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炎是皮膚真皮和表皮的炎癥。皮炎的病因多種多樣。大致可分為:機械性、化學性、真菌性、寄生蟲性、過敏性等因素。另外食物過敏、藥物過敏均可導致皮炎的發生。皮膚出現片狀、條狀或不定形狀紅腫,有滲出時可有痂皮復蓋,當皮膚被大量炎性滲出物復蓋及出現慢性皮炎時,可見有皮膚被毛脫落。皮膚增厚,有皺裂。
皮膚出現片狀、條狀或不定形狀紅腫,有滲出時可有痂皮復蓋,當皮膚有損傷時可有糜爛或潰瘍出現,局部有痛癢感。當皮膚被大量炎性滲出物復蓋及出現慢性皮炎時,可見有皮膚被毛脫落。皮膚增厚,有皺裂。
患真菌性皮炎時,患部脫毛,局部有白色粉末狀結痂,痂下及周圍有紅色突起。
患寄生蟲性皮炎時,頭部、背部、腹部可見有發紅的疹狀小結,表面有黃色痂皮,并有脫毛現象和劇癢感。
皮炎的病因多種多樣。大致可分為:機械性、化學性、真菌性、寄生蟲性、過敏性等因素。
機械性:項環擦傷、自體挫傷、搔抓引起外傷性皮炎、燙傷、凍傷、放射性損傷等。
化學性:化學洗浴劑涂擦刺激性藥物,膿性分泌物長期刺激。
真菌性:小孢子菌、石膏樣小孢子菌、須發癬菌。
寄生蟲性:如蠕形螨、疥螨、蟬、虱,蚤、血吸蟲、鉤蟲等。
另外食物過敏、藥物過敏均可導致皮炎的發生。
注意皮炎發病初期的癥狀,是否瘙癢,有無季節性,環境改變的因素,食物有無變化,是否存在感染等情況,同時問明用藥情況和用藥后動物的臨床癥狀變化。
實驗室檢查包括病原微生物的鑒定和分離培養,活組織檢查,皮內反應試驗和內分泌測定等,必要時給予動物低過敏性食物。
根據診斷情況而定,包括皮膚局部藥物涂擦和全身用藥兩方面。皮炎治療的首要注意點是避免在未確診病因的情況下盲目用藥。
首先剪毛。對于急性濕性皮炎。可以使用收斂性吸附劑或者類固醇類洗液與軟膏。慢性干性皮炎可以外用皮質類固醇類軟膏。去除皮膚鱗屑和痂皮可以使用硫磺和水楊酸、柏油(禁用于貓)和硫磺洗毛劑。在排除傳染性病因后,給予超短效皮質類固醇藥,如潑尼松或潑尼松龍,按1mg/kg的劑量做病初治療,每日1次,逐漸變成隔日1次。如果動物瘙癢,搔抓嚴重,可以限制動物的四肢,給予鎮靜藥或者頸部佩帶伊麗莎白項圈。