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尾鴝因為其獨特的外貌和傳說故事,被稱為“戴孝之鳥”。據(jù)傳說,紅尾鴝原本是一位年輕美麗的姑娘,父親去世后,她非常悲傷,每天穿著孝服守在父親的墳前哭泣,直到變成了一只紅尾鴝。因此,人們將這種鳥稱為“戴孝之鳥”,寓意著對逝去親人的懷念。
除了傳說故事,紅尾鴝的獨特外貌也帶有戴孝的象征意義。它們頭部黑色,身體呈淺灰色,尾巴的中央部分是醒目的紅色,就像是一條紅色的白描線,非常醒目。這樣的顏色分布恰好呈現(xiàn)了“戴孝”的形象,讓人們不難聯(lián)想到為逝去親人而戴上的孝服。因此,人們將這種紅尾鴝稱作“戴孝之鳥”,把它作為一種特殊意義的鳥類來珍視。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nèi)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白喉紅尾鴝的寓意
珍貴。
白喉紅尾鴝是一種稀有物種,所以具有稀有的,少見的,名貴的等寓意。
白喉紅尾鴝是一種高山森林和高原灌叢鳥類,主要分布于中國西南地區(qū),個性非常活潑,經(jīng)常在灌叢中飛來飛去,被列入了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
請問這是什么鳥。有飼養(yǎng)價值嗎?
北紅尾鴝(雄鳥)
北紅尾鴝(雌鳥)
北紅尾鴝(雛鳥)
北紅尾鴝(雄鳥和雛鳥)
北紅尾鴝(雄鳥)
北紅尾鴝(雌鳥)
北紅尾鴝(學(xué)名:Phoenicurus auroreus)小型鳥類,體長13-15厘米。雄鳥頭頂至直背石板灰色,下背和兩翅黑色具明顯的白色翅斑,腰、尾上覆羽和尾橙棕色,一對尾羽和最外側(cè)一對尾羽外翈黑色。前額基部、頭側(cè)、頸側(cè)、頦喉和上胸概為黑色,其余橙棕色。雌鳥上體橄欖褐色,兩翅黑褐色具白斑,眼圈微白,暗黃褐色。 相似種紅腹紅尾鴝頭頂至枕羽色較淡,多為灰白色,尾全為橙棕色,尾羽和外側(cè)一對尾羽外翈不為黑色。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北紅尾鴝雄鳥額、頭頂、后頸至上背灰色或深灰色,個別個體為灰白色,下背黑色腰和尾上覆羽橙棕色。一對尾羽黑色,最外側(cè)一對尾羽外翈具黑褐色羽緣,其余尾羽橙棕色。兩翅覆羽和飛羽黑色或黑褐色,次級飛羽和飛羽基部白色,形成一道明顯的白色翅斑。前額基部、頭側(cè)、頸側(cè)、頦、喉和上胸黑色,其余橙棕色。秋季剛換上的新羽上體灰色和黑色部分均具暗棕色或棕色羽緣,飛羽和覆羽亦綴有淡棕色羽緣;頦、喉、上胸等黑色部分具灰色窄緣。 雌鳥額、頭頂、頭側(cè)、頸、背、兩肩以及兩翅內(nèi)側(cè)覆羽橄欖褐色,其余翅上覆羽和飛羽黑褐色具白色翅斑,但較雄鳥小,腰、尾上覆羽和尾淡棕色,尾羽暗褐色,外側(cè)尾羽淡棕色。黃褐色,胸沾棕,腹中部近白色。眼圈微白色。 虹膜暗褐色,嘴、腳黑色。
遷徙
北紅尾鴝在中國主要為夏候鳥和部分冬候鳥。[1]
活動
常單獨或成對活動。行動敏捷,頻繁地在地上和灌叢間跳來跳去啄食蟲子,偶爾也在空中飛翔捕食。有時還長時間地站在小樹枝頭或電線上觀望,發(fā)現(xiàn)地面或空中有昆蟲活動時,才立刻疾速飛去捕之,然后又返回原處。繁殖期間活動范圍不大,通常在距巢80-100米范圍內(nèi)活動,不喜歡高空飛翔。每次飛翔距離都不遠,一般是在林間短距離地逐段飛翔前進。性膽怯,見人即藏匿于叢林內(nèi)。活動時常伴隨著‘滴-滴-滴’的叫聲,聲音單調(diào)、尖細而清脆。根據(jù)聲音很容易找到它。停歇時常不斷地上下擺動尾和點頭。[1]
主要棲息于山地、森林、河谷、林緣和居民點附近的灌叢與低矮樹叢中。主要以昆蟲為食,多以鞘翅目、鱗翅目、直翅目、半翅目、雙翅目、膜翅目等昆蟲成蟲和幼蟲為食,種數(shù)達50多種,其中約80%為農(nóng)作物和樹木害蟲。
主要以昆蟲為食,據(jù)趙正階(1975) 在長白山通過對成鳥胃的大量解剖和通過對幼鳥扎頸取食的方法得知,北紅尾鴝在長白山幾乎全以昆蟲為食,僅偶爾吃藍腚果等灌木漿果。其中雛鳥和幼鳥主要以蛾類、蝗蟲和昆蟲幼蟲為食,成鳥則多以鞘翅目、鱗翅目、直翅目、半翅目、雙翅目、膜翅目等昆蟲成蟲和幼蟲為食,種數(shù)達50多種,其中約80%為農(nóng)作物和樹木害蟲。所吃食物種類,較常見的有螟蛾科、金花蟲科、蝽科、蝗科、蠅類、蟋蟀科、虻、瓢蟲、天牛科、飛蝗科、夜蛾科、石蠶科、叩頭蟲科、襀翅蟲科、葉蜂科、蟻科、隱翅蟲科,以及步行蟲、葉甲、金針蟲、尺蠖等。
北紅尾鴝是食蟲鳥,所以飼養(yǎng)北紅尾鴝面臨著換食的問題,飼養(yǎng)頭三天分早、中、晚在食杯里每次放四到六條面包蟲。放在稍微嘈雜的地方,不要靜養(yǎng)。 第四、第五、第六天用水把小雞飼料拌成濕料、面包蟲四、五條每條剪成三、四段,與小雞濕料拌和 在一起!分早、中、晚三次!在這個過程中,面包蟲的數(shù)量是逐漸減少的!第七、第八天純粹喂小雞飼料!在整個換食過程中,從第四天開始,就用手拿面包蟲喂它,讓它多與人接觸。因為,每次給它的食物不 多,僅僅能維持半飽!第七天開始從人手上接面包蟲了!第九天以后純粹喂小雞飼料了。平時用手喂面包蟲改善伙食。
第四、第五、第六天用水把小雞飼料拌成濕料、面包蟲四、五條每條剪成三、四段,與小雞濕料拌和
在一起!分早、中、晚三次!在這個過程中,面包蟲的數(shù)量是逐漸減少的!
第七、第八天純粹喂小雞濕料,吃得很好!食性 主要以昆蟲為食,據(jù)趙正階 (1975) 在長白山通過對成鳥胃的大量解剖和通過對幼鳥扎頸取食的方法得知,北紅尾鴝在長白山幾乎全以昆蟲為食,僅偶爾吃藍腚果等灌木漿果。其中雛鳥和幼鳥主要以蛾類、蝗蟲和昆蟲幼蟲為食,成鳥則多以鞘翅目、鱗翅目、直翅目、半翅目、雙翅目、膜翅目等昆蟲成蟲和幼蟲為食,種數(shù)達50多種,其中約80%為農(nóng)作物和樹木害蟲。所吃食物種類,較常見的有螟蛾科、金花蟲科、蝽科、蝗科、蠅類、蟋蟀科、虻、瓢蟲、天牛科、飛蝗科、夜蛾科、石蠶科、叩頭蟲科、襀翅蟲科、葉蜂科、蟻科、隱翅蟲科,以及步行蟲、葉甲、金針蟲、尺蠖等。
在整個換食過程中,從第四天開始,就用手拿面包蟲喂它,讓它多與人接觸!因為,每次給它的食物不
多,僅僅能維持半飽!第七天開始從人手上接面包蟲了!
第九天以后純粹喂小雞飼料了!平時用手喂面包蟲改善伙食!
有飼養(yǎng)價值
北紅尾鴝要養(yǎng)就養(yǎng)雛子,成鳥野性大,不易服籠。
因為這種鳥全國都有分布,所以價格都差不多,成鳥(野生)10元--20元左右,雛鳥價格高點,從20--50不等,關(guān)鍵看你會不會搞價了。
我家里現(xiàn)在就有三只,叫的非常好~~
雛鳥養(yǎng)成時押口注意,最好用四喜,據(jù)說這樣最好。
母鳥會叫 不過沒有公鳥叫得好,基本沒人養(yǎng)母鳥的。
北紅尾鴝或許可以跟赭紅尾鴝、黑喉紅尾鴝、白喉紅尾鴝雜交,因為彼此的繁殖分布地重合,而且它們都是同屬的鳥類,外形上有相似之處,在理論上有可能性。
但是迄今沒有雜交的野外記錄,我僅僅是說“或許可以”,請注意!
不是同屬的鳥在外形上差別很大,求偶方式也不同,精子和卵子互相排斥,雜交繁殖成功率幾乎為零。
這是什么鳥?竟然在我家屋里筑巢,然后還繁衍生息傳承接代!今天才發(fā)現(xiàn)。里面有六個鳥兒子。不過,請放心
我們家鄉(xiāng)話就“火石弾”不過這不是真名,它是雀類,學(xué)名是“北紅尾鴝”。北紅尾鴝雄鳥額、頭頂、后頸至上背灰色或深灰色,個別個體為灰白色,下背黑色腰和尾上覆羽橙棕色。一對尾羽黑色,最外側(cè)一對尾羽外翈具黑褐色羽緣,其余尾羽橙棕色。兩翅覆羽和飛羽黑色或黑褐色,次級飛羽和飛羽基部白色,形成一道明顯的白色翅斑。前額基部、頭側(cè)、頸側(cè)、頦、喉和上胸黑色,其余橙棕色。秋季剛換上的新羽上體灰色和黑色部分均具暗棕色或棕色羽緣,飛羽和覆羽亦綴有淡棕色羽緣;頦、喉、上胸等黑色部分具灰色窄緣。 雌鳥額、頭頂、頭側(cè)、頸、背、兩肩以及兩翅內(nèi)側(cè)覆羽橄欖褐色,其余翅上覆羽和飛羽黑褐色具白色翅斑,但較雄鳥小,腰、尾上覆羽和尾淡棕色,尾羽暗褐色,外側(cè)尾羽淡棕色。黃褐色,胸沾棕,腹中部近白色。眼圈微白色。 虹膜暗褐色,嘴、腳黑色。
大小量度:體重♂14-22g,♀13-20g;體長♂128-159mm,♀127-157mm;嘴峰♂10-13mm,♀10-13mm;翅♂67-78mm,♀63-78mm;尾♂52-74mm,♀54-71mm;跗跖♂20-25mm,♀20-25mm。謝謝追問你回答的正確
但是我就稀罕了,我查了一下它的生存地點,河南省是沒有的,為什么在我們河南省會有這種鳥呢?
初識冬日飛臨之北紅尾鴝
文字:若木菡
攝影:莊生曉M
鹟科鳴禽在約翰巴勒斯的筆下,那就是天才歌唱家,他們的精彩演出能激發(fā)出人們對這個世界的美與和諧最深層的感受。
北紅尾鴝就是眾多鹟科鳴禽中的一種。
可我認識的冬天的北紅尾鴝,可是一個沉默的高手。在整個冬天,他都高傲地堅持“沉默是金”;他也是留鳥,是我們永不分離的鄰居;一個“鳥”孤獨地活動,分布廣泛,但他只存在于鄉(xiāng)村,城市里可沒有他的身影;他羽色艷麗,色彩飽滿。他也比較愿意與人類做朋友,你盡管觀察好了,他發(fā)現(xiàn)有人瞧他,也不急著飛向他方,反而擺出各種poss,在樹枝上一會兒轉(zhuǎn)過來,一會兒轉(zhuǎn)過去。你瞧唄,我又不會因此而被你看的不漂亮了!仿佛他在對著天空驕傲地咕噥。
第一次看見北紅尾鴝,著實被他那鮮艷的棕紅色腹部驚艷了。那天下午,我站在路邊,正東張西望,到處搜尋,看能不能有什么斬獲。果然,一只站在鄰家桃樹枝上的鳥兒正對著我,他的位置比我稍高,闖入鏡頭的正是那鮮艷的腹部,一直到尾巴尖都是那么的鮮艷亮眼。
約翰.巴勒斯形容藍色知更鳥的時候說,當大自然在制作藍色知更鳥時,她希望撫慰藍天和大地,因此她賦予他的背以藍天的顏色,他的以大地的色彩。
北紅尾鴝面向大地的不正是秋天的顏色嗎?那種預(yù)示著豐收的、明艷的、靚麗的色彩!
從那以后,幾乎每天我都能看見他,不是站在小園的桂花樹枝上,就是站在鄰家的桃樹枝或者枇杷樹枝上。在野外,時常在電線上看見他的身影。
北紅尾鴝,漆黑的臉龐上一雙黑色夜明珠似的眼眸靈動而閃亮;他尖尖的小口淡勻淺黑;喉、頸、頭側(cè)色著褐黑與上背連為一體;一簾亮鐵灰色秀發(fā)也似的從頭頂分披而下,猶似維吾爾姑娘的漂亮頭巾,在與黑褐色的上背相連處色鑲一道淺淺銀線。
下背及尾羽色彩繁多,猶如霓裳。最搶眼的是淡褐色雙翅正中那兩塊大大的雪白斑塊;雙翅當中夾著一個比腹部稍暗的棕紅色三角形,上方下尖,其實這是因為他的整個下背部都是暗棕紅色,只是被翅膀覆蓋只露出了那么一方而已;尾羽亦為稍暗的棕紅色,呼應(yīng)著上面的三角形,中鑲一縷淡棕色,更一絲淡白色。
北紅尾鴝棲在樹枝上時,他漂亮的尾巴最愛不停的上下顫動,像風(fēng)一樣快。同時,還不時點頭翹尾,連頭帶上半身一起點著,仿佛在對天空和大地同時做出莊嚴承諾!
他覓食習(xí)慣也像白鷺和棕背白勞那樣——守株待兔,而不像其他小鳥那樣在地面不停地找,不停地啄。他總是站在靠近樹干的矮枝上,輕松愉悅地觀察著地面——他把每一餐都當成一種美食“享受”。他捕食就像支瞄準了靶子那樣準確,一個俯沖飛向地面,叼起目標,很快又飛上剛才的枝頭,那樹枝就像是他的餐桌似的,在那里慢慢享用,要么是一只蟲子,要么是一顆種子或者一顆草籽。
北紅尾鴝分布于中國、東北亞、日本以及中南半島等地區(qū)。夏季棲于亞高山森林、灌木叢及林間空地,冬季棲于低地矮樹叢及耕地。常立于突出的棲處。取食昆蟲、植物種子和果實。
石斑魚本身沒有毒,石斑魚的魚子有毒。
新生兔子吃母乳是最好的,但如果需要人工喂養(yǎng),主人可利用注射器喂食寵物奶粉,每次喂食5毫升,間隔12小時后再喂,直到21天后開始增加量,每次喂食7-8毫升。一個月后就可開始喂食苜蓿草了,這時需要將球蟲藥磨碎后摻入食物。
兔子被打后很焉,很可能是因為應(yīng)激反應(yīng)導(dǎo)致的,多數(shù)時候還伴有厭食、躲避等癥狀。這主要是因為兔子的膽子很小,不僅是被打會受驚,即使是換個新環(huán)境居住或者加入了新成員,也出現(xiàn)過兔子直接被嚇死的案例。
鱷龜是家養(yǎng)烏龜中長得最快最大的品種之一,鱷龜分為小鱷龜和大鱷龜,科學(xué)飼養(yǎng)下大鱷龜每年可長1-2斤,最大能長到200-500斤。而小鱷龜最大也可長到38公斤以上,普遍體重也在23-36公斤左右,可以說是非常適合想養(yǎng)大型龜?shù)娜巳骸?/p>
烏龜被摔到吐血,如果不進行及時的治療,存活的概率是比較小的,因為烏龜吐血一般是由于內(nèi)臟出現(xiàn)了破損導(dǎo)致。因此在烏龜摔成內(nèi)傷后要立即治療,首先可以給它灌服云南白藥,3周內(nèi)禁食,但每天喂食葡萄糖。
地址:江夏大道鴻發(fā)世紀城東門14號樓103號門面
電話:027-87988580
地址:中山大道797號長青廣場商務(wù)中心1層A座
電話:13397153577
地址:東湖新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光谷一路城市之光24-2門
電話:027-87002324
地址:中南二路22號奧山創(chuàng)意街區(qū)5號樓獨棟
電話:13377857323
地址:關(guān)山大道金地太陽城A棟C-8號
電話:18971692583
謝先孝主治醫(yī)師
擅長犬貓傳染病治療,消化內(nèi)科疾病診療,細胞學(xué)檢查和犬貓常規(guī)外科手術(shù)。
陽炳中執(zhí)業(yè)獸醫(yī)師
擅長大小寵疾病
黃家豪住院部主管
擅長麻醉學(xué)、常規(guī)外科手術(shù)
張雨龍高級助理
擅長貓科行為學(xué)、鼻腔疾病、內(nèi)分泌疾病
陶虹宇藥房主管
擅長藥物代謝動力學(xué)、實驗室檢驗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