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寶石魚的體色鮮艷,特別是雌魚在繁殖期間的體色會更艷麗。紅寶石魚除了用作觀賞外,還被作為實驗動物來飼養,紅寶石魚的性情兇暴并且地域性非常強,混養時一定要注意紅寶石魚的性情。
正式中文名:雙斑伴麗魚
英文名:JewelCichlid
拉丁學名:Hemichromisbimaculatus,Gill
科屬:慈鯛科(又稱麗魚科,口孵魚科,Cichlidae)
原產地:加納、多哥的剛果河、尼羅河流域的森林溪流中
體長:12-15厘米
? ? ? 紅寶石魚屬非三湖慈鯛類的非洲慈鯛,體形較短鯛大。該種魚的特點在于全身靚麗的藍色斑點和尾柄前面的大型黑斑。紅寶石的名字來源于在它們繁殖期間會出現艷麗的紅色。而實際上本種魚有一些全身永遠艷紅的個體,但是在市場上很難看到。原產地:從加納到多哥的剛果河、尼羅河流域的森林溪流中;食性:肉食性且有魚食性會食小魚。活動水層:全部水層,較喜歡在底層活動。產地:非洲尼羅河流域和利比亞、尼日爾、剛果等國。
? ? ?喜愛觀賞魚人群建議飼養,紅寶石魚的壽命一般是5-10年左右,不過家庭養殖的話壽命就會大大的減少,通常養殖的時候存活時間不會超過5年。若是想讓它活的更久,養殖的環境應盡量和自然界的環境一樣,水的溫差不能太小,還要有充分的日照。
? ? 1、?爛鰭病:魚鰭破損變色無光澤,爛處有異物,或透明的鰭葉發白,白色逐漸擴大;嚴重時魚鰭殘缺或者不能舒展。本病多流行于夏季。熱帶魚鰭薄,易碰傷折斷而患此病。可選用食鹽、抗生素等治療。
? ? 2、鰓病:一種是被細菌侵蝕鰓絲,病魚行動遲緩,食欲不振,體色暗淡無光澤,頭部發烏,鰓絲發白,最后出現腐爛脫落;鰭蓋骨表皮充血發炎,嚴重時也發生腐爛,露出透明的鰓蓋骨。另有一種是被寄生蟲寄生引起的鰓病,有細菌侵蝕鰓絲類似癥狀,如游動緩慢,魚體消瘦,體色暗淡;呼吸困難,常浮于水面,鰓絲發白、破壞,粘液增多,鰭蓋半張等。寄生蟲有車輪蟲、指環蟲、口絲蟲、斜管蟲、三代蟲等。細菌性爛鰓病用呋喃西林治療。寄生蟲鰓病用高錳酸鉀、福爾馬林、食鹽等治療。
? ? 3、棉口病:又名爛嘴病。病魚口周圍吻部長著白色棉花狀菌絲如絨,也稱白嘴病。常用嘴觸舐箱壁攝食藻類魚易患此病,容易傳染。病魚難以攝食,游動緩慢無力,以致死亡。要及時治療處理。用青霉素或金霉素溶液,也可用10ppm土霉素溶液浸浴病魚。水族箱、撈魚網、工具等用0.1%甲醛溶液浸洗消毒。
? ? 4、鱗立病:本病又稱豎鱗病、松鱗病。病魚鱗片張開似松果,鱗片基部水腫充血,嚴重時鰭基充滿半透明液體,后期魚腹膨大,失去平衡。不久死亡。—般流行于水溫低的季節或短時間內水溫多變時,老齡魚、虎皮魚易患此病、選用食鹽,呋喃西林、抗生素等治療、患處涂抹皮炎平有較好效果。
? ? 5、水霉病:本病又稱白毛病;水霉菌從魚體的傷口侵入,開始寄生于表皮,逐漸深入肌肉,吸取魚體營養,大量繁殖,向外生出灰白或青白色菌絲(肉眼可見棉絲狀)。寄生部位傷口發炎充血、壞死、潰爛;病魚常利用缸壁、石礫或水草摩擦患處,最后衰竭死亡。本病一年四季都可發生,早春晚秋最易流行。碰傷、凍傷的幼魚易患;未受精和胚胎活力差的魚卵也易寄生,可選用食鹽孔雀石綠等治療。
? ? ?飼養紅寶石魚,建議不要飼養在水草箱內,由于紅寶石魚有挖掘的習慣,所以建議底砂要用專門的底砂,并且種植的水草也要非常注意,避免被紅寶石魚挖掉。
與大多數慈鯛科魚類一樣,它的繁殖特性是自行配對繁殖,且表現出強烈的護幼行為。繁殖的最佳條件為pH值7.0~7.2,硬度7~9,水溫25~28℃。喜歡把卵產在平滑的石塊或光滑的平板上。紅寶石魚對水質的要求并不高,比較合適中性的水質,弱酸性和弱堿性水質并不太合適。繁殖這種魚并不很困難。這種魚不同于其他非洲慈鯛,它們不是采用口孵方式而是采用開放方式進行繁殖。繁殖的時候雄魚會在平滑的石頭上打掃出一塊產床,并引導雌魚在其中產卵。卵呈環形布置,數量約為250-300枚。親魚會照顧魚卵大約3天后就可以孵出小魚,再經過5-6天仔魚就會自由游動。親魚會一直照顧它們知道幼魚可以自由的捕食。
? ? 紅寶石魚的食量比較大,并且也是比較容易飼養的品種。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紅寶石魚脾氣比較粗暴,喜歡攝食別的魚的幼魚,所以建議單獨飼養。
紅寶石魚身體強壯,攝食量大,容易飼養,對水質無嚴格要求,喜歡中性水,在20℃以上的水溫中,它們能很好地生長。紅寶石魚不擇食,喜歡吃動物性餌料。平游后的仔魚用蛋黃作開口餌料,培育5天后開始逐漸加入配合飼料粉末開始馴食。食性馴化的方法是:把蛋黃和配合飼料加水混合成漿糊狀,第一天蛋黃與飼料粉末的重量比為3∶1,第二天2∶1,第三天1∶1,第四天1∶2,第五天1∶3,第六天全部用配合飼料粉末投喂。經過20天全部培育成稚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