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雅縣成功救助一只野生保護動物是真實的,4月7日,沙雅縣林業和草原局胡楊林保護中心依給孜阿斯瑪中心管護所成功救助一只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塔里木馬鹿,有效保護了轄區野生動物資源安全。
這只野生馬鹿體長1.4米,身高1.6米,體重100多公斤,是一只4歲多的成年雄鹿,但因為腿部腫脹無法正常行走,為防止產生二次傷害,立即組織人員進行施救,并進行了妥善安置。等馬鹿傷勢愈合后,就把它放回大自然。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國寶級生物現身十堰,掉入工廠泡菜池
國寶級生物現身十堰,掉入工廠泡菜池
國寶級生物現身十堰,掉入工廠泡菜池,日前,在湖北十堰市鄖陽區茶店鎮工業園區發現了一頭“六不像”大型動物,重約三四百公斤,國寶級生物現身十堰,掉入工廠泡菜池。
近日,湖北十堰市一工廠的工人早起來上班,突然聽到廠內有不對勁的動靜,檢查過后,居然在空泡菜池內發現了發現了一只頭上長角、像牛又不像牛的動物被困。他們立刻報警,請警方聯系專業人士來處理。
期間,他們好奇地拿桶去勾引這只羚牛,結果羚牛很激動,一下就把塑料桶撞爛掉。野生動物保護站工作人員確定是羚牛后,十堰市林業局迅速上報,并啟動野生動物收容救護預案。
不過羚牛性情警惕暴躁,即使是專業的救援人員依然花了5天時間才成功救助,他們將羚牛送到武漢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等治好了后腿的傷勢之后,再考慮放生。
危險的羚牛?
羚牛雖然叫牛,長得也像牛,但其實是羊亞科的,它是我國的一級保護動物。
羚牛傷人的案例不少見,甚至有點頻繁了,最近一次的事件發生在秦嶺東梁和漢中市,當時是2019年的5月26日,羚牛下山覓食誤入人類村莊,驚慌之際居然造成了3死2傷。
從1998年至今,它們已經造成了超過30起死亡和200多起受傷的案件,這個頻率真的十分罕見。
羚牛看起來毛茸茸的,有點憨憨的感覺,但誰能想到與熊貓、金絲猴、朱鹮被共同譽為秦嶺四寶的它們,居然這么危險?
為何頻繁傷人?
羚牛傷人案件有個共性:都是公羚牛獨自造成的。這就要用它們的習性來解釋了。
羚牛是群居動物,它們的一個族群可以由20-100的羚牛組成,而且它們的族群構成跟獅子很像,由一頭最強壯的公羚牛領頭,剩下的成員都是母羚牛和小羚牛。小羚牛成年后,就會被趕出族群自己生活。
獨居的這些羚牛郁郁寡歡,滿心不甘,因而脾氣暴躁,當它們不小心和人類相遇,就可能將人類當成敵人。尤其是發情期的公羚牛,個個都跟打了雞血一樣,看人就沖。好家伙!1.3米高,400kg的重量啊,再加上堅硬的牛角,撞上去可不是開玩笑的,簡直就是遇上車禍了一樣了。
特別是食物與溫度更替的季節,當它們需要不停地移動尋找食物的時候,春季向下遷移并到達棲息地的最低點;夏季或秋季則移居最高海拔區域。走來走去的,就難免會遇到人類。
治不了它們了?
羚牛這么狠,難道沒有天敵嗎?當然是有的,那就是豺和虎。
豺因為起毛皮和經常偷吃農民家的牲畜,在上個世紀被瘋狂的偷獵,而它們的繁殖能力很差,以至于國家的保護力度已經很大了,依舊沒有恢復其種群數量。而老虎就更慘了,我都不需要多說了。
天敵的缺失,就導致了羚牛的瘋狂,它們沒有的四處游蕩,什么都不需要擔心。不過羚牛雖然數量比秦嶺其他三寶加起來還多,但它們也飽受偷獵的侵害,因此數量也只有20100頭左右。
日前,在湖北十堰市鄖陽區茶店鎮工業園區發現了一頭“六不像”大型動物,重約三四百公斤,先是藏在了工地地下室,后來又掉進了車間的泡菜池里,這究竟是什么動物呢?怎么會進了泡菜池?
羚牛被困菜池,渴望出去
十堰市野保站專家現場確認,這頭“六不像”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秦嶺羚牛。十堰市迅速啟動野生動物收容救護預案。經層層上報,省市區野保部門聯手,專家三改救助方案,最后耗時4天制作誘捕籠,經過5天努力,成功將其救出。因受傷,隨后,羚牛被送往武漢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接受后續治療觀察。
1月18日,十堰市野保站站長雷波介紹,這是湖北省第一次成功開展野生羚牛救護行動。
耗時4天制作的誘捕籠
泡菜池里驚現大型猛獸“六不像”
1月10號上午7點多,十堰市鄖陽區經濟開發區派出所接警稱,在大明宮建材城工地地下室發現了一頭大型動物,民警立刻趕到現場。
“我在現場了解到,這頭動物肩高1.2米左右,全身毛色為淡金色,體型粗大,四肢粗壯,頭頂有兩只黑色的尖角。”鄖陽區分局經濟開發區派出所民警金子翔告訴極目新聞記者,這頭動物像牛又不像牛,體型較大但奔跑靈活,一見有人就飛快地跑走。
因為擔心它傷人,民警一邊聯系鄖陽區和十堰市兩級野生動物保護站,一邊繼續四處搜尋。
就在這時,民警又接到了附近的一家食品公司報警。
這家公司員工說,當時他正在附近工作,突然聽到“撲通”一聲,感到有東西掉進了泡菜池子里,他跑過去一看,發現這頭動物昂著頭,不安地來回走動。
根據廠區周圍監控顯示,它在相鄰的一個廠區四處找尋出口,最終從這個圍欄缺口跳落至食品公司廠區里,結果踏空了,不慎跌入凈空約4.5米的`空置泡菜池子里。
當天上午,野保站工作人員聞訊來到了現場。十堰市林業局野生動物和森林植物保護站站長雷波介紹,根據它的形態特征,認定它為秦嶺羚牛,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中國特有種,只在秦嶺南麓少數地區有分布,非常珍貴,數量極其稀少。從外形特征看,它應該是一頭成年的羚牛,羚牛體重大概在300公斤到400公斤。
據介紹,秦嶺羚牛數量稀少,野外種群數量不足5000頭,是國家重點保護珍稀瀕危動物。雖然名字里帶有牛字,卻不是牛,而是牛科之下的羊亞科,是一種大型的羊。它有一個別名叫“六不像”,臉長得像駝鹿,腳長得像馬腳,背像棕熊的背,尾巴像羊的尾巴,它四肢粗壯,形似牛腿,后肢像非洲大草原上的斑獵狗。秦嶺羚牛習性為群息性,以吃草為主。主要棲息在海拔1500~2000米高寒山區,偶爾在食物缺乏的冬季,到低山丘陵區活動。
這是十堰市城區首次近距離發現羚牛的蹤跡。由于它性格暴烈、已經受傷,泡菜池空間有限,給施救帶來很大的難度。
歷時五天 三改方案,“國寶”野生羚牛被成功救出
秦嶺羚牛掉落的泡菜池是個地下窖井,上部口小,內部空間大,凈空約4.5米。在車間內,為保護羚牛不被干擾,池子周圍拉起警戒線。救護人員制作了簡易的飲水桶,用繩索吊下來,羚牛卻把水桶當作了攻擊對象。由于羚牛兩次從高處掉落,后右肢有些受傷,為維持羚牛體力,工作人員先后投放各種菜葉、胡蘿卜、玉米等食物,最后發現,它只對玉米棒感興趣。
為解救受困的羚牛,1月10日當天,十堰市林業局迅速上報,并啟動野生動物收容救護預案。“第一方案是籠誘法,第二種方案是網捕法,第三種方案是最保守的方案,就是麻醉法。”雷波告訴極目新聞記者,考慮到羚牛體型大,用網捕捉,實施難度大;而麻醉劑量不好掌握,還會對受傷的羚牛身體產生副作用。因此,在上報省野生動物保護中心后,采用了耗時長的籠誘方法救助,制作大型的誘捕籠,以投食的方式吸引入籠來進行捕捉。
將誘捕籠放入泡菜池
1月13日中午,在民警和救護人員的協作下,耗時4天制作完成的誘捕籠被小心放置進泡菜池當中,誘捕籠為三面固定,一側為活動閘門,另一側還有放置食物的斜槽,直到14日早上,這頭羚牛才進去。當日20時,武漢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工作人員趕到鄖陽區,協助現場救助人員用起吊機把誘捕籠從泡菜池吊起轉移至貨車。
湖北省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獸醫專家陳婧介紹,為了做好后期的治療,決定連夜把它送往武漢,做進一步的檢查治療。
是否野外放歸,需等進一步治療后決定
1月18日,十堰市林業局野生動物和森林植物保護站站長雷波告訴極目新聞記者,由于羚牛從4.5米高空跌落菜池,身上明顯有外傷,也不確定是否有內傷,再加上多日沒有怎么進食,營養不良在所難免,其身體狀況不適合野外放歸,十堰市目前也沒有地方可以放歸。十堰市條件有限,也沒有進一步檢查救治的條件。所以,野保專家將羚牛帶回武漢做進一步的檢查治療。
羚牛裝車
這只羚牛治療后會如何處置?
雷波介紹,羚牛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但也是一種很兇猛的野獸,羚牛沖擊時,速度很快,被撞到很容易受傷甚至死亡。陜西省秦嶺一帶是羚牛分布較廣的地區,每年都會有20多人被羚牛撞傷。至于這頭羚牛下一步如何處置,會否野外放歸?雷波分析,首先要等全面檢查治療后才能做出決定。依照國家相關法律規定,圍繞羚牛的一切處置行為,必須由省級以上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作出處置意見。
1月15日晚上10點,羚牛已被成功運送至武漢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接受后續治療觀察。
日前,在湖北十堰市鄖陽區茶店鎮工業園區發現了一頭“六不像”大型動物,重約三四百公斤,先是藏在了工地地下室,后來又掉進了車間的泡菜池里,這究竟是什么動物呢?怎么會進了泡菜池?
相信不少人都聽過“四不像”(麋鹿的別名),可“六不像”你知道是什么生物嗎?
據@海客新聞 報道, 近日,湖北十堰市一工廠泡菜池內發現了一只頭上長角、體型健碩、像牛又不像牛的動物被困。
從曝光的視頻來看,這只動物肩高1米2左右,全身毛發為淡金色,行動迅捷、攻擊力頗強。
后來經當地野生動物保護站的工作人員辨認, 確認這是一只秦嶺羚牛,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它因為既像牛又非牛,既像羊又非羊,還有一些其它動物的特征,又被有些人稱之為“六不像”: 臉長得像駝鹿,背像棕熊,尾巴像羊,四肢短粗像家牛,兩條傾斜的后腿像非洲的斑鬣狗,兩只角長得像角馬。
據了解,秦嶺羚牛數量十分稀少,只在秦嶺南麓少數地區有分布。雖然名字里帶有牛,它卻不是牛,而是一種大型的羊。
當地工作人員歷時4天將其從泡菜池里救了出來,由于其后腿有傷,最終決定將其送往武漢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目前,這只羚牛的身體狀況正在觀察。
救助小動物的故事
救助動物如救人
1月13日上午,冷風嗖嗖,但在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園蓄養區內,記者感受到了“人與動物和諧”的無比溫暖:一位市民從商販手里購買了一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白鷺,送到動物園蓄養。由于被抓捕時關押的籠子太小,大白鷺的一只翅膀已經嚴重受傷。動物園的蓄養員經過診治,為大白鷺包扎好傷口,給它“吃藥”和“打針”后,送到特殊的園區護養,以便受傷的動物迅速恢復健康。蓄養員告訴記者,野生動物園的醫療室里,曾救治了不少“重病號”。尤其是那些被黑心販子捕獵的野生動物,它們腿腳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殘。有的野生動物被送過來時,蓄養員見了都流了一把眼淚。這些動物的胃里被人為地灌進了沙子、小石塊等硬物,需要動上大手術才能治愈,即便手術一切順利,也只有80%的生存機會。
救助了一只野生斑鳩怎么辦
昨天,我在回家的路上偶然發現一只受傷的野生斑鳩。它的翅膀被撕裂,無法飛行,躺在地上痛苦地扭動著。我心里十分難受,因此我決定救助它。
我馬上找來一些紙箱和軟墊,小心翼翼地將它放進紙箱里,然后把它帶回家。我給它喂水和飼料,然后用消毒棉球清理它的傷口。它看起來很虛弱,但是我不放棄,我陪伴它,給它提供溫暖和舒適的環境。
今天早上,我帶著它去了野生動物保護中心,那里有專業的人員可以幫助它康復。他們對我的行為表示感謝,并告訴我,斑鳩是一種珍貴的野生鳥類,需要得到保護和照顧。他們會給它提供專業的醫療和康復護理,并在康復后將它放回大自然。
我感到非常高興,因為我成功地救助了這只受傷的野生斑鳩。這個經歷讓我明白,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為野生動物的保護做出貢獻,哪怕只是小小的一步。我希望更多的人能關注野生動物的保護,并積極參與其中。
保護野生動物的新聞報道
保護野生動物的新聞報道
保護野生動物的新聞報道,愛護大自然保護野生動物十分的重要,野生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寶貴自然資源,也是我們文明發展的一部分。以下保護野生動物的新聞報道。
青藏公路3002公里處,一群藏羚羊在領頭羊帶領下,在路邊徘徊觀察,然后小心翼翼走上公路,眼看要通過公路,又警惕地退回路邊,如此重復數次,終于全部通過,繼續向可可西里腹地遷徙。這些可愛的“高原精靈”不知道,在不遠處,車輛在巡山隊員指揮下停車等待。
“我們已經安排沿線保護站加強管護,采取臨時交通管制、巡護救助等措施,讓藏羚羊在遷徙途中盡量不受干擾。”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江源園區管委會可可西里管理處主任布周說。
藏羚羊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主要分布于以羌塘為中心的青藏高原地區。眼下,可可西里正迎來一年一度的藏羚羊遷徙產仔之旅。
陜西省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吳曉民介紹,藏羚羊遷徙行程往返最長可達上千公里,“雌性藏羚羊每年11月至12月交后,次年5月開始前往可可西里卓乃湖、太陽湖等地產仔,7月至8月產仔結束后,帶著幼仔陸續返回原棲息地與雄羊合群。”
藏羚羊在青藏高原平靜地生活、繁衍,得益于一系列有力的保護措施。
“過去,因非法捕獵等原因,藏羚羊種群數量大幅減少。”可可西里管理處索南達杰保護站站長趙新錄說。
從1981年開始,我國嚴格禁止一切貿易性出口藏羚羊及其產品的活動。1988年,野生動物保頒布后,《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于89年發布,將藏羚羊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嚴禁非法獵捕。
與此同時,我國在藏羚羊重要分布區劃建新疆阿爾金山、青海可可西里、羌塘等自然保護區,成立專門保護管理機構和執法隊伍,對藏羚羊種群活動進行巡護監測。
在工作日志上,趙新錄記錄下他和隊員們500多次巡護,80余萬公里的行程。趙新錄說:“可可西里已經10多年沒有響起盜獵的聲。經過各方持續保護,可可西里藏羚羊種群從不足2萬只恢復至7萬多只。”在整個青藏高原,藏羚羊種群已經超過30萬只。
人類保護藏羚羊,藏羚羊也漸漸適應了野生動物通道。“青藏鐵路、青藏公路等路段,按照藏羚羊遷徙習慣設置了寬闊、平緩的野生動物通道。10多年前觀測藏羚羊,它們要嘗試兩三天才能通過動物通道,現在羊群短則10多分鐘、長則幾個小時就能順利通過。”吳曉民說。
青藏高原生態脆弱,氣候變化等因素威脅著藏羚羊種群的生存。吳曉民說,目前,對藏羚羊種群系統化的動態監測還需加強。他建議,各保護區要加強區域聯系,建立健全藏羚羊種群及棲息地數據庫,為保護管理提供決策依據;還要進一步減少人為因素干擾,加大保護力度。同時,隨著藏羚羊數量持續增加,要加強棲息地承載力研究,關注因超載造成的對種群發展的潛在威脅。
今年5月,來自陜西省動物研究所與林草局的研究團隊再次深入羌塘自然保護區,對藏羚羊等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展開全面系統深入的調查和監測。
如今在可可西里,越來越多的環保志愿者來到這里。趙新錄除了日常巡山,也有了新任務,“我們要擔起科考隊伍向導、游客講解員等工作,需要學習的知識還有很多。”
長江江豚種群數量迅速下降趨勢得到遏制
保護好長江“微笑天使”
最近,長江江豚多次出現在湖南省岳陽江段和洞庭湖區,引來眾多關注。“最多的一次,有十幾頭銀灰色的江豚躍出水面。”長江江豚保護協巡隊隊員江科明說。
江科明曾是洞庭湖漁民。前些年洞庭湖由于過度捕撈,魚越來越少,和同伴們的生計難以維持。“保護魚類太重要了。”江科明由衷感慨。2017年,當地成立長江江豚保護協巡隊,報名參加,從捕魚者變成護豚者。
近年來,隨著保護力度不斷加大,曾經遍布洞庭湖區的捕魚設施被清理拆除,電魚、挖砂等行為被禁止。2019年12月起,洞庭湖全面禁漁。這些措施對于長江江豚保護卓有成效。農業農村部定期組織開展長江江豚生態科學考察,2017年考察數據顯示,長江江豚種群數量約為1012頭,主要分布于宜昌至長江口約1700公里長的長江干流及鄱陽湖和洞庭湖,其中長江干流有445頭,鄱陽湖457頭,洞庭湖110頭。
“最新的考察結果顯示,長江江豚種群數量迅速下降的趨勢得到遏制。”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郝玉江表示,目前,長江江豚在長江干流的分布呈斑塊狀特征,如在南京段約50多頭,在武漢段卻極為少見;與長江干流相比,鄱陽湖和洞庭湖的長江江豚要相對集中一些。長江江豚沒有明顯的洄游習性,但隨著水文條件、水質條件和魚類資源變化,它們在長江干流和湖區之間存在遷移行為。
保護好長江江豚,需要充分摸清其生活習性。“長江江豚是長江中的頂級捕食者,但其實只能捕食體長為10—20厘米的小魚,吃不了大魚。”湖南省岳陽縣東洞庭湖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姜宏毅介紹,針對長江江豚的食性特點,近年來,他們聯合相關部門和社會組織,每年春天都會開展魚類增殖放流活動,補充長江江豚的餌料資源。
“魚類資源變多了,水體的生物多樣性增加了,江豚的數量也會不斷增加。”姜宏毅說。
目前,洞庭湖的水質已提升至Ⅲ類,比較適合長江江豚生存。岳陽縣投入1.2億元,拆除85處矮圍,聯通水體,以擴大長江江豚棲息空間。同時把湖上的柴電駁船全部改用岸電。姜宏毅介紹,長江江豚交流、定位、捕食主要靠聲吶系統,船只改用岸電,噪聲減少,可大大降低對長江江豚棲息活動的影響。
長江江豚能否采用人工輔助方式快速繁育?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凱表示,長江江豚是胎生,一胎只產一仔,繁殖效率比魚類低得多。全人工繁育技術、建立長江江豚保種屏障的相關研究工作正在穩步實施,野化放歸的工作也在積極推進。
專家表示,作為水生哺乳動物,保持一定的種群數量是維持其正常繁衍的必要條件。目前,盡管長江江豚總數有千余頭,但未能形成聚集效應,而是分為多個小群體,特別是在長江干流,其斑塊狀分布導致群體間形成了一定的地理隔離,影響了群體間的基因交流。
“要加強長江江豚群體交流,降低種群基因隔離風險,需要解決長江及湖區的岸線硬化和過度開發等問題。”郝玉江表示,長江江豚是長江生態保護的旗艦物種,其生存狀況標志著長江生態環境的好壞,一定要保護好長江“微笑天使”。
一度瀕危的朱鹮由發現時的7只增至5000余只
“吉祥鳥”自由翱翔天際
走進陜西洋縣,碧空中時常可見朱鹮翩躚起舞。“對這座秦嶺南麓的小城而言,朱鹮是‘最閃亮的名片’。”今年67歲的路寶忠,跟朱鹮有著不解之緣。
朱鹮,又名朱鷺、紅鶴,被譽為“吉祥鳥”,歷史上廣泛分布于東亞地區。20世紀中葉以來,隨著人類生產活動影響,朱鹮數量快速減少,一度被認為已在我國滅絕。
“中國到底還有沒有朱鹮?”1981年5月,中科院鳥類專家劉蔭增經過3年跋涉,跑遍大半個中國,終于在洋縣姚家溝一帶的山林里,發現了7只朱鹮。
隨后,洋縣發布緊急通知,朱鹮活動區里,不準砍伐樹木、不準使用農藥、不準進行狩獵、不準開荒放炮。4人“護鹮小組”緊急成立,進駐姚家溝,24小時監護這些“寶貝疙瘩”。
當年20多歲的路寶忠剛入職縣林業局,便被抽調為小組領隊。4個小伙子扛著鍋碗被褥,在海拔1200米的小山村駐扎下來。
“朱鹮飛到哪兒,就要跟到哪兒。鳥兒在視線內,我們才能安心。”路寶忠和同伴們翻山越嶺,跑遍了周邊區域……
經過近10年全方位呵護,朱鹮數量漸增,營巢范圍逐漸擴大。與野外保護同步,朱鹮人工繁育也開始摸索前行。人工孵化幼鳥成功、人工飼養朱鹮首次產卵……每一步進展,都讓技術人員興奮不已。
朱鹮監護,很長一段時間用的就是日夜輪轉、嚴防嚴守的“人海戰”。
“護鹮不僅靠‘專業隊伍’,老百姓的廣泛參與同樣重要。”路寶忠清楚地記得,當年有個農戶的家畜驚了樹上孵卵的朱鹮,成鳥逃走了,留下了窩里的蛋。農戶老大娘怕蛋凍壞了,從樹上取下來暖了一晚上。第二天成鳥回來了,她才把蛋放回巢去。
每年夏秋季節,朱鹮從山區飛到丘陵、平川,活動范圍擴大。這些區域內有很多群眾擔任信息員,一旦發現朱鹮,他們做好記錄立即上報,交由專業人員核查監測。
保護成效日益凸顯,進入新世紀,朱鹮的野外種群、人工種群,數量雙雙破百,擺脫了低位徘徊的困境。
隨著朱鹮種群的壯大,野化放歸提上日程。“將人工種群放歸自然,是拯救瀕危物種的終極目標。”在陜西省林草局教授級高工常秀云看來,讓朱鹮“回家”意義重大。
2007年,陜西寧陜縣寨溝村,26只朱鹮放歸山林。“這邁出了朱鹮返回藍天的第一步。”常秀云介紹,此后數年間,野化放歸跨越秦嶺,銅川沮河流域、寶雞千湖濕地等區域,相繼迎來朱鹮翱翔的身影。
截至目前,陜西漢中朱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建成種源基地2個,救護繁育基地5個,野化放歸基地8個。40年來,經過幾代人不懈努力,朱鹮種群數量已由當年的7只,擴展至5000余只,其中我國境內4400余只,陜西就占了4100余只。
幾年前,路寶忠從陜西漢中朱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崗位上退休。如今,走在洋縣的山林鄉野,路寶忠仍喜歡抬頭看一群群朱鹮掠過天際。“從‘孤羽七只’到‘千鳥競翔’,曾經付出的汗水與青春,都值!”路保忠感慨。
亞洲象種群恢復,活動區域擴大
多措并舉守護人象和諧
近幾個月來,一群野生亞洲象從云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路向北遷移,為保證人象安全,專家團隊和沿線干部群眾展開了一場保護接力。
亞洲象曾在我國許多地區棲息、繁衍,后來其分布區域、種群數量不斷萎縮,在我國境內一度瀕臨滅絕。如今我國野生亞洲象種群正在恢復,數量穩定增加、活動區域持續擴大。“保守估計,目前我國野生亞洲象數量有300頭左右。”云南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教授陳明勇說。
從建立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到實施救護與繁育,保護野生亞洲象的行動一直持續。西雙版納亞洲象救護與繁育中心自2008年成立以來,先后參與救助過20多頭亞洲象,9頭小象在這里出生。
亞洲象種源繁育中心主管熊朝永從事野生亞洲象救助14年了,能說出每一頭大象的故事。亞洲象“羊妞”和他的感情最深。“有先天性疾病的小‘羊妞’出生兩周就被象群遺棄了,救助組在思茅港鎮發現它時,情況十分危急。”熊朝永說,在救助中心,經過精心的治療養育,“羊妞”日益好轉。
隨著亞洲象種群數量增加,新的挑戰悄然而至——不少野象走出保護區,甚至進入人類生活區。為減少野象活動造成的人象沖突,國家林草部門和云南省各級進行了不少探索嘗試。
普洱市思茅區倚象鎮納吉村周邊常有20多頭亞洲象活動,有兩次闖入校園。當地為該校修建了防野象沖撞護欄,將人象隔離,守住了164名學生的平安,也保護了大象。學校還將原來種植的棕櫚樹,更換為火焰木等大象不喜歡的植物,避免大象因尋找食物進入校園。
在西雙版納景洪市大渡崗鄉關坪村香煙箐村民小組,一道綠色防護欄將整個村子環抱其中。堅實的防護欄隔開了亞洲象和村民的生活空間,讓人與大象各得其所。
雖然亞洲象活動對當地居民生活有困擾,但也帶來了不少機會。距離西雙版納野象景區僅有兩三公里,關坪村不少村民就近到景區就業,還有村民開起農家樂,吃上旅游飯,日子越過越好。
2018年,西雙版納勐海縣建立第一個縣級亞洲象監測預警平臺,用無人機、紅外相機等追蹤象群最新動態,實現了實時信息傳輸和及時預警。人主動避開野象,讓路給野象通行。修建中老鐵路勐養段,以隧道的方式“穿越”亞洲象棲息地,最大限度避免驚擾亞洲象。
“未來要多從滿足亞洲象需求角度開展保護工作。”陳明勇說,開展野生亞洲象棲息地建設,通過人工干預為野生亞洲象提供更豐富的植物,從而減少野生亞洲象的無序流動。他認為,長期來看,要加快推進自然保護區條例修訂,推動在保護區內實施林木疏伐等修復改造措施。同時,積極推進亞洲象國家公園建設,通過適度開展生態體驗等項目帶動周邊社區居民持續增收,更好地實現人象和諧。
保護野生動物我們永遠在路上
野生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寶貴自然資源。保護野生動物,維護自然生態平衡,不僅關系到人類的生存與發展,也是衡量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城市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近些年來,隨著我市對濕地的保護和改善,市民對野生動物保護意識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對動物品種的豐富和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最新數據顯示,我市現有獸類和兩棲、爬行類40多種,鳥類200多種,陸生野生動物數量已經達到了250多種。
作為大自然的重要組成部分,野生動物對于維護自然生態平衡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說燕子,它能幫我們把田里的害蟲吃掉。如果我們殺害捕捉它們,它們就無法吃掉那些常常來搔擾我們的蚊子;比如說青蛙,青蛙也能幫我們吃田里的害蟲,我們捕殺了它,田里的害蟲越來越多,我們的農作物就不會增產增收。正是因為有野生動物的存在,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多彩,一定意義上講,保護野生動物其實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現在野生動物在急劇的減少,作為普通人,我們能為保護野生動物做些什么?首先要愛護身邊的環境,不亂砍濫伐,給它們營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不要隨意捕捉它們,否則會給他們造成巨大的傷害;不亂捕濫殺野生動物,不參與非法買賣野生動物,見到非法捕捉野生動物者應向有關部門舉報。
為了保護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讓我們攜起手來,關愛野生動物,保護野生動物,讓大地處處充滿生命的綠色;讓野生動物與我們在同一片藍天下平安地生活。
期盼你我都能成為野生動物保護者
這些被救助的野生動物是幸運的。這一方面表明了我市民眾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有了明顯增強,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市自然環境尤其是適宜于野生動物生存的環境大有好轉。在此,不妨科幻一下,如果某一天科技發展了,人類能聽懂大自然的語言,我想那些被救助的野生動物定會對救它們于危難中的人類說聲“謝謝”的。之所以有此科幻,是因為我相信自然之中萬物均有靈性。一個通靈性的生命,沒有理由不對幫助自己的其他生命表示內心的感謝。
回到現實,先拋開科幻不說,就眼下而言,一個最直接與現實的問題,就是作為人類我們為什么要保護野生動物?如果將這個問題制成一個生活選擇題,我想可供我們選擇的答案決不是唯一的。答案的多樣至少當包括以下選項:一、動物與人類一樣,都是自然的產物;二、作為自然之子,動物是我們親近的朋友,保護它們就是在保護人類的近親,保護我們自己;三、保護動物是野生動物保規定所需,是法定的義務;四、保護動物,有利于保護自然界的生物多樣性,以利于整個生態的平衡與發展。
這些我們不難理解,但現實中在保護野生動物上情況卻不盡如人意,還不能做到對野生動物最大程度的保護,傷害野生動物的現象時有發生。這是一種現實的遺憾,當要有所改善。那么接下來我們該怎樣加強對野生動物的保護?其實辦法不外乎以下這幾個方面:一是加強人類對野生動物的感情,建立人類與野生動物間親密的聯系,比如組織人們去濕地自然保護區參觀等;二是大力宣傳野生動物保,讓保護觀念深入人心,成為人們的自覺行為;三是對于傷害野生動物的行為要依法予以必要的懲處,以起到相應的警示作用。同時還得加強對保護野生動物的正面宣傳,以好的事例激發人們對動物的愛心,喚起人們內心里的憐憫之情,使得人人都能成為野生動物的保護者。
石斑魚本身沒有毒,石斑魚的魚子有毒。
新生兔子吃母乳是最好的,但如果需要人工喂養,主人可利用注射器喂食寵物奶粉,每次喂食5毫升,間隔12小時后再喂,直到21天后開始增加量,每次喂食7-8毫升。一個月后就可開始喂食苜蓿草了,這時需要將球蟲藥磨碎后摻入食物。
兔子被打后很焉,很可能是因為應激反應導致的,多數時候還伴有厭食、躲避等癥狀。這主要是因為兔子的膽子很小,不僅是被打會受驚,即使是換個新環境居住或者加入了新成員,也出現過兔子直接被嚇死的案例。
鱷龜是家養烏龜中長得最快最大的品種之一,鱷龜分為小鱷龜和大鱷龜,科學飼養下大鱷龜每年可長1-2斤,最大能長到200-500斤。而小鱷龜最大也可長到38公斤以上,普遍體重也在23-36公斤左右,可以說是非常適合想養大型龜的人群。
烏龜被摔到吐血,如果不進行及時的治療,存活的概率是比較小的,因為烏龜吐血一般是由于內臟出現了破損導致。因此在烏龜摔成內傷后要立即治療,首先可以給它灌服云南白藥,3周內禁食,但每天喂食葡萄糖。
地址:江夏大道鴻發世紀城東門14號樓103號門面
電話:027-87988580
地址:中山大道797號長青廣場商務中心1層A座
電話:13397153577
地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光谷一路城市之光24-2門
電話:027-87002324
地址:中南二路22號奧山創意街區5號樓獨棟
電話:13377857323
地址:關山大道金地太陽城A棟C-8號
電話:18971692583
謝先孝主治醫師
擅長犬貓傳染病治療,消化內科疾病診療,細胞學檢查和犬貓常規外科手術。
陽炳中執業獸醫師
擅長大小寵疾病
黃家豪住院部主管
擅長麻醉學、常規外科手術
張雨龍高級助理
擅長貓科行為學、鼻腔疾病、內分泌疾病
陶虹宇藥房主管
擅長藥物代謝動力學、實驗室檢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