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殼后5-6小時的鵪鶉就會跑,開食宜早不宜遲。開食可用玉米、碎米、麥粉等混合料,能加拌熟蛋黃更好。二、三天后逐漸轉喂全價混合飼料。幼鵪鶉配料可用玉米52%,豆餅27%,魚粉10%,麩皮5%,草粉5%,骨粉1%,粗蛋白含量為24-25%,鈣磷比為2:1。另外可加15%打漿青料,或每100斤飼料加喂10克多種維生素和適量微量元素。飼料內加喂少量抗菌素則效果更好,既可防止疾病,又能促進生長。
2、喂小鵪鶉可在育雛箱內用小食槽,加少量水調成糊狀飼料。鵪鶉喜吃,但飼料容易污染,夏季易變質。喂干飼料,需要加飲水器供水,水宜終日不斷供應。開始時終日給料,二周后日喂六餐,四周后改為日喂四餐。育成一只小鵪鶉,約需精料0.5公斤。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怎樣才能養活鵪鶉?
一、場舍及設備
1、場舍:場舍的大小,形式可依據飼養量而確定,一般可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交通方便的地方。
2、設備:①鵪鶉采用重疊式籠養。籠長100厘米、寬30厘米,高15厘米,共分6層,每層之間有承糞板接納糞便。如為產蛋籠可采用多層單只籠。②食槽與水槽:用鐵皮制作,或將兩端帶節竹子一破二作。長度與籠子長度一樣,深度2—3厘來,靠近籠邊做-0.5厘米高的檔條防止飼料浪費。③育雛箱:長90厘米,寬45厘米,高25厘米,箱腳高20厘米。30日內的鵪鶉可在其中養育。④產蛋籠:供產蛋、配種用,長40厘米,寬25厘米,高25厘米。籠分大小格,大格養母鶉,小格養公鶉,配種時將中隔開。⑤育肥箱:長50厘米,寬30厘米,高15厘米,每箱養20—30只,專供養肉鵪鶉用。
二、飼料配方
1、雛鵪鶉的飼料配方:玉米52%、豆餅27%、魚粉12%、麩皮5%、木薯葉粉3%、骨粉1%,另加食鹽0.3%,維生素、微量元素等。
2、產蛋鵪鶉的飼料配方:玉米42%、豆餅33%,魚粉11%、麩皮7%、萃粉3%、骨粉3.5%、食鹽0.5%,另外補加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等。
三、幼鵪鶉的飼養管理
1、保濕:1—3日齡36—38℃、4—10日齡35—36℃、11—20日齡32—34℃、21—30日齡26—28℃。可用燈光或煤爐提高室溫。
2、開水與開食:開食之前,可先喂千分之一高錳酸鉀水,促進胎糞排出,有助于消化吸收。最初1—2天最好喂溫開水。雛鶉出殼后10小時,即可開食,用煮熟搗細的蛋黃加玉米粉或混合料,撒在塑料布上,讓其啄食。100只可用3—4個蛋黃連喂5天,以后可直接用配合料飼喂。通常一只鵪鶉從開食到產蛋約需飼料0.5千克。
3、密度:每平方米1—14日齡80—100只,15—30日齡50—60只。
4、光照:1—7日齡晝夜光照,每平方米4瓦左右,7日齡至產蛋,每天16小時光照,每平方米以1—2瓦為宜。
5、通風:注意調節溫濕度,及時清除糞便,保持舍內空氣新鮮。
四、產蛋鵪鶉的飼養管理
1、飼養方式:產種蛋鶉籠養,每層分為若干個單元,每個單元養蛋鶉6—8只,公鶉2—3只。如果生產商品蛋,可不分單元。分層飼養,每平方米養20—30只。
2、飼喂方法:飼料拌濕喂,料水比1∶1.5—1.8少喂勤添,每日喂4—5次,產蛋高峰期再加喂1次。亦可不限次數,讓其自由采食。蛋鶉每日每只飼料量20—25克,如加喂青料,可減少飼料量。喂料時可按飼量的5%加入砂粒或放入食槽中自由采食,以助消化。
3、環境條件。溫度、濕度適宜,防止驚群、消除各種應激、環境安靜。
4、通風換氣。規模養殖應有通風裝置,以便排除室內氨氣及其它有害氣體,并可調節溫度與濕度。
5、適宜光照。光照應保持14—16小時,有利于提高產蛋量。
五、搞好疾病防治工作
鵪鶉飼養者,最好不養其它禽類,以杜絕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防病7—10日齡的幼鶉可用新城疫Ⅱ系弱毒疫苗滴鼻、滴眼,30天以后再重復用Ⅱ系疫苗免疫。禽霍亂、白痢、球蟲、鶉痘等疾病的防治,要做好預防接種和預防性投藥工作,確保鶉群健康。
家庭鵪鶉的養殖方法
養殖鵪鶉的工作
(一)鶉舍建筑 1、建設地點:要選擇地勢高、排水良好、土質好、背風向陽、遠離污染和水、電、交通便利的地方。鶉舍最好座北朝南,以利于采光和通風。要有平整的路通往鶉舍,又不能離交通要道太近,要避免往來車輛及其他噪音的干擾。 2、屋頂:要求屋頂材料保溫性能好、隔熱,并易于排雨。最好使用瓦片建造,先抹泥再掛瓦,屋頂要有頂棚,有利于冬季保溫,夏季隔熱。頂棚距地面2.2-2.4米高。 3、墻壁和地面:墻壁以磚墻為好,磚墻保溫性能好,堅固耐用,便于清掃消毒,但造價較高。如采用造價低廉的石墻,保溫性能差,水氣凝結在墻上不易散發。因此,使用石墻時要在墻上抹一層麥秸泥,再用石灰乳刷白,可以增強防潮保溫。
(二)籠具準備: 1、雛鶉籠:主要供1-15日齡的雛鶉使用,籠壁和籠頂可用木板和鐵絲制作,配置專用食槽與水槽。小型育雛籠的規格一般為100厘米×57厘米×43厘米,設一個活動門,可疊4~5層,每層下設一承糞板。熱源可采用煤爐加熱,管道取暖。 2、仔鶉籠:主要供商品鶉使用,規格為100厘米×57厘米×17厘米。 3、成鶉籠:一般 4~5層配置,每層長100厘米、寬57厘米、高22厘米。
(三)消毒:鶉舍內的地面、墻壁和各種設備都應先進行消毒,場地消毒可用石灰,辦公室、宿舍用百毒殺1:200消毒,籠具用1:300配制的菌毒殺消毒液消毒,發生疫情消毒用1:200菌毒殺消毒液噴霧器噴灑。糞便暫放要用火堿消毒。進鶉前,還應進行熏蒸消毒。消毒時要將鶉舍的門窗關閉,所有進出氣孔都應堵嚴。根據鶉舍的容積,按每立方米28ml的比例進行熏蒸消毒。(有熱源時加入等量的水一起加熱蒸發,無熱源時每立方米28ml與28ml溫水混合后加入14g高錳酸鉀)。 1)開水與開食:出殼雛鶉應在24小時內吃到溫水,補充體內所耗水分。 遠距離引種是,應在飲水中加5%~8%的葡萄糖,第3天在飲水中加0.01 %的高錳酸鉀。飲水后即可開食,在粉料中添加0.1%土霉素粉,以防白痢發生。一般每天喂6~8次,也可任其自由采食,不得無故斷水與斷料。每日每只平均采食量:3日齡3~4克,5日齡5~7克,7日齡9~11克,11日齡13~15克,15日齡16~18克。必須供足優質飼料。母鵪鶉開始產蛋后,食欲旺盛,粗蛋白質一般應占飼料的28%左右。鵪鶉一年中產蛋300枚以上,大量消耗鈣、磷,應注意糧中鈣、磷的補充供給,應飼喂配合飼料。盡量少喂或不喂谷粒整料,一般配合飼料為:玉米占48%,餅類33%,淡魚粉6%,干草粉5%,貝殼粉5%,骨粉3%,添多種維生素添加劑。 產蛋母鶉對溫度、濕度在一定的要求。如環境溫度低于15℃,產蛋量明顯下降甚至停止產蛋,適宜的舍溫應保持在18-25℃,過高過低要及時調節。適宜的舍內濕度要控制在50-60%之間。并要保持供足清潔飲水和切碎的青綠多汁飼料。
2)日常管理:①0~4日齡常表現出逃竄的野性,加料、喂水要當心。 ②飼料與飲水保證供應。防止飼料被扒食濺失,防止飲水沾濕絨毛。③勤于檢查與調整室內溫度、濕度、通風、光照。④勤于觀察雛鶉的動態和排糞情況,檢查并調整好密度,防止啄癖發生。⑤做好防鼠害、獸害和防煤氣中毒工作。⑥定期稱測體重與檢查羽毛生長情況。⑦做好各項記錄和統計報
鵪鶉怎么養
鵪鶉是一種適應性強、易于飼養的家禽,以下是養鵪鶉的一些建議:
1.鵪鶉的飼養環境:鵪鶉需要一個干燥、通風良好的飼養環境。可以選擇室內或室外養殖,但要確保溫度適宜,避免過熱或過冷。
2.鵪鶉的飼料:鵪鶉的主要飼料是鵪鶉專用飼料,可以在農貿市場或寵物店購買。同時,可以適量添加一些綠色蔬菜和水果作為補充。
3.鵪鶉的飲水:鵪鶉需要干凈的飲水,可以使用專用的飲水器或水槽。要定期更換水源,確保水質清潔。
4.鵪鶉的生活空間:鵪鶉需要足夠的空間來活動,可以根據鵪鶉的數量和大小選擇合適的飼養籠或鳥舍。
5.鵪鶉的繁殖:鵪鶉的繁殖需要提供適宜的溫度和濕度環境,同時要注意鵪鶉的配對和孵化過程。
6.鵪鶉的健康管理:定期檢查鵪鶉的身體狀況,注意預防和治療常見的疾病,如感冒、腹瀉等。
鵪鶉怎么養?
養鵪鶉的技巧是控制好飲食,別生病.控制好,食物和水,還有溫度!
鵪鶉為茶褐色,是一種小型野生候鳥。野生鵪鶉一年產蛋7-12枚。鵪鶉孵化期為16-17天。鵪鶉性喜溫暖,飼養室內溫度宜在200C左右,設備簡單,管理容易。飼養40-50天開始產蛋。
一、幼鵪鶉的培育:
40日齡前為幼鶉。小鵪鶉出殼雛毛干后,就可放入小型木制育雛箱內飼養,一個60厘米×80厘米木箱可容納10-20只小鵪鶉。育雛工作注意保溫工作,保溫熱源可用電燈、煤油爐、木炭火盆或峰窩煤灶等。用電燈從育雛器的上方給溫,同時在下方或旁邊用煤油爐、木炭或蜂窩煤供溫,則效果更好。大規模育雛可用保溫傘,每傘可育雛鵪鶉200-300只。
鵪鶉育雛溫度初期可用350-370C,以后每天可降1-20C ,溫度逐漸降到240-260C左右。保溫20天可脫溫。育雛鵪鶉3-4天齡可用24小時光照,使小鵪鶉熟悉生活環境,充分采食,吃飽睡暖,以后可逐漸改為自然光照和早晚補充光照。
二、小鵪鶉飼養:
出殼后5-6小時的鵪鶉就會跑,開食宜早不宜遲。開食可用玉米、碎米、麥粉等混合料,能加拌熟蛋黃更好。二、三天后逐漸轉喂全價混合飼料。幼鵪鶉配料可用玉米52%,豆餅27%,魚粉10%,麩皮5%,草粉5%,骨粉1%,粗蛋白含量為24-25%;鈣磷比為2:1。另外可加15%打漿青料,或每100斤飼料加喂10克多種維生素和適量微量元素。飼料內加喂少量抗菌素則效果更好,既可防止疾病,又能促進生長。喂小鵪鶉可在育雛箱內用小食槽,加少量水調成糊狀飼料。鵪鶉喜吃,但飼料容易污染,夏季易變質。喂干飼料,需用加飲水器供水,水宜終日不斷供應。開始時終日給料,二周后日喂六餐,四周后改為日喂四餐。育成一只小鵪鶉,約需精料0.5公斤。
三、母鵪鶉飼養:
40日齡后母鵪鶉即轉為產蛋期。母鵪鶉從喉至胸有斑點,公鵪鶉毛色深無斑點。母鵪鶉可用4-6層籠養。鵪鶉籠可用木制,高160-180厘米,長90-100厘米,深40厘米,每層籠高15厘米,承糞板空間10厘米,每層可養鵪鶉60-80只。中間可隔成2-4個小籠,籠底用粗鐵線,間距0.5厘米,以便漏糞。籠底后高前低,向前稍有傾斜,產蛋后可自動流出到前面檔板,以便飼養員在籠外撿蛋。籠子四周用細鐵線制,間距2.2-2.4厘米,外掛料槽和飲水槽,便于鵪鶉頭頸伸出吃料飲水。
母鵪鶉全價混合飲料配料百分比:玉米42、豆餅33、魚粉10、麩皮3、草粉5、貝殼粉6、骨粉1,粗蛋白為27-28%,鈣磷比4:1,再加適量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日喂干料3-4次。每只母鵪鶉喂粗料20多克,蛋料比約1:2,產蛋鵪鶉亦喜吃半干濕糊狀飼料,喂濕料比干料的產蛋率高,但喂濕料費工麻煩,夏季飼料易變質,因此喂干料另給飲水,比較方便。
加強光照管理,可提高產蛋率。通常每20-25平方米面積,在2米高處懸掛一只60瓦的電燈,或在每層籠內吊電燈,每晝夜要求保持16小時光照,其余時間可改為弱光燈泡,以防黑暗驚擾鵪鶉,影響產蛋。
產蛋的母鵪鶉食欲旺盛,每只鵪鶉每天需要采食20克精飼料。精飼料配方為:玉米面53%、豆餅22%、麩皮3.5%、魚粉12%、微量元素1%、骨粉2%、貝殼粉3.8%、細沙1.2%、多種維生素1.5%。青飼料要切碎打成漿,與精飼料按1∶1的比例加水混合飼喂,濕度以不糊嘴為準。每天喂5次(其中午后喂3次),飼喂時要注意做到定時、定量,不要隨意改變飼料品種。
幼鵪鶉養40天后便可上籠,應讓其盡快適應新環境以利于其早產蛋。產蛋開始頭60天為旺盛期,要加強飼養管理。
鵪鶉一般很少發病,流行性傳染病也不多見,但一旦發病,往往造成全窩死亡,因此精心防病很重要。鵪鶉籠舍要保持通風、干燥、清潔,并定期用3%~5%來蘇兒消毒。每周對鵪鶉進行一次腸道消毒(可在飼料中拌入土霉素鈣鹽、金霉素添加劑),以防傳染病的發生。大量飼養鵪鶉時要對鵪鶉進行預防接種,接種方法與雞的接種方法相同。
石斑魚本身沒有毒,石斑魚的魚子有毒。
新生兔子吃母乳是最好的,但如果需要人工喂養,主人可利用注射器喂食寵物奶粉,每次喂食5毫升,間隔12小時后再喂,直到21天后開始增加量,每次喂食7-8毫升。一個月后就可開始喂食苜蓿草了,這時需要將球蟲藥磨碎后摻入食物。
兔子被打后很焉,很可能是因為應激反應導致的,多數時候還伴有厭食、躲避等癥狀。這主要是因為兔子的膽子很小,不僅是被打會受驚,即使是換個新環境居住或者加入了新成員,也出現過兔子直接被嚇死的案例。
鱷龜是家養烏龜中長得最快最大的品種之一,鱷龜分為小鱷龜和大鱷龜,科學飼養下大鱷龜每年可長1-2斤,最大能長到200-500斤。而小鱷龜最大也可長到38公斤以上,普遍體重也在23-36公斤左右,可以說是非常適合想養大型龜的人群。
烏龜被摔到吐血,如果不進行及時的治療,存活的概率是比較小的,因為烏龜吐血一般是由于內臟出現了破損導致。因此在烏龜摔成內傷后要立即治療,首先可以給它灌服云南白藥,3周內禁食,但每天喂食葡萄糖。
地址:江夏大道鴻發世紀城東門14號樓103號門面
電話:027-87988580
地址:中山大道797號長青廣場商務中心1層A座
電話:13397153577
地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光谷一路城市之光24-2門
電話:027-87002324
地址:中南二路22號奧山創意街區5號樓獨棟
電話:13377857323
地址:關山大道金地太陽城A棟C-8號
電話:18971692583
謝先孝主治醫師
擅長犬貓傳染病治療,消化內科疾病診療,細胞學檢查和犬貓常規外科手術。
陽炳中執業獸醫師
擅長大小寵疾病
黃家豪住院部主管
擅長麻醉學、常規外科手術
張雨龍高級助理
擅長貓科行為學、鼻腔疾病、內分泌疾病
陶虹宇藥房主管
擅長藥物代謝動力學、實驗室檢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