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蛇(Lampropeltis triangulum nelsoni)是一種性格比較膽小的奶蛇,原產于北美洲,主要分布在墨西哥中部。它們有一種特殊的自身防護設備那就是噴酸,在遇到敵害時一般采用噴酸的方式抵抗,即使遇到比較嚴重的擊打也不會咬人。噴酸會隨年齡增長程度減輕。
中文學名: 奶蛇
拉丁學名:Lampropeltis triangulum nelsoni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
綱: 爬行綱Reptilia
目: 有鱗目Squamata
亞目: 蛇亞目Ophidioidei
科: 游蛇科
分布區域:墨西哥中部
? ? 一、急性肺炎
? ? 蛇常見病之一。其表現是蛇呼吸困難,張口不閉,不愿捕食,長逗留在窩外,發病較急,嚴重時可引起大批死亡。多發生于雌蛇產卵或產仔期間,因此時身體虛弱,不進食水,再加上氣溫潮濕炎熱,使蛇容易患病。防治措施是對雌蛇在產卵(仔)期間***充足清水,通風良好,降低周圍溫度。
? ? 二、霉斑病
? ? 常見于飼養中的蛇類,特別是蝮蛇、五步蛇等步動蛇種。這種病常發生在生活環境較差、活動范圍小、環境潮濕的情況下。主要預防措施是使蛇的棲息地保持干爽,讓蛇有一定的活動范圍。也可經常用石灰清掃吸濕或將石灰用紙包好放入蛇窩的一邊,定期更換。
? ? 治療:用2%碘酊涂于蛇體患者,每天2次。或浸泡于高錳酸鉀溶液中,1周后可治愈。霉斑病應早發現、早治療,晚期治療效果不佳。毒蛇采毒不要過于頻繁
? ? 三、寄生蟲
? ? 蛇類體內寄生蟲感染種類很多,有鞭節舌蟲、線蟲、絳蟲、蛔蟲等,蛇體皮膚有蜱螨寄生。
? ? 治療方法:口服獸用***溶液,每千克蛇體重給藥,連續給藥5天,對體內寄生的各種寄生蟲均有殺死或驅除效果。另外,驅蟲靈、左噻咪唑、硫雙二氯酚等均可使用。皮膚上寄生的蜱螨,可將蛇用尼龍袋裝好,浸于的***溶液中10分鐘,蜱、螨死亡脫落后以水清洗皮膚。
? ? 四、蛇口腔炎
? ? 幾乎是蛇最常見的疾病。口腔炎好發生于毒蛇,因取毒容易造成口腔損傷。反復采毒方法不當,操作不慎易引發口腔炎。在冬眠期某些細菌容易侵及頰部,也可能產生口腔炎。捕食季節由于所捕動物較大,搏斗或吞食時亦可引起口腔損傷而誘發。如果是人工喂食,口腔炎發生率更高。主要表現為上下頜腫脹,不能張口或不能閉口,影響進食,有時口腔齒齦及額部發紅(正常時清白),嚴重時有的齒槽有膿汁溢出,最后因炎癥擴散不能進食水、衰竭而死亡。
納爾遜奶蛇的繁殖并不困難,不一定非得經過冬眠才可繁殖,幼蛇大概飼養兩年左右就可以進行第一次繁殖了,雌蛇每次可以產下10-15顆蛋。
在野外納爾遜奶蛇大都將蛋產在巖縫中或朽木堆下溫暖濕潤的處所;在人工環境就可以準備產卵盒,里面鋪上潮濕水苔,奶蛇就會在里面產卵,卵在45天左右就可以孵化。體型比較小的亞種約2年就可以成年,體型較大的亞種就要3年甚至4年以上才會成年,納爾遜奶蛇的平均壽命可以達到15年以上,人工喂食每周更換一次底材和喂食一次,日常照顧是比較簡單的。食物則以老鼠為主,大小與蛇身最粗的尺寸一樣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