生命的頭七個月,幼鯨每天要喝400升母乳。幼鯨的生長速度很快,體重每24小時增加90公斤。
藍鯨在分類學上隸屬于哺乳綱、鯨目、長須鯨科、長須鯨屬。由于多年來世界各國在各大海洋中競相獵捕,現在體長在25米以上的藍鯨已經很少見了。另外,鱗蝦的大量捕撈,也使藍鯨的覓食活動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據統計,半個世紀以前,全世界的藍鯨大約還有30萬只之多,到1974年尚有25000只,而現在僅剩有大約2000只了。盡管自1932年以來,國際上就已經對每年捕殺藍鯨的數量作了,但是這種世界上最大動物的前景仍然十分危險。
2、最大的陸地動物:非洲大象
世界的大象分兩種,一種叫亞洲大象,一種叫非洲大象。亞洲大象也很大,但是,它在世界陸地上還不是最大的動物。那么.世界陸地上最大的動物是誰呢?是非洲大象。主要區別在于它們非洲形狀一樣的大大的耳朵,而亞洲象的耳朵較小,較圓。
一頭非洲雄性大象,長到十五歲左右的時候,它的身長就達到了八米以上;身高達到四米上重達到七至八噸,即一萬四千斤至一萬六千斤。 非洲大象,同亞洲大象相比.其特點:不僅尺寸大、體重,而且不論雄象、雌象都生長象牙;耳朵既大也圓;睡覺的姿勢,不象亞洲象站著睡,而是臥下睡。 不然,它不能安然地進入夢鄉。非洲大象出生以后,哺乳期大約為兩年的時間;長到十二歲至十五歲時,才是“婚配”的年齡;二十四歲至二十六歲時才停止長個。
在陸地上的哺乳動物中,大象的懷孕期是比較長的,一年半至兩年才能生下小象。這小象一落地,就有一米高,二百斤重。在自然界里,象的繁殖率比較低,大約要相隔五、六年的時間才生育一次。它們能活多長時間呢?在正常的情況下,其壽命可達六十歲,有的可活到一百歲的高齡。據資料記載,最大的普通非洲象是一只雌象,體重13.5噸,身高(從象鼻到象尾)4.2米。
3、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北極熊
北極熊是世界上第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雄性北極熊身長大約240-260厘米,體重一般為400-800公斤。而雌性北極熊體形約比雄性小一半左右,身長約190-210厘米,體重約200-300公斤。到了冬季睡眠時刻到來之前,由于脂肪將大量積累,它們的體重可達500公斤。北極熊雖然周身覆蓋著厚厚的白毛,但皮膚卻是黑色的,我們從它們的鼻頭、爪墊、嘴唇以及眼睛四周的黑皮膚上就能窺見皮膚的原貌。而黑色的皮膚有助于吸收熱量,這又是保暖的好點子。北極熊的毛也非常特別,它們的毛中間是空的,這樣的構造可以把陽光反射到毛發下面的黑色皮膚上,有助于吸收更多的熱量。另外,皮膚下面厚厚的脂肪層進一步把嚴寒隔絕在了身體外面。
北極熊被我們分為六大種群:俄羅斯弗蘭格爾島-阿拉斯加西部種群;阿拉斯加北部種群;加拿大北極群島種群;格陵蘭種群;挪威斯瓦爾巴特群島-俄羅斯法蘭茲約瑟夫群島種群以及西伯利亞北部至中部種群。
目前生活在世界上的北極熊大約有2萬多只,數量相對穩定。為了保護它們的生存,早在1972年,美國就頒布過法律,除了生存需要,禁止捕獵北極熊。而到了1973年,北極圈內的國家,包括美國、加拿大、挪威、丹麥和蘇聯更進一步簽署了保護北極熊的國際公約,公約除了捕殺和貿易以外,還進一步提出了保護其棲息地以及合作研究的條款。由于全球氣溫的升高,北極的浮冰逐漸開始融化,北極熊昔日的家園已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獵物也相應減少,另外,即便游泳技術再出色,它們也無法長時間地待在海里,日益開闊的海面更增加了它們溺弊的危險。北極熊的未來恐怕不得不依賴人類更多的保護措施。
4、最大的爬行動物:灣鱷
灣鱷是現存世界上最大的爬行動物,其分布在東南亞及澳大利亞北部一帶。成年雄性灣鱷平均身長4.8~5.5米,重770千克。最大者體長超過7米,體重超過1.5噸。現今最大的灣鱷體長7.1米,生活在印度的奧里薩邦。而歷史上所被證實的最大的灣鱷則出自澳大利亞,體長達8.6米。雌性灣鱷比雄性小很多,通常體長在2.5至3米間。灣鱷與其他鱷魚相比頸部鱗甲較薄,身體寬度較大。
灣鱷屬兇猛的大型鱷魚。具地盤意識。擁有適應高鹽度水質的生理結構。灣鱷位于濕地食物鏈的最高層,有些地區甚至比老虎更為可怕。幼體以捕食昆蟲、兩棲類、甲殼類、細小的爬行類及魚類為主,成體會捕食體形更大的動物,但主要以泥蟹、龜、巨蜥及水鳥為食物,部分體形更大的成體甚至會捕食水牛,牲畜、野豬及猴子。5-6月交配,7-8月產卵。在淡水江河邊的林蔭丘陵營巢產卵。每巢有卵50枚左右,卵殼白色鈣質,卵徑8 厘米。母鱷廝守巢旁,時時甩尾灑水潤巢,約75 -90天孵出小鱷。在澳大利亞,灣鱷更曾有食人,甚至襲擊船只的記錄,故又名為“食人鱷”。
灣鱷體大,皮張質量好,價值高,鮮肉味道鮮美,尾部尤佳,皮可制革。因此世界上許多國家都飼養灣鱷。巴布亞新幾內亞、澳大利亞、東南亞,甚至連本身不產鱷的歐洲也都有規模性的養殖場。
5、最高的陸地動物:長頸鹿
長頸鹿是非洲的一種特有動物,長長的脖子,抬起頭來,最高的雄長頸鹿身高可達6米,因此是陸地上最高的動物。長頸鹿還是世界上身體最高的珍奇動物,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亞、蘇丹、肯尼亞、坦桑尼亞和贊比亞等國,生活在非洲熱帶、帶廣闊的草原上。但是,長頸鹿的祖籍卻在亞洲。據古生物學家研究認為,長頸鹿起源于亞洲。特別是中國和印度的一些地方,從兩千多萬年至二三百萬年前,曾經生活著長頸鹿的祖先,不過頸和腿沒有現代那么長。后來,由于地球生態環境和氣候的變化,食物缺乏,脖子短點的長頸鹿因為夠不著高樹上的樹葉而相繼死去,脖子長點的則頑強地生存下來。
長頸鹿是膽小善良的動物,每當遇到天敵時,立即逃跑。它能以每小時50公里的速度奔跑。當跑不掉時,它那鐵錘似的巨蹄就是很有力的武器。 長頸鹿除了一對大眼睛是監視敵人天生的“瞭望哨”外,還會不停地轉動耳朵尋找聲源,直到斷定平安無事,才繼續吃食。長頸鹿喜歡采食大喬木上的樹葉,還吃一些含水分的植物嫩葉。它的舌頭伸長時可達50厘米以上,取食樹葉極為靈巧方便。由于腿部過長,長頸鹿飲水時十分不便。它們要叉開前腿或跪在地上才能喝到水,而且在喝水時十分容易受到其他動物的攻擊,所以群居的長頸鹿往往不會一起喝水。
6、最大的鳥:鴕鳥
又名非洲鴕鳥)是現存體形最大不能飛行的鳥類。產于非洲。屬鴕鳥目Struth-ioniformes鴕鳥科Struthionidae。雄鳥高約2.75米,重達155公斤。頸長幾乎占身體的一半,雌鳥稍小。鴕鳥卵是現代最大的卵。雄鳥體羽大部呈黑色,但翅和尾呈羽白色;雌鳥大部褐色。頭和頸的大部分淡紅至淺藍;稍有絨羽:頭小,喙短而稍寬;眼大,褐色具濃黑色睫毛。它們生活在沙漠草原地帶。群居,日行性。嗅聽覺靈敏,善奔跑,跑時以翅扇動相助,一步可跨8米,時速可達70千米/小時,能跳躍達3.5米。以植物的莖、葉、種鴕鳥(Struthio camelus),左邊的是雄鳥。子、果實及昆蟲、蠕蟲、小型鳥類和爬行動物等為食。
鴕鳥常結成5~50只一群生活,常與食草動物相伴。鴕鳥用強有力的腿(僅有兩趾,主要的趾發達幾乎成為蹄)逃避敵人,受驚時速度每小時可達65公里。若被于絕境,腳踢對手。鴕鳥主要以植物為食,沒有水也能生活很長時間。雄鳥互相爭奪3~5只雌鳥,發出吼叫和滋滋聲。中世紀騎士喜用鴕鳥羽毛裝飾頭盔。鴕鳥皮可制柔軟、細致的皮革。因此在南非、美國南部、澳大利亞等地建立了鴕鳥養殖場,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這行業衰退。鴕鳥皮可制柔軟、細致的皮革。鴕鳥經訓練后可供乘騎及駕單座兩輪車。鴕鳥對豢養條件不容易適應,可活50年。鴕鳥是不能飛行鳥類的典型。各地的鴕鳥在皮膚顏色、體形大小和卵的特征方面稍有差別,以前認為,這是不同的種,其實只是鴕鳥的亞種。
7、最大的兩棲動物:中國娃娃魚
中國娃娃魚是世界上最大的兩棲動物,體重64千克,身長1.83米。娃娃魚學名大鯢,是中國獨有的珍稀兩棲有尾動物,主要棲息在洞穴、暗河中,它有3.5億年的歷史了,素有“活化石”之稱。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化石出土於中國內蒙古,距今約1.65億年。1988年時《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將之列為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是中國的國寶之一。 娃娃魚呈棕楬色,背有黑色斑塊,頭為扁圓狀,生有成對的疣突,有四只腳,身長約一公尺,體重則約為5~6公斤,生活在山中清澈、低溫的溪流中,在夏天末期產卵,約2~4個星期就可孵化。
由于娃娃魚生存年代久遠,被認為具有神奇的療效,且擁有豐富的無機鹽、氨基酸、蛋白質與脂肪等營養成分,因此價格昂貴,常遭人類捕捉來食用或觀賞,再加上生活環境遭受破壞,幾瀕臨滅絕。目前在中國,販賣野生的娃娃魚是違法的,但人工養殖的則不在此限(但有數量管制)。
8、最大的魚:鯨鯊
鯨鯊俗名豆腐鯊、大憨鯊,屬于全球性洄游魚種,為已知體型最大的海洋魚類,有著13.6米的身長和22000千克的體重。鯨鯊隸屬鯊目須鯊目鯨鯊亞目鯨鯊科,體灰色或褐色,下側淡色,具明顯黃或白色小斑點及窄橫線紋。口巨大,附著在前方。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熱帶到溫帶海區。此種大鯊不但是鯊中的最大型,也是所有魚類中最龐大的。但它的性情很溫順,不攻擊人。鯨鯊的游動速度緩慢,常漂浮在水面上曬太陽。以浮游生物、甲殼類、軟體動物及小魚為食。產量不大。吃食時,張開大口,把水和浮游生物一起吞進去,用鰓濾過食用,空長300多列6000多顆牙齒,并沒有作用。
鯨鯊為卵生,其卵30厘米長,9厘米寬,比駝鳥卵還大,據說是現生動物中最大型的卵。鯨鯊的肉可供食用,皮可制革,鰭可加工成魚翅,肝提取魚肝油,骨、內臟制魚粉。 鯨鯊真是一身是寶。
9、最大的無脊椎動物:巨型魷魚
這種巨型魷魚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之一,也是最大的無脊椎動物,屬于頭足綱、形目、巨型魷魚科,許多中文文章里也把它稱為“大王烏賊”。其實魷魚與烏賊是有區別的,就普通大小的魷魚和烏賊而言,它們在外貌上很相似,但又有明顯的不同:魷魚身體狹長,有點像標的頭,所以又叫烏賊。魷魚的觸手沒有烏賊的觸手長,而且不能全部縮到身體內。不過由于大王烏賊這個詞匯用得比較久,所以許多正式的文章上也很常見,大概也算合法名稱了。
巨魷的兩只捕食性長觸手上末端膨大,上有強大吸盤,而吸盤環上長有利齒,其它8條觸手上也有長利齒的吸盤,這使得獵物一旦被抓住就難以逃脫,而尖而有力的喙狀嘴以可怕的效率解決無助的獵物。但它們巨大的身軀無法讓它們變成無敵的動物,相反,它們卻是抹香鯨最喜愛的食品,在死亡的抹香鯨胃里常能見到難消化的巨魷的喙,而且許多抹香鯨的身體上都有巨魷吸盤上利齒留下的圓圈狀傷痕。巨型魷魚身長可長到14米。有記錄的最大的巨型魷魚身長10米,體重494克。
對于這種動物科學家知道得還不多,因為到目前為止人們從沒見過野生的活體,我們所了解到的東西都來自沖到海灘上的巨魷尸體,更多的是來自漁民拖網中的尸體。它們是食肉動物,根據對它們胃中食物的研究,它們應該不是挑剔的食客,幾乎什么都往肚子里塞。它們有進化完善的大眼睛,視力相當好,而它們生存的深層帶中有大量生物是發光的,這些巨魷就利用自己的大眼睛循光而去,輕而易舉地捕獵。
這種巨型動物是許多古代海怪傳說的主角,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還有沉船的船員報告說他們的難友在夜晚的黑暗中被這些生物吃掉,也有報道說有巨魷跑到海面,把小船上的人拖進大海。盡管所有的那些報道都沒有得到正式確認,但在許多圖畫中它們都被畫成可怕而強大的掠食者。
10、體重最大的昆蟲:巨人甲蟲
聽名字就知道很牛了,沒錯它就是世界上塊頭最大的昆蟲——巨人。巨人甲蟲,原產于非洲的熱帶雨林,從尺寸、重量和體積來看,它都可以算是最大昆蟲的之一。成熟的巨人甲蟲身長可達11.5厘米、重115克。幼蟲時,體重可以達到4盎司(約113.4g),但當它們變為成蟲后,體重將減輕一半。成年的巨人甲蟲有盔甲般的外殼,當它們展開兩對翅飛翔的時候,可以發出玩具直升飛機似的響聲。雄性巨人甲蟲的頭部有Y形的角,這是它在爭奪覓食地和交配時與其他雄性甲蟲戰斗的強有力的武器;雌性巨甲蟲頭部為鍥型,可以幫助它們在產卵時挖土打洞。在野生環境下,巨人甲蟲一般以成熟的水果和樹木汁液為食;圈養時,一般以貓食或者狗食作為飼料。
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馬是什么
馬在古代是一種代步工具,在現在的社會已經很少可以見到了,只有在一些專門的牧場里面才能看到。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馬,希望你們喜歡。
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馬:夏爾馬
夏爾馬是世界上最高貴的挽用馬,也是世界上力量最大體型最大的馬。是英國早期農業、工業、交通、運輸的重要工具,這種馬極限可以拉動5噸的重物。
夏爾馬最早出現在英國是1066年,作為英國傳統的良種馬,夏爾馬曾經是英國歷史畫面中最常見的一道風景。“Shire”這個詞是“州郡”的意思,是由林肯郡 蘭開夏郡 斯坦福郡和德比郡等發展出來的。幾個世紀以來,無論是和平時期還是戰爭年代,夏爾馬都曾是英國人最得力的助手。
夏爾馬數量最多的時代是18世紀和19世紀,當時英國夏爾馬的數量超過了100萬匹。不過,二戰以后,夏爾馬的數量就一直在急劇減少。據夏爾馬協會提供的數據稱,目前英國夏爾馬的數量只有3500匹。夏爾馬協會負責人安德魯·默塞爾認為,夏爾馬是英國古老遺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應當對這份遺產予以重點保護。
現在每年登記在冊的夏爾馬母馬只有200匹,夏爾馬死亡的速度遠遠超過了繁殖的速度。夏爾馬協會警告說,如果這一狀況繼續下去,可能用不了十年,曾經是英國歷史重要組成部分的夏爾馬就會消亡。
英國有一匹夏爾馬不會輕快跑步,而是步履沉重,蹄聲如雷,因為它肩高六呎七吋,體重更超過一噸,破了世上最大馬匹的健力士紀錄。
《大公報》引述英國《每日郵報》報道,這只五歲大的夏爾馬名叫杜克,未來兩、三年還會繼續長大,相信會再高一至兩吋。它重逾一噸,重量與小型貨車相若。它從頭到腳的高度為10呎7吋,腰圍有8呎6吋,而該種馬的平均腰圍只是6呎。
杜克的前主人在2006年離世后,它便來到肯特郡馬匹收容所,從此備受注目。它的新主人要為它建造一個特大馬廄,它所用的地氈和馬軛都是度身訂造的。
飼養 員羅斯說:“訪客看見它時都難以置信,有些人還打趣說它一定是馬和大象的混種。它比我高很多,我走在它旁邊時,感覺就像走在它下面。每次打理它的時候,我總要找東西墊高雙腳。”
杜克每星期的飼料費達110英鎊。在冬天,飼養員每星期都要為它送來兩大堆飼料和一捆半的干草,它的食量是普通馬匹的四倍多。雖然它體形龐大,但它最好的朋友卻是一匹名叫賈斯珀的小馬。夏爾馬是一種拖拉馬車的挽馬,原文來自盎格魯撒克遜語的“dragon”一字,意思是“拖拉”。夏爾馬是強壯戰馬的后裔,中世紀時由威廉一世引進到英國,供武士在戰場上策騎。
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馬:克萊茨德爾馬
世界上最重的馬是一匹叫“超級布魯克林”的純種比利時閹馬,是在美國依阿華州渥太跟地區的戈德先生飼養的,活了20歲,死前有1452.8公斤重。 據美聯社報道,一匹名叫“巨人”的高頭大馬于8日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的奧加拉拉城露面。“巨人”確實名副其實,因為它不僅被吉尼斯世界大全確認為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馬,體重更是達到了1088公斤。“巨人”是一匹佩爾 賽馬 ,今年12歲。如果四腿站直脖子伸長的話,它的身高達2.49米,比這項記錄的前保持者高6毫米左右。當它準備吃草時,兩條前腿也必須向兩側伸開,這樣才能吃到地上的草。這種吃法和長頸鹿的吃法倒挺相似。每天,“巨人”要吃掉8.16公斤的谷物,18.14公斤的干草,還要喝掉90公升的水。
騎馬的注意事項
一、騎馬注意事項
如果您是第一次騎馬建議你找馬倌牽馬,馬倌可以保護你的安全。
接近馬時不要做劇烈的動作,劇烈的動作會使馬受驚。
上馬前一定要檢查肚帶是否已經勒緊,檢查韁繩、肚帶、腳蹬的牢靠程度,調整好腳蹬的長度。
上馬時要從馬的左前方上馬,不要從馬的后方接近馬,也不要站在馬的后面,防止被馬踢傷,無論有沒有人牽馬,自己一定要抓緊韁繩,才能及時控制住馬。
馬時,如見馬耳朵向后背貼著頸部,表示馬可能有攻擊動作,這時要及時與馬保持距離,另外,不要隨便給馬喂食,防止馬咬傷人。
二、騎馬的安全問題
在馬上不要做劇烈運動,不要在馬上脫換衣服,尤其是顏色鮮艷的衣服,這樣做會使馬受驚。
騎馬下山時不要奔跑,容易馬失前蹄,馬失前蹄時,應及時提住韁繩,重心后仰。
騎馬經過一段時間后,肚帶會松,需要重新檢查。
騎馬時如遇到溝、樹、鐵絲網及不明物品時,馬可能受驚,這時要提前做好準備,減慢速度,改變方向。
馬的視覺注意的事項
1.突然接近馬時,不要認為它已經看清楚你是誰
馬眼位于頭部兩側,全景視面可達330~360度,只有尻部后方才超出它的視野。因此,馬能夠感覺有什么東西接近它。但馬眼球呈扁橢圓形,由于眼軸的長度不良,物象很難在視網膜上形成焦點,看物體只能形成模糊的圖像。馬是認識主人的,但突然接近馬時,它分辨不清你是誰。因此,需要以聲音向馬打招呼,不要以為它已經看清楚了。
2.馬容易受到驚嚇,就是因為它的視覺很差
馬對靜態物的視覺感受不如動態物,馬對周邊靜態的動物如蛇、兔等常常發現不了,當這些小動物突然出現時,經常引起馬的驚嚇感,特別是公馬,有時出現突然應激行為,如小躲、驚群,有時會造員傷害。馬因視覺不良,有時形成較強的恐怖感,致使群牧馬炸群、役馬驚車和乘馬失控。當馬在異地、地況復雜和夜間行動時,要不斷地用聲音予以安定。
3. 視覺很差也使馬的距離感比較弱
馬眼位于頭部兩側,視野在的重疊部分很窄,只有30度左右,不及食肉動物的三分之一。因此,馬所見到的主要是平面影像,缺乏立體感,對距離的判斷能力較弱。在跳躍壕溝或跨越障礙常發生懼怕障礙物,出現懼跳的現象。因此,跨越障礙調教需要時間長,而且要經常重復強化。跨越障礙調教時最好騎手給予適當的其他輔助,幫助它判斷距離。優秀的障礙用馬,除了自身的素質之外,騎手及時、準確的指示也是非常重要的。馬后退時,對距離毫無判斷能力,所以使役和控制馬時,對后肢應當特別警惕。
4. 馬雖然視覺差,但夜間視覺可比人類強
馬眼底的視網膜外層有一層照膜(人沒有照膜),可將透過視網膜多余的光線再返回視網膜感受器,因而視神經的感受量可大于原光的兩倍以上。在弱光情況下,由于照膜的反射,使物體清晰度明顯提高。因此,馬在夜間能清楚地辨別夜路和夜出的動物。夜間騎乘馬時馬常常打“響鼻”,表示它先發現了夜游的動物或異物,用“響鼻”預以警示。
5. 光的色調和強度,馬是能夠感受的
強光對馬是一種逆境刺激,經常引起馬的不安。因此,運輸過程不要有強光。馬對紅色光的刺激反應強烈,調教、使役中應注意紅色物體,防止馬驚恐;馬對毛色有一定的好惡感,相近毛色者往往聚集一起。馬對常見的顏色還會產生條件反射,如對身穿白衣的獸醫或采精員出現時會發生相應的反映。
總之,馬視覺感受不很發達,遠不如嗅覺和聽覺。在接近和調教馬的過程中,要注意用聲音通知馬,不能貿然接近后軀,以防發生危險,特別是蹲下工作,馬往往辨認不出人的形象而發生踢人、咬人事故。
猜你喜歡:
1. 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馬是哪一種
2. 世界上體型最大的猛禽
3. 世界上體型最大的牛
4. 世界上體型最大的豹
5. 世界體型最大的牛
石斑魚本身沒有毒,石斑魚的魚子有毒。
新生兔子吃母乳是最好的,但如果需要人工喂養,主人可利用注射器喂食寵物奶粉,每次喂食5毫升,間隔12小時后再喂,直到21天后開始增加量,每次喂食7-8毫升。一個月后就可開始喂食苜蓿草了,這時需要將球蟲藥磨碎后摻入食物。
兔子被打后很焉,很可能是因為應激反應導致的,多數時候還伴有厭食、躲避等癥狀。這主要是因為兔子的膽子很小,不僅是被打會受驚,即使是換個新環境居住或者加入了新成員,也出現過兔子直接被嚇死的案例。
鱷龜是家養烏龜中長得最快最大的品種之一,鱷龜分為小鱷龜和大鱷龜,科學飼養下大鱷龜每年可長1-2斤,最大能長到200-500斤。而小鱷龜最大也可長到38公斤以上,普遍體重也在23-36公斤左右,可以說是非常適合想養大型龜的人群。
烏龜被摔到吐血,如果不進行及時的治療,存活的概率是比較小的,因為烏龜吐血一般是由于內臟出現了破損導致。因此在烏龜摔成內傷后要立即治療,首先可以給它灌服云南白藥,3周內禁食,但每天喂食葡萄糖。
地址:江夏大道鴻發世紀城東門14號樓103號門面
電話:027-87988580
地址:中山大道797號長青廣場商務中心1層A座
電話:13397153577
地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光谷一路城市之光24-2門
電話:027-87002324
地址:中南二路22號奧山創意街區5號樓獨棟
電話:13377857323
地址:關山大道金地太陽城A棟C-8號
電話:18971692583
謝先孝主治醫師
擅長犬貓傳染病治療,消化內科疾病診療,細胞學檢查和犬貓常規外科手術。
陽炳中執業獸醫師
擅長大小寵疾病
黃家豪住院部主管
擅長麻醉學、常規外科手術
張雨龍高級助理
擅長貓科行為學、鼻腔疾病、內分泌疾病
陶虹宇藥房主管
擅長藥物代謝動力學、實驗室檢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