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本屬全部分布于非洲南部地區(紅線及以下),尤其以納米比亞和南非共和國(紅圈)多樣性最高,因此從分布環境上來看,本屬是一種草原與荒漠生境結合的種群。由于所處生境的原因,本屬為穴居種,擅長挖洞,也有記錄說明一些南非的掘洞性蝎類在地下躲過了自然火災。Newlls注意到中眼具有觀察沙粒硬度和大小的功能,他詳細論述了挖掘堅硬沙粒的種會有更粗壯的須肢和更靠后的中眼,本屬得名后目蝎也是歸因于此。但是每種挖的洞穴形狀和深度都不一樣,可能取決于當地氣候或土壤硬度。有些種只是挖較淺的坑,有些則是扭曲旋轉深入地下。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本屬多分布于荒漠和草原,但因為有些地區靠近海洋,因此海邊荒漠也很有可能發現蝎子。例如O. litoralis被發現于納米比亞海岸的浮木、海洋哺乳類尸體中,可能是因為這些地區會有其它小型無脊椎動物來覓食,因此O. litoralis就在這守株待兔,而其種名也正是“沿?!钡囊馑?。
? ? 1.黑肚病
? ?因蝎吃了不潔發臭的食物或飲水而引起的。病蝎前腹部膨脹、發黑。防治方法是及時將病蝎隔離,清除殘食、停喂幾天水,注意飲食衛生,加強管理。
? ? 2.干枯病
? ?因蝎窩內缺少水分,過份干燥而致。病蝎尾部和后腹部發黃,慢慢干枯而死。防治方法:及時供給水分,并使蝎窩內保持一定的濕度,幾天后就可痊愈。
? ? 3.消枯病
? ?病狀為全身干燥無光,前腹扁平,不爬行,失去平衡,遇食倒退呈恐懼狀,多日不食而慢慢死去。此病常年可見,多因長期不換土,窩土過干,或蝎子饑餓過度后暴食所得。治療時可用酵母片3片,土霉素1片,研粉加水,夾著病蝎后腹部強迫其飲藥水,每天2次,3~4 天即愈。
? ? 4.黑霉病
? ?也稱真菌病或黑斑。此病多發生在秋季,因房窩土壤濕度過大或潮濕過久引起真菌感
? ? 染所致。主要癥狀表現為后腹不能卷曲,全身柔軟,行動呆滯,不進食,前腹面有小黑斑點。治療方法是,用 0.25 克金霉素一片,研粉加水 400 克,夾著病蝎后腹部強迫其飲藥水,一天2次,3~4天即愈。原窩房要消毒,變換地而土壤。
? ? 5.步足麻木、腳須發黑病
? ?當蝎子被螞蟻咬傷后易得此病。得病后步足收縮,伸展不開,失去活動能力,不想吃食。當遇到情況想跑時,變成亂跳翻滾動作,病腳慢慢發黑變干死亡。防治的辦法是嚴禁螞蟻進入蝎房,發現進入后要立即清除
? ? 6.半身不遂
? ?此病的癥狀是行走時側身,或用一邊腑肢和第二鰲肢行走,滾爬而行,全身無知覺,白天好象不怕一切地向外爬。病因是窩房內濕度太大,天熱蒸氣過大所引起的,因此要注意窩房內的濕度。
? ? ?7.蝎虱
? ? 蝎患亂時,身上出現黃色粉末樣的寄生蟲螨,潛伏在腳須、胸腹兩側以及腿、尾的小縫里。這種小螨蟲叫蝎虱。病因是蝎房內濕度大大。防治方法是使窩房干燥一點:同時要注意隔離,用淡漂白粉噴灑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