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身上本來是會攜戴許多人畜同患的沾抱病病源的,包羅許多人都格外懼怕的狂犬病,本來這些沾抱病主人只消按期干佳疫苗,實足是不妨防止的。小編便為你歸納了一些寵物身上罕睹的人畜同患的沾染性疾病,主人們也萬萬不要輕視了。
人畜同患沾抱病當前都能經過疫苗等辦法獲得防止
一、狗狗沾染疾病 狂犬病病毒的重要宿主是野靈巧物,但是人類感受的狂犬病病毒重要由犬、貓攜戴和傳布。須要注沉的是,好像健壯的犬也會攜戴病毒傳布狂犬病。人患狂犬病湮沒期是非紛歧,短到5天,長到19年大概更長,普遍為1—3個月。病毒的毒力強大概者侵犯量大、傷口靠攏頭部,大概年輕體弱者,其湮沒期均相對于較短。發病後的典范癥候是“懼怕擔心,焦躁失眠,對于聲、光、風等刺激敏銳而有喉頭收縮感”,民間也喊“恐水癥”。 犬患狂犬病於發病初期有行動轉變、尾巴下垂、無精力、進食少、對于主人冷漠等。約2日後加入激動狀況,吠喊聲轉變,亂竄,步行時矮頭夾尾直走,常忽然咬人和亂咬其余動物,吞噬異物,不認熟人,舌頭伸出,洪量流涎,後啟展為後肢麻木,死於呼吸核心麻木。從發病至犧牲約3-7日。 兩、貓咪沾染的疾病 1、弓形蟲病:貓體內易寄生弓形蟲,人被沾染後,可有發熱、渾身無力、眼結膜炎、肌肉酸痛、閉節痛、淋巴腫大等癥候,女性在懷胎時抱病,則會禍及胎兒,引導嬰兒發育非常 格外,涌現腦積水、小頭反常、小眼球、意識大概疏通妨礙等。 2、貓爪病:貓還可引起“貓抓病”,展現為人被貓大概狗抓傷大概咬傷後,1~2周內涵抓(咬)傷的部位四周會涌現不痛丘疹,會涌現淋討佳腫大且部瓦解膿。 三、養鴿子要擔心肺炎 鴿子身上戴有不少真菌,如新式隱球菌等。當人與鴿子親密交觸後,新式隱球菌經過呼吸講加入人體,在肺部引起炎癥,故病人有發熱、咳嗽、吐痰、胸痛等癥候及氣喘等展現, 對于因交觸鴿子而以咳嗽、氣急等啟始的病征,醫生稱之為“飼鴿者肺炎”。假如隱球菌引起腦膜炎則會形成更嚴沉的後果。 四、養寵物防止疾病注沉事項 為躲免人寵同患疾病,最先在購置寵物時便要把佳“品質”閉。寵物從表面瞅,該當精力平常,肛門四周乾潔,身上不跳蚤、蝨子等體表寄生蟲,皮膚乾潔、無膿皰、濕疹、掉毛等局面。救幫流落動物則須要幫幫他們干佳體內體外的驅蟲處事。 寵物應按期干健壯查瞅、打針防疫針,如許不妨防止許多沾抱病的爆發。按期給貓狗等寵物即時沐浴,消毒蕩滌食具、睡具,盡管不要讓寵物加入寢室,更不要與寵物同寢。一朝被貓、狗、鼠類咬傷,應在24小時之內,到衛生防疫站打針狂犬疫苗。除此除外,還應防患於已然,按確定保持給寵物按期打針疫苗。
寵搜網誠征特出稿件:投稿指南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人獸共患病的種類
人獸共患細菌性傳染病
結核病、炭疽、布魯氏菌病、鼠疫、鏈球菌病、大腸桿菌病、沙門氏菌病、萊姆病、軍團菌病、幽門螺桿菌病、空腸彎曲菌病。
人獸共患病毒性傳染病
瘋牛病、艾滋病、禽流感、埃博拉出血熱、尼帕病毒感染、亨德拉病毒病、輪狀病毒病、漢坦病毒感染、狂犬病。
人獸共患寄
生蟲病:
旋毛蟲病、隱孢子蟲病、賈第蟲病、埃立克體病、。
其他共患傳染病 寵物引起的人獸共患感染性疾病
(一)寵物犬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1.犬咬傷犬咬傷多發生在夏季和平時的周末。手部咬傷約占犬咬傷的一半,咬傷頭頸部占15%,下肢及腳咬傷占20%,上肢咬傷占15%。從咬傷的程度看,60%為單純的局部犬牙咬傷,10%為撕裂傷,另30%為前兩種并存的復合傷。從犬咬傷者感染傷口分離出的常見需氧菌有巴斯德菌屬(50%),鏈球菌屬(46%),葡萄球菌屬(46%,半數為金葡萄球菌)及奈瑟菌屬(16%)。常見厭氧菌有梭菌屬(32%),類桿菌屬(30%),卟啉單胞菌屬(28%),普氏菌屬(28%)和胨鏈球菌(16%)。
2.狂犬病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世界上每年報告死于狂犬病者約55 000 人,主要發生在亞洲和非洲地區的發展中國家。在發達國家,對流浪犬實行嚴格管理,寵物犬也普遍接種過狂犬病疫苗,因此與犬相關的狂犬病 病例相對起其他人犬共患疾病比較少見,報告的狂犬病主要是經浣熊、狐貍及蝙蝠等野生動物傳播。但在發展中國家,狂犬病主要傳染源是病犬,人狂犬病由病犬傳播者約占80~90%。我國解放后由于采取各種預防措施,狂犬病發病率曾明顯下降。但近些年因養寵物犬的家庭逐漸增多,而各種預防措施未能及時跟上,因此發病率有上升趨勢,每年死于狂犬病約2000 人,死亡人數在法定傳染病中居第二位。家犬密度大的地方狂犬病多發,如廣東、福建、江蘇等地區。本病全年都有發生,但冬季發病略少。患者以接觸家犬或野獸機會多的農村青壯年和兒童居多。
3.經犬感染的腸道傳染病
(1)賈第鞭毛蟲病藍氏賈第鞭毛蟲,一種鞭毛狀的寄生性原蟲,是世界范圍內腹瀉的重要病因,能引起犬和人類等哺乳動物的腹瀉。此病經糞-口途徑傳播,人感染后的臨床表現為乏力、腹脹,腹瀉氣味的大便。糞便檢查可以確診,甲硝唑治療有效,但仍可復發。
(2)棘球蚴病(包蟲病)細粒棘球絳蟲可寄生于犬的小腸,其蟲卵通過糞便排出。在適宜的氣候條件下,蟲卵可存活1 年。人類經食入蟲卵而感染,成為其中間宿主,主要累及肝臟(60%)和肺(25%)。一旦棘球囊破裂,可引起過敏性休克,重者可死亡。治療以手術切除棘球囊為主,輔以阿苯達唑等藥物。多房棘球蚴病(泡型包蟲病)主要累及肝臟,因其可向肝臟周邊部位浸潤,甚至轉移至肺和腦部,又稱為“惡性包蟲病”。主要采取手術切除的治療方法。
4.經犬傳播的蜱虱媒介傳染病犬埃立克體病是由嚴格細胞內寄生的埃立克體經蜱為媒介所致的疾病。犬可以成為多種埃立克體的宿主,包括犬埃立克體及一組埃利希體(分別與人單核細胞性埃立克體病、人粒細胞性埃立克體病及狗全血細胞減少癥有關)。我國已經發現的犬埃立克體有犬埃立克體和扁平埃立克體兩種。臨床癥狀包括發熱、體重嚴重減輕、流鼻血和腹瀉帶血等。白細胞和血小板計數同時下降是我國犬埃立克體病的特點,嚴重的病犬常因廣泛性出血或繼發感染而死亡。犬與人之間立克體病的傳播具有潛在可能。人的感染主要經蜱的叮咬,臨床表現有發熱、頭痛、寒戰及乏力,伴有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和肝臟酶學異常。四環素和多西環素治療有效。
(二)寵物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1.貓咬傷
貓咬傷能將一系列疾病傳播給人。被貓咬傷的通常是貓的主人,婦女占72%,往往在其撫弄貓時被咬傷。貓咬傷大多較輕,就診時非化膿性蜂窩織炎最為常見,但傷口也可能發展為化膿性蜂窩織炎,甚至形成膿腫。貓的牙齒小而尖,傷口容易累及手部的骨、肌腱和關節,導致骨髓炎、肌腱炎和化膿性關節炎。
貓咬傷創口分離出的細菌主要是貓口腔正常菌群。巴氏桿菌屬見于75%的病例,其中多殺巴氏桿菌和敗血巴氏桿菌分別占54%和28%。這兩種細菌易引起較嚴重感染,有可能發展至菌血癥和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其他常見的需氧菌有鏈球菌(46%)、葡萄球菌(35%,但金葡萄球菌僅4%)、奈瑟菌、摩拉克(35%)及棒狀桿菌屬 (28%)。厭氧菌見于63%的病例,一旦存在,往往形成嚴重感染或膿腫。
2.貓抓病
貓抓病呈全球性分布,在溫帶地區秋冬季多發,經貓抓咬或經貓蚤傳播。病原體是巴爾通體。一般在暴露后一周,25~60%的患者出現原發損傷處的丘疹,有的形成小皰并結痂。約2 周時出現疼痛和局部淋巴結腫大。半數病例局部淋巴結病變為唯一臨床表現,常持續3 周左右,而后自行緩解。也有約15%的病例出現局部化膿。伴隨癥狀有疲乏無力、發熱、皮疹、腮腺腫脹以及癲癇發作(﹤1%)。其他表現有眼肉芽腫、結節性紅斑、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和骨髓炎。免疫虛損患者特別是HIV 感染者感染巴爾通體后常表現為桿菌性血管瘤,為酷似卡波濟肉瘤的紫色皮損或為無色的皮下結節。
3.經貓傳播的腸道傳染病
貓容易感染沙門菌,常見的感染途徑是經食物,尤其是未煮熟的肉、魚或被污染的水。貓能從糞便中排出大量沙門菌,此外貓的皮毛也可能被污染而成為傳染源。 貓已確定為弓形蟲的宿主,每天可從糞便排出數百萬的卵囊。人可能由于清掃貓窩或接觸被貓糞污染的泥土而感染。糞便中剛排出的卵囊不具傳染性,但在土壤中當氣候溫度條件合適時,2-3 天就形成孢子,且能保持傳染性達1 年之久。
4.與貓直接接觸獲得的傳染病
家貓可在其皮毛上帶有各種皮霉菌,也能被其飼養者所感染。具長毛的貓高達90% 帶有犬小孢子菌。暴露人群中50%會有癥狀及體征,如癬和頭癬。分離到的其他病原體還有絮狀表皮癬菌,小孢子菌屬和毛癬菌。 貓的皮霉菌感染常表現為斑禿甚至鱗屑狀皮炎。
(三)寵物鳥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1.鸚鵡熱
無論是家鳥、野鳥還是鸚鵡,鳥兒都可以攜帶鸚鵡熱衣原體,所有攜帶該病原的鳥類都可以使人感染。因此本病應稱為鳥疫更確當。人經鳥而感染的,多表現為呼吸道癥狀。也有人傳染人的報告,但很罕見。當呼吸道癥狀較輕時,往往未被診斷。即使發生了肺炎,診斷的確定也需要感染急性期與恢復期血清抗體效價有4 倍以上升高。臨床上對疑似病人,應予經驗治療。如有病鳥接觸史,應高度懷疑本病。鸚鵡熱肺炎時病情較重,常有高熱、寒戰,肺部有大葉性炎癥病變,咳膿痰,但痰涂片沒有異常發現,因鸚鵡熱衣原體在革蘭染色時不著色。
2.隱球菌病
新型隱球菌能在鴿糞中存活。血清學檢測發現,信鴿愛好者比一般人群的感染率高,但患病率并不高。進一步觀察發現,輔助性T 細胞缺陷者容易發病。新型隱球菌感染常先表現為呼吸道感染,但隨后可播散至多種組織器官,包括中樞神經系統。如不及時治療,死亡率可高達59%,存活者可留有后遺癥。
(四)其他寵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1.鼠咬熱
小螺菌和念珠狀鏈桿菌是鼠咬熱的病原體。由小螺菌引起的小螺菌世界各地均有報告,但以亞洲地區多見。其臨床表現主要是紅或紫色的斑塊狀皮疹伴有發熱。在發熱時,原本愈合的鼠咬創口可能再度發炎。確診需要專門實驗室來檢驗認定。念珠狀鏈桿菌引起的鼠咬熱除由鼠咬傷引起外,還有由于奶制品和水污染而引起的暴發流行。臨床表現為發熱伴皮疹(斑丘疹或瘀點),肢端多見。較常見的還有大關節炎,也有可能出現局部膿腫和心內膜炎。
2.馬爾尼菲青霉病
馬爾尼菲青霉菌常由竹鼠攜帶,在東南亞和我國華南地區呈地方性流行。人感染后表現為肉芽腫性病變,類似于肺結核,但皮膚損害很常見。免疫虛損宿主更易感染。
3.淋巴細胞脈絡膜腦膜炎
淋巴細胞脈絡膜腦膜炎病毒通常由鼠類攜帶。人在接觸鼠類的尿、糞或唾液等后感染,臨床可以無癥狀,也可以有流感樣綜合征或腦膜炎。流感樣綜合征“痊愈”后又以腦膜炎而“復發”。也有報道合并炎、腮腺炎和血小板減少癥。如腦脊液中分離得病毒或恢復期血清抗體滴度較急性期上升4 倍以上,均可作出診斷。
四、寵物以外動物引起的人獸共患感染性疾病
對臨床醫生來說,在人獸共患感染性疾病疑似病人的鑒別診斷過程中,往往首先想到比較熟悉的寵物相關疾病,而不易想到不熟悉的家畜或野生動物相關疾病。但寵物以外動物引起的人獸共患感染性疾病在臨床和流行病學方面都有重要意義。要以接觸史為切入點,從最熟悉的動物、最常見的病原體著手,不斷提高對寵物以外動物引起的人獸共患感染性疾病的認識及診斷水平。
家畜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這里所指的家畜主要指食草類動物如:牛、羊、豬、馬等。
1.細菌感染
羊可以傳播馬耳他布氏桿菌病;牛能夠傳播流產布氏桿菌病;家豬和野豬都能傳播豬布氏桿菌病。羊和牛可以使人患上皮膚炭疽、吸入性炭疽和胃腸型炭疽。在有些地方,水牛和其他牛一樣可以傳播人炭疽。動物制品也能造成炭疽流行,一百多年以前就發生過用動物毛發制成發梳而導致皮膚炭疽的病例。
大腸埃希菌O157:H7經常存在于牛腸道內。人食用了未煮熟的牛肉而感染該菌是最常見的原因。但也可因食物被動物糞便污染而導致感染。
牛能感染結核分支桿菌,牛型分支桿菌感染常見于屠宰工人。
豬鏈球菌,特別是2 型豬鏈球菌,是亞洲等地區接觸豬的工人導致菌血癥和腦膜炎的常見病因。豬還能傳播鉤端螺旋體病,牛、羊也是本病潛在的傳染源。豬還可能是人感染多重耐藥的鼠傷寒沙門菌(噬菌體104 型)的傳染源。
2.病毒感染
豬和馬以及許多哺乳動物是甲型流感病毒的宿主,這些動物在流感流行病學方面的意義越來越受到重視。
尼帕病毒曾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引起人病毒性腦炎的流行。該病毒先引起豬的感染和發病,再傳播到人。現已查明,該病毒的天然貯存宿主是蝙蝠。
豬和人之間的異種器官移植的開展,引起人們對由豬的內源性豬逆轉錄病毒感染人類并致病的擔憂。有資料表明,部分此類病毒能夠在人的細胞系中增殖,而且在實驗研究體系中出現了導致宿主免疫功能缺陷的可能。因此,要警惕豬逆轉錄病毒在其非自然宿主,如免疫功能缺陷者、實體器官以及移植物受者體內被激活而致病的危險。所幸的是,如今用來移植的豬心臟瓣膜在經常規消毒處理后可以消除豬逆轉錄病毒的感染性。
3.寄生蟲感染
1993 年在美國威斯康辛州曾發生過由于公共水源受到污染而導致4000 余人隱孢子蟲感染的暴發流行事件。羊的棘球絳蟲病可以通過間接方式傳播給人,即犬吞食了病羊的內臟,然后從糞便中排出感染性蟲卵,再使人感染。已有人感染豬蛔蟲的報告。
人進食了未煮熟的豬肉可以感染豬囊蟲病。旋毛蟲病較常見于進食未煮熟的豬肉,也可見于進食不熟的馬肉。進食未煮熟的牛肉可以感染牛肉絳蟲病。進食未煮熟的羊肉或飲用污染了的羊奶,均可能感染弓形蟲。
4.皮膚真菌感染
動物傳播到人的皮膚真菌感染包括,從牛到人的牛發癬菌病和從馬到人的馬發癬菌病,等等。
蝙蝠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蝙蝠能夠通過叮咬、抓傷或被動吸入含有其唾液的氣溶膠而傳播狂犬病。除此之外,蝙蝠還可傳播歐洲蝙蝠狂犬病毒-1、歐洲蝙蝠狂犬病毒-2 和報道的澳大利亞蝙蝠狂犬病。經蝙蝠傳播的狂犬病常常沒有被咬傷的證據,很可能存在未察覺的咬傷或未意識到的與蝙蝠唾液等分泌物的接觸。因此,在下列情況下,相關人員應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接種狂犬病疫苗:①人睡覺醒來時發現房間里有蝙蝠;②有幼兒居住的房間里發現有蝙蝠;③意識不清或智障人員生活的房間里發現有蝙蝠。蝙蝠和狗還是尼帕病毒和亨德拉病毒等副粘病毒的貯存宿主。
非人靈長類動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已從非人靈長類動物分離出多種病原體,包括人的病原體。能傳播到人的病原體包括細菌(志賀菌、沙門菌)、分支桿菌(結核分支桿菌)、病毒(甲型肝炎病毒)、寄生蟲(溶組織阿米巴)及真菌(發癬菌)等。
值得引起注意的是那些通常不被認為是人類病原體,而實際上對人體有毒力的致病微生物。有分子水平的證據說明,HIV-1 是來源于黑猩猩的病原體,HIV-2 則是來源于白眉猴的病原體。自然界有許多種猴免疫缺陷病毒(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SIV),其中有的可能會通過接觸等方式使人類感染。在實驗室意外感染SIV 的事件已有發生。要警惕獼猴皰疹病毒-1 通過咬傷、抓傷或接觸其唾液而導致人的致命染。如今推測,不同種動物來源的和不同基因型的病毒對人的致病性不同。開展與獼猴有關研究工作的單位要落實預防措施,并能治療獼猴皰疹病毒-1 的感染,同時,還要與有條件分離獼猴皰疹病毒-1 或檢測其血清抗體的實驗室保持有效聯系,隨時可以進行必要的檢測。
屬于絲狀病毒科的馬爾堡病毒和埃博拉病毒能夠引起人類和非人靈長類動物的嚴重出血性疾病,病死率較高。馬爾堡病毒可能是由非洲綠猴傳播的。這兩種病毒的自然界貯存內宿主是什么,病毒又是如何傳播到人的尚不清楚。
猴痘病毒見于非人靈長類動物以及非洲的松鼠,可以感染人,臨床類似于天花,且可發生人與人之間的傳播。
其它動物引起的人獸共患感染性疾病
重點介紹嚙齒動物有關的疾病。鼠蚤能傳播鼠疫桿菌引起人的鼠疫。很多嚙齒動物是鼠疫桿菌的貯存宿主。土拉桿菌在自然界廣泛存在,多種嚙齒動物能夠將其傳播到人引起土拉桿菌病。人的皮膚黏膜接觸到有感染性的嚙齒動物如鼠的尿液等,可感染鉤端螺旋體病。從鼠糞中分離的沙門菌血清型與病人體內分離的十分相似,而鼠又經常出沒于人的住所、餐館和食物加工場所,因此很可能人的沙門菌感染中有一部分是鼠源性的。許多蜱傳回歸熱常以嚙齒動物為病原的貯存宿主,如萊姆病、人粒細胞埃立克體病、科羅拉多蜱熱、一些蜱媒腦炎以及利什曼原蟲病等。嚙齒動物,特別是野生鼠類可以傳播各種漢灘病毒,引起漢灘病毒肺綜合征和漢坦病毒腎綜合征出血熱。
常見的幾種人畜共患病有哪些?
阿拉斯加雪橇犬(詳情介紹)
所謂人畜共患病也叫做自然疫源性疾病,它們是一種非常可怕的傳染病,由于死亡率比較高且還尚未研制出特效藥,所以許多國家都很重視人畜共患病,比較常見的有禽流感、狂犬病、鼠疫等、鸚鵡熱等,下面一一介紹。
一、常見的人畜共患病
1.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種兇險的急性傳染病,被狗或貓咬傷后都可得狂犬病。
2.貓癬、頭癬
感染后皮膚會出現紅斑,有的還有小水疙;頭癬表現為掉頭發,皮屑比較多。而且頭癬傳染性很強。此外,丘疹性茸麻疹也主要是通過感染動物身上的寄生蟲、跳蚤、真菌等而引起的。
3.貓抓病(詳情介紹)
主要由家貓抓傷或咬傷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 抓傷或咬傷處皮膚有發炎、疼痛、并可化膿;局部淋巴結腫大、有壓痛感。可伴有發熱等癥狀。
4.弓形蟲病
動物中貓最易患此病。若動物排出的弓型蟲卵糞便污染水源和食物就可以引起人弓型蟲感染;另外,貓、狗等動物的唾液中也有弓形蟲,可從小孩的黏膜或破損的皮膚進入體內。 免疫力比較低下的寶寶如果感染后情況會比較嚴重。
5.沙門氏病菌
爬行動物的皮膚里潛藏著沙門氏菌,在它們接觸到的每樣東西上都可以留下病菌的痕跡。沙門氏菌引起的傳染病有時會變得非常嚴重,甚至危及生命,特別是對年幼的孩子。
6.胃部疾病
發現貓和狗身上有一種可引起潰瘍的微生物細菌。相信這種細菌通過唾液進行傳播。得病癥狀很容易被誤認為是由胃部病菌引起的,通常表現為腹瀉、胃絞痛、腹痛以及發燒。
7.過敏
寵物的毛發本身及毛上沾的東西,比如花粉、灰塵、皮屑等等可引起過敏。如果和寵物在一個屋子里待著就打噴嚏的話,那多半就是寵物皮屑引起的。而小貓比小狗更容易讓寶貝過敏。日本醫學研究人員的一項調查表明,兒童1歲前生活在飼養貓和兔子等動物的家庭,可明顯增加罹患過敏性皮炎的幾率。瑞典的最新研究卻得出了相反的結論,在一歲期間就接觸寵物的兒童在長到7至9歲后過敏反應的幾率就會減少。但目前缺乏精確結論,飼養動物可提高或降低過敏性疾病的發生率。如果父母本身有程度較重的過敏癥狀或寶寶明確對動物毛或螨蟲過敏,養寵物要慎重再慎重。
8.鼠疫
鼠疫是鼠疫桿菌借鼠蚤傳播為主的烈性傳染病,系廣泛流行于野生嚙齒動物間的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臨床上表現為發熱、嚴重毒血癥癥狀、淋巴結腫大、肺炎、出血傾向等。鼠疫在世界歷史上曾有多次大流行,死者以千萬計,我國在解放前也曾發生多次流行,病死率極高。
9.鸚鵡熱
某些鳥類,比如鸚鵡等,可通過糞便或羽毛上的灰塵將病菌傳播。此病的癥狀是咳嗽、胸痛,同時可能會伴有發熱、寒戰、肌肉酸痛和嘔吐等。
金毛犬(詳情介紹)
二、人畜共患病的預防要點
1.進食禽肉蛋類要徹底煮熟。加工、保存食物時要注意生、熟分開。食生蛋、生食魚、飲蛇血、吃醉蟹等不良習慣都有可能染上共患病,最好避免;
2.保持勤洗手、咳嗽和打噴嚏時遮掩口鼻等個人衛生習慣,平時加強鍛煉,避免過度勞累;
3.盡量避免接觸畜禽及其動物糞便。不可避免接觸時應佩戴口罩和手套,處理活的或凍雞后用清潔液或肥皂徹底清洗雙手;
4.注意自家飼養寵物生活用具的清洗消毒。
5.懂得任意與寵物擁抱、親吻、食同桌、寢同床這些過分親熱的行為都是不衛生和有害的;
6.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清潔和流通。每天應至少開窗30分鐘,換氣兩次,盡量少去空氣不流通的場所;
7.外出旅游,不與野生動物密切接觸;
8.如果接觸了病死禽或患有嚴重傳染病的動物回來后出現發熱、咳嗽、流涕、全身酸痛、發高燒、渾身疼、沒勁、關節疼、鼻塞等癥狀,要立即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并告訴醫生詳細情況。
當懷疑家中寵物患傳染病時,一定要先送醫再隔離,同時,家里的所有用具都要仔細消毒。
人畜共患傳染病有哪些?
答:人畜共患傳染病是指在人類和動物之間自然傳播的疾病。其病原包括病毒、細菌、支原體、螺旋體、立克次氏體、衣原體、真菌、寄生蟲等。
有哪些常見人畜共患傳染病及寄生蟲病?
(1)炭疽、鼻疽
炭疽是由炭疽桿菌引起的動物源性烈性傳染病。主要傳染草食動物(羊、牛、馬),其次是豬和犬,人因接觸病畜及其產品或食用病畜的肉、奶而被感染,炭疽芽胞可經呼吸道吸入而感染人。
預防措施:一是管理傳染源。病人應隔離治療至創口愈合、痂皮脫落或癥狀消失,分泌物或排泄物培養兩次陰性(相隔5天)為止;對病人的用具、被服、分泌物、排泄物及病人用過的敷料等均應嚴格消毒或焚燒,尸體火化;對可疑病畜、死畜同樣處理,禁止食用或剝皮。二是切斷傳播途徑。對可疑污染的皮毛原料應消毒后再加工;牲畜收購、調運、屠宰加工要有獸醫檢疫;防止水源污染,加強飲食、飲水監督。三是保護易感者。對從事畜牧業與畜產品收購、加工、屠宰業及獸醫等工作人員,可接種炭疽疫苗。
(2)口蹄疫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動物的一種急性、接觸性傳染病。人類對口蹄疫有易感性,可因接觸患病的牛、羊、豬等家畜及污染后的毛皮或食用病畜肉、奶而感染。兒童感染病例多于成年人,患病后可獲得持久的免疫力。
臨床表現:潛伏期1周左右,常突然發病,體溫升高39℃以上,頭痛、精神不振、嘔吐等。2~3天后,口干舌燥,唇、齒、舌、咽等出現水泡,面頰潮紅,手指尖、指甲根部、手掌、足趾、鼻翼和面部等出現水泡,一般病程不超過一周,預后良好。
預防措施:隔離病畜,迅速報告疫情;做好個人衛生防護,注意飲食衛生,接觸病畜時嚴加個人防護,接觸過病畜的用具、衣物應嚴格消毒。
(3)豬囊尾蚴病
豬囊尾蚴病又稱豬囊蟲病,有囊蟲的豬肉稱為米豬肉或稱痘豬肉。當人吃了有尾蚴的肉后,囊尾蚴在人體腸道內發育為成蟲并長期寄生在腸道內,引起人體絳蟲病。囊蟲還可以寄生在人體皮下、肌肉、腦、眼等處,囊蟲寄生的部位不同,產生的癥狀也不同。
預防措施:對患者進行驅蟲治療,并加強糞便管理,控制人畜相互感染;加強肉品的檢驗與管理,病畜肉按照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或銷毀,禁止販賣痘豬肉;肉類食用前充分加熱,烹調時防止交叉感染;生吃瓜果蔬菜要清洗消毒,以免誤食蟲卵。
(4)廣州管圓線蟲病
廣州管圓線蟲在人體的腦脊液中,引起頭痛、頭暈、發熱、頸部僵硬、面神經癱瘓等癥狀。潛伏期為3~36天。經口感染是廣州管圓線蟲病的主要感染途徑,人食用生的或加熱不徹底的含感染期幼蟲的褐云瑪瑙螺、福壽螺等廣州管圓線蟲中間宿主后,就可能感染廣州管圓線蟲病;進食未加熱熟透或生的含感染期幼蟲的蛙、蟹、蝦、魚、豬肉以及被污染的水、蔬菜等食物,也可能被感染。因此,主要的預防措施是不吃生的或半生的中間宿主(螺類),不吃生菜,不喝生水。其幼蟲也可經皮膚侵入機體,故應防止在加工螺類的過程中受到感染。
(5)旋毛蟲病
旋毛蟲是一種很小的線蟲,幼蟲寄生在宿主的橫紋肌肉(膈肌、肋間肌、咬肌等),卷曲,外有一層包囊,呈檸檬狀。豬、狗、野生動物都能感染旋毛蟲病,人食入患有旋毛蟲病的未經燒熟的動物肉品也能感染。潛伏期一般為5~15天;有頭痛、頭暈、腹痛、腹瀉、發熱等狀況;肌肉酸痛,以腓腸肌為甚;眼瞼和下肢水腫;重者出現呼吸、咀嚼及語言障礙,皮膚觸痛較重,甚至出現昏迷、抽搐等狀況。
預防措施:加強對易感動物肉品的旋毛蟲檢驗,嚴禁銷售未經檢疫或檢疫不合格的肉類;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改變生吃豬肉、狗肉和其他野生動物的習慣,烹調時煮熟炒透,炊具、食具、容器生熟分開;改變養豬方法,提倡圈養,預防豬感染。
石斑魚本身沒有毒,石斑魚的魚子有毒。
新生兔子吃母乳是最好的,但如果需要人工喂養,主人可利用注射器喂食寵物奶粉,每次喂食5毫升,間隔12小時后再喂,直到21天后開始增加量,每次喂食7-8毫升。一個月后就可開始喂食苜蓿草了,這時需要將球蟲藥磨碎后摻入食物。
兔子被打后很焉,很可能是因為應激反應導致的,多數時候還伴有厭食、躲避等癥狀。這主要是因為兔子的膽子很小,不僅是被打會受驚,即使是換個新環境居住或者加入了新成員,也出現過兔子直接被嚇死的案例。
鱷龜是家養烏龜中長得最快最大的品種之一,鱷龜分為小鱷龜和大鱷龜,科學飼養下大鱷龜每年可長1-2斤,最大能長到200-500斤。而小鱷龜最大也可長到38公斤以上,普遍體重也在23-36公斤左右,可以說是非常適合想養大型龜的人群。
烏龜被摔到吐血,如果不進行及時的治療,存活的概率是比較小的,因為烏龜吐血一般是由于內臟出現了破損導致。因此在烏龜摔成內傷后要立即治療,首先可以給它灌服云南白藥,3周內禁食,但每天喂食葡萄糖。
地址:江夏大道鴻發世紀城東門14號樓103號門面
電話:027-87988580
地址:中山大道797號長青廣場商務中心1層A座
電話:13397153577
地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光谷一路城市之光24-2門
電話:027-87002324
地址:中南二路22號奧山創意街區5號樓獨棟
電話:13377857323
地址:關山大道金地太陽城A棟C-8號
電話:18971692583
謝先孝主治醫師
擅長犬貓傳染病治療,消化內科疾病診療,細胞學檢查和犬貓常規外科手術。
陽炳中執業獸醫師
擅長大小寵疾病
黃家豪住院部主管
擅長麻醉學、常規外科手術
張雨龍高級助理
擅長貓科行為學、鼻腔疾病、內分泌疾病
陶虹宇藥房主管
擅長藥物代謝動力學、實驗室檢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