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屬(學名:Felis)是貓科動物中最廣為人知的一類,包括了從家貓到野貓等多種成員。貓屬動物以其獨特的捕獵技巧、靈活的身體和敏銳的感官而聞名。本文將深入探討貓屬動物的種類、特征和習性。
一、貓屬動物的種類
貓屬包括多種不同的物種,最常見的當屬家貓(Felis catus)。此外,貓屬還包括歐洲野貓(Felis silvestris)、沙漠貓(Felis margarita)等。每種貓屬動物都有其獨特的生活習性和生存環境。
二、特征和適應性
身體結構:貓屬動物通常體型較小,身體靈活,四肢敏捷,適合捕獵。
感官能力:貓屬動物擁有非常敏銳的聽覺和嗅覺,視力在夜間同樣出色。
適應性:貓屬動物能夠適應各種不同的環境,從沙漠到森林等。
三、行為習性
獨立性:貓屬動物通常獨來獨往,除了繁殖期外,大多數時間都是獨居的。
領域性:它們對自己的領地有強烈的占有欲,會通過標記來宣示領土。
捕獵技巧:貓屬動物是出色的捕獵者,善于潛行和突襲。
四、繁殖和成長
貓屬動物的繁殖季節因物種和地理位置而異。幼崽出生后,需要母親的密切照顧。幼崽在成長過程中會學習狩獵技巧和社交行為。
五、保護現狀
許多貓屬物種面臨著棲息地喪失和狩獵等威脅。野生貓屬動物的保護已成為動物保護組織關注的重點。
貓屬動物以其多樣性、獨特的生存技巧和適應環境的能力而著稱。它們不僅在自然界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也成為人類文化的一部分。了解和保護這些美麗的生物,對維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至關重要。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貓科動物主要特征是什么?
全世界現存貓科動物約有38種。世界各均有分布,但不見于大洋洲、馬達加斯加、南極洲等地。我國有6屬13種。
貓科各種的雌雄性個體彼此相似。僅雄性頭部粗圓、個體大些。只有雄獅頸部生有長毛,是明顯的雌雄異型。貓科各種間,常彼此相似,我國的“照貓畫虎”之說法,就反應著它們的形態雷同。貓類的染色體數目,均為2n=38,只有南美鼬貓(leopars)為36是唯一的例外。貓類的身體哦大小有明顯差異,成體身長30—3709厘米,尾長10—114厘米。體重2.5—275公斤。各種貓類的體形瘦削,但肌肉發達,結實強健。頭圓而較大,吻部短,眼睛圓。頸部粗短,以便承受頭和牙齒的猛烈咬嚙動作而引起的震動。全身毛被密爾柔軟,有光澤。一般多具條紋或斑點,象豹和虎等。有的則無明顯花紋。體色由灰色到淡紅、淺黃以致棕褐色。在食肉類中是毛色絢麗的類群。
四肢較短些,粗壯而沉重。尾長、末端鈍圓。趾行行,足下有數個球形肉墊,均等地承負著體重,形成貓類輕快的的步態。前足5趾,后足4趾,前足第一趾短而高,絕不觸及地面。各趾間被毛,例如漠貓、猞猁、雪豹等足下的毛長而硬,可覆遮足墊、隔離冰雪或熾熱沙地的刺激。趾端具爪,爪粗大,強而彎、極銳利。爪大多屬伸縮性,行走時可提起而不觸及地表。只有在速奔或捕獵時才伸出來。伸縮性爪,有兩對彈性韌帶,來起末端趾節,爪縮入爪鞘內。當貓變得激動時,屈肌縮短,連接末端趾節的肌肉收縮,使趾節彎向下,爪隨即伸出。亦有的種類,爪屬半縮性或不能伸縮。
本科動物為食肉類中最為特化的類群,其特點是牙齒數量減少,裂齒高度發達,上臼齒退化。小型直切門齒3/3。劍形強大犬齒,前后有齒尖隙,為咬合時容納犬齒處。3個上前臼齒,只有猞猁屬、兔猻屬為2枚。上臼齒很小。齒式:3·1·3(2)·1/3·1·2·1=28—30。在食肉目中,齒數最少。
裂齒發達,形大二齒峰高。上裂齒外緣3個齒峰,排成一直線。第1齒峰小而低,第二齒峰(前尖)高而尖,后尖略低,薄而成刀片狀。另在內緣前端具一低小的原尖,下裂齒僅有外緣的下前尖和下原尖,形成二葉刀片狀,組成外刃。而與上裂齒的前尖和后尖組成的內刃,上下交錯,形似銼刀狀對切。
小型的門齒借舌的支持,能從骨上刮下肉或撕裂小塊肉。長而有力的犬齒,用做深刺和殺死獵物。門齒、犬齒的咬合,并向上升起頭部可撕裂或拉曳肌肉。但對筋腱、韌皮則利用嘴角邊的裂齒來切斷。裂齒位置靠后,接近咀嚼,比其他牙齒更形有力,所以貓類的強力要切動作均后移至嘴邊。
舌的表面具小刺的薄角質層,刺尖朝后,舌和牙齒協同行動而類似帶刺的銼刀,可舐盡骨上余肉。
貓類頭骨特點為吻部短、顴寬較大,超過顱全長一半以上。頭骨輪廓近似圓形。鼻骨短,呈斜坡狀,前頜骨狹,上頜骨高而短。下頜骨亦短,冠狀突顯高。額骨部高聳,顴弓粗大,并向兩側強烈擴張,以附著和容納粗大的咀嚼肌。短的吻部,亦是加強和適應咬合動作的。多數種類具大型眼眶,額骨、頂骨均較寬。腦顱部近似圓形,人字嵴發達,失狀嵴明顯。頭骨上無翼蝶骨溝。聽泡高而膨大,鼓骨僅形成聽泡外緣,內有骨質隔,分聽泡為內外二部。
鎖骨小,發育不全,不與肩帶、胸骨相連接。雄性骨退化或僅有痕跡。雌性具2—4對乳頭。
貓類體表缺乏汗腺,在趾墊間、掌墊間、唇部、喉部、乳頭區和區等處均有發達的汗腺。脂肪腺很小,僅在上頜處。雄性在包皮處和尾上部部較為明顯。雌性有圍繞的脂肪腺和汗腺。雄性亦有腺,腺主要用來標記領域和用以吸引異性,
貓類分布廣泛,從熱帶樹林到沙漠荒丘、寒冷的草原和高原,但不見于無數的苔區和冰雪區。
趾行性,常以后足隨踏前足足印的步伐前進。貓類大多不是追逐者。通常無聲前行,用一短距離的猛沖來捕獲獵物。虎、豹等猛獸撲食、凌空長跳可達丈余之外。獅可跳躍6.5米。貓科動物身上的斑紋若襯以樹蔭背景,模糊整個形體輪廓,有利于潛行。此外,亦采用消耗多時的守候,以待動物進入其襲擊范圍之內。
感覺器官發達,具有靈敏的嗅覺,但不??孔穼ば巅E。而應用聽覺和視覺則更形重要。貓類聽覺很精細,能確定聲源方向。這種高度發展的能力,對于潛行、跳躍式撲獵頗為重要。
貓類所具有的圓眼,在比例上是食肉獸中最大者。在正常光照條件下、家貓和野貓有同樣敏銳的視覺。貓的視網膜包括有圓錐細胞、圓柱細胞。對家貓試驗可證明能區別顏色。貓類對短波光線的感覺,超過人類的六倍。對驟然的黑暗,貓眼睛亦比人類更能適應,調整的更快。小型貓類在強光下,可縮成近于直立的窄縫,而豹、虎大型貓類則呈小圓開孔。
在夜間,當光線射入貓眼所見到的反射光,是由于貓眼的透明視網膜色素層的特殊反射現象。這種現象在夜行性食肉獸中均可見到,而貓類則較顯著。
貓類頭部的頰髭(胡須)、眉毛和上臂下端的長而硬的剛毛,均與神經相通,司觸覺作用。胡須很重要,好似汽車頭的指示桿,在黑暗中可借以探尋可通過的路徑。
許多動物皆可被捕食,從小鼠以致超過猛獸自身重量的斑馬,水牛。亦捕食大小型鳥類、蜥蜴、蛙、魚類和無脊椎動物包括甲殼類和大型昆蟲等。但虎和大型貓類亦吃草,因食肉時常吞咽下較多的毛,在腸道內形成球狀,而草和其他植物物質可幫助解除毛球。
貓類多單獨棲息,每個動物均占有它自身的領域,即巡獵活動范圍。每一領域均被留居的動物做出種種標記。主要是以分泌物擦磨在石塊上、樹樁上、土墩或其他突出點上,或在該地排小便。而用爪抓搔過的樹木更是顯著性標記。
雄性領域大于雌性,幾個領域克重疊,兩性個體在交配、繁殖季節之外,常避免相遇。巢區主要是睡眠處和幼獸居處,多為空木或石縫等處。巢區是被強力保護著,而領域的大部分地區,并不以戰斗來保衛。當陌生的穿行者進入時,留居著嗅其鼻區和區,而后者常以潛行或發嘶嘶聲后逸去。
領域范圍隨種類的不同而大小相差不少。例如美洲獅的領域,其直徑可達80公里。華南虎領域約10公里。
多數貓類每年產1—2仔,較大種型種類約2—3年繁殖一次。妊娠期2—4個月,產仔數為1—6只。出生仔閉眼而無活動能力,但身上具毛病現斑紋。幼獸12—15個月達性成熟。
自1758年雙名制記載以來,貓科分類頗早。晚近Pocock(1917)把貓科劃分為三亞科。即貓亞科(Felinae)、豹亞科(Pantherinae)和獵豹亞科(Acinonychinae)。
貓亞科,即典型貓類,絕大部分為小型種類。其特點是緊接顱骨下方而連接喉頭的舌骨,骨化完全,亞科以下分列為13個屬。
豹亞科,即大型貓類,舌骨骨化不完全,舌骨下部分具有或長或短的腱,有2屬。
獵豹亞科,舌骨和貓亞科相似,但爪不能伸縮,僅1屬。
各種貓類其本身具有一定特殊性,貓科動物不論體型、毛色和斑紋的區別如何打,它們的頭骨彼此間似有相似的一致性。貓科內分類上的不一致,表現在屬一級的劃分上多寡不一。Allen(1938)曾記載我國部分貓科動物為9種,分隸2亞科、2屬、7亞屬。Pocock(1939)記全印度貓類為16種,分3亞科、10屬(與我國相同種達11個)。Hobhkob(1956)記蘇聯12種貓科動物,除獵豹外,均歸入貓屬,下列10亞屬(與我國相同種8)。最近Grzinmek(1975)根據形態和行為列全世界貓科動物為貓亞科和獵豹亞科。在貓亞科內分為2族,即貓族(Felini)和豹族(Pantherini)。
貓族或稱小型貓類,具有完全骨化的舌骨(圖III-3)。它們在呼氣和吸氣時,能發出嗚嗚的貓叫聲,而不能發出象豹族那樣的怒吼聲。吻端的鼻墊,覆蓋范圍大,沿鼻孔的上緣仍為鼻墊的裸區,鼻頂部的毛并不擴及鼻孔上緣(圖III-4)。爪屬伸縮性,爪鞘內側不如外側發育完好。小貓類能用前足,從耳后向前在較大部位上理正毛被。除云豹一種外,所有小貓類在進食時,蹲伏在獵物上,并不臥下,通常用前足按住食物。臥下休息時,前肢自腕關節處均掩蓋在前半身之下。尾通常盤繞在身體近旁。只有云豹在休息時才伸展開前肢。
全世界貓族被劃分為15屬28種,小型貓類體均較小,熟知種類為家貓。在強光下,瞳孔呈紡錐形,耳背面單一毛色,尾末端永為黑色。
豹族或稱大型貓類,全世界2屬5種。具不完全骨化的舌骨,舌骨中部具有彈性軟骨腱。獅的彈性腱長15厘米,可拉長到20-23厘米。大貓類能怒吼,但也吸氣時發聲,僅在呼氣時發嗚嗚聲,只有雪豹例外,呼氣和吸氣均能發出類似小貓類的嗚叫。吻端裸部區覆蓋面積小,鼻頂部的毛擴及鼻孔正上方。大貓類的理正毛被活動,只限于舐和摩擦鼻部和前足。爪鞘發育完全。雪豹似小貓類,蹲伏在食物上進食。而全部大貓類臥下進食,它們并不用前足把持著食物。小貓類用臼齒切割下肉塊,而大貓類用門齒、犬齒和臼齒銜住肉,向上急動頭部,撕咬下來。當大貓類休息時,前足向前伸直,尾向后直伸。瞳孔收縮時呈小圓孔。
我國產油貓科動物13種,隸于2族6屬。貓屬和豹屬的不少種類均為廣泛分布,其中漠貓為我國特產中。云豹屬、原貓屬分布于長江流域以南各省。雪豹屬,猞猁屬和兔猻屬分布于黃河流域的北方諸省和青藏高原地區。
全世界現代生存的貓類,只有獵豹在其自身范圍內,形成的趨同線。在地質上最早的貓類象貓行屬(Aelurogale)和始貓屬(Eofelis)。它們是屬于偽劍齒虎亞科(Nimravinae)的。發現于亞洲的上第三紀地層。同亞科的偽劍齒虎亞科(Nimravinae)亦發現于漸新世到中新世的北美洲,它們之所以稱為偽劍齒虎,緣于該亞科在地質上的最近的各屬,象漸新世的恐齒貓屬(Dinictis)和上新世的偽劍虎屬(Nimravides)等,都具有一個延長的上頜犬齒,類似真正的劍齒虎及劍齒虎亞科(Mschairodontinae)而得名。興起于上第三紀偽劍齒虎類的偽貓行獸屬(Pseudaelurus)是包括了近代貓類和已滅絕的真劍齒虎類的祖先類型。而獵豹是例外的。在貓亞科內,基于行為和舌骨形態構造的不同而分為2族。其中貓族是地質上較老的貓類;豹族是從貓族進化而來的。小貓種類,第一次發現于更新世初期的堆積層。美洲獅和云豹并非豹族,它們是貓族中體積較大的小貓類。云豹則與產生豹族的祖先類群緊密關連著。
貓類的進化為犬齒變小,但齒型改變則很少。以靈巧來追逐快速動物的過程中,貓類成功地一直生活到了現代。貓類在類型上是非常一致的,但在體型大小和生活習性上則存在著很大的不同。
在第四紀即更新世時代,我國著名化石產地,北京周口店對中國猿人的系統發掘,即在距今15-50萬年的更新世中期,貓類化石除劍齒虎外,即為現存種的虎、豹、豹貓和獵豹等。在公元前約1500年的安陽股墟的哺乳動物群,僅有虎豹等。
[編輯本段]演化
已知現今世上有38種貓科動物,它們都源自一千八百萬年前的一個共同的祖先。這些物種源自於亞洲,且經由陸橋散布至各洲去。根據發表在《科學》上,由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的Warren Johnson和Stephen O'Brien對粒線體基因和細胞核基因所做的研究,確定了貓的祖先在利用白令陸橋和巴拿馬地峽做了至少10次洲至洲的遷徙(雙向)之間,演化出了八個主要的世系。其中,豹屬是最古老的,而貓屬則是最年輕的。他們估計大約百分之六十的現存物種是在最近的一百萬年內演化出來的。大多數的貓科動物有18或19個染色體倍性。新世界(中南美)中的貓有18個染色體倍性,這可能是導因於兩個較小的染色體結合成了一個較大的染色體之故。
在此發現之前,生物學家大多不能由化石的記錄中建立出貓的分類樹,因為不同物種的化石看起來都很相似,主要是尺度上的不同。
貓科動物最親近的親戚被認為是麝貓、鬣狗和獴。所有的貓科動物都有一種基因異常,使得它們嘗不到甜味。
貓科動物有什么特點
貓科動物占據和貓科類似的生態地位,比較多樣化,多數犬齒比較發達。那么貓科動物有什么特點?
1、 多數貓科動物善于隱蔽,用伏擊的方式捕獵,身上常有花斑,可以與環境融為一體。
2、 所有的貓科動物都有一種基因異常,使得它們嘗不到甜味。
3、 貓科動物有敏銳的聽力,能聽到人類很多聽不到的聲音。
4、 在昏暗的光線中,它們的視力比大多數動物都要好。
5、 所有的貓科動物都有靈敏的嗅覺。
6、 貓科動物的胡須或觸須是精密的觸覺器官。
7、 貓科動物的內耳由骨性的、充滿淋巴液的半圓型通道構成,它通過復雜的機制來維持身體的平衡,并通過這種機制而不是尾巴使得它們在下落時安然落地。
關于貓科動物有什么特點的內容就到這了。
貓科動物的特點是什么
貓科動物的特點之一是它們擁有非常敏捷的身體和靈活的爪子。這些特征使得貓科動物能夠迅速地切換方向、跨越障礙物、攀爬樹木等等。無論是在狩獵、逃離天敵,還是在日常生活中的跳躍和奔跑,這些優越的生理特點都能為它們提供優勢。
貓科動物還擁有非常優秀的聽力和嗅覺。它們的耳朵和鼻子是非常靈敏的,可以幫助它們發現極其微小的聲音和氣味。這些特點在獵食中尤為重要,它們可以通過在黃昏或夜晚聽到聲音和嗅到氣味來發現獵物。此外,這些優良的感官能力還使它們更容易察覺危險,更好地適應環境。
貓科動物還具有而神秘的性格。它們善于獨處,且通常對人類保持距離,這使得它們顯得神秘且具有吸引力。它們的個性有時會被人誤解為酷熱冷漠,實際上它們僅是因為天生孤獨而顯得。與此同時,它們也非常狡猾和聰明,懂得從自然中獲取所需的一切。這些特點使得貓科動物在人類的眼中非常迷人,成為了很多人喜歡的寵物。
貓科動物的特征?
貓科動物包括小型至大型的不同大小的食肉獸類,全世界共有大約38種,分布于除南極洲、大洋州、馬達加斯加和其他一些海洋性島嶼外的世界各地,尤其是熱帶、帶地區種類最多,是食肉類動物中占有首要地位的一個類群,種類繁多,分布廣泛,與人類的關系也十分密切。
貓科動物的外形均與家貓相近,十分勻稱。頭圓吻短,眼睛大而圓,瞳孔直立,耳朵小,而呈圓形或尖形。牙齒的數目減少,只有28-30枚,但很多牙齒的形狀變得很強大,同時連帶著上下頜骨也變得短而粗壯,而控制頜骨的肌肉及附著的顴弓也變得更堅強有力。門齒較小而弱,上下頜各有3對,主要作用是啃食骨頭上的碎肉和咬斷細筋。犬齒長而極為發達,最為突出醒目,而且還與附近的門齒及前臼齒之間保持相當的空隙,是主要的武器,用來殺傷或咬死獵物,由于前后有間隙,因此能咬得更緊,貫穿得更深。上下4枚犬齒相合,好比4支尖交錯一般。臼齒只有1對,上臼齒退化,都是非常弱小,而且被壓縮到內側,但是下臼齒則很堅強發達。裂齒強大,又有兩三個特別銳利的齒尖,上下交錯,形如剪刀,可能咬穿最硬厚的牛皮或割裂最堅韌的獸肉。裂齒位置靠后,接近咀嚼肌,所以它們的強力咬切動作均后移至嘴角。
貓科動物全部感覺器官都高度發達,視覺、聽覺、嗅覺都好,而且觸須又多又長,特別是棲息于森林中的種類,與此相關聯的是大腦非常發達。具有靈敏的嗅覺,但不??孔费巅E。而應用聽覺和視覺則更形重要。貓類聽覺很精細,能確定聲源的方位。這種高度發展的能力,對潛行、跳躍式撲獵頗為重要。眼睛大而圓,在比例上是食肉動物中最大的。瞳孔富于伸縮性,在夜間能充分放開,以便最大限度地吸收光線,而在光線強烈時,小型種類的瞳孔可以縮成一條狹線,大型種類則以可縮成小圓孔,借此避免眩耀,所以既能看清黑暗中的物體,也能看清強光下的物體。視網膜包括有圓錐細胞、圓柱細胞,能區別顏色,對短波光線的感受,超過人類的六倍,所以對驟然的黑暗,貓眼睛亦比人類更能適應,調整的更快。在夜間,當光線射入眼睛所見到的反射光,是由于透明視網膜色素層的特殊反射現象,這種現象在夜行性食肉獸中均可見到,而貓類則較顯著。觸須、眉毛和上臂下端的長而硬的剛毛,均與神經相通,司觸覺作用,尤其是觸須,就象汽車頭上的指示桿,在黑暗中可借以探尋可通過的路徑,所以在茂密的森林中夜間活動,比在草原中更需要觸須的幫助。舌頭的主要功用不是司味覺,因為它們的味腺小而不發達,而且進食的時候狼吞虎咽,好象也不太需要品嘗滋味,但是舌上有又多又密的舌刺,為其他食肉類所少見。舌刺的尖端朝后,屬于角質,很硬,其功用是把骨頭上面的余肉食干凈。在正常光照條件下、家貓和野貓有同樣敏銳的視覺。
貓科動物的身體和四肢長短適中,體型瘦削,但肌肉發達,結實強健。頸部粗短,以便承受頭和牙齒的猛烈咬嚙動作而引起的震動。四肢較短,但粗壯而沉重。趾行性,前肢5趾,但拇趾高而小,后肢四趾,所以著地的腳印前后都只現出四趾。除獵豹外,爪均彎曲銳利,能伸縮,而且有爪鞘的保護,靈活的各趾與能伸縮的利爪相結合,有兩對彈性韌帶,拉起末端趾節,爪便縮入爪鞘內。當屈肌縮短,連接末端趾節的肌肉收縮,使趾節彎曲向下,爪隨即伸出,這樣既可以避免趾尖磨鈍,又免得觸地出聲,使四肢,特別是前肢成為完善的捕食器官,其功用為抓攫、撕裂和打擊,作為一項攻擊的武器,爪的作用尚先于齒,即必須先用爪抓著獵物,然后才能用牙去咬。不同的種類攻擊的方式及姿態均不盡相同,而且與目標的大小、實力及當時的情況(靜立、行動、位置、時間等等)都有關聯。有時是跳到獵物背上,以兩掌抓著它的頸部和吻部,猛力把它的頭扭轉甚至擰折;有時是由下面抓著獵物的喉嚨,撕裂或按在地上悶死;有時是在抓住之后,用犬齒咬斷頸椎;甚至有時只需猛力一掌,就把獵物的頸部擊折了。它們在行走和奔跑都采用趾行性,跖不著地,因此重心向前,特別輕捷而富于彈力,跳躍的能力也遠遠超過其他食肉類動物。著地的是各趾的趾墊和掌中的肉墊,所以悄無聲息,這也是其采用埋伏和奇襲等特殊的獵食方式所必需的。
貓科動物在線條上一般顯得非常優美悅目,全身毛被密而柔軟,有光澤。體色由灰色到淡紅、淺黃以至棕褐色,在食肉類中是毛色絢麗的類群。在毛色和花紋方面則有很大變化,有的有斑點(如豹和雪豹),有的有斑紋(如虎),有的兼具斑點、斑紋(如虎),有的則完全沒有花紋或者花紋極少(如獅、美洲獅),這些都與它們的生境具有密切的關系,但是毛色和花紋也不全是取決于保護色的作用,其他因素還包括棲息地的溫度、濕度、光線等,溫度高、濕度大及森林中光線微弱,毛色通常較深,反之,如果溫度低、陽光充足、氣候干燥,毛色就會變淡。貓科動物的尾巴粗細一致,除少數種類外,均比較長,末端鈍圓。
貓科動物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中,有獰貓、云豹、虎等20種被列入附錄I,其余所有種均被列入附錄II。我國將云豹、豹、虎和雪豹4種列為國家I級保護動物,猞猁、草原斑貓、荒漠貓、叢林貓、兔猻、金貓和漁貓列為II級保護動物。
小貓眼睛腫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眼睛里有異物,如沙子、沐浴乳、頭發等,這些物質進入眼睛會造成刺激,引起眼睛紅腫發炎。還有可能是因為細菌、病毒感染引起的眼睛紅腫。也有可能是被蜜蜂叮咬,觀察貓咪眼睛周圍是否有傷口。
應該先觀察嘔吐物的顏色,作出簡單的判斷。引起小貓咪嘔吐的原因較多,常見的原因有暴飲暴食,患有腸胃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等。其次,若是腸胃疾病引起的,比如胃炎,吞食異物。最后,是病毒引起的嘔吐的話,需要合理服用抗病毒藥物、增加免疫力的藥物。
小貓叫的原因有幾種情況,可能是因為饑餓、緊張害怕、身體不適、發情等原因。首先,貓咪饑餓的時候會一直叫。其次,貓咪到了新環境或受到驚嚇,感到緊張害怕。最后,貓咪受傷、患有疾病導致身體疼痛也會一直叫。
貓咪都是比較粘人的,一般的品種貓比本土貓會更溫和、粘人一些。比較粘人的貓咪有布偶貓、藍貓、金吉拉、銀漸層貓咪、加菲貓等。其實只要主人和貓咪多加相處,和它們多玩耍、多抱抱它們,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不論什么品種的貓咪都會特別黏主人的。
導致貓咪晚上一直叫的情況有很多,比如寒冷、饑餓、害怕等。需要注意室內溫度,給貓咪保暖,給貓咪按時按量喂食,到新環境時,多和貓咪玩耍,促進感情。如果貓咪是剛好處在發情期,那么晚上叫也是正常的情況。主人可以將其配種,滿足生理需要。
貓咪出現舔舐到體外驅蟲藥的情況,可能會造成嘔吐、流口水等癥狀。舔舐大量驅蟲藥的話,會引起中毒,這時可以喂食貓草催吐,給貓咪清洗口腔。情況嚴重時,建議立馬去寵物醫院治療。
貓咪是可以吃鹽的,少量的鹽分可以調節貓咪的食欲,促進腸道消化。但是不建議多吃。大量食用鹽,會增加貓咪的腎臟負擔,可能還會引起結石等疾病。
貓咪大概十至十五天就能睜開眼睛。剛睜眼的貓,眼睛是天藍色的。這是正常的顏色,隨著年齡的增長,眼睛顏色也會發生變化。貓咪幼崽是比較脆弱的,要避免強光照射貓咪,影響貓咪眼睛的發育。
地址:江夏大道鴻發世紀城東門14號樓103號門面
電話:027-87988580
地址:中山大道797號長青廣場商務中心1層A座
電話:13397153577
地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光谷一路城市之光24-2門
電話:027-87002324
地址:中南二路22號奧山創意街區5號樓獨棟
電話:13377857323
地址:關山大道金地太陽城A棟C-8號
電話:18971692583
謝先孝主治醫師
擅長犬貓傳染病治療,消化內科疾病診療,細胞學檢查和犬貓常規外科手術。
陽炳中執業獸醫師
擅長大小寵疾病
黃家豪住院部主管
擅長麻醉學、常規外科手術
張雨龍高級助理
擅長貓科行為學、鼻腔疾病、內分泌疾病
陶虹宇藥房主管
擅長藥物代謝動力學、實驗室檢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