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曼貓,也有人將它們稱為波曼貓、緬甸圣貓等,它們是中型貓,拉丁學名為Birman。雖然現在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不過傳說過去它們只在緬甸生活,并且被寺廟里的僧人所飼養,因為要守護大殿,所以它們也被人們認為是護殿神貓。
在傳入歐洲定型后,伯曼貓先后在發過和英國被確定為固定品種,隨后它們漂洋過海也在美國得到認可。伯曼貓具有類似波斯貓和喜瑪拉雅貓的體型,以及暹羅貓的斑點。它們骨胳強壯,頭寬而圓,鼻直面豐;面頰和耳朵均呈V字形;全身被覆銀白色長毛,而面部、耳朵、腿、尾部毛的顏色漸深,四爪則為白色,如同戴了白手套一樣,故有“四蹄踏雪”之稱。
伯曼貓相傳是源出于緬甸,傳說伯曼貓顏色的來源是這樣的:在LaoTsum廟宇的守。
護神是一只金黃眼睛的白色長毛貓,而廟宇的尊貴女神Tsun-Kyan-Kse的眼睛則是深藍色。廟宇的主持與一只貓貓Sinh為伴,在一次遇襲中去世,而在主持去世的時候,愛貓Sinh踏在主持的身上并面向尊貴女神,在這時候,神跡顯現使白貓的毛蓋上一層金色,眼睛變成藍色,面,腳及尾巴都變成泥土顏色,但踏在主人身上的四只腳卻保持原有白色。Sinh過了七日后便死去,把主持的靈魂帶到極樂世界。
在現代歷史中記載,一對伯曼貓首次于1919年從緬甸運到法國,在運送途中,雄貓死去,只剩下母貓及其腹中小貓,自始伯曼貓在歐洲不繼發展,于1925年在法國被確認。但在二次大戰期間,全歐洲的伯曼貓只剩余兩只,為了挽救這個瀕危的品種,繁殖家唯有以異種交配方法,重新建立這個品種。自始以后,一般伯曼貓的注冊必須最少有五代的純種血統。
伯曼貓于1966年被英國確認,而CFA則于1967年承認這個品種。
1、軟便拉稀
貓咪軟便拉稀也是常見情況。正常便便是黃褐色的,條狀,成型,濕潤度適中。
病因:著涼感冒、換糧、食物品質太差、應激反應、寄生蟲等。
癥狀:松軟、粘稠、不成形、呈水樣。
解決辦法:如果是寄生蟲的話,建議做驅蟲。如果是換新環境等應激反應,不礙事的,建議多觀察幾天。飲食原因的話,不要高頻更換貓糧,減輕腸胃負擔,另外要注意控制食量,少食多餐,定時定量地喂養。飲水方面也要注意干凈新鮮,不要給貓咪喂礦泉水,容易得尿路結石。
2、抑郁癥
貓咪是個敏感的動物,抑郁是常有的情況。
病因:缺乏陪伴、伙伴去世、被虐待、被長期關著等。
癥狀:食欲不振、整天趴著、喜歡躲起來、敏感易怒、膽小
解決辦法:貓咪抑郁癥是心態問題,建議鏟屎官要多多陪伴貓咪,平日里可以多跟貓咪用零食或者逗貓棒互動,盡量減少貓咪的壓力。
衛生:由于貓身上毛發較多,所以容易攜帶各類的病菌和虱子等,為了貓咪和飼主的健康著想,應當定期給貓洗澡并梳理毛發;
飲食:不同的貓喜歡吃的食物是不一樣的,飼主不應為了方便而隨意選取市面上的貓食,應當根據貓咪的種類、成長情況、身體狀況等精心挑選貓食,還得為貓咪準備好專用的餐具;
健康:像人一樣,貓咪也會生病,當貓咪生病時一定要將貓咪攜帶至專門的動物醫院進行醫治,平常還要對貓咪進行不定期的體檢和疫苗注射,只有貓咪身體健康它才有力氣和主人玩耍;
安全:有一句俗語“好奇害死貓”,貓咪是個閑不住的主,總是對于各種事物抱有極大的好奇心,而且其天性導致了它特喜歡進入一些封閉的空間,所以主人一定要關好門窗、盒蓋等以防止貓陷入潛在的危險中;
居所:貓咪最喜歡的就是躺在睡懶覺了,所以作為主人應當為它準備好一個睡覺的小墊子,而這些墊子當貓咪長時間使用后會有很多的細菌等,所以一定要注意隨時清洗消毒;
貓砂:寵物隨地大小便問題相比困擾了很多愛養寵物的朋友,但貓其實是一種特別愛干凈的動物,所以只要主人為貓咪注備好了貓砂,貓是會自己去貓砂上大小便的;
貓咪是個不能受氣的主,當主人強迫它做什么事情時他就會惱人,所以主人應當隨時修剪貓咪的指甲防止陪它玩耍時被撓傷感染。
1.我們要每天給伯曼貓梳理毛發,特別是在換毛的季節,每天至少要梳理兩次了。
2.每周對寵物貓貓的毛發進行徹底的護理一次,用毛發清潔劑。
3.如果有像上面的方法為它進行護理的話,那么洗澡的次數可以減少至,夏天每月2次,冬天每月1次。偶爾給它用點護發素就ok了。注意:洗澡水要用溫的;清洗劑要用寵物貓貓專用;洗完后要盡快給它弄干毛發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